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预测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情况
1
作者 关兆娟 薛舒婷 +2 位作者 谷婷钰 张岩波 王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 构建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预测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情况,评估其预测效果,并识别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关键因素。方法 收集211例醛固酮瘤患者的基本信息,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上分别使用... 目的 构建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预测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情况,评估其预测效果,并识别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关键因素。方法 收集211例醛固酮瘤患者的基本信息,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上分别使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模型构建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情况的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进行验证。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评估其在术后血压恢复预测中的效果。结果 在211例醛固酮瘤患者中,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的患者79例,术后血压有所改善但未治愈的患者132例,术后血压治愈率为37.4%。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及肾小球滤过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树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0.75,特异度为0.82,灵敏度为0.64,AUC为0.79,F1分数为0.67;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0.81,特异度为0.87,灵敏度为0.72,AUC为0.87,F1分数为0.75,故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决策树模型。结论 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的恢复情况,有效识别出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和肾小球滤过率等影响因素。该模型可为醛固酮瘤患者术后血压的临床治疗和个性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肾上腺切除术 血压 预测模型 决策树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2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6 位作者 火睿 孙侃 常向云 李军 朱凌云 董玉洁 罗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0-1486,共7页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协助鉴别APA。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APA的相关性,基于此构建AP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上腺内分泌激素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为单侧肾上腺肿物患者493例,根据APA和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诊断标准,最终纳入APA组155例,无功能腺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11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资料等。按照GFR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组,分析GFR与APA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准度,Hosmer-Lemeshow检测模型的拟合度,运用决策曲线与临床获益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GFR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Q4组),Q1组:≥107.4 mL·min^(-1)·(1.73 m^(2))^(-1)(n=67),Q2组:99.7~107.3 mL·min^(-1)·(1.73 m^(2))^(-1)(n=67),Q3组:88.6~99.6 mL·min^(-1)·(1.73 m^(2))^(-1)(n=67),Q4组:≤88.5 mL·min^(-1)·(1.73 m^(2))^(-1)(n=67),各组APA发生率分别为47.8%(32/67)、53.7%(36/67)、58.2%(39/67)、71.6%(48/67)。Logistic回归趋势性检验提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160mmHg(OR=5.209,95%CI=2.531~10.720)、高血压病程≥59个月(OR=4.326,95%CI=1.950~9.595)、血钾<3.25 mmol/L(OR=4.714,95%CI=2.046~10.860)、GFR[Q4组:≤88.5 mL·min^(-1)·(1.73 m^(2))^(-1)](OR=4.106,95%CI=1.492~11.300)、基础血浆醛固酮>13.42 ng/dL(OR=8.756,95%CI=4.320~17.749)为A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根据多因素筛选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59~0.936),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9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4.059,P=0.080)。预测概率阈值在0.10~0.90时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基于收缩压、高血压病程、血钾、GFR四分位分组、基础血浆醛固酮5种因素构建的APA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可帮助识别APA,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小球滤过率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醛固酮瘤与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3 位作者 王卫庆 吴景程 张华 宁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醛固酮瘤的诊断价值,并与肾上腺无功能瘤进行比较。方法我院近5年来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患者21例(APA组),均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醛固酮瘤的诊断价值,并与肾上腺无功能瘤进行比较。方法我院近5年来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患者21例(APA组),均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将结果与同期收治的23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nFAA组)进行比较。结果①APA组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升高者占61.9%(13/21例),其中升幅≥30%者占23.8% (5/21例)。②APA组肾上腺B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61.9%(13/21例),nFAA组为60.9%(14/23例);APA组肾上腺CT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5.7%(18/21例),nFAA组为100.0%(23/23例)。