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灵新煤矿采空区破损围岩的储水特征研究
1
作者 虎晓龙 王恩志 +3 位作者 刘晓丽 宋喜东 王玉凯 姚文理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煤矿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的采空区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优势,采空区上覆破损岩体的导水特性是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以灵新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灵新煤矿一采区北翼采空区破损围岩的孔... 煤矿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的采空区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优势,采空区上覆破损岩体的导水特性是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以灵新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灵新煤矿一采区北翼采空区破损围岩的孔隙率展开深入研究。基于灵新煤矿上三带岩性分类和强度特征,确定了15#煤层、16#煤层的最大垮落带高度,分别为15.3m和11.26m。采用3D-DDA数值模拟法确定灵新煤矿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形态特征,利用图像对比法计算出垮落带的孔隙率约为0.201,导水裂缝带的孔隙率为0.086。根据灵新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空间及储水系数,计算得出总库容为439.69万m3。该研究方法为煤矿采空区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理论方法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利用 地下水库 储水系数 数值模拟 库容曲线 灵新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开采与采空区协同利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古德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80,102,共5页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基于协同开采理念的指导,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了"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两种新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将对我国采矿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开 矿理念 协同利用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采空区及废弃巷道实现矿井水直排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志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年第3期95-96,共2页
避峰填谷是节约电费的有效手段,如何延长井下水仓充水时间,在用电低谷时间段排水,是实现避峰填谷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减少投资、长期受益是实现避峰填谷的最终目的。本课题围绕以上两点进行展开。
关键词 避峰填谷 采空区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矿山开采到地下空间利用 被引量:6
4
作者 E.奥塞拉 杨培章 《国外金属矿山》 1994年第7期27-30,共4页
本文综述矿山关闭后井巷和采空区的修复和利用,列举了世界一些地下矿山关闭后的利用实例,分析了老矿坑利用的几个安全问题。最后阐述了老矿坑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 地下开 环境保护 采空区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采空区危险性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慧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12期12-19,共8页
为了给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在基于采空区调查和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采空区隐患特点,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的要求,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采空区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对某县矿井采空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分级,提出相对应的综合... 为了给采空区治理实施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在基于采空区调查和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采空区隐患特点,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的要求,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采空区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对某县矿井采空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分级,提出相对应的综合治理利用方案。基于对采空区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总体系为基准的8个分体系,分别为:采空区积水危险性、采空区火灾危险性、采空区瓦斯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险性、采空区漏风危险性、采空区顶板危险性、采空区地表沉陷危险性、采空区矿震危险性以及采空区地表水土流失危险性评价体系。并提出将各灾害以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危险4个等级的分级作为参考标准。根据构建的采空区灾害危险性评价总体系,对某县54座矿井采空区各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级,提出了10种典型采空区综合治理利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评价 治理 综合利用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桐岭矿区1号岩体矿体二次开采分析
