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2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敦煌写本P.2833《文选音》重字反切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丹
许建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7,共9页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词相关,注音方式是以常读注异读,常读音义不出注。随着中古时期反切结构的改变,重字反切逐渐式微,文献中留存较少,后人遂以为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音
重字
反切
多音
字
异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类“重字”增色古诗词
2
作者
李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4,共3页
诗词的字法、句法、章法都须讲究。讲究字法,就要推敲诗词中的用字遣词,其中一个方面是要避免用字重复。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篇说到用字遣词应注意的四点,其中一点就是“权重出”:“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
诗词的字法、句法、章法都须讲究。讲究字法,就要推敲诗词中的用字遣词,其中一个方面是要避免用字重复。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篇说到用字遣词应注意的四点,其中一点就是“权重出”:“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诗经》有民歌风调,《离骚》抒发忧思百结的情感,有时会出现重复的字句,刘勰说是“适会”,即偶然用重复的字。东晋以来,汉魏古朴之风渐泯,对形式美的追求增强,五言诗逐渐兴盛。字如重出有碍观览,故而为作家所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重字
文心雕龙
《诗经》
《离骚》
用
字
重
出
《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殿试抑文重字之弊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国荣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1,136,共3页
关键词
殿试
乾隆帝
重字
书法不佳
道光帝
王茂荫
龚自珍
科场条例
康熙帝
名人轶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近体诗中的重字运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晓光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2期28-32,63,共6页
为求得诗句的凝炼 ,近体诗创作一般尽可能避用重字。但在杜甫近体诗中 ,重字运用却往往成为他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 .不仅形式变化多样 ,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表达功能。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试作探析。
关键词
杜甫
近体诗
重字
叙述方式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体诗中的重字运用例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韩晓光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4年第1期26-30,共5页
所谓重字,是指一首诗中重复出现的语词,也叫“复辞”。这在古体诗中是很常见的,如韩愈《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宜光。……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诗中的“长檠”、“短檠”...
所谓重字,是指一首诗中重复出现的语词,也叫“复辞”。这在古体诗中是很常见的,如韩愈《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宜光。……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诗中的“长檠”、“短檠”均重复出现。但是在近体诗中情况则不然,这是因为近体诗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字
近体诗
用例
重
复出现
对举
行云
杜甫
曲江
李商隐
“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索如何改变“重字轻文,略化文化之美”的文言文教学
6
作者
裴领娣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第9期24-24,共1页
文言文教学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不高.文言阅读水平较低。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教与学中.作为知识直接的传授者教师的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文言文教学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不高.文言阅读水平较低。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教与学中.作为知识直接的传授者教师的责任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大多数教师“重词义语法.轻文本文化内涵”的教学.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如一位千岁老人.除了满脸的褶皱,和皮包的骨架。毫无血肉的丰满与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文化内涵
重字
人文教育
实际教学
阅读水平
传授者
教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字诗例说
7
作者
潘启雯
《阅读与写作》
2006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诗歌语言
重字
诗
古代诗歌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字与汉诗英译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智中
《理论界》
2008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重字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当中的重词,相当于汉语当中的重字。本文对汉语重字和英语重词的使用情形进行分类,并研究英语重词在汉诗英译当中的运用情况。适当运用英语之重词,可以提高汉诗英译的质量与美学效果。
关键词
汉语
重字
英语
重
词
汉诗英译
原文传递
重字诗例说
9
作者
潘启雯
《语文月刊》
2006年第6期47-47,共1页
诗歌语言,最讲究精炼、生动、有趣。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中,偏偏有这样的例子,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
诗歌语言,最讲究精炼、生动、有趣。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中,偏偏有这样的例子,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字
诗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原文传递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重“音”轻“字”现象分析
被引量:
8
10
作者
陈文博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6,71,共6页
中亚地区留学生的母语是"非汉字文化圈"的拼音文字语言,这些学生由于受实用型学习目的、汉字难学论和汉语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时出现了重"音"轻"字"现象。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这一现象对第...
中亚地区留学生的母语是"非汉字文化圈"的拼音文字语言,这些学生由于受实用型学习目的、汉字难学论和汉语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时出现了重"音"轻"字"现象。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这一现象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积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重
“音”轻“
字
”现象
汉
字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文》正篆―重文中的秦汉分化字
被引量:
2
11
作者
郝茂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54-266,共13页
文字分化与汉字发展的整个过程相伴随。本文对正篆―重文中应用至今的秦汉分化字逐字调查,通过字形演进脉络的梳理和文献用例的分析,说明《说文》正篆―重文之间不仅存在着异体字、假借字和同义换读关系,而且存在一定数量的秦汉分化字...
