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瑞巴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郑林钢 林卫 殷军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9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1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其中1例脱落),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实验组...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61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其中1例脱落),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实验组(普瑞巴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30例,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4周、6周末时实验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效果更佳,且两种用药方式的安全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艾司西酞普兰 重度抑郁障碍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下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包玲 江雪 +2 位作者 谢琴 王娟 鲁凤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艾司氯胺酮作为具有抗抑郁作用特点的电休克麻醉剂,针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时的优点和不足,为艾司氯胺酮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意念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艾司氯胺酮作为具有抗抑郁作用特点的电休克麻醉剂,针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时的优点和不足,为艾司氯胺酮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20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n=40)。对照组予以丙泊酚1.2~1.5 mg/kg缓慢推注麻醉,低剂量组予以0.3 mg/kg艾司氯胺酮加1.0 mg/kg丙泊酚缓慢推注麻醉,高剂量组予以0.6 mg/kg艾司氯胺酮加0.5~0.8 mg/kg丙泊酚缓慢推注麻醉,后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安全性指标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HAMD-24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经MECT治疗后评分值逐组递减,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有差异(均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项观察指标有差异(均P<0.0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三组患者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高剂量组的RBANS评分分值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P<0.05);三组12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三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自杀意念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高剂量组的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分值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组患者的重度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均得到改善,使用不同麻醉剂及不同剂量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重度抑郁患者疗效随着剂量的变化呈现显著差异,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应用到临床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电休克治疗 自杀意念 重度抑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Ⅱ型与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方瑜 郭萍 +3 位作者 吕亮 孙桂兰 姚红芳 钱敏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9期777-780,788,共5页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Ⅱ型(BD-Ⅱ)与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法选取40例BD-Ⅱ患者为BD-Ⅱ组,同期选取40例MDD患者为MDD组。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轻躁狂症状量表(HCL-32...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Ⅱ型(BD-Ⅱ)与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法选取40例BD-Ⅱ患者为BD-Ⅱ组,同期选取40例MDD患者为MDD组。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轻躁狂症状量表(HCL-32)、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躁狂状态和自杀意念情况,比较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白介素-1β(IL-1β)、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BD-Ⅱ和MDD患者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与抑郁、躁狂状态和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结果BD-Ⅱ组的HAMD-24、HCL-32、SIOSS量表得分均高于MDD组(t分别=2.20、10.00、2.71,P均<0.05)。两组血清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05)。BD-Ⅱ组的血清IL-6、IL-4水平均高于MDD组(t分别=8.88、3.60,P均<0.05)。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BD-Ⅱ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MDD组(t分别=2.83、2.64、2.68,P均<0.05)。BD-Ⅱ患者的血清IL-6、IL-4、CD^(3+)、CD^(4+)、CD^(8+)与HAMD-24、HCL-32、SIOSS量表均呈正相关(P均<0.05)。MDD患者的血清IL-6、IL-4、CD^(3+)、CD^(4+)、CD^(8+)与HAMD-24、HCL-32、SIOSS量表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相比较于MDD患者,BD-Ⅱ患者的血清IL-6、IL-4水平和CD^(3+)、CD^(4+)、CD^(8+)水平更高,与抑郁、躁狂状态和自杀意念评分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Ⅱ型 重度抑郁障碍 白介素-6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美洁 时亚杰 +4 位作者 杨鹏 王建军 李迎寅 崔健 张校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背景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 背景重度抑郁障碍是致残性最强的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关于物理治疗之间的对照研究较少,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对照研究更少。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分别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山东省戴庄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n=335)。入院后,患者根据病情接受MECT联合药物治疗(n=141)或rTMS联合药物治疗(n=194)。于基线期及治疗第1、2、3、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抑郁症状,阅读患者病程记录,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HAMD-24评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081,P=0.042),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023,P=0.313),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91)。治疗后各时点,两组显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MECT联合药物组中,有58人(41.13%)出现近记忆力受损,74人(52.48%)出现头痛或颈部肌肉痛;rTMS联合药物组中,27人(13.92%)出现头痛或头皮不适。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与MECT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效果相当,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差异表达基因及中药预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吴亦枫 孙丽蕴 +1 位作者 刘若愚 左佩然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25-132,151,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分析两者可能的共病机制,探究具有诊断价值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分别下载包含银屑病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分析两者可能的共病机制,探究具有诊断价值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分别下载包含银屑病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基因数据集,分别应用Limma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合并两种疾病的DEGs得到共同差异基因(co-DEGs),将交集基因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并使用OmicStudio在线工具对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平台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结果:共纳入1个银屑病数据集(GSE30999)、2个重度抑郁数据集(GSE19738和GSE76826)和2个验证数据集(GSE13355和GSE38206),得到1554个银屑病DEGs和475个重度抑郁障碍DEGs,取交集后获得87个co-DEGs。