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凤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取环孢素治... 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取环孢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外周血常规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联合海曲泊帕可显著改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及外周血象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海曲泊帕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结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作用及预测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鑫 刘凯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结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作用及预测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被诊断为SAA的140例患者,依据随机1∶1分配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结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作用及预测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被诊断为SAA的140例患者,依据随机1∶1分配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每组7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ALG/ATG进行免疫治疗,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常规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肾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免疫指标(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生存率预测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免疫指标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束时,两组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为83.58%。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83.11%、80.27%)高于常规治疗组5年、10年的预计生存率(77.82%、7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补肾中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合补肾中药联合治疗SAA,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早期疗效的预测准确率高,同时还具备提高免疫能力的效果,可以在临床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免疫治疗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临床研究
3
作者 彭文 唐娜娜 +6 位作者 王倩 肖青 唐晓琼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罗小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4,269,共7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以小剂量骨髓(中位体积200 mL)联合PBSC移植治疗的18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以小剂量骨髓(中位体积200 mL)联合PBSC移植治疗的18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27(13~52)岁,男11例,女7例;SAA-Ⅰ型15例,SAA-Ⅱ型3例;单倍体相合供者15例,同胞全相合供者3例;预处理: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胸腺球蛋白方案2例,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移植后环磷酰胺方案8例,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胸腺球蛋白+移植后环磷酰胺方案8例;采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短疗程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预防GVHD。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仅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10例(55.6%)出现总计19例次移植后感染,其中10例次为巨细胞病毒(CMV)或EB病毒(EBV)血症,6例次细菌感染;急性GVHD发生率为16.7%,其中Ⅰ度1例,Ⅱ度2例;慢性GVHD发生率为16.7%,均为轻度;中位随访26(2~64)个月,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72.2%(95%CI:51.4~93.0)。5例患者死亡,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采用小剂量骨髓联合PBSC是SAA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且可行的移植物选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骨髓 外周造血干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plo-cord后置模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付盼 焦瑒瑒 +5 位作者 刘青 邹冰 张娜 邵静波 陈凯 蒋慧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比较是否辅助第三方脐带血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重型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例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比较是否辅助第三方脐带血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重型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儿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移植(Haplo-cord HSCT),17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hymocyte globulin,r-ATG)。结果Haplo-cord组21例患儿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2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Haplo组中1例患儿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继发性植入失败。Haplo-cord组和Haplo组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2(10,19)和11(10,16)d(P=0.630),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6(12,32)和16(13,24)d(P=0.461)。Haplo-cord组和Haplo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Ⅲ-Ⅳ度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8±9.3)%比(25±10.8)%,P=0.770]、[(9.5±6.4)%比(18.7±9.8)%,P=0.374]、[(14.3±7.6)%比(33±12.2)%,P=0.226]。两组患儿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失败生存率(failure free survival,FFS)、无GVHD/无失败生存率(GVHD-free and failure-free survival,GFFS)分别为[(95.2±4.6)%比(85.6±9.7)%,P=0.405]、[(83.5±8.9)%比(82.4±9.2)%,P=0.642]、[(81±8.6)%比(52.9±12.1)%,P=0.046]。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的STR-PCR嵌合检测提示移植后获得造血重建的患儿均为完全单倍体供者嵌合。我们发现Haplo-cord后置模式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获得更高的GFFS。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植入率高,疗效确切,辅助输注脐血可能提高移植的总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如民 李雪国 +3 位作者 徐艳芳 高媛 毛敏 郎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32-2041,共10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儿童后的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7.09~2023.05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52名SAA儿童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HID-HSCT和MSD-HSCT...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儿童后的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7.09~2023.05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52名SAA儿童患者(≤14岁)的临床资料。