文字分化与汉字发展的整个过程相伴随。本文对正篆―重文中应用至今的秦汉分化字逐字调查,通过字形演进脉络的梳理和文献用例的分析,说明《说文》正篆―重文之间不仅存在着异体字、假借字和同义换读关系,而且存在一定数量的秦汉分化字。文章讨论了正篆―重文的字形分化方式和二者之间的字词对应关系,进而揭示正篆―重文秦汉分化字的基本特性,以期加深对文字分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正篆
重
文
分化
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词重见字例释
12
作者
述默
《文史杂志》
2007年第5期19-19,共1页
杜少陵创诗联复见重字之体.李义山继之。今据汉语知识,对重见字作一具体分析。 例1.即从巴峡穿巫陕.便下襄阳向洛阳。 “峡、阳”是复见重字,仄平相对。“巴峡、巫峡”与“襄阳、洛阳”相对,各为“从、穿,下、向”等动词的宾...
杜少陵创诗联复见重字之体.李义山继之。今据汉语知识,对重见字作一具体分析。 例1.即从巴峡穿巫陕.便下襄阳向洛阳。 “峡、阳”是复见重字,仄平相对。“巴峡、巫峡”与“襄阳、洛阳”相对,各为“从、穿,下、向”等动词的宾词,故重字随动词而定位,分别居于句中第四和第六字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释
诗词
汉语知识
李义山
重字
洛阳
襄阳
巴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元三种等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比较研究
13
作者
朱媞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
纽
宋元韵图
《广韵》
重
纽
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喜读《“真”字重千钧》
14
作者
潘艳君
《记者摇篮》
2003年第10期4-5,共2页
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可令闻者心旷神怡,一篇情理交融的文章,能让读者阅目赏心。《沈阳日报》7月31日一版上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真”字重千钧》,就属这类美文。此文美在何处? 首先,美在寓理于事的写作技巧。众所周知,真信真懂真用“三...
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可令闻者心旷神怡,一篇情理交融的文章,能让读者阅目赏心。《沈阳日报》7月31日一版上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真”字重千钧》,就属这类美文。此文美在何处? 首先,美在寓理于事的写作技巧。众所周知,真信真懂真用“三个代表”,是沈阳市委最先提出的。如何使全市上下都能深刻地理解“三真”的内涵,自觉地成为“三真”的践行者,这是能否在全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前提和关键。对于这样一个分量很重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
字
重
千钧》
新闻写作
文风
语言
“三个代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国伦和他的《重订才子杂字》
15
作者
王毅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其籍贯自来说法歧异。其著作《重订才子杂字》亦不见于著录。本文以地方史志资料与吴氏著作相印证,说明吴氏确为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在论定《重订才子杂字》属于吴氏著作的前提下,本文更指出了该书对《声律启蒙...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其籍贯自来说法歧异。其著作《重订才子杂字》亦不见于著录。本文以地方史志资料与吴氏著作相印证,说明吴氏确为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在论定《重订才子杂字》属于吴氏著作的前提下,本文更指出了该书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故事琼林》等书的编撰产生过实质性影响,实开近代蒙学新书的先河,对于明代社会现实也具有认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伦
兴国
重
订才子杂
字
近代蒙学新书
先河
明代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字号、字重和屏幕材质对不同年龄组大屏易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静
周健
+2 位作者
于东
钮建伟
申骞
《人类工效学》
2022年第5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之间字号、字重和屏幕材质对大屏易读性的影响。方法招募32名不同年龄的参与者,自变量为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字号(12 px,14 px,16 px,18 px)、字重(正常和加粗)和屏幕材质(LED和LCD),因变量为...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之间字号、字重和屏幕材质对大屏易读性的影响。方法招募32名不同年龄的参与者,自变量为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字号(12 px,14 px,16 px,18 px)、字重(正常和加粗)和屏幕材质(LED和LCD),因变量为完成率、完成时间、视觉认知负荷评价和合理度评分,实验任务为伪文本目标字搜索,实验顺序遵循被试内设计原则和随机原则。结果不同年龄组的参与者在观看大屏时的视觉表现和视觉主观感受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字号设计也会显著影响大屏内容的易读性。结论可视化大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年龄特点以及匹配的字号,为可视化大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认知
界面设计
可视化
大屏
字
号
字
重
易读性
视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夜喜雨》中“重”字作何理解
17
作者
李峰兰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6年第7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春夜喜雨》
“
重
”
字
古诗词
通俗易懂
小学
杜甫
典故
语文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学生写字姿势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
1
18
作者
汪娟
《教育视界》
2019年第10期74-76,共3页
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能让学生身心放松,提高书写质量和书写速度,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品格性情等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针对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普遍不正确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从"四个一"(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
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能让学生身心放松,提高书写质量和书写速度,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品格性情等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针对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普遍不正确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从"四个一"(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学期、第一学段)入手加以指导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字
轻姿
写
字
姿势
执笔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行草书法的同字变化
被引量:
1
19
作者
姚欣然
《跨世纪》
2009年第2期229-229,231,共2页
同字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对其进行处理是否合理恰当,关系到一幅作品的质量好坏,对此,我们应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作品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因此字的体势、笔法的变化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应配合墨法、章法等,采...