GO和KEGG分析提示,co-DEGs主要富集在226个生物过程、18个细胞结构、34个分子功能及19条信号通路上。基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锁定了9个可能的关键基因,经验证其中7个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预测出46味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结论: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机制可能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STAT1、DDX58、MX1、GBP1、IRF7、IFIT3、IFI44、RSAD2、ISG15可能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基因,生地黄、大青叶、黄芩、莪术、郁金、当归、人参等中药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重度抑郁障碍 基因 诊断 中药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王雪梅 李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抑郁发作和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DⅠ型抑郁发作患者59例设为BD组,MDD患者56例设为MDD组,健康人群6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汉密顿...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抑郁发作和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DⅠ型抑郁发作患者59例设为BD组,MDD患者56例设为MDD组,健康人群6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受试者的临床症状。采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定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分析BDⅠ型抑郁发作患者及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BD组患者复发次数多于MDD组,HAMD评分低于MDD组(P<0.05或0.01)。BD组和MDD组患者MCCB的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词语记忆、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认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BD组患者MCCB的信息处理速度低于MDD组(P<0.05)。年龄与BD组患者词语学习、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呈正相关(P<0.01);受教育年限、发病年龄、病程与BD组患者词语学习、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呈负相关(P<0.05或0.01)。职业与MDD组患者视觉学习与记忆能力呈正相关(P<0.05);体质量指数与MDD组患者信息处理速度、社会认知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可经过认知功能相关量表的评估,明确认知损伤领域及程度,尽早予以认知干预或相关辅助治疗,同时需要考虑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避免或消除不良影响,帮助患者病情稳定及预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重度抑郁障碍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检测重度抑郁障碍合并躯体症状大脑灰质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杨胜 蒋烈夫 李新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合并躯体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MDD合并躯体症状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健康问卷躯体症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合并躯体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MDD合并躯体症状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分分成不伴躯体症状组(简称A组,总分:PHQ-15≥10分)和伴躯体症状组(简称B组,总分:PHQ-15<5分),两组分别有46例、81例,同时选取6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对象。使用3.0MRI扫描仪进行扫描。利用VBM8软件包进行磁共振数据预处理,对比大脑灰质的体积差异。结果3组的PHQ-15评分、HAMD-24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PHQ-15评分与A组PHQ-15评分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VBM分析显示,A组、B组右颞下回脑区和左颞上回脑区的体积较对照组减小;A组、B组右颞中回、左距状裂所在脑区体积较对照组增大。其中B组右眶额下回体素数目显著低于A组(P<0.001)。B组右颞中回、左距状裂的体素数目较A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相较于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经MRI检测可发现更多大脑灰质结构的变化。这些大脑结构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抑郁症患者出现各种躯体症状的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重度抑郁障碍合并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 PHQ-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抑郁障碍与肿瘤坏死因子ɑ和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心慧 付瑜 +4 位作者 曹淑杰 王双力 武伟晶 王军利 王芳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G/A、-857C/T位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和-572C/G多态性与重度抑郁障碍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G/A、-857C/T位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和-572C/G多态性与重度抑郁障碍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393例重度抑郁障碍症患者和393名健康者对照各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F-α基因启动子-857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重度抑郁障碍症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57T的等位基因频率只在男性重度抑郁障碍症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OR=0.309,95%CI:0.218~0.439,P〈0.01),而-308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只在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OR=0.399,95%CI:0.246~0.648,P〈0.01)。结论证实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风险因素。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与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病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老年卒中患者中重度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跃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卒中患者中重度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及中医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卒中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治疗,观察2组老年卒中中重度抑... 目的研究老年卒中患者中重度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及中医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卒中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治疗,观察2组老年卒中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老年卒中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卒中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卒中 重度抑郁障碍因素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影像学对重度抑郁障碍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珊 沈宗霖 +1 位作者 程宇琪 许秀峰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2期175-179,共5页