结果:HID-HSCT和MSD-HSCT总生存率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88.6% vs 100.0%,P = 0.154)。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分别有14例(26.9%)和9例(17.3%)患者发生II-IV度和III-IV度aGVHD,死亡的4例患者中有3例合并有IV度aGVHD,通过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III-IV度aGVHD的危险因素。累计有4 (8.1%)例患者发生cGVHD,广泛型和局限型GVHD各2例。其余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和出血性膀胱炎分别有2例(3.8%),3例(5.8%)和7例(13.5%)。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共12例(23.1%)患者,其中4例(7.8%)患者进展为CMV肠炎。我们发现II-IV度aGVHD (P = 0.001)和III-IV度aGVHD (P < 0.001)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治疗儿童SAA有不错的疗效,但移植后相关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并发症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傅晨 李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719-723,共5页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急性且致命性的骨髓衰竭症,其发展速度快且病死率较高,预期结果较差。使用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作为标准疗法来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已经成为普遍做法,近年来雄激素、艾曲泊帕等药物的应用使...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一种急性且致命性的骨髓衰竭症,其发展速度快且病死率较高,预期结果较差。使用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作为标准疗法来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已经成为普遍做法,近年来雄激素、艾曲泊帕等药物的应用使得SAA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升高。对于那些无法耐受或者再次出现病情恶化的病人来说,可以选择做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以获得更好的疗效。HSCT前预处理方法的改进及移植后各种药物的应用,使得移植的成功率升高,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本研究总结SAA近年来的移植和非移植治疗,分析其疗效及相关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血小板受体激动剂 雄激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文 王倩 +1 位作者 王兰 罗小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989-1998,共10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单倍体相合造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迎来了新时代。基于国内和国际的前沿发展,探讨当前医疗背景下SAA患者allo-HSCT的适应症、供者选择、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措施等移植程序对于SAA患者移植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以上SAA相关移植程序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杨小兰 潘耀柱 +3 位作者 葸瑞 吴涛 张茜 周进茂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并比较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并比较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与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采用allo-HSCT治疗的66例SAA/v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情况分为HID-HSCT组(40例)和MSD-HSCT组(26例)。分析66例患者的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66例SAA/vSAA患者中,63例患者达到造血重建,造血重建率为95.45%,3例未达到造血重建的患者死于脓毒血症及消化道出血。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1~21 d,中位植入时间15 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28 d,中位植入时间16 d。31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病率为47.0%,其中Ⅰ/Ⅱ度aGVHD 23例,Ⅲ/Ⅳ度aGVHD 8例。2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3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4例发生皮下软组织感染,7例发生泌尿系感染,7例发生肠道感染,6例发生颅内感染,14例发生脓毒血症,14例发生EB病毒血症,20例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3例患者移植后出现重度肠道GVHD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移植后血象持续不恢复并发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在造血重建后发生感染继发血小板减低出现颅内出血,2例移植后由于重度感染和aGVHD继发脑出血;9例移植后出现(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3例发生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3例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伤,6例发生继发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截至2023年7月1日,共存活48例,死亡18例,5年预计总生存率为76.1%,HID-HSCT组与MSD-HSCT组5年预计总生存率分别为73.5%和8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Allo-HSCT是治愈SAA的有效方法,其中MSD-HSCT效果好,移植相关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移植方案,无同胞全相合供者时优先考虑单倍体相合供者作为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移植 造血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多重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武珂君 李昕砾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持续受损,导致全血细胞中的三大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不足。本文总结1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多重感染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根据... 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持续受损,导致全血细胞中的三大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不足。本文总结1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多重感染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明确护理重点,积极控制感染,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跌倒及出血风险评估和防控,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疏导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护理风险评估 跌倒 出血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倩倩 周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362-362,F0003,共2页
