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层储层多能互补系统的采热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1
作者 杨金鹏 郑永香 +2 位作者 王伟 牛庆合 袁维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85-94,共10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含水层储层的多能互补系统,分析了含水层多能互补系统的地层温度响应特征和产水井温度变化规律,探讨了回灌温度、井底压差和井间距对产水井温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 构建了一种基于含水层储层的多能互补系统,分析了含水层多能互补系统的地层温度响应特征和产水井温度变化规律,探讨了回灌温度、井底压差和井间距对产水井温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延长地热井使用年限,并实现将波动性能量通过地层内的热量交换和平衡最终输出稳定能量的功能。提高回灌温度可减缓产水井温度的下降幅度,增大井底压差会缩短平衡产热时间并加速产水井温度下降,增大井间距导致产水井稳定时间延长并减缓产水井温度下降幅度。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分析出4个因素对产水井水温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井间距>井底压差>回灌温度>使用年限,交互作用中影响最大的为回灌温度与井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层 岩土储能 多能互补系统 温度-渗流耦合 采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探讨
2
作者 孙武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春光油田稠油因其黏度高,开采难度大,筛管水平井热采技术成为该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泄油面积大、热利用效率高、生产压差小等优点。然而,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如地质、工程、水平井技术等,因此,研究... 春光油田稠油因其黏度高,开采难度大,筛管水平井热采技术成为该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泄油面积大、热利用效率高、生产压差小等优点。然而,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如地质、工程、水平井技术等,因此,研究这些因素对热采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对优化该区热采技术、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稠油热采筛管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优化稠油热采水平井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主要通过地质、工程、水平井技术等因素分析,结合现场实践,揭示各因素对热采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技术 提高收率 生产压差 水平井开发 泄油面积 技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海光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0期62-68,共7页
热采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降低原油黏度,增大稠油流动性,提高最终采收率。目前我国稠油热采方法主要有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烧油层4种,由于单一热采方法提高采收率受限,于是在常规热采方法的基础... 热采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降低原油黏度,增大稠油流动性,提高最终采收率。目前我国稠油热采方法主要有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烧油层4种,由于单一热采方法提高采收率受限,于是在常规热采方法的基础上又发展起来了多元复合热采技术。在常规稠油热采方法及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稠油热采指标界限,并形成热采效果评价流程。得到以下认识: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烧油层是常规稠油油藏的主要热采方法,多元复合热采是超深稠油、薄层稠油开采的接替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稠油特点、流体参数、地质参数等技术指标优选最佳热采方法。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注采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热量传导规律、热采效果评价以及与“双碳”目标关联性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多元复合 降黏 收率 效果评价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热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水平井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夏熙彬 陈海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10期89-89,共1页
低渗稠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油藏类型,这种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相比于传统的直井,水平井更加适用于低渗稠油的开采。因此,文章以低渗稠油油藏的特点为研究基础,分析能够对其热采效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水平井这种开采方式能够有效适... 低渗稠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油藏类型,这种油藏的开发难度较大,相比于传统的直井,水平井更加适用于低渗稠油的开采。因此,文章以低渗稠油油藏的特点为研究基础,分析能够对其热采效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研究水平井这种开采方式能够有效适用于低渗稠油油藏开发,并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水平井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效果 影响因素 水平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沉积微相与热采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关系
5
作者 鲁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B12期12-14,共3页
以辽河油田杜148断块为例,论述了湖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薄层砂,远砂坝和分流间泥等多种沉积微相及其组合与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效果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沉积微相对储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 以辽河油田杜148断块为例,论述了湖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薄层砂,远砂坝和分流间泥等多种沉积微相及其组合与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效果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沉积微相对储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断块地层压降速度及油井注汽质量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稠油油藏 效果 辽河油区 杜48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提高热采效果的工艺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之帆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36-38,共3页