6
作者 罗国栋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29-30,共2页
在分析该矿体二次开采的基础上,特别针对矿体二次开采的安全及充分利用采空区回采进行分析。
关键词 矿体 二次开 采空区利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坤 杨宝贵 +3 位作者 张宝刚 李多 杨捷 张瑞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73-76,共4页
煤矿充填开采作为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破坏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对我国现有煤矿充填开采技术进行总结和分类,分析了其开采工艺、充填材料、充填成本及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 煤矿充填开采作为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破坏的最有效方式。通过对我国现有煤矿充填开采技术进行总结和分类,分析了其开采工艺、充填材料、充填成本及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煤矿充填开采的发展方向:应大力发展深井充填技术,提高煤矿深部开采资源回收率;高效利用采空区空间,布局煤炭地下产业;重点研发以淤泥、流沙、黄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作为主要充填材料的煤矿新型充填开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充填 深井充填 采空区利用 新型充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斯克某矿地下资源和巷道的综合利用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Г.М.戈尔什科列波夫 С.Н.茹林 +4 位作者 Б.А.福林 В.Н.叶利尼科夫 Д.М.济卡耶夫 邹霞 木青 《国外金属矿山》 2000年第2期37-39,共3页
根据科罗布科夫斯克地下铁矿的地质和矿岩的赋存条件 ,设想了对各种岩石、采空区和巷道的综合利用前景和流程方案 ;提出了利用采空区和巷道堆置尾矿、建电站、贮存有害物料 ,以及加工岩石用作建筑材料等。
关键词 地下 综合利用 尾砂堆置 采空区利用 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采矿—充填—建库协同系统及充填储库结构 被引量:13
9
作者 邱华富 刘浪 +1 位作者 王美 孙伟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8-1316,共9页
针对金属矿采空区难治理问题,以地下空间利用为出发点,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储备需求,提出以充填采矿为手段,在金属矿大型采空区构建充填储库,用于储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结合金属矿充填采矿法的特征,提出采矿—充填—建库(MBS)协同系统... 针对金属矿采空区难治理问题,以地下空间利用为出发点,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储备需求,提出以充填采矿为手段,在金属矿大型采空区构建充填储库,用于储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结合金属矿充填采矿法的特征,提出采矿—充填—建库(MBS)协同系统理念。依据采矿、充填、建库的工艺特点,构建了采矿—充填—建库协同系统结构体系,研究了该系统的协同特征,主要包括时间协同性、空间协同性、工艺协同性、环境协同性。明确了充填储库这一新型储库形式,按功能特征将充填储库分为充填储物库、充填储气库、充填石油储库3类;对充填储库尺寸和形状特征进行分析,将充填储库按形状分为方形、圆柱形、椭球形3类,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以充填石油储库为例,研究了充填储库结构及高强-低渗功能充填材料特征,描述了充填储库群串并联结构特征,确定了充填石油储库工作原理;对充填储库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充填矿柱安全距离判据,推导了充填储库顶板受力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 采空区利用 MBS协同系统 充填储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短-长壁工作面充填无煤柱开采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梦博 刘浪 +5 位作者 王双明 叶根飞 王正刚 宋英明 张波 郇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6-1124,共9页
为减少传统煤层开采中隔离煤柱损失,同时提高无煤柱开采沿空巷道的稳定性,提出短-长壁工作面充填无煤柱开采方法。首先,沿运输大巷间隔布置短壁工作面和长壁工作面,短壁工作面等效于传统长壁工作面间的隔离煤柱;然后,采用条带充填开采... 为减少传统煤层开采中隔离煤柱损失,同时提高无煤柱开采沿空巷道的稳定性,提出短-长壁工作面充填无煤柱开采方法。首先,沿运输大巷间隔布置短壁工作面和长壁工作面,短壁工作面等效于传统长壁工作面间的隔离煤柱;然后,采用条带充填开采的方式先回采短壁工作面,根据短壁工作面宽度不同,回采条带可以平行或垂直于短壁工作面长度方向布置,充填条带渐次置换短壁工作面实体煤,并形成宽充填柱,隔离相邻长壁工作面,同时支撑顶板岩层;最后,短壁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开切眼,形成长壁工作面,长壁工作面布置形式同常规综采一致。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条带煤柱/充填柱稳定性,按梁式和板式断裂2种情况推导开采条带宽度理论计算式,由Wilson理论推导煤柱/充填带宽度理论计算式。可行性分析表明:优化采煤与充填工序组织,可以实现割煤与充填工序分离,保障安全生产与提高采充效率;相比于原位沿空充填留巷、巷帮预置充填带等无煤柱开采方法,短壁工作面采空条带两侧有实体煤或充填体,采空条带充填无须大规模架设挡板(墙),接顶质量高,施工安全风险小、效率高;短-长壁工作面间断充填无煤柱开采技术经济效益明显;同时采用充填法回采长壁工作面,可同步构建储库,储存天然气、封存CO_(2)、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增加煤炭开采的附加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开 充填 条带回 煤柱稳定性 采空区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