脑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作为预测精神疾病疗效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正越来越多地在重度抑郁障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重度抑郁障碍治疗前后脑结构、功能的影像学变化以及在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伏硫西汀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创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氢溴酸伏硫西汀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MD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伏硫西汀组)和对照组(度洛西汀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 目的探讨氢溴酸伏硫西汀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MD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伏硫西汀组)和对照组(度洛西汀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两组治疗后第2、4、6周末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6.7%)。结论氢溴酸伏硫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MDD的临床疗效相当,氢溴酸伏硫西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度洛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硫西汀 度洛西汀 重度抑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静 朱军来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7期85-88,93,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MDD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MD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试验组(n=32)。对照组采用丙泊酚作为MECT麻醉剂,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氯胺酮作为麻醉剂,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呼吸循环功能,以及麻醉前(T1)、麻醉中(T2)、麻醉后(T3)的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3时HR、SpO_(2)、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HR、SpO_(2)、MAP水平均显著低于T1,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h、8h,试验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作为MECT麻醉剂在治疗MDD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升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度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比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杰 阮红梅 李志芹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071-2074,共4页
目的:对老年重度抑郁障碍(MDD)、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比,并与抑郁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MDD、BD抑郁发作患者共118例,其中老年MDD 67例,BD抑郁发作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目的:对老年重度抑郁障碍(MDD)、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比,并与抑郁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MDD、BD抑郁发作患者共118例,其中老年MDD 67例,BD抑郁发作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剑桥神经心理成套测试(CANTAB)进行图形识别记忆(PRM)、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内外维度转化测验(IED)、空间工作记忆(SWM)等认知功能测试,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抑郁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MDD组患者的HAMD-17评分低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D组患者重度抑郁占比高于M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患者的PRM正确潜伏期短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P信息侦测灵敏度以及IED完成阶段数高于双相障碍组(P<0.05),SWM策略应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抑郁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BD抑郁发作患者的HAMD-17评分以及重度抑郁人数占比显著高于MDD组,且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加严重,然而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抑郁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度抑郁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 抑郁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6例藏族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14
作者 王大海 郭奎芳 +3 位作者 何兰 徐铭 庞洁 任青措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82-182,共1页
1对象和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521例MDD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诊断标准。年龄18~64岁。排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或神经性贪食... 1对象和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521例MDD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诊断标准。年龄18~64岁。排除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或神经性贪食症、强迫障碍和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重度抑郁障碍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5
作者 张丹丹 《老年医学研究》 2022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的全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2年11月1日—2021年11月1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关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MDD的英文文献,用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507篇文献... 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障碍(MDD)患者的全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2年11月1日—2021年11月1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上关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MDD的英文文献,用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507篇文献,艾司西酞普兰治疗MDD的研究文献处于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美国文献发表量最大(372篇),其次是中国(146篇)及英国(80篇);发表文献最多的作者是KANG H J(14篇,被引358次);文献发表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189篇,被引2321次);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是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28篇,被引266次);最新相关研究热词前5位依次为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药、重度抑郁症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结论全球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MDD方面研究呈增加趋势,美国和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居于核心地位;目前主要研究热点词是生物标志物、沃替西汀、治疗反应,将来的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生物标志物及药物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重度抑郁障碍 热点 可视化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佐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星星 范玲 余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维拉佐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维拉佐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评阅纳入文献,并予以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维拉佐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维拉佐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评阅纳入文献,并予以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版软件对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RCT,文献质量均属高质量,偏倚风险低,患者共计1976例,其中试验组(维拉佐酮)989例,对照组(安慰剂)9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周期末,两组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评分及临床印象改善程度量表(CG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腹泻、恶心、头晕、失眠、呕吐及嗜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口干及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拉佐酮(40 mg·d^-1)可显著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以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患者均可耐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但无法排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死亡)可能风险,仍需长期、多中心、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佐酮 抑郁 抑郁障碍 重度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抑郁障碍伴焦虑痛苦青少年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焦虑程度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杨荣 郑洪宇 +3 位作者 曹小梅 莫大明 杨悦 钟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伴焦虑痛苦(anxious distress specifier,ADS)青少年患者的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焦虑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纳入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住院的MDD患者71... 