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4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响 张洪蕊 +2 位作者 杨帅 孙亚鲁 霍飞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组(B组)、经颅磁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组(C组),每组20例,...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组(B组)、经颅磁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B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C组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使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测试仪测试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的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BBS、平衡测试、FMA-L、FA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3组患者的BBS、平衡测试、FMA-L、FAC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在BBS、平衡测试、FMA-L、FAC方面的改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同时提高运动能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
2
作者 陈珍 张慧 +2 位作者 巩尊科 赵辉 李晨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 观察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初级运动皮层(M1)治疗组(M1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组(D组)和M1+DL... 目的 观察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初级运动皮层(M1)治疗组(M1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组(D组)和M1+DLPFC组(MD组),每组15例。M1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双侧M1区下肢支配区,D组患者刺激部位为双侧DLPFC,MD组患者为左侧M1区和DLPFC区隔日轮流刺激。比较各组患者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疗效及情绪评分变化。结果 D组和MD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43例患者。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冻结步态量表(FOGQ)评分、“起立-行走”测试(TUGT)总时间、“站立-起始180°转身”测试(SS-180)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运动部分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MD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M1组和D组(P<0.05)。结论 双侧M1区和DLPFC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行走能力和运动功能,缓解抑郁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初级运动皮层 背外侧前额叶层 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与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克松 张宁 +3 位作者 刘亚丽 黄晶晶 刘雅 陈运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05例行基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5)和C组(n=35)。A组给予rTMS 1 Hz治疗,B组给予rTMS 10 H... 目的 探讨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105例行基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T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5)和C组(n=35)。A组给予rTMS 1 Hz治疗,B组给予rTMS 10 Hz治疗,C组给予伪刺激治疗,3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估TD的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心理状态可重复测试量表(RBANS)和中文版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神经心理状态与症状轻重程度。使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扫描患者左侧前额叶皮质区,获得皮质厚度、表面积和体积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D患者皮质形态学参数与rTMS对TD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3组AIM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RBANS评分高于治疗前,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RBANS评分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NSS评分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皮质形态学参数(皮质厚度、表面积、体积)大于治疗前,且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与皮质厚度、表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脑左侧前额叶皮质形态学参数与rTMS对TD的疗效相关。rTMS(1 Hz)可促进运动皮质结构重塑,提高TD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形态学参数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迟发性运动障碍 神经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的效果
4
作者 王国胜 方明珠 +3 位作者 梁英姿 关晨霞 郭君 李哲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3例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探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3例脑卒中后非空间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广度测试(DST)、字母删除测验进行注意功能的评定,并评估两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oCA、DST、字母删除测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缩短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波幅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非空间注意障碍,P300可作为评估注意功能和rTMS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空间注意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
5
作者 刘阳 肖雅萍 +2 位作者 胡茂荣 袁新 万爱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口服舍曲林,起始剂量为50 mg·d^(-1),每天1次,逐步滴定至100 mg·d^...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口服舍曲林,起始剂量为50 mg·d^(-1),每天1次,逐步滴定至100 mg·d^(-1),视情况调整,治疗2周。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伪刺激治疗(线圈与头皮成90°)。2组均选用“∞”字形线圈,以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为刺激靶区,频率10 Hz,运动阈值120%,25 min·次^(-1),1次40个刺激串,1周6次,持续2周。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对2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进行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研究组HAMD-24总分、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较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2组见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高频rTMS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绝望感等症状改善更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舍曲林 症状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轻度产后抑郁疗效的持久性研究
6
作者 瞿砚舟 林雪芳 蓝丽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49-51,5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持久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以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及高频rTMS左背外侧前额叶,总疗程4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周,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EPDS、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后12周,HAMD-17评分升高,治疗结束后18周,EPDS及HAMD-17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结论rTMS可改善轻度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可能在治疗结束后18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产后抑郁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effries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曾玲芸 张春艳 +5 位作者 刘倩 黄薇 杨微 杜海 陈冠婕 李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3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的情境模拟教学(situ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SST)对精神科住院医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rTMS)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9月接受... 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的情境模拟教学(situ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SST)对精神科住院医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rTMS)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0名2020级和2021级住院医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试验组采用Jeffries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课程结束后,采用中文版Jeffries模拟教学设计量表(simulation design scale,SDS)比较2组住院医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案例设计、反思及引导环节要素的细化评价。结果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DS总分[100(80.75,100)分vs.80.50(78.00,8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SDS 5个维度评分:目标与信息维度、支持维度、解决问题维度、引导性反馈维度、仿真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effries模拟教学法适用于精神科住院医师的重复rTMS的规范化培训,具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支持及引导反馈,具有更好的仿真性,能有效帮助提升住院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ffries模拟教学理论 情境模拟教学 精神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杨博 宋薇薇 +2 位作者 张细庆 李夏珍 吁巧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97-402,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波幅、吞咽时程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无失访,对照组失访8例。