同字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对其进行处理是否合理恰当,关系到一幅作品的质量好坏,对此,我们应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作品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因此字的体势、笔法的变化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应配合墨法、章法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艺术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和视觉美的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草书法
笔法
体势
重字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说文解字》立部与归部的问题
被引量:
17
20
作者
刘忠华
李艳辉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16,22,共6页
《说文》部首是一个严密的系统,部首统辖收入字典的每个字头,每个字头必归某部。独体字作部首,是由其结构特点和构字功能所决定的,合体字立部与否,取决于是否另有属字。空部首、异体字部首、亦声部首是在统一的立部、归部原则支配下出...
《说文》部首是一个严密的系统,部首统辖收入字典的每个字头,每个字头必归某部。独体字作部首,是由其结构特点和构字功能所决定的,合体字立部与否,取决于是否另有属字。空部首、异体字部首、亦声部首是在统一的立部、归部原则支配下出现的。会意字的归部,有的按"字有所重"、有的按字义特点"以类相从"、有的归部两可。为了遏制空部首,许慎采取了强拆字形归部、对形义关系不明的注"阙"字勉强归部、取亦声偏旁归部三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部首
亦声部首
义符
以类相从
字
有所
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写本P.2833《文选音》重字反切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丹
许建平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敦煌经学文献综合研究”(19BZS005)。
文摘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词相关,注音方式是以常读注异读,常读音义不出注。随着中古时期反切结构的改变,重字反切逐渐式微,文献中留存较少,后人遂以为讹误。
关键词
文选音
重字
反切
多音
字
异读
Keywords
Wenxuanyin
fanqie of the same characters
polyphonic characters
variant pronunciation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类“重字”增色古诗词
2
作者
李睿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4,共3页
文摘
诗词的字法、句法、章法都须讲究。讲究字法,就要推敲诗词中的用字遣词,其中一个方面是要避免用字重复。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篇说到用字遣词应注意的四点,其中一点就是“权重出”:“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诗经》有民歌风调,《离骚》抒发忧思百结的情感,有时会出现重复的字句,刘勰说是“适会”,即偶然用重复的字。东晋以来,汉魏古朴之风渐泯,对形式美的追求增强,五言诗逐渐兴盛。字如重出有碍观览,故而为作家所忌。
关键词
古诗词
重字
文心雕龙
《诗经》
《离骚》
用
字
重
出
《骚》
分类号
H19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殿试抑文重字之弊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国荣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1,136,共3页
关键词
殿试
乾隆帝
重字
书法不佳
道光帝
王茂荫
龚自珍
科场条例
康熙帝
名人轶事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近体诗中的重字运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韩晓光
机构
景德镇高专中文系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04年第2期28-32,63,共6页
文摘
为求得诗句的凝炼 ,近体诗创作一般尽可能避用重字。但在杜甫近体诗中 ,重字运用却往往成为他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 .不仅形式变化多样 ,而且还具有多方面的表达功能。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试作探析。
关键词
杜甫
近体诗
重字
叙述方式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体诗中的重字运用例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韩晓光
出处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4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摘
所谓重字,是指一首诗中重复出现的语词,也叫“复辞”。这在古体诗中是很常见的,如韩愈《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宜光。……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诗中的“长檠”、“短檠”均重复出现。但是在近体诗中情况则不然,这是因为近体诗字数。
关键词
重字
近体诗
用例
重
复出现
对举
行云
杜甫
曲江
李商隐
“月”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索如何改变“重字轻文,略化文化之美”的文言文教学
6
作者
裴领娣
机构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第9期24-24,共1页
文摘
文言文教学是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不高.文言阅读水平较低。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教与学中.作为知识直接的传授者教师的责任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大多数教师“重词义语法.轻文本文化内涵”的教学.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如一位千岁老人.除了满脸的褶皱,和皮包的骨架。毫无血肉的丰满与生机。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文化内涵
重字
人文教育
实际教学
阅读水平
传授者
教与学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字诗例说
7
作者
潘启雯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6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诗歌语言
重字
诗
古代诗歌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字与汉诗英译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智中
