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含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研究
1
作者 陈胤再 陈柏成 +2 位作者 梅皓天 夏枫 柳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24-229,共6页
本文以舟山市定海区某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在仅改变采样间距的基础上,全面探讨40 m、20 m这两种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Cd)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采样间距下均具有明显的尺... 本文以舟山市定海区某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相结合的方法,在仅改变采样间距的基础上,全面探讨40 m、20 m这两种采样间距下农田土壤镉(Cd)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表明,两种采样间距下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短采样间距(20 m)更易于揭示Cd元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对于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治理,虽然40 m采样间距能减少前期调查成本,但无法准确识别Cd含量较高值所在的具体位置,增加后期安全利用及治理的不确定性,而20 m采样间距则能够准确地进行异常值识别,有助于对Cd含量较高值所在位置的土壤采取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以及摸排切断污染源头,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及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采样间距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与GE的土壤水力参数空间变异采样间距确定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卫华 王全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100,106,共5页
为在土壤分析研究时,制定工作量少、试验设计经济合理,同时采样点具备代表性的野外采样方案,采用GPS与GoogleEarth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研究了土壤水力参数区域尺度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 为在土壤分析研究时,制定工作量少、试验设计经济合理,同时采样点具备代表性的野外采样方案,采用GPS与GoogleEarth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研究了土壤水力参数区域尺度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含水率与饱和导水率在该区域尺度下属于中等变异,且两者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饱和含水率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形模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型;推荐两者的采样间距分别为2.38km和7.14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参数 空间变异 采样间距 流域尺度 GPS 谷歌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性对采样间距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炳孙 孙勇 +1 位作者 王桂花 王晶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66-74,共9页
【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 【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同采样间距数据集,再利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间距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地的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90.24 m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19.77%,属中等变异范围;在10、20、30、40 m等采样间距中,土壤速效氮样本数据结构变化不大,仅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以20m采样间距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37%,其他采样间距相差不大;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呈减少趋势,其空间聚集性变弱,而块金值、块基比和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表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逐渐增多,随机因素逐渐削弱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使空间相关性逐渐变弱;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与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一致,其空间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值最小,空间预测精度为最高。【结论】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表征出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削弱,其中20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与10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相似,且空间预测精度最高,是较为合理的采样间距,本研究可为玉米南繁基地的氮肥精准施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繁基地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采样间距 空间自相关性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坐标机直线度测量中采样间距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学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03,共2页
基于三坐标测量机对直线度测量采样间距进行研究,根据采样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然后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出用三坐标机进行直线度测量时采样间距与尺寸大小及精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 直线度误差 采样间距 尺寸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Fi指纹定位中采样间距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宇锋 刘艳辉 李晓春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18年第3期77-81,94,共6页
在Android平台上利用WiFi信号强度特征进行定位,定位系统由安卓客户端、Tomecat服务器以及MySQL数据库组成。基于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WiFi指纹定位在离线阶段建立的指纹数据库受采样间距的影响,因此采样间距必然影响指纹定位的精度。... 在Android平台上利用WiFi信号强度特征进行定位,定位系统由安卓客户端、Tomecat服务器以及MySQL数据库组成。基于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WiFi指纹定位在离线阶段建立的指纹数据库受采样间距的影响,因此采样间距必然影响指纹定位的精度。为了探究采样间距对WiFi指纹定位影响,在教室内进行实验,选取不同采样间距进行基于RSSI的WiFi指纹定位实验和分析,以定位的精度和时效性作为定位结果的衡量标准,实验表明,在室内环境下,采样间距为3m的时效性较高且定位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卓客户端 采样间距 WiFi指纹定位 定位的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K的光线投射算法的采样间距
6