最终观察组64例,对照组5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9%(59/64),对照组为76.79%(43/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分、SS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OIS评分、SS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吞咽波幅、吞咽时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TP、ALB、H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P、ALB、H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吞咽时程,增大吞咽波幅,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效果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张颖 刘平 《北京医学》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存在CBT难以获得且疗效难以持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成瘾和其他不良反应等问题。经颅磁刺激(transcra... 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和药物治疗是失眠症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存在CBT难以获得且疗效难以持久、药物治疗容易导致成瘾和其他不良反应等问题。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因无创、操作简便、疗效明确等优势而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可作为治疗睡眠起始及维持困难患者的选择。本文对睡眠障碍患者中使用TMS的相关研究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了解TMS在治疗睡眠障碍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治疗失眠症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症 作用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10
作者 雷四英 彭铎 《医药前沿》 2025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梅杰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组)和低频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 目的评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梅杰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BTX组)和低频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组(rTMS+BTX组),各25例。BTX组给予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rTMS+BTX组在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同时给予低频r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通过Jankovic评定量表(JRS)和眼睑痉挛残疾指数(BSDI)综合评估疗效。结果rTMS+BTX组起效时间短于B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4、12周JRS、BS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第4周时rTMS+BTX组BSDI评分低于BTX组(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梅杰综合征起效快,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杰综合征 肉毒毒素 重复经颅磁刺激 低频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郑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1-004,共4页
观察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4例CTTH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 观察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4例CTTH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普瑞巴林+度洛西汀,n=32)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n=32),对比研究对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显著比对照组(71.9%)高(P<0.05),经1周、4周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显著比对照组(34.4%)低(P<0.05)。结论 度洛西汀、普瑞巴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明确,可缓解疼痛、降低负面情绪,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紧张型头痛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不良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磊 于洪丽 +1 位作者 赵秀芝 朱俞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44-2552,共9页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 背景: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对照+磁刺激组(n=8),将16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痴呆组(n=8)、痴呆+磁刺激组(n=8),对照+磁刺激组与痴呆+磁刺激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2 h/d,连续刺激14 d。磁刺激结束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能力,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动作电位,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采集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其动力学特性对神经兴奋性的作用。结果结论:①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到确定原平台位置,阿尔茨海默病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找到平台次数下降,海马齿状回神经元退化,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②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使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元更容易发生去极化,使神经元更易兴奋;③钾离子通道电流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使得瞬时外向钾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增大,失活曲线向着去极化方向偏移,复活时间常数延长,使得延迟整流钾通道激活曲线向着去极化的方向偏移,而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延迟了钾离子通道的打开与关闭,抑制了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使得细胞内保持较高浓度K^(+),提高了神经元兴奋性;④结果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提高海马齿状回颗粒神经元兴奋性来缓解认知能力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全细胞膜片钳 K+通道 水迷宫 神经兴奋性 学习记忆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程 刘静 +5 位作者 曾国锋 屈萌艰 宁雅丹 刘红雅 周君 艾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病灶对侧... 目的:观察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病灶对侧皮质低频rTMS,观察组采用病灶对侧皮质低频rTMS联合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针刺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MA-UE(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部分)、WMFT评分评价上肢和手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ADL功能,采用WHOQOL-BREF量表评价生存质量。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脱落1例(实验组和观察组均28例)。在干预4周后,各组的FMA-UE评分、WMFT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WHOQOL-BREF主观感受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MA-UE评分、WMFT评分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WHOQOLBREF主观感受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WHOQOL-BREF的4个不同领域评分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显著提高ADL和部分生存质量,更优于单纯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电驱动软体康复手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功能 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李勃 刘立斌 +2 位作者 李影 刘京 赵留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 目的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治疗,刺激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两组中医症状、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口角流涎积分、语言不利积分、偏身麻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10-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高于训练组(P<0.05);刺激组总有效率(91.84%)大于训练组(69.39%)(P<0.05)。结论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偏瘫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较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 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偏瘫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下虚拟情景互动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双月 金星 +3 位作者 孟兆祥 柯明慧 张敏杰 陈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下虚拟情景互动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3年2—12月本院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虚拟情景组(n=31)和联合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组采取...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下虚拟情景互动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3年2—12月本院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虚拟情景组(n=31)和联合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上肢虚拟情景互动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在虚拟情景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低频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比较3组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UFMA)、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分,皮质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和皮质潜伏期(CL),以及患侧与健侧腕背伸肌的肌电均方根值(RMS)比值。