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杉木采伐迹地营造枫香林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
毕光银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采伐迹地更新与疏林地补植对2年生木荷生长效应分析 |
林狄显
林伟才
颜志彬
林良荣
陈玲玲
毕立强
|
《防护林科技》
|
2025 |
0 |
|
3
|
塞罕坝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
王衔皎
|
《现代农村科技》
|
2025 |
0 |
|
4
|
山乌桕、木荷、枫香在松林预防性采伐迹地上的造林试验及成效分析 |
林华英
|
《河南农业》
|
2024 |
0 |
|
5
|
更新造林措施对桉树采伐迹地土壤的影响研究 |
罗维聪
唐孟玲
陈玉兰
|
《农村科学实验》
|
2024 |
0 |
|
6
|
杉木林采伐迹地连栽和撂荒对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
方晰
田大伦
秦国宣
项文化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2
|
|
7
|
青藏高原东部采伐迹地早期人工重建序列梯度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
包维楷
张镱锂
王乾
摆万奇
郑度
|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7
|
|
8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
周莉
代力民
谷会岩
于大炮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
2004 |
42
|
|
9
|
雾灵山落叶阔叶林采伐迹地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种群动态变化研究 |
郭泉水
王德艺
冯天杰
李东义
蔡万坡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
1999 |
12
|
|
10
|
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自然恢复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
吴祥云
卢慧
王晓娇
|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1
|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和采伐迹地中藓类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
王乾
吴宁
罗鹏
易绍良
包维楷
石福孙
|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2
|
川西采伐迹地早期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初步研究 |
宿以明
王金锡
史立新
侯广维
刘兴良
|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3
|
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自然恢复多样性的研究 |
吴祥云
雷泽勇
卢慧
王晓娇
孙海红
张日升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4
|
思茅松林采伐迹地清理及其采伐剩余物的利用 |
孟梦
胡光辉
韩明跃
闫争亮
刘云彩
槐可跃
冯志伟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9 |
4
|
|
15
|
林窗模型BKPF模拟伊春地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反应 |
陈雄文
王凤友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
2000 |
18
|
|
16
|
思茅松林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的自然及接种白腐菌腐解效果对比试验 |
冯志伟
胡光辉
韩明跃
张林
槐可跃
|
《西部林业科学》
CAS
|
2009 |
5
|
|
17
|
杉木林采伐迹地再造林后土壤调蓄水分功能恢复研究 |
杨贤均
邓云叶
段林东
|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8
|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
潘开文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
1998 |
12
|
|
19
|
不同经营方式对杉木林采伐迹地土壤C储量的影响 |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
2004 |
30
|
|
20
|
采伐迹地青■和云杉两种人工群落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
潘开文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
1999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