目的探讨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伴焦虑痛苦(anxious distress specifier,ADS)青少年患者的灰质体积变化及其与焦虑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纳入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住院的MDD患者71例,根据DSM-5中ADS的定义,将抑郁青少年分为伴焦虑痛苦组(MDD/ADS+组,n=44)与不伴焦虑痛苦组(MDD/ADS-组,n=27),同时招募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组匹配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HC组,n=19),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3组间灰质体积,提取MDD/ADS+组与MDD/AD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灰质体积值,并使用SPSS 26.0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MDD/ADS+组右侧背外侧额上回(MNI:x=16.5,y=34.5,z=52.5,t=4.48,P<0.05)与右侧上小脑(MNI:x=49.5,y=-69.0,z=-24.0,t=5.18,P<0.05)的灰质体积明显小于MDD/ADS-组。MDD青少年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右侧上小脑灰质体积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r=-0.249,-0.491,均P<0.05)。结论MDD伴ADS青少年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右侧上小脑的灰质体积减小,上述脑区可以作为MDD青少年焦虑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质体积 焦虑痛苦 重度抑郁障碍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环状RNA的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温馨 于蕴淼 +5 位作者 卜天一 邱晓惠 杨秀贤 乔正学 赵明哲 杨艳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5-729,共5页
目的筛选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呈现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索可能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目标circRNA。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3例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差异表达的circRNA,通过|log2FC|≥1,FDR<0.05判定circRNA是否... 目的筛选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呈现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索可能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目标circRNA。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3例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差异表达的circRNA,通过|log2FC|≥1,FDR<0.05判定circRNA是否具有表达差异。选择差异程度最大的5个circRNA,根据circRNA的miRNA海绵功能,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circRNA可能靶向的miRNA,而后预测miRNA相关靶基因。通过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靶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且具有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依据,筛选与抑郁障碍相关的circRNA。结果通过差异程度最大的5个circRNA(hsa_circ_0020959、hsa_circ_0005959、hsa_circ_0033064、hsa_circ_0006862、hsa_circ_0027732),预测出13个靶向的miRNA及靶基因,通过靶基因预测出了多个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如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白介素-7的反应、神经系统发育、Wn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等。结论5个circRNA均富集出了与抑郁障碍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其中hsa_circ_0005959、hsa_circ_0033064、hsa_circ_0006862、hsa_circ_0027732与女性重度抑郁障碍的关联可能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女性 环状RNA 生物信息分析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女性重度抑郁障碍circRNA-miRNA网络相关性及调控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蕴淼 卜天一 +7 位作者 邱晓惠 杨秀贤 乔正学 赵尔樱 周佳玮 张温馨 孙野 杨艳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差异circRNAs和miRNAs表达谱,进而构建互作网络,再通过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女性抑郁障碍可能存在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依据ceRNA理论,运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相结合位点,...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女性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差异circRNAs和miRNAs表达谱,进而构建互作网络,再通过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女性抑郁障碍可能存在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依据ceRNA理论,运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相结合位点,进而构建circRNA-miRNA网络。再对共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而筛选出与抑郁障碍相关的关键基因。结果差异circRNAs共724个;差异miRNAs共26个。hsacirc0086092和hsa-miR-146a-3p分别是共表达最高的circRNA和miRNA。GO功能分析显示主要包括含核碱基的化合物代谢过程的调控、RNA剪接的调控、细胞通讯调节、氨基酸转运、RNA代谢过程的调控和信号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可卡因成瘾、mTOR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预测的靶基因中BDNF、FGF2、MAPK14、GRIN2A、GRIN2B、GRM2和PDE4与抑郁障碍相关度最高。结论hsacirc0086092可能通过与hsa-miR-146a-3p的相互作用参与女性重度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女性 非编码RNA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中重度抑郁障碍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研究
20
作者 谢焕山 邓书华 +8 位作者 张沐钦 王占璋 张晓琼 陈宏镇 肖桃 黄善情 黄毅 尚德为 温预关 《今日药学》 CAS 2020年第11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中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方法分别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及20例MDD住院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血清样本,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清中色氨酸、犬尿氨酸和犬尿喹啉酸的浓度。采用配... 目的探讨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中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方法分别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及20例MDD住院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血清样本,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清中色氨酸、犬尿氨酸和犬尿喹啉酸的浓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MDD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健康志愿者和MDD患者入院时、健康志愿者和MDD患者出院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MDD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2 091.73±1 703.84),(12 982.74±2 641.26)和(13 136.02±3 119.17) ng·mL-1,犬尿氨酸水平分别为(328.25±86.23),(257.72±74.28)和(304.72±85.62)ng·mL-1,犬尿喹啉酸水平分别为(4.10±1.50),(3.79±1.57)和(3.89±1.92) ng·mL-1。其中,健康志愿者和MDD患者入院时、MDD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比较,犬尿氨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和MDD患者出院时比较,犬尿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犬尿氨酸可能为MD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为临床MD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尿氨酸 重度抑郁障碍 生物标记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