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经》农业伦理思想研究
- 1
-
-
作者
潘雅萍
齐文涛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120-128,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CZS048)
-
文摘
作为周代社会生活反映的《诗经》,蕴含着丰富的农业伦理思想与观念,主要包括"重农劝农""顺天守时""量地尽利"。"重农劝农",指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特别重视农业而非其他产业,将劝农制度化。"顺天守时",指时人主动顺应自然节律,积极因循农时节奏,以安排农事与生活。"量地尽利",指时人主动顺应地域风土,积极辨识与改良土壤,以进行农作生产。这些思想是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的关键要素,《诗经》时代是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发展的奠基期。
-
关键词
《诗经》
农业伦理
重农劝农
顺天守时
量地尽利
-
Keywords
the Book of Songs
agricultural ethics
valuing agriculture by encouraging farming
complying with the law of nature
making the best use of land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古代重农、劝农传统的多样化表达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加华
-
机构
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9,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ZD21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传统中国“以农为本”形成了强烈的重农、劝农理念与传统。这一理念与传统,贯穿上到国家政治、下至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大体来说,这些表达与呈现形式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口头传统、仪式行为、文字书写、图像系统。从口头传统上看,其表达形式主要指与农耕活动相关的口头叙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农谚莫属;从仪式行为上看,其表达形式主要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比如籍田礼、鞭春礼等官方礼典以及开秧门、照田蚕等民间仪式;从文字书写上看,即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文字性表述,如农事诗、劝农文、劝农诏、农书等;从图像系统上看,主要指描绘农业生产相关环节的各种图像形式,最具代表性的为体系化耕织图。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深刻体现出农业生产与传统中华文明的有机联系。
-
关键词
重农劝农
口头传统
仪式活动
文字表达
图像叙事
-
分类号
K892.28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