目的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文献,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临床效果与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SAA治疗的经典方案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率高但配对率低。指... 目的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文献,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临床效果与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SAA治疗的经典方案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率高但配对率低。指南共识推荐,对于缺乏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失败或复发时,可采用替代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包括非血缘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支持性治疗的不断进步,SAA的治疗有望取得更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治疗 替代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萸养血汤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伟 乔保亚 孙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熟萸养血汤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1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患者(脱落3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脱落4例)在对照组上,运用熟萸养血汤。患... 目的探讨熟萸养血汤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1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患者(脱落3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脱落4例)在对照组上,运用熟萸养血汤。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分析疗效。比较患者肾阴阳两虚证的中医证型评分。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iculocyte,RET)、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M、IgG的水平。结果经6个月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总有效率达89.19%(33/37),对照组为70.27%(26/37),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型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型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HGB、WBC、PLT、RET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HGB、WBC、PLT、RE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个月后,治疗组的CD8^(+)显著减小,CD4^(+)、CD4^(+)/CD8^(+)显著增大(P<0.05);治疗组的CD8^(+)小于对照组,CD4^(+)、CD4^(+)/CD8^(+)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IgA、IgM、IgG高于治疗前,且比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更高(P<0.05)。结论熟萸养血汤可提高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象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萸养血汤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常规治疗 血象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与Ⅱ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12
作者 史月 冯术青 +5 位作者 姚晶晶 姚艳红 刘志彬 张丽蕊 高峰 李晓宇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同期进行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SAAⅠ)与Ⅱ型(SAAⅡ)亲缘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SAA患者合理选择移植治疗时机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 目的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同期进行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SAAⅠ)与Ⅱ型(SAAⅡ)亲缘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为SAA患者合理选择移植治疗时机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allo-PBSCT的SAAⅠ和SAA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AAⅠ14例,SAAⅡ28例。人类白细胞抗原同胞全相合10例(MSD组),亲缘间单倍体相合32例(HID组)。全组患者所采用的移植预处理方案均为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均采用常规环孢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Cs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0~300μg/L。对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及无事件生存(EFS)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至2023年2月,中位随访期64(7~143)个月,全组死亡7例均为SAAⅡ患者(MSD组1例,HID组6例),全组预计3年OS率83.3%(SAAⅠ:100.0%、SAAⅡ: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HID组OS率81.3%,MSD组OS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全组预计3年EFS率45.2%(SAAⅠ:64.3%、SAAⅡ: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HID组EFS率43.8%,MSD组EFS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1)。结论对有移植适应证的SAA患者,早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清IL-2、TNF-α、sIL-2R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13
作者 赵丽华 李险峰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本... 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8例SAA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7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2、TNF-α、sIL-2R水平及研究组aGVH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组移植前后血清IL-2、TNF-α及sIL-2R水平组内比较及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32例患者发生aGVHD(aGVHD组),aGVHD组血清IL-2、TNF-α及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aGVHD组和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GVHD组与无aGVHD组的患者年龄、患者体重、患者文化程度、供受者性别、供受体亲缘关系、ABO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TNF-α、sIL-2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TNF-α、sIL-2R是a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A患者移植前后血清IL-2、TNF-α及sIL-2R水平无明显变化,但aGVHD患者血清IL-2、TNF-α及sIL-2R水平变化明显,临床中检测其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相关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作为药物筛选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3
14
作者 卢学春 迟小华 +4 位作者 杨波 朱宏丽 刘丽宏 张峰 严江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16-420,共5页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检索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并对此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显著性检验后筛选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3 000种药物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筛选与SAA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特征相反者。结果表明,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到1个满足条件的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库GSE3807。与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一共有515个(表达水平变化超过2倍),其中上调者202个,下调者313个。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别属于核酸代谢、泛素依赖的蛋白降解通路、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等通路。SAA发病相关基因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发现,羟基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治疗SAA的作用。