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在热采开发过程中反映出热采井回采水率低、防砂有效周期短、水平井热采工艺单一等问题。为提高稠油区块热采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热采工艺改进试验,通过现场应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在些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热采工艺配套... 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在热采开发过程中反映出热采井回采水率低、防砂有效周期短、水平井热采工艺单一等问题。为提高稠油区块热采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热采工艺改进试验,通过现场应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在些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热采工艺配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河油田 效果 工艺对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采井注汽速度对井底蒸汽参数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彦生 《石油知识》 2010年第5期10-10,共1页
蒸汽的注入速度一方面牵涉到热采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牵涉到注蒸汽成本的问题。显然.注汽速度越大.相同时间蒸汽注入量就越多,成本也就越高。合理选择注汽速度可以提高热采效果和降低成本.为此,需要分析注汽速度对井底蒸汽温度、... 蒸汽的注入速度一方面牵涉到热采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牵涉到注蒸汽成本的问题。显然.注汽速度越大.相同时间蒸汽注入量就越多,成本也就越高。合理选择注汽速度可以提高热采效果和降低成本.为此,需要分析注汽速度对井底蒸汽温度、压力、干度等各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汽速度 注蒸汽 数值分析 参数影响 井底 效果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效果评价初探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国金 余华杰 +2 位作者 郑伟 谭先红 王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4,共6页
A油田是海上首个实施非常规稠油热采开发的先导试验区,其开发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海上后续非常规稠油资源的开发动用。根据热采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边水对热采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建议热采井距边水200~300 m以上;通过对比分析同井注... A油田是海上首个实施非常规稠油热采开发的先导试验区,其开发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海上后续非常规稠油资源的开发动用。根据热采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边水对热采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建议热采井距边水200~300 m以上;通过对比分析同井注热前后及同层位相邻位置冷热采井的开发效果,热采井周期平均产能和累产油量均是冷采井的1.5~2.0倍左右;利用流温法及米采油指数法综合评价了热采有效期,有效期在240~339 d,平均298 d;根据钻后热采井周期平均产能、周期产油量及油汽比等参数与钻前设计值进行对比评价,认为排除试验阶段防砂工艺、管柱问题以及钻后储层变化等原因外,其他热采井均达到第一轮次吞吐预期效果,热采井周期平均产能为57 m^3/d,周期产油量1.80×10~4m^3、周期增油量0.7×104m^3。可见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増油效果明显,对海上其他非常规稠油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流体 吞吐开发 效果评价 非常规稠油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浅层稠油热采辅助工艺与应用
9
作者 符晶 卢立刚 +2 位作者 杨友照 闵正才 李丽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1期27-27,共1页
针对浅层稠油热采的相关技术,本文选取具体的区块展开分析,热采辅助工艺主要包括高温起泡剂辅助热采、注氮气辅助热采、注CO2辅助热采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汽窜现象突出、多轮热采效果下降、边水影响,这都需要后续加大研究解决。
关键词 浅层稠油 效果 辅助工艺 高温起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施德友 杨景利 +2 位作者 严新新 张斌 谷凯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2期47-49,62,i005,共5页
注氮气泡沫提高蒸汽热采效果新技术具有气源广泛、价廉经济、无腐蚀等优点,而且工艺简单易行,是目前提高采收率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注氮驱技术的主要原理,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胜利油田热采生产中出现的油层垂向吸汽厚度逐渐下降、单井产... 注氮气泡沫提高蒸汽热采效果新技术具有气源广泛、价廉经济、无腐蚀等优点,而且工艺简单易行,是目前提高采收率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注氮驱技术的主要原理,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胜利油田热采生产中出现的油层垂向吸汽厚度逐渐下降、单井产量和油汽比递减加快、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利用该技术以及新引进的大型充氮设备在孤岛油田中二北地区进行了5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效益.作业后(3~5)个月内5口井累计产油5251t,累计增油4080.5t,从而证明:该技术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提高蒸汽热采效果、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 提高收率技术 胜利油田 效果 发展方向 油田 单井产量 经济效益 现场试验 孤岛油田 推广应用 无腐蚀 油汽比 蒸汽 累计 油层 递减 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举升工艺在稠油冷采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艳波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5年第6期9-11,共3页
针对草古1潜山稠油油藏注汽热采效果不佳的状况,根据不同区域地质、油藏特点,先后应用井筒电加热、电喷泵及阀式泵泵上掺水等以井筒降粘为主要目的的新工艺开展了冷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实现了该区块的高效规模开发,同时也形成... 针对草古1潜山稠油油藏注汽热采效果不佳的状况,根据不同区域地质、油藏特点,先后应用井筒电加热、电喷泵及阀式泵泵上掺水等以井筒降粘为主要目的的新工艺开展了冷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实现了该区块的高效规模开发,同时也形成了适合油藏特点的草古1冷采系列技术,为制定企业相关生产工艺标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 举升工艺 应用 效果 稠油油藏 区域地质 井筒降粘 生产效果 规模开发 工艺标准 电加 特点 注汽 掺水 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热水驱驱油效率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伟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12期68-68,61,共2页
为对比不同条件下热水驱开发效果,本文通过驱油效率实验对比了不同注入温度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热水驱开发效果。热水驱的适宜注水温度推荐150℃;注水速度推荐100~150m^3/d;热水驱的驱油效率可以达到50%左右。
关键词 渤海稠油 水驱 驱油效率规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120区沙四段开发效果分析