机构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8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文摘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重字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当中的重词,相当于汉语当中的重字。本文对汉语重字和英语重词的使用情形进行分类,并研究英语重词在汉诗英译当中的运用情况。适当运用英语之重词,可以提高汉诗英译的质量与美学效果。
关键词
汉语
重字
英语
重
词
汉诗英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字诗例说
9
作者
潘启雯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月刊》
2006年第6期47-47,共1页
文摘
诗歌语言,最讲究精炼、生动、有趣。在一首诗中最忌重字,即使是字句不限的长诗,也应当尽量避免用字重复,否则就显得呆板枯燥;然而,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中,偏偏有这样的例子,有些技法娴熟的诗人,其诗偏以重字见长,在一首诗里反复运用同一个字,使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重字
诗
中学
语文
阅读鉴赏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重“音”轻“字”现象分析
被引量:
8
10
作者
陈文博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出处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6,71,共6页
文摘
中亚地区留学生的母语是"非汉字文化圈"的拼音文字语言,这些学生由于受实用型学习目的、汉字难学论和汉语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时出现了重"音"轻"字"现象。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这一现象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重
“音”轻“
字
”现象
汉
字
教学
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paying attention to"orar'and ignoring"Chinese characters"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文》正篆―重文中的秦汉分化字
被引量:
2
11
作者
郝茂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254-266,共13页
文摘
文字分化与汉字发展的整个过程相伴随。本文对正篆―重文中应用至今的秦汉分化字逐字调查,通过字形演进脉络的梳理和文献用例的分析,说明《说文》正篆―重文之间不仅存在着异体字、假借字和同义换读关系,而且存在一定数量的秦汉分化字。文章讨论了正篆―重文的字形分化方式和二者之间的字词对应关系,进而揭示正篆―重文秦汉分化字的基本特性,以期加深对文字分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说文
正篆
重
文
分化
字
Keywords
"ShuowenJiezi" (《说文解
字
》) ,"Zhengzhuan"(正篆) , "Chongwen"(
重
文)
differentiated characters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词重见字例释
12
作者
述默
出处
《文史杂志》
2007年第5期19-19,共1页
文摘
杜少陵创诗联复见重字之体.李义山继之。今据汉语知识,对重见字作一具体分析。 例1.即从巴峡穿巫陕.便下襄阳向洛阳。 “峡、阳”是复见重字,仄平相对。“巴峡、巫峡”与“襄阳、洛阳”相对,各为“从、穿,下、向”等动词的宾词,故重字随动词而定位,分别居于句中第四和第六字位置。
关键词
例释
诗词
汉语知识
李义山
重字
洛阳
襄阳
巴峡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元三种等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比较研究
13
作者
朱媞媞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侨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文摘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关键词
重
纽
宋元韵图
《广韵》
重
纽
字
Keywords
the Chongniu(
重
纽) doublets
rhyme in GuangYun -tables in Song and Yuan Dynasty
Chongniu characters
分类号
H10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喜读《“真”字重千钧》
14
作者
潘艳君
机构
沈阳日报社
出处
《记者摇篮》
2003年第10期4-5,共2页
文摘
一首悠扬婉转的乐曲,可令闻者心旷神怡,一篇情理交融的文章,能让读者阅目赏心。《沈阳日报》7月31日一版上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真”字重千钧》,就属这类美文。此文美在何处? 首先,美在寓理于事的写作技巧。众所周知,真信真懂真用“三个代表”,是沈阳市委最先提出的。如何使全市上下都能深刻地理解“三真”的内涵,自觉地成为“三真”的践行者,这是能否在全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前提和关键。对于这样一个分量很重的议题。
关键词
《“真”
字
重
千钧》
新闻写作
文风
语言
“三个代表”实践
分类号
G213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国伦和他的《重订才子杂字》
15
作者
王毅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摘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其籍贯自来说法歧异。其著作《重订才子杂字》亦不见于著录。本文以地方史志资料与吴氏著作相印证,说明吴氏确为湖北兴国(今阳新)人;在论定《重订才子杂字》属于吴氏著作的前提下,本文更指出了该书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故事琼林》等书的编撰产生过实质性影响,实开近代蒙学新书的先河,对于明代社会现实也具有认识意义。
关键词
吴国伦
兴国
重
订才子杂
字
近代蒙学新书
先河
明代社会现实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字号、字重和屏幕材质对不同年龄组大屏易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静
周健
于东
钮建伟
申骞
机构
中电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人类工效学》