作者 陈华 张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6,826,共6页
在VTK算法平台上,分别采用细胞显微图像和头部图像等三维体数据实现了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实验采用不同的采样间距,得到不同的重构效果,所需的重构时间也不同。通过比较与分析采样间距与重构效果和重构时间的关系,获得合理的采样间距,... 在VTK算法平台上,分别采用细胞显微图像和头部图像等三维体数据实现了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实验采用不同的采样间距,得到不同的重构效果,所需的重构时间也不同。通过比较与分析采样间距与重构效果和重构时间的关系,获得合理的采样间距,为不同的序列切片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K 光线投射法 三维重建 采样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分形评价与采样间距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文会 黄曼 +1 位作者 马成荣 徐常森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34,113,共6页
关于二维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分形维数评价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码尺法。由于采样间距r和长度L(r)对二维轮廓曲线的分形维数D值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Barton给出的十条标准轮廓曲线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分形维数D和变异系数CV... 关于二维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分形维数评价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码尺法。由于采样间距r和长度L(r)对二维轮廓曲线的分形维数D值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Barton给出的十条标准轮廓曲线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分形维数D和变异系数CV随采样间距区间的变化规律,得出采样间距区间为0.1~1.2 mm时,D值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变异系数不大于0.05;其次,设置不同采样间距间隔,分析分形维数D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最佳采样间距;最后,提出一种新的与采样间距有关的粗糙度系数JRC的分形维数评价方法。通过与JRC试验反算值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值,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分形维数 采样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副瓣天线平面近场测量采样间距误差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浩 陈玉林 《舰船电子对抗》 2015年第3期27-29,共3页
基于超低副瓣天线测试对精度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平面近场测量中采样间距误差对超低副瓣天线副瓣的影响,得到了一些规律和有用的结果,并证明了Nyquisty采样定理在超低副瓣天线测试中的适用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采样间距 超低副瓣天线 平面近场测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度测量中采样间距与偏差形状关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凤翔 赵辉 《航空计测技术》 1995年第2期9-11,13,共4页
从频域理论上对直线度测量中采样间距与偏差形状的吻合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在相同的采样误差条件下,随着采样点数的增加,测量误差将随之下降。因此,直线度测量采样间距的选择应按测量准确度要求来确定。
关键词 直线度测量 采样间距 偏差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勘探工程的采样间距浅议
10
作者 郭海吉 《新疆有色金属》 1994年第4期6-8,共3页
对于可可托海矿床3号矿脉的生产勘探工程间距,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数据验证,证明用同一工程间距对不同矿石类型进行勘探是不合理的,并针对各矿石类型提出了合理的勘探工程间距,及时地指导了生产工作。
关键词 生产勘探 采样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精确农业合理采样与施肥间距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才聪 马成林 +1 位作者 张书慧 陈秀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 GIS软件平台下对采样点进行行列删减 ,人为减小采样密度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制作养分分布图 ,并与原始采样方案进行形状和面积对比 ,选取合理的删减方案作为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方案。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合理采样间距分别为 6 4 ... 在 GIS软件平台下对采样点进行行列删减 ,人为减小采样密度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制作养分分布图 ,并与原始采样方案进行形状和面积对比 ,选取合理的删减方案作为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方案。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合理采样间距分别为 6 4 m× 5 1m、32 m× 76 m和 32 m× 2 5 m。为综合考虑多种养分 ,提出 3条综合采样测土原则。提出了调整施肥间距的实现方法 ,自动变量施肥宜采用“大网格采样、小网格施肥”,手动变量施肥则宜采用“小网格采样、大网格施肥”。试验表明 :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研究土壤采样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理信息系统 精确农业 变量施肥 土壤采样间距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间距对有机质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识别的影响
12
作者 徐向华 王煜东 海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1324,共6页
以黑龙江省海伦县为研究区,采用限制最小样点间距抽样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采样点间距对土壤有机质(SOM)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土壤类型、坡度及作物生物量(NDVI)是研究区SOM变异性的主要环境控制因子;采样点... 以黑龙江省海伦县为研究区,采用限制最小样点间距抽样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采样点间距对土壤有机质(SOM)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土壤类型、坡度及作物生物量(NDVI)是研究区SOM变异性的主要环境控制因子;采样点数量为125个,最小样点间距为3.5 km时,SOM数据所包含的多尺度信息与多尺度的环境因子达到最佳尺度匹配,环境因子与SOM相关性最高,此时环境因子单独解释的方差及环境因子与空间变量共同解释的方差也最高,而空间变量解释的SOM方差则最小,因此,最适于识别研究区SOM与主要环境控制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性 采样间距 环境因子 方差分解
原文传递
基于非等间距采样输出的旋转矢量姿态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文涛 林玉荣 +1 位作者 付振宪 邓正隆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0-885,共6页