13
作者 张伦德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8-12,共5页
面120区沙四段是一个油层埋深浅在950m~1200m的中、低渗普通稠油油藏,自2001年投入开发以来,在开发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热采回采水率低、吞吐有效期较短、热采效果逐轮次变差、油井出砂和单井液量下降等方面。通过深化地质认识... 面120区沙四段是一个油层埋深浅在950m~1200m的中、低渗普通稠油油藏,自2001年投入开发以来,在开发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热采回采水率低、吞吐有效期较短、热采效果逐轮次变差、油井出砂和单井液量下降等方面。通过深化地质认识,对沙四段进行了动态分析,找出了影响开采效果的原因,为下步该单元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120区 稠油油藏 效果 水平井 流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稠油热采效果影响因素与综合治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6期259-259,共1页
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针对稠油粘度大等特征和各油藏的构造可采取不同的采油工艺。目前国内外对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一般均采用热采方式,本文主要对影响热... 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针对稠油粘度大等特征和各油藏的构造可采取不同的采油工艺。目前国内外对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一般均采用热采方式,本文主要对影响热采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效果 粘度
原文传递
薄层稠油油藏配套开采技术与应用探究
15
作者 韩平平 董红光 张增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12期00308-00308,共1页
薄层稠油油藏区块均立足于注蒸汽吞吐开发, 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蒸汽吞吐阶段, 但热采开发中存在以下问题: (1)油层胶结疏松, 出砂严重, 热采防砂有效期短;(2)层薄、净总比低 (0.5~0.9), 热损失严重,周期产量递减快, 周期短;(3)层内泥灰质... 薄层稠油油藏区块均立足于注蒸汽吞吐开发, 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蒸汽吞吐阶段, 但热采开发中存在以下问题: (1)油层胶结疏松, 出砂严重, 热采防砂有效期短;(2)层薄、净总比低 (0.5~0.9), 热损失严重,周期产量递减快, 周期短;(3)层内泥灰质含量高, 注汽时泥岩膨胀, 使渗透性变差, 导致注汽压力高, 影响热采效果。针对该区稠油特点,先后采取了多种举升工艺技术,如空心杆掺水,泵上掺水,双泵掺水,电热杆,空心杆密闭循环等,这些工艺在设计上都比较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井原油特点不同、井况不同,相同工艺在不同井上的使用情况也同,同一种工艺在这口井上应用很好,但在另一口井上却完全不适用,一口井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该井的工艺技术,提高采油时率,对于稠油生产是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对各种工艺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配套技术 防砂有效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水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俊英 喻克全 +1 位作者 阿布都艾尼 吴淑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加热单位体积的水比加热相同体积的油所需的热量大几倍 ,因此地层水的存在势必造成注入热量的大量损失 ,从而影响稠油的热采效果。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 (具有边水和底水 )的研究分析 ,利用解析方法... 加热单位体积的水比加热相同体积的油所需的热量大几倍 ,因此地层水的存在势必造成注入热量的大量损失 ,从而影响稠油的热采效果。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盐上稠油油藏 (具有边水和底水 )的研究分析 ,利用解析方法、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际热采效果分析研究了地层水对注蒸汽开发效果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注蒸汽 稠油油藏 损失 效果 解析方法 油藏工程方法 数值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goaf heating law and the fire cooling effect during methane drainage in high level laneway 被引量:2
17
作者 Xing-Kui LIU Hong-Qing ZHU Peng-Fei LIU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3年第3期325-331,共7页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ossibilities under large flux methane drainage in the goal, dynamic perme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orchheimer nonlinear equation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3D oxygen distributi...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ossibilities under large flux methane drainage in the goal, dynamic perme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orchheimer nonlinear equation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3D oxygen distribution, heating law in goaf and to forecast the effects of fire protection by taking the fifth section face of the No. 18 coal seam in Nanshan Coal Mine as the basis for this stud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f the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drainage laneway is so low as to cause serious air leakage, a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area exists in the return side of the goaf, and there is also a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which has faster heating rate than in the other areas. The effect of methane drainage on goal heating can be alleviated dramatically by simultaneous plugging and nitrogen inj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 data in the return side of the goaf must be detected carefully in the work face, which is of similar drainage arrangement.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f conditions perm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rainage laneway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HEATING fire 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