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有可能成为SAA治疗药物筛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物信息学 T淋巴细胞 羟喜树碱 盐酸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刘周阳 刘蓓 赵丹丹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1-12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玉红 邵宗鸿 +5 位作者 刘鸿 施均 白洁 涂梅峰 王化泉 邢莉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66-86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我院15年209例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病率、菌谱、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8.18%,其中系统性真菌感染占47.37%;并发真菌感染与白细...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我院15年209例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病率、菌谱、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8.18%,其中系统性真菌感染占47.37%;并发真菌感染与白细胞过低、院外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与年龄、T细胞亚群、免疫抑制治疗无关;浅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深部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及曲霉菌为主,曲霉菌感染有上升趋势;SAA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34.21%,其中深部真菌感染占61.1%。结论真菌感染是SAA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白色念珠菌及曲霉菌多见,病死率主要与白细胞低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HLA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惠仁 楼金星 +7 位作者 张媛 刘晓东 杨凯 陈鹏 刘兵 何学鹏 郭智 刘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9-964,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体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20例,其中亲缘HLA不...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体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20例,其中亲缘HLA不合单倍体相合供者14例,非血缘HLA相合供者6例。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经典的环孢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对单倍体相合供者采集经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非血缘供者单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供者型造血重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4(11-20)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7(13-31)d,2例取得完全供者植入后2个月发生排斥,其中1例进行母亲单倍体相合供者二次移植,达到完全供者持久植入;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发生7例,其中1例为慢性广泛性GVHD;14例无病生存,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8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血象完全恢复,Kaplan-Meier计算的累积无病生存率为68.9%。结论:采用FLU、CTX和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用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植入率高,感染发生率降低,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同胞相合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 CD4^+ T细胞计数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预示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莫文健 孙倩倩 +6 位作者 潘世毅 毛平 陈小卫 张玉平 周铭 许艳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4^+ T细胞计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毛建平 王莹 +3 位作者 贾韬 陈泽 刘惠杰 赵利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SAA住院患者30例,所有患者接受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治疗。将有无应用rh IL-11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SAA住院患者30例,所有患者接受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p-ALG)治疗。将有无应用rh IL-11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所有患者在p-ALG治疗后给予rh IL-11治疗。用法为rh IL-11 3 mg,皮下注射,1次/d。当血小板计数(PLT)〈10×10~9/L时,输注单采血小板。监测血常规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两组PLT由最低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分别为(43.43±11.78)和(53.42±1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2,P=0.012);两组PLT由最低恢复至≥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72.43±16.97)和(86.85±10.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11);两组在PLT恢复至≥20×10~9/L时,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数量分别为(5.81±2.17)和(8.00±2.2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8,P=0.012)。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注射部位疼痛、结膜充血、乏力、发热等,无Ⅳ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都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SAA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rh IL-11可促进血小板增生,加快血小板恢复,减少血小板输注量,从而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节约费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其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齐薇薇 付蓉 +4 位作者 王化泉 刘春燕 任悦 陶景莲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3-104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失衡中的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SAA患者(初治25例、缓解19例)及2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数量,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树突细胞... 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失衡中的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SAA患者(初治25例、缓解19例)及23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数量,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树突细胞(DC)亚群(mDC/pDC比值)和白细胞(WB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初治组CD4+CD25+CD127dim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比例为(0.83±0.44)%,明显低于SAA患者恢复组(2.91±1.24)%(P<0.05)及对照组(2.18±0.55)%(P<0.05),而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CD4+/CD8+比值为(0.5±0.3)明显低于恢复组(1.2±0.4)(P<0.05)及对照组(1.11±0.24)(P<0.05)。初治组mDC/pDC比值为(3.08±0.72)明显高于恢复组(1.61±0.49)(P<0.05)及对照组(1.39±0.36)(P<0.05)。SAA患者CD4+CD25+CD127dim/PBL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695,P<0.01),而与mDC/pDC比值呈负相关(r=-0.796,P<0.01);SAA患者CD4+CD25+CD127dim/PBL与外周血WBC计数及RET%呈正相关(r=0.761,P<0.01;r=0.749,P<0.01)。结论: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是引起免疫耐受被破坏、T细胞功能亢进,进而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调节性T细胞 骨髓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