③nFAA组病变侧及对侧肾上腺静脉血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测值均显著低于APA组(P值均<0.05),下腔静脉血醛固酮测值也显著低于APA组,APA组病变侧与病变对侧醛固酮之比均≥2.0,而nFAA组均<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并可明确鉴别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是否为醛固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静脉采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上腺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2 位作者 王卫庆 吴景程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6-908,共3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9例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A组)和15例有症状的醛固酮瘤患者(B组),分别进行血尿电解质、血尿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及肾上腺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9例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A组)和15例有症状的醛固酮瘤患者(B组),分别进行血尿电解质、血尿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及肾上腺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肿瘤直径和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年龄、血醛固酮、血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低血钾者占46.7%,而A组患者血钾均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肾上腺意外瘤中有部分患者为醛固酮瘤,其醛固酮分泌轻度升高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需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查以明确性质,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肾上腺意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黎英荣 潘海林 +2 位作者 苏宏业 夏宁 肖常青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APA)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APA与14例I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IHA组相比,APA组血压较高,血钾更低,24h尿钾排出更多。AP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升高32例,下降的34例,14例...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APA)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APA与14例I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IHA组相比,APA组血压较高,血钾更低,24h尿钾排出更多。AP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升高32例,下降的34例,14例IH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均较卧位升高。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B超诊断符合率APA组为57.6%(38/66),IHA组为4/8,两组CT诊断符合率均为100%。结论:APA较IHA血压更高,血钾更低,尿钾排出更多。立卧位试验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临床结果需结合CT结果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前安体舒通治疗围手术期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学敏 林云华 +2 位作者 刘俊敏 侯铸 李青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人群中发现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手术前安体舒通治疗围手术期降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4例肾上腺醛固酮瘤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安体舒通试验性治疗效果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结果:安体舒通治疗有效组(18例)比无效组(16例)围... 目的:研究高血压人群中发现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手术前安体舒通治疗围手术期降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4例肾上腺醛固酮瘤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安体舒通试验性治疗效果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结果:安体舒通治疗有效组(18例)比无效组(16例)围手术期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下降[收缩压:(125.7±7.0)mmHgvs(140.9±15.6)mmHg,舒张压:(75.8±7.0)mmHgvs(86.2±8.9)mmHg,P<0.01]。与安体舒通试验性治疗前的血压相比,安体舒通治疗有效组围手术期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下降[收缩压:(144.7±7.5)mmHgvs(125.7±7.0)mmHg,P<0.01,舒张压:(93.6±6.9)mmHgvs(75.8±7.0)mmHg,P<0.01],而无效组则均无统计学差异[收缩压:(144.6±11.3)mmHgvs(140.9±15.6)mmHg,(91.2±10.4)mmHgvs(86.2±8.9)mmHg,P<0.05]。将围手术期血压变化与安体舒通治疗效果进行偏相关分析,控制所有与安体舒通治疗相关和影响围手术期血压的因素,安体舒通试验治疗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变分别与围手术期血压改善呈正相关(r=0.434,P=0.03;r=0.716,P=0.001)。结论:在高血压人群中筛选的肾上腺醛固酮瘤,术前安体舒通治疗(抗醛固酮治疗)的有效性与围手术期血压改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醛固酮瘤 安体舒通 血压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醛固酮瘤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8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凌霄 孔园珍 +2 位作者 王超权 任品芳 陶水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99-2099,共1页