基于实际系统中陀螺的输出为非等间隔的角增量信号,重点研究了采样时刻的变化对捷联姿态算法的影响,并推导出旋转矢量三子样算法和二子样算法的通用表达式及其误差方程。传统的Miller算法已被证明是本算法的特例。研究发现,算法误差与... 基于实际系统中陀螺的输出为非等间隔的角增量信号,重点研究了采样时刻的变化对捷联姿态算法的影响,并推导出旋转矢量三子样算法和二子样算法的通用表达式及其误差方程。传统的Miller算法已被证明是本算法的特例。研究发现,算法误差与由采样时刻构成的误差系数阵密切相关,Miller算法中的等间距采样使得该矩阵奇异,而改变采样间距可使其满秩,从而降低算法误差。然而对角增量输出的二子样算法而言,等间隔采样比非等间距采样具有更小的算法漂移。仿真及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 姿态算法 圆锥误差 旋转矢量 非等间距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图像的非等间距采样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地 于前洋 李艳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1-433,共3页
本文基于二维采样定理 ,提出两种非等间距采集电子探针 X射线像方法。对于颗粒形状比较规则 ,X射线信号变化有明显区域特征的样品 ,实行分区等间距采样 ;对于颗粒形状不规则 ,X射线信号变化无明显区域特征的样品 ,实行自适应改变间距采... 本文基于二维采样定理 ,提出两种非等间距采集电子探针 X射线像方法。对于颗粒形状比较规则 ,X射线信号变化有明显区域特征的样品 ,实行分区等间距采样 ;对于颗粒形状不规则 ,X射线信号变化无明显区域特征的样品 ,实行自适应改变间距采样。应用这两种非等间距采样方法 ,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采样点数 ,节省采样时间 1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采样 非等间距采样 电子探针 计算机 数字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间距对球头铣削表面三维形貌参数的影响
15
作者 刘帅 赵军 +1 位作者 李安海 秦文真 《硬质合金》 CAS 201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采用整体硬质合金球头铣刀加工模具钢,并用光学轮廓仪对铣削表面进行了测量,研究了采样间距对表面三维形貌幅度参数中的平均偏差、均方根偏差、十点高度、偏斜度、峭度和功能参数中的表面支承指数、核心区液体滞留指数、谷底区液体滞留... 采用整体硬质合金球头铣刀加工模具钢,并用光学轮廓仪对铣削表面进行了测量,研究了采样间距对表面三维形貌幅度参数中的平均偏差、均方根偏差、十点高度、偏斜度、峭度和功能参数中的表面支承指数、核心区液体滞留指数、谷底区液体滞留指数的影响,并以此探讨了不同每齿进给量fz和径向切深ae下,测量球头铣削表面时采样间距的选取。结果表明:测量球头铣削表面用于三维参数表征时,存在最优的采样间距,L为Min(fz,a)//10。在此采样间距下,采样效率较高且三维表征参数与采样间距更小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间距 幅度参数 功能参数 球头铣削
原文传递
变间距采样及准梯度下降法实现光束整形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逸琼 伍源 +1 位作者 周秋桂 李永平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输入输出不同的变间距采样通过汉克尔变换实现圆对称纯位相片精密化设计,并发展了准梯度下降法及频谱滤波,改进了原有的混合杂化算法.模拟结果表明,考虑到热传导匀滑之后输出振幅分布顶部调制为1 1%,衍射效率为97 2%.
关键词 间距采样 准梯度下降法 光束整形 纯位相片 频谱滤波 惯性约束核聚变 衍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间距采样数据控制系统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戈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77-982,共6页
探讨了系统在不等间距采样方式下的一些主要特性,证明了线性时变连续系统在不等间距采样方式下离散化时,其能控性和能观性不变,并将该结论推广到周期性系统和时变采样方式,同时分析了不等间距采样条件下线性和非线性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 探讨了系统在不等间距采样方式下的一些主要特性,证明了线性时变连续系统在不等间距采样方式下离散化时,其能控性和能观性不变,并将该结论推广到周期性系统和时变采样方式,同时分析了不等间距采样条件下线性和非线性数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出并证明了这两种系统在线性数字反馈控制作用下的稳定性条件,并进而将该稳定性结论推广到任意时变采样方式和由非线性连续被控对象和非线性数字控制器构成的一般非线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 不等间距采样 离散化 稳定性 能控性 能观性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间距采样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8
作者 郝亮 孟立凡 +1 位作者 刘灿 高建中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简单介绍通过对窄脉冲等间距采样来测试电缆故障的基本原理,分析其脉冲的特点和处理要求;采用FPGA和MSP430F149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单路多次低速数据采集系统;利用QuartusII软件编写主控程序,并在Modelsim下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简单介绍通过对窄脉冲等间距采样来测试电缆故障的基本原理,分析其脉冲的特点和处理要求;采用FPGA和MSP430F149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单路多次低速数据采集系统;利用QuartusII软件编写主控程序,并在Modelsim下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切实可行,可有效解决电缆故障测距过程中的高精度数据采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距采样 数据采集 MSP430F149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度误差测量采样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富贵 郑育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98,共4页
采用仿真实验方法对直线度测量的采样方案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直线度测量的最佳采样间距与被测对象的精度无关,只与其尺寸大小有关,并与尺寸的增大成阶跃关系。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对仿真推论进行了验证性测试实验,初步实验结果验证... 采用仿真实验方法对直线度测量的采样方案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直线度测量的最佳采样间距与被测对象的精度无关,只与其尺寸大小有关,并与尺寸的增大成阶跃关系。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对仿真推论进行了验证性测试实验,初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讨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度 误差测量 采样方案 最佳采样间距 三坐标测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土壤含水量适宜取样间距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恒星 张振华 +2 位作者 刘继龙 李清翠 谭春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1-313,318,共4页
在烟台一果园内进行土壤含水量采样后,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土壤水分适宜采样间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实验变异函数符合球状模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存在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为1.01,方向容差为60°,0°方向的滞... 在烟台一果园内进行土壤含水量采样后,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土壤水分适宜采样间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实验变异函数符合球状模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存在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为1.01,方向容差为60°,0°方向的滞后距离最大为6.7 m,90°方向的滞后距离最小为4.4 m;对比了东西方向5.7 m、11.4 m、17.1m和南北方向3 m6、m等不同采样间隔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本果园适宜的采样间隔东西方向为5.7 m,南北方向为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变异函数 土壤水分含量 插值 采样间距 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