2022年第5期67-7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之间字号、字重和屏幕材质对大屏易读性的影响。方法招募32名不同年龄的参与者,自变量为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字号(12 px,14 px,16 px,18 px)、字重(正常和加粗)和屏幕材质(LED和LCD),因变量为完成率、完成时间、视觉认知负荷评价和合理度评分,实验任务为伪文本目标字搜索,实验顺序遵循被试内设计原则和随机原则。结果不同年龄组的参与者在观看大屏时的视觉表现和视觉主观感受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字号设计也会显著影响大屏内容的易读性。结论可视化大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年龄特点以及匹配的字号,为可视化大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视觉认知
界面设计
可视化
大屏
字
号
字
重
易读性
视觉疲劳
分类号
TP3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夜喜雨》中“重”字作何理解
17
作者
李峰兰
机构
湘潭市江南小学
出处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6年第7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春夜喜雨》
“
重
”
字
古诗词
通俗易懂
小学
杜甫
典故
语文
释义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学生写字姿势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
1
18
作者
汪娟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出处
《教育视界》
2019年第10期74-76,共3页
文摘
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能让学生身心放松,提高书写质量和书写速度,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品格性情等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针对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普遍不正确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从"四个一"(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学期、第一学段)入手加以指导纠正。
关键词
重字
轻姿
写
字
姿势
执笔姿势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行草书法的同字变化
被引量:
1
19
作者
姚欣然
机构
河北经贸大学
出处
《跨世纪》
2009年第2期229-229,231,共2页
文摘
同字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对其进行处理是否合理恰当,关系到一幅作品的质量好坏,对此,我们应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作品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因此字的体势、笔法的变化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应配合墨法、章法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艺术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和视觉美的冲击力。
关键词
行草书法
笔法
体势
重字
变化
分类号
J292.3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说文解字》立部与归部的问题
被引量:
17
20
作者
刘忠华
李艳辉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16,22,共6页
基金
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说文解字>部首与归字问题研究"(SLGYCX1704)
文摘
《说文》部首是一个严密的系统,部首统辖收入字典的每个字头,每个字头必归某部。独体字作部首,是由其结构特点和构字功能所决定的,合体字立部与否,取决于是否另有属字。空部首、异体字部首、亦声部首是在统一的立部、归部原则支配下出现的。会意字的归部,有的按"字有所重"、有的按字义特点"以类相从"、有的归部两可。为了遏制空部首,许慎采取了强拆字形归部、对形义关系不明的注"阙"字勉强归部、取亦声偏旁归部三种方法。
关键词
空部首
亦声部首
义符
以类相从
字
有所
重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敦煌写本P.2833《文选音》重字反切考
韩丹
许建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类“重字”增色古诗词
李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殿试抑文重字之弊
李国荣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杜甫近体诗中的重字运用
韩晓光
《杜甫研究学刊》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近体诗中的重字运用例析
韩晓光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探索如何改变“重字轻文,略化文化之美”的文言文教学
裴领娣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重字诗例说
潘启雯
《阅读与写作》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重字与汉诗英译
张智中
《理论界》
2008
2
原文传递
9
重字诗例说
潘启雯
《语文月刊》
2006
0
原文传递
10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重“音”轻“字”现象分析
陈文博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说文》正篆―重文中的秦汉分化字
郝茂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诗词重见字例释
述默
《文史杂志》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宋元三种等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比较研究
朱媞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喜读《“真”字重千钧》
潘艳君
《记者摇篮》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吴国伦和他的《重订才子杂字》
王毅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字号、字重和屏幕材质对不同年龄组大屏易读性的影响
刘静
周健
于东
钮建伟
申骞
《人类工效学》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春夜喜雨》中“重”字作何理解
李峰兰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小学生写字姿势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汪娟
《教育视界》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浅谈行草书法的同字变化
姚欣然
《跨世纪》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说文解字》立部与归部的问题
刘忠华
李艳辉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