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术馆与博物馆释展与大众审美接受交互研究——以青岛博物馆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群展主题活动为例
1
作者 张闫博宇 李雪妍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91-293,共3页
“释展”一词首先出现在博物馆展览中,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艺术空间,其展览内容与面对的人群更有针对性。文章以青岛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美术展览活动为例,通过对其策划与实践分析,探究美术展览策划未来发... “释展”一词首先出现在博物馆展览中,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艺术空间,其展览内容与面对的人群更有针对性。文章以青岛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美术展览活动为例,通过对其策划与实践分析,探究美术展览策划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提高美术展览与大众审美接受的契合程度,使大众在观展过程中更具认同与归属感,从而提高美术展览内涵知识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释展 审美接受 大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释展”之策
2
作者 王怡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3期159-161,共3页
基于问卷调查获知,甘肃及青海境内的四所博物馆中,同以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为题的组说明文字并没有涵盖到观众感兴趣的信息。受启于沈辰先生引入的"释展"理念,文章立足于学界在观众兴趣点方面的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优秀陈... 基于问卷调查获知,甘肃及青海境内的四所博物馆中,同以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为题的组说明文字并没有涵盖到观众感兴趣的信息。受启于沈辰先生引入的"释展"理念,文章立足于学界在观众兴趣点方面的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优秀陈展案例,并依据观众心理、观众行为的研究理论,尝试探讨阐释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博物馆展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展 马家窑文化彩陶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可供性视角下书画展释展路径与实践研究--基于“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的观众调查
3
作者 郭青 孙婵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近年来,书画展实践经验在美术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鉴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技术变革及社会变迁下观众行为模式与情感偏好的变化,是博物馆与美术馆同样需要回应的问题。从场景可供性视角出发,博物馆或美术馆通过“感知—认知—情感—社交... 近年来,书画展实践经验在美术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鉴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技术变革及社会变迁下观众行为模式与情感偏好的变化,是博物馆与美术馆同样需要回应的问题。从场景可供性视角出发,博物馆或美术馆通过“感知—认知—情感—社交”的释展路径,将观众对于书画展览模糊的期待转化为实践活动与舒适物空间,以灵活匹配不同观众的行为模式与情感诉求,使书画展与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与潜在行动力之间形成强耦合关系,从而切实提升其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该释展路径能够有效促进书画展与不同公众的能动性之间形成协调互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展 释展 博物馆 美术馆 场景可供性 观众调查
原文传递
“释展”和“释展人”——博物馆展览的文化阐释和公众体验 被引量:63
4
作者 沈辰 何鉴菲 《博物院》 2017年第3期6-17,共12页
"释展"就是怀着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的敏锐,在公众兴趣点和专业学术知识之间找到关联,并阐释展览意欲表达的主题。释展既需要用平实生动的语言传达严谨的研究和思考,也需要对展示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进行文化阐释。释展人是... "释展"就是怀着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的敏锐,在公众兴趣点和专业学术知识之间找到关联,并阐释展览意欲表达的主题。释展既需要用平实生动的语言传达严谨的研究和思考,也需要对展示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进行文化阐释。释展人是策展团队的润滑剂,务必时刻自省以确保展览内容和形式背后的文化阐释符合展览一以贯之的主旨。一个成功的释展人,既能应观众所需沟通学术研究与展陈设计,提升展品的当代意义,又能令观众通过观展体验提升修养,还能帮助博物馆成功履行教育使命,提升博物馆的社会价值。通过展陈设计表达策展人/研究员为展览提供的知识,提炼出学术研究中具有时代感的信息,寻找与观众的共鸣,真正理解观众的意愿、兴趣、文化背景与接受能力,是当代博物馆"释展"的基本工作。"一切为了观众"是"释展"背后的核心理念。加强各专业之间互相理解、灵活沟通、准确表达展品内涵,为提升观众体验而进行文化阐释,则是"释展"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展 释展 策展人 观众 文化阐释 展览
原文传递
从“策展”到“释展”——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展陈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梅 《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博物馆展陈工作早已成为博物馆实现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随着"一切为了观众"此一博物馆展览工作核心要求的日益普及,博物馆学界围绕展览策划与实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新时期博... 博物馆展陈工作早已成为博物馆实现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随着"一切为了观众"此一博物馆展览工作核心要求的日益普及,博物馆学界围绕展览策划与实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大背景下,博物馆的展览不能仅仅停留在"策划"之上,而是应该积极尝试和运用与展览主题适应的展览阐释策略,从而满足公众多方面的观展需求与情感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 释展 阐释 博物馆
原文传递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释展——以首博官方微博为例
6
作者 颜芳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近年来博物馆依托新技术不断完善展览的呈现形式。由于环境的变化,技术的革新,受众的改变,对展览的解读方式、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释展这一概念出发,探讨博物馆如何在展厅之外运用传播媒介展现更契合公众心理需求的展览信息... 近年来博物馆依托新技术不断完善展览的呈现形式。由于环境的变化,技术的革新,受众的改变,对展览的解读方式、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释展这一概念出发,探讨博物馆如何在展厅之外运用传播媒介展现更契合公众心理需求的展览信息。以首都博物馆官方微博策划的展览相关内容为例,就如何在坚持博物馆文化核心的同时运用多种展现手段弥合学术及观众体验需求之间的落差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对于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展 新媒体 首都博物馆官方微博 展览宣传
原文传递
美术释展与大众可接受性研究——以2023年青岛市博物馆“五月阳光:乌拉圭当代艺术展”为例
7