结果 治疗4周后,3组UFMA和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UFMA和FTHUE-HK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虚拟情景组,虚拟情景组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S比值和MEP波幅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RMS比值和MEP高于对照组和虚拟情景组,虚拟情景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L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联合组CL短于对照组和虚拟情景组,虚拟情景组CL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辅助下的虚拟情景互动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情景互动机器人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 运动诱发电位 皮质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李梦楠 宋阳阳 +3 位作者 魏丽敏 陈蕾 蒋红利 刘华 《西部医学》 2025年第2期220-227,共8页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存在主观认知下降(SCD)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肠道菌群潜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HD的SCD患者3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rTMS组,17例)和假...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存在主观认知下降(SCD)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肠道菌群潜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HD的SCD患者3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rTMS组,17例)和假刺激组(Sham组,16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认知功能及粪便样本16srRNA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化。结果 干预后rTMS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Sham组(P=0.037),主要表现回忆能力维度差异(P=0.039);干预后rTMS组SCD-Q9评分显著低于Sham组(P=0.018),主要表现日常活动记忆能力差异(P=0.037);干预后组间肠道菌群α、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肠道菌群科水平两组构成前5名均为Bacteroidaceae、Lachnospiraceae、Enterobacteriaceae、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ceae;约占75%及以上。属水平构成前5名均为Bacteroides、Escherichia-Shigella、Faecalibacterium、Prevotella、Roseburia;约占50%及以上。使用LEfSe分析筛选主要差异菌群:科水平5个,其中在rTMS组丰度高的为Marinifilaceae、Flavobacteriaceae、RF39、Carnobacteriacea,Sham组丰度高的为Wohlfahrtiimonadaceae;属水平17个,其中Faecalibacterium、Alistipes、Odoribacter、Alistipes在rTMS组丰度高,Erysipelatoclostridium在Sham组丰度高。结论 rTMS疗法可能改变存在SCD的MH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记忆能力,同时可以调节与SCD相关差异菌群,提示该治疗可能通过调节菌群影响SCD时期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主观认知下降 血液透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及皮层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17
作者 李书枝 彭昕珂 +7 位作者 罗敷 李萌萌 乐昌昊 付佳 周君 黄夏荣 刘静 刘红雅 《中医康复》 2025年第4期51-58,共8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对干预组大鼠建模成功后24 h进行rTMS干预,每...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对干预组大鼠建模成功后24 h进行rTMS干预,每天1次,连续7天,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伪rTMS刺激。7天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进行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皮层脑组织及神经细胞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10、和TGF-β1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脑皮质中IL-1β、TNF-α、CD206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术后第2天,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损伤,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但统计学无差异(P>0.05)。术后第8天,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损伤,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01)。模型组大鼠神经元排列较为紊乱,部分神经细胞死亡,细胞核结构欠完整,难以辨认;干预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及细胞减少数量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01,P<0.0001),IL-10和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01),大脑皮质中IL-1β、TNF-α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01,P<0.001),CD20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01),CD206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01),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0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脑皮质中IL-1β、TNF-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P<0.05),IL-1β、TNF-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CD206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CD206蛋白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调节皮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赵启媛 丛光燕 +4 位作者 吕鸿燕 张勇 李苇 胡盼盼 汪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多巴丝肼联用在帕金森病(PD)伴焦虑和抑郁症状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2-12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药物治疗组及高频rTMS...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多巴丝肼联用在帕金森病(PD)伴焦虑和抑郁症状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2-12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PD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药物治疗组及高频rTMS联用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测评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评分。结果单药物治疗组患者与高频rTMS联用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ADL、HAMA、HAM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ADL评分[(62.37±10.57)分比(75.16±9.90)分]、HAMA评分[(17.76±3.67)分比(11.87±2.71)分]、HAMD评分[(20.16±2.52)分比(14.82±2.58)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药物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HAMA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rTMS联合药物组患者ADL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应用高频rTMS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为临床治疗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焦虑 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巴丝肼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研究
19
作者 韩锡茜 王保国 +5 位作者 皮亚彬 鲍亮 李春宁 周欣华 王克坡 李飞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患者80例,遵从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联合组、磁疗组。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磁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磁疗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患者80例,遵从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联合组、磁疗组。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磁疗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磁疗组基础上加用“辨经刺井”针治疗,两组均1次/d,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MMSE评分及血清NLRP3、Caspase-1、IL-1β水平、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MoCA、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双侧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前升高,联合组高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NLRP3、Caspase-1、IL-1β水平较前降低,联合组低于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86%高于磁疗组71%。结论:“辨经刺井”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及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经刺井 重复经颅磁刺激 血管性痴呆 炎性小体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吴少婷 李成 +2 位作者 许金琴 鄢碧珠 黄晴晖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PS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佑左匹克隆)和治疗组(rTMS联合艾灸+佑左匹克...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PS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佑左匹克隆)和治疗组(rTMS联合艾灸+佑左匹克隆),每组各39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两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4周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AI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4周后,两组AI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rTMS可以持续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