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最常见亚型,约占60%~90%^[1],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共确诊... 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最常见亚型,约占60%~90%^[1],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共确诊醛固酮瘤患者11例。其中8例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误诊率达73%。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醛固酮瘤 原发性高血压 误诊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onn综合征 中国医科大学 原醛症 低血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附56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庄志明 郑周达 +3 位作者 许振强 林天旗 王毅文 林建贵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腔镜组31例)及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开放组25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腔镜组31例)及开放手术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开放组25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住院总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已经成为肾上腺醛固酮瘤手术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 腹腔镜术 肾上腺肿切除术 醛固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肾上腺手术治疗醛固酮瘤的可行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宇军 张立 +5 位作者 孙立安 林宗明 朱同玉 许明 张永康 王国民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90-591,共2页
目的:分析保留肾上腺组织的手术(ASS)治疗醛固酮瘤的可行性。方法:醛固酮瘤(APA)85例,行患侧肾上腺全切65例,ASS20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患侧肾上腺全切组治愈率、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72.3%(47... 目的:分析保留肾上腺组织的手术(ASS)治疗醛固酮瘤的可行性。方法:醛固酮瘤(APA)85例,行患侧肾上腺全切65例,ASS20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患侧肾上腺全切组治愈率、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72.3%(47/65),23.1%(15/65),4.6%(3/65);ASS组分别为80.0%(16/20),5.0%(1/20),15.0%(3/2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侧全切组术后血钾全部正常,3例高血压不改善者,高血压病程达14~30年,同时合并动脉硬化或肾功能不全;3例ASS治疗失败者,术后持续或复发低血钾和高血压,CT及再次手术病理证实为一侧多发腺瘤。8.2%(7/85)的患者肿瘤为多灶性。结论:单发性APA适合于ASS手术,肿瘤多灶性是造成ASS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ASS失败的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或肿瘤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上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2 位作者 王卫庆 吴景程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醛固酮瘤患者代谢综合征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116例醛固酮瘤患者和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组1:典型醛固酮瘤组(n=95);组2: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组(n=21);组3:原发性高血压组(n=29)。对各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 目的研究醛固酮瘤患者代谢综合征表现的临床特征。方法116例醛固酮瘤患者和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组1:典型醛固酮瘤组(n=95);组2: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组(n=21);组3:原发性高血压组(n=29)。对各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37.9%、28.6%和20.7%。组1、组2和组3的血和尿醛固酮水平依次递减,而血浆肾素活性及血钾浓度则依次递升。组1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组3,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组3患者(P<0.05)。组1、组2和组3中,腰围升高者分别占28.4%、23.8%、17.2%;血脂紊乱者分别占50.5%、52.4%、31.0%;空腹血糖升高者分别占22.1%、23.8%、10.3%;高血压者分别占98.9%、100%、100%。结论典型醛固酮瘤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升高;肾上腺意外瘤中醛固酮瘤患者的醛固酮分泌虽仅为轻度升高,但亦使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代谢综合征 肾上腺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静脉取血诊断单侧醛固酮瘤合并对侧无功能腺瘤1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全婷婷 童安莉 +1 位作者 钱君岩 李伟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902-904,共3页
患者女,42岁,因"头痛2年半,间断肢体无力1年余"入院。患者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恶心、心悸,血压升高(160/110 mmHg),诊断为"高血压",不规律服用硝苯地平,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 mmHg。1年前劳累后出现双手手指背屈无... 患者女,42岁,因"头痛2年半,间断肢体无力1年余"入院。患者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恶心、心悸,血压升高(160/110 mmHg),诊断为"高血压",不规律服用硝苯地平,血压维持在120~130/80~90 mmHg。1年前劳累后出现双手手指背屈无力,持筷费力,逐渐发展至下肢无力。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查血钾2.8 m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腺 醛固酮瘤 静脉取血 诊断 肾上腺 单侧 北京协和医院 肢体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对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随华 刘纯 +1 位作者 耿秀琴 郭献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1,共2页
目的研究醛固酮瘤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质量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醛固酮瘤患者手术切除前后BNP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可疑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肌苷清除率、血脂、醛固酮浓度之... 目的研究醛固酮瘤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质量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醛固酮瘤患者手术切除前后BNP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可疑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肌苷清除率、血脂、醛固酮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醛固酮瘤患者血浆BNP质量浓度(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4±62)vs(27±14),P<0.05]。