作者 张闫博宇 张昕杰 《艺术博物馆》 2023年第6期66-69,共4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美术馆与博物馆通过展览将作品与观众联系起来,通过科技手段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以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同时实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进而提升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与接受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美术馆与博物馆通过展览将作品与观众联系起来,通过科技手段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以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同时实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进而提升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与接受力。本文以2023年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五月阳光:乌拉圭当代艺术展”为例,进行美术释展与大众可接受性研究,阐释当代美术馆与博物馆如何以艺术语言,兼顾观众接受性的形式传递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展 接受 美术馆与博物馆
原文传递
什么是观众喜欢和看得懂的展览? 被引量:4
8
作者 沈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第1期4-6,共3页
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需求的改变,21世纪的博物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博物馆应当在明确自身宗旨的基础上,规划日后长期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制定系列策略.今天,观众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引发观众对历史... 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需求的改变,21世纪的博物馆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博物馆应当在明确自身宗旨的基础上,规划日后长期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制定系列策略.今天,观众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展览引发观众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思考,借助多样的传播手段传递更为多元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 释展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the methodologies in the researches on the legal history
9
作者 Li Zhenyo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history belong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the law and the history. Because of the attribut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history, the reference of the experience in t...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history belong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the law and the history. Because of the attribut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history, the reference of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story is very important. The subject of the legal histor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and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last century display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 science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The researcher of the legal history should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subjec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rough the innovative use of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the use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interpretation methods, re-interpret the historical events and figures. With the aid of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methods of the multiple disciplines, further open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leg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 new history historical data INTERPRE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类展览的信息阐释探索——“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中的实践和认识
10
作者 王文彬 刘凯 《艺术博物馆》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老考古类展览是国内博物馆常见的展览类型,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认知难度高等特点。在这类展览的策划中,应该注重展览信息的梳理与阐释,在根据考古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展览的传播目的,将信息阐释的思路贯穿于展览策划的各个环节,... 老考古类展览是国内博物馆常见的展览类型,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认知难度高等特点。在这类展览的策划中,应该注重展览信息的梳理与阐释,在根据考古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展览的传播目的,将信息阐释的思路贯穿于展览策划的各个环节,综合运用多种阐释手段,做好“释展”工作,真正实现展览信息的有效传播,打造“信息友好型”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国 考古类展览 闸释 释展
原文传递
苏州博物馆学术型书画展览的剖析与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洁 杨艺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80,共7页
苏州博物馆自2012年至今打造了一系列以古代书画为主的极具本馆个性与特色的展览。这些展览是根据苏州的城市精神与气质,结合苏博书画藏品状况而量身定制。扎实的学术研究是做好书画展览的基础。苏博实行展览项目制,由展览组、图书研讨... 苏州博物馆自2012年至今打造了一系列以古代书画为主的极具本馆个性与特色的展览。这些展览是根据苏州的城市精神与气质,结合苏博书画藏品状况而量身定制。扎实的学术研究是做好书画展览的基础。苏博实行展览项目制,由展览组、图书研讨会组、宣传教育组、文创组、多媒体开发组形成策展团队,策展团队从内容落地、展品选择、形式设计、教育宣传等方面将展览目的和主题以观众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成功的展览要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要努力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产生共鸣。好的书画展览要重视新媒体的宣传。要展教结合,配合展览设计与内容相关的观众教育活动、科普读物等;同时,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展览,多层次的展览内容和多元化、多维度的手段能辅助观众更深入地参观、体验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书画展览 学术型展览 释展 博物馆新媒体 博物馆教育 苏州博物馆
原文传递
