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乙烯酯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鑫 黄鹤 《中国胶粘剂》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醋酸乙烯酯是介于传统的丙烯酸酯软、硬单体之间的一类中间单体,常常用于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中,但通过改变醋酸乙烯酯的量来调节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通过中间单体醋酸乙烯酯与传统的丙烯酸酯软、硬... 醋酸乙烯酯是介于传统的丙烯酸酯软、硬单体之间的一类中间单体,常常用于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中,但通过改变醋酸乙烯酯的量来调节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通过中间单体醋酸乙烯酯与传统的丙烯酸酯软、硬单体的溶液共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详细研究了中间单体醋酸乙烯酯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醋酸乙烯酯用量的增大,压敏胶的内聚力增大,与基材的黏附性降低。当醋酸乙烯酯用量达9.5%时,呈现界面破坏,剥离强度能达到18.78 N/25 mm,此时持粘力、初粘力分别为1.10 h、4#球。(2)相对于传统的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中间单体醋酸乙烯酯的使用,对压敏胶的初粘力及持粘力贡献都没有优势,但可提高剥离强度达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 丙烯酸 压敏胶 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癸烯)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可控合成
2
作者 丁丽芹 刘思凡 +2 位作者 刘欣怡 徐海升 梁生荣 《化学工业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以Schiff碱Ni配合物为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研究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癸烯自由基聚合的共聚反应。采用单因素法优化聚合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GPC、FT-IR、^(1)H NMR、TGA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并考察其黏... 以Schiff碱Ni配合物为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研究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与1-癸烯自由基聚合的共聚反应。采用单因素法优化聚合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GPC、FT-IR、^(1)H NMR、TGA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并考察其黏温性能。结果表明:在90℃,1-癸烯与MMA的质量比为1∶2,引发剂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5%,催化剂与引发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反应时间为10 h时,催化活性为1.021×10^(5) g·mol^(-1)·h^(-1)。共聚物(PDM)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5×10^(4)~1.26×10^(4),多分散性指数PDI范围为1.31~1.82,该反应具有可控性。共聚物在温度为264℃时开始分解,说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PDM以0.5%的用量加入到玉门润滑油基础油中,可使油品的黏度指数增加31,共聚物PDM可作为一种黏度指数改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可控合成 1-癸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黏度指数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酯的种子乳液聚合 被引量:20
3
作者 阚成友 刘漫红 +2 位作者 袁青 洪曼青 孔祥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7-691,共5页
以过硫酸铵(APS) 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分布较均匀的聚醋酸乙烯酯种子乳液(PVAc) ,然后以丙烯酸甲酯( MA) 为第二单体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 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 以过硫酸铵(APS) 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分布较均匀的聚醋酸乙烯酯种子乳液(PVAc) ,然后以丙烯酸甲酯( MA) 为第二单体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 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表征了胶粒形态.表明在不溶胀条件下,胶粒形态随PVAc/ MA 重量比的不同而变化,当PVAc/ MA 为1/2 时,形成以PMA 为核,PVAc 为壳的胶粒.在溶胀条件下则得到类似互穿网络型乳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甲酯 种子乳液聚合 胶粒 胶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常英 由英才 +1 位作者 赵幅凯 李连荣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1,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醋酸乙烯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醋酸乙烯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和淀粉用量比为2∶1、引发剂浓度4.5×10-3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MMA和VAC重量比为6∶4时,可得到较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用核磁共振谱对接枝支链进行的化学结构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 醋酸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用于纸张增强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华 胡健 +1 位作者 吴姣平 詹怀宇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29,55,共4页
本论文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醋酸乙烯树脂 ,并通过加入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其进行改性。利用所得的乳液对纸张进行浸渍处理。通过测试乳胶膜及纸张的性能 。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乳液 合成 纸张增强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甲酯与聚醋酸乙烯酯的核/壳乳液聚合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高俊刚 樊荣 郦晓布 《粘接》 CAS 1993年第4期11-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甲酯在聚醋酸乙烯酯种子胶粒上的核/壳复合高分子乳液聚合反应。讨论了接枝聚合反应中引发剂的浓度、单体与聚合物的比例、乳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该类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核/壳乳液聚合反应的一些反应规律。