结论醛固酮瘤术后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BNP与醛固酮浓度、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手术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内外KCNJ5基因G151R L168R变异及钠钙交换体-1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梦卉 彩丽 +7 位作者 吴婷 骆秦 张玮玮 周克明 王国亮 赵建雯 张智华 李南方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1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高血压合并肾上腺醛固酮瘤(APA)患者瘤组织、瘤旁组织中KCNJ5基因G151R、L168R位点变异情况及钠钙交换体1(NCX1)表达的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 目的高血压合并肾上腺醛固酮瘤(APA)患者瘤组织、瘤旁组织中KCNJ5基因G151R、L168R位点变异情况及钠钙交换体1(NCX1)表达的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35例APA患者,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测序方法明确瘤体内及瘤旁组织的KCNJ5基因G151R、L168R位点变异类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9例患者APA瘤内及瘤旁组织中NCX1/β-actin表示NCX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35例APA患者治疗后收缩压[术前(146±18)mmHg比术后(125±8)mmHg],舒张压[术前(98±14)mmHg比术后(85±8)mmHg]、血浆醛固酮浓度[术前18.03(12.61,36.65)ng/dL比术后14.19(11.29,18.26)ng/dL]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钾[术前(3.44±0.37)mmol/L比术后(3.91±0.16)mmol/L],血浆肾素活性[术前0.42(0.24,0.69)ng/(mL·h)比术后2.00(1.91,2.09)ng/(mL·h)],均较治疗前升高。瘤内与瘤旁组织KCNJ5基因G151R、L168R位点基因型一致;APA瘤内NCX1/β-actin为0.133(0.128,0.047);而在瘤旁组织中NCX1/β-actin为0.016(0.002,0.022)。结论APA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趋于好转,瘤内及瘤旁组织的KCNJ5基因G151R、L168R位点基因型一致;NCX1在APA瘤体内有表达,瘤旁组织中表达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钠钙交换体 KCNJ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上腺部分与全部切除术治疗醛固酮瘤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庆松 吴锴 +7 位作者 高勇前 王东彬 瞿长宝 黎玮 张明 汪鑫 贾江华 杨书文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laparoscopic total adrenalectomy,LA)与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adrenalectomy,LPA)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8年1月至2014年5月Pubmed,罝space,Social Science Research...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laparoscopic total adrenalectomy,LA)与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adrenalectomy,LPA)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8年1月至2014年5月Pubmed,罝space,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涉及LA与LPA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依据Cochrane手册对所有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包括914例患者,LPA组511例,LA组403例。所有7篇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LPA组与LA组在手术时间[WMD=2.436,95%CI(-4.834,9.706),P>0.05],手术出血量[WMD=3.225,95%CI(-5.654,12.103),P>0.05],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Z=0.40,95%CI(-0.299,0.198),P>0.05],住院天数[Z=0.33,95%CI(-0.325,0.230),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上腺醛固酮瘤的手术治疗,LPA组与L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论尚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及细胞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芬 童安莉 李玉秀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建立醛固酮瘤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鉴定。方法用Ⅰ型胶原酶把人醛固酮瘤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后进行培养;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醛固酮浓度,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醛固酮合成酶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人醛固酮瘤细胞贴壁增殖,... 目的建立醛固酮瘤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鉴定。方法用Ⅰ型胶原酶把人醛固酮瘤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后进行培养;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醛固酮浓度,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醛固酮合成酶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人醛固酮瘤细胞贴壁增殖,大部分细胞呈圆形,有醛固酮合成酶表达。原代培养第5天,培养液中醛固酮水平为(30.0±8.9)nmol/L。醛固酮瘤细胞培养第1天分泌醛固酮的功能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在第4~11天细胞分泌功能基本不变。结论成功建立了醛固酮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有利于今后对醛固酮瘤的发病机制及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原代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CYP11B2基因C-344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发病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西元 张旭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36-337,372,共3页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CYP11B2基因启动子区C-344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醛固酮瘤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醛固酮瘤(醛固酮瘤肿瘤组织标本34例,醛固酮瘤肿瘤病理切片标本44例)和正常肾上腺组织(13例)中SF-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醛固酮瘤CYP11B2基因启动子区C-344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醛固酮瘤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醛固酮瘤(醛固酮瘤肿瘤组织标本34例,醛固酮瘤肿瘤病理切片标本44例)和正常肾上腺组织(13例)中SF-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CR-RFLP技术检测醛固酮瘤CYP11B2基因C-344T位点基因型。