对博物馆展览翻译工作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邵欣欣 《博物院》 2019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中国博物馆长期以来的展览翻译工作模式是,首先由博物馆的大纲创作人员写出大纲,然后将大纲交与翻译人员翻译,最后将中外文内容一起提交给展览设计人员。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在重新分析文博翻译在展览中作用的基础上,... 中国博物馆长期以来的展览翻译工作模式是,首先由博物馆的大纲创作人员写出大纲,然后将大纲交与翻译人员翻译,最后将中外文内容一起提交给展览设计人员。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在重新分析文博翻译在展览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展览翻译的新的工作模式,可使展览翻译在策展和展览设计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大大加强,可以解决原来的一些问题,提高展览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翻译 展览 释展
原文传递
当代博物馆的治学寻绎——读《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静野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2019年,沈辰著《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在博物馆人才培养求索阶段应际而生。所述既有"博物馆宗旨""文化遗产之道"等形而上的思考,也有"curator""策展、释展和评展"等具体问题的策略方案。... 2019年,沈辰著《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在博物馆人才培养求索阶段应际而生。所述既有"博物馆宗旨""文化遗产之道"等形而上的思考,也有"curator""策展、释展和评展"等具体问题的策略方案。该书作者认为,21世纪的博物馆首先应继承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的核心精神,再去寻求改变。在"全球化"时空秩序下,博物馆要考量不同受众目标人群,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更智慧、更策略"地推进"博物馆走向社会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遗产 CURATOR 释展 博物馆全球化 ROM
原文传递
“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策展解析
14
作者 张帆 《艺术与民俗》 2022年第2期21-26,33,共7页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藏和阐释机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博物馆的策展方式需要不断进步和改变。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后,与大英博物馆共同策划“...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典藏和阐释机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博物馆的策展方式需要不断进步和改变。苏州博物馆西馆建成后,与大英博物馆共同策划“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引起强烈反响。该展览的展览解释思路、设计理念、展陈方式和展览配套都有一定创新,梳理其理念和做法,可为此类展览策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展 文物叙事 学术研究 博物馆教育
原文传递
Model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temperature and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被引量:6
15
作者 NIU Qiang NIE ChaoQun +2 位作者 LIN Feng LI Ling JI LuCh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21-830,共10页
In recent decades,it presents a more obvious temperature rise in urban area along with the global warming.City is generally the center of human society,so the study on urban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ll be helpful to ou... In recent decades,it presents a more obvious temperature rise in urban area along with the global warming.City is generally the center of human society,so the study on urban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ll be helpful to our c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that is to reduce urban warming.The study is also helpful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climate warming,which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to the government to make more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energy policies.Local temperature rise has different mechanisms with the global warming:large quantities of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from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stay in urban areas for a period of time,which will inevitably influence the short-term trend of the local temperature change.Based on that view,a structural thermodynam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on the urban local temperatures.In the model,the city environment was divided into Human,Local,Outer three blocks,and then the heat and temperatures of the block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After that,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in Human block on the local temperatures was clarified.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has an approximately linearly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local temperature rise,and the more the heat release is,the stronger the effect is.In addition,a validation of that model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some national statistical data.The data of temperatures and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of some provincial capitals of China were analyzed with linear regression extrapolation method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most capital cities,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asically depend on the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in a linear relationship,which usually becomes more appar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atistics have good conformity with the model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temperature energy consumption thermodynamic model artificial heat rele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