结果在醛固酮瘤中SF-1基因的表达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的无明显差别(P=0.919),醛固酮瘤病例中CYP11B2基因启动子区C-344T位点C等位点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6,P=0.009)。结论醛固酮瘤CYP11B2基因启动区C-344T位点中C等位点与类固醇合成因子结合率高于T等位点,C等位点与醛固酮瘤患者高醛固酮血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合成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启动区 醛固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体位激发试验对醛固酮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蕴谊 黄知敏 +1 位作者 卫国红 李延兵 《新医学》 2010年第12期780-782,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体位激发试验及体位联合呋塞米双重激发试验对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APA)患者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影响。方法:对112例经我院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醛固酮瘤(APA)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 目的:比较单纯体位激发试验及体位联合呋塞米双重激发试验对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APA)患者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影响。方法:对112例经我院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醛固酮瘤(APA)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60例术前行单纯体位激发试验(单纯激发组),52例行体位联合呋塞米双重激发试验(双重激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PRA、ALD数值,并计算ARR。结果:行体位联合呋塞米双重激发试验与单纯体位激发试验患者的一般情况、PRA、ALD、ARR均无显著性差异,双重激发组不良反应更多见,与单纯体位激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位激发试验中是否加用呋塞米对APA患者的ARR影响不大,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瘤 醛固酮/肾素比值 激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醛固酮瘤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明玮 栗夏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年第6期529-530,共2页
患者,男,37岁,因"血压高5年,间断乏力4年,右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压高未缓解9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9月入院。5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头晕、呕吐、一过性黑矇,无头痛、面色苍白、乏力、呼吸困难及视物旋转,休息后缓解,血压140/90 mmHg,诊断... 患者,男,37岁,因"血压高5年,间断乏力4年,右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压高未缓解9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9月入院。5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头晕、呕吐、一过性黑矇,无头痛、面色苍白、乏力、呼吸困难及视物旋转,休息后缓解,血压140/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间断口服卡托普利(50 mg/次,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晓燕 宋颖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4期154-155,共2页
目的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15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9例肾上腺醛固酮瘤,分别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其临床... 目的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15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参与研究,其中2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9例肾上腺醛固酮瘤,分别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经过研究对比,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的基础血醛固酮水平、尿醛固酮水平高于特发性醛固酮患者,但血钾水平明显低于特发性醛固酮患者(P<0.05);对患者均采用了速尿激发实验,其中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中共有69例出现醛固酮增加或无变化现象,另60例出现醛固酮下降现象;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则均存在醛固酮增加现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经CT检查后诊断的准确率为81.75%。结论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比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具有更明显的生化异常反应,体位试验中两组患者存在部分重叠,因此单采用立位血醛固酮增加无法做出准确诊断,但患者若出现血醛固酮下降则可以诊断为肾上腺醛固酮瘤,同时结合CT声像图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瘤中醛固酮合成相关酶与相应调节基因表达的变化
20
作者 田秀丽 杨洋 +7 位作者 吴景程 叶菲 黄佳佳 徐茜 崔斌 汤正义 李小英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962,966,共5页
目的比较醛固酮瘤(APA)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醛固酮合成过程的差异与可能的调节异常。方法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组织标本(APA组,n=10)及正常肾上腺组织(对照组,n=7)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两种组织的总RNA,合成生物素... 目的比较醛固酮瘤(APA)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醛固酮合成过程的差异与可能的调节异常。方法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组织标本(APA组,n=10)及正常肾上腺组织(对照组,n=7)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两种组织的总RNA,合成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RNA,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扫描荧光强度,计算机软件分析,得到两种组织的表达差异基因;对异常表达靶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A组有97个基因表达上调,168个基因表达下调;醛固酮合成路径中,仅CYP11B2表达显著上调;生理性调节醛固酮合成的因子中,CYB5A、CYP17A1、DUSP1、HMGCR表达下调,RENBP和NR1H2表达上调;皮质醇合成关键酶CYP17A1表达被抑制。结论在APA的醛固酮合成路径相关酶与调节因子中,CYP11B2可能是关键合成酶;多数生理性调节因子被抑制,提示存在肿瘤性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醛固酮瘤 醛固酮合成酶 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