关键词 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淀粉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和平 张垚 +1 位作者 杨永哲 吕虎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以乙二胺为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与两种不同单体(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接枝合成了交联型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淀粉。在一定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的条件下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淀粉-丙烯... 以乙二胺为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与两种不同单体(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接枝合成了交联型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淀粉。在一定单体用量及单体配比的条件下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m(单体)∶m(淀粉)=2:1,m(MA)∶m(VAc)=1∶1,引发剂浓度为5.0×10-3 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5h的条件下,得到了接枝效率为47.3%和接枝率为96.4%的淀粉接枝共聚物。采用IR、NMR、XRD和DSC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接枝共聚物 合成 交联 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功能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微球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8
作者 张令辉 高旻 +2 位作者 郭爽 闫雪峰 于良民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功能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交联剂)合成了羧基功能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丙烯酸用量对微球的形貌及羧基含量进行调控,对产物进行了SEM,FT-IR以及TG的表征。并系统的探究...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功能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交联剂)合成了羧基功能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丙烯酸用量对微球的形貌及羧基含量进行调控,对产物进行了SEM,FT-IR以及TG的表征。并系统的探究了产物对亚甲基蓝(MB)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的用量为单体总物质的量的1/3时聚合物微球形貌均一,粒径为854 nm左右,且对MB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303.15 K下,聚合物微球对MB染料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77.69 mg·g^(-1)。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数据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在经历5次吸附-再生循环之后,微球对MB染料仍保持了97%以上的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 吸附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制备及其感光胶应用性能研究
9
作者 陈亮 陈任 +2 位作者 卢杰宏 赵文爱 袁腾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作为感光胶成膜物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其对感光胶的性能影响很大。为改善感光胶的性能,本项工作从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合成出发,用丙烯酸单体、交联单体对PVAc乳液进行共聚改性,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的改性... 作为感光胶成膜物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其对感光胶的性能影响很大。为改善感光胶的性能,本项工作从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合成出发,用丙烯酸单体、交联单体对PVAc乳液进行共聚改性,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的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及感光胶。测试分析了乳液的粒径和感光胶的动态热机械性能(DMA)、水接触角、吸水率、耐印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的感光胶耐印性最好,使用单体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感光胶固化膜吸水率最低,单体丙烯酸丁酯(BA)的加入会让感光胶固化膜的交联密度更大。在满足感光胶显影要求的同时,由丙烯酸酯单体改性的样品都能提高感光胶的耐水性能,除了单体丙烯酸异辛酯(IS)之外的其他单体对感光胶的耐印性都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醋酸乙烯酯 感光胶 耐水性 耐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水性复膜胶的研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舜伊 袁纯红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33,共4页
以MA(丙烯酸甲酯)和VAc(醋酸乙烯酯)为原料、DHPA(1,2-二羟基-3-丙烯酸钠)为亲水扩链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水性复膜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VAc含量的不断增加,复膜胶的持粘力、黏度和乳液粒径均随之增大,剥离强度呈... 以MA(丙烯酸甲酯)和VAc(醋酸乙烯酯)为原料、DHPA(1,2-二羟基-3-丙烯酸钠)为亲水扩链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水性复膜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VAc含量的不断增加,复膜胶的持粘力、黏度和乳液粒径均随之增大,剥离强度呈先升后降态势。当w(VAc)=20%、w(DHPA)=4%[均相对于聚丙烯酸甲酯(PMAC)质量而言]时,该复膜胶的黏度为27 m Pa·s、剥离强度为2.7 N/15 mm、初粘力为16(球号)且持粘力为54 h,并且该复膜胶在热失重15%时的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40、-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复膜胶 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酯 1 2-二羟基-3-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11
作者 张颖 袁爱华 +1 位作者 蔡星伟 张可达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5,共5页
报道了醋酸乙烯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的一条新路径。用含碘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Mn=2000,Mw/Mn=1、26)作大分子链转移剂,90℃时在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使醋酸乙烯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发生衰减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产物收率... 报道了醋酸乙烯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的一条新路径。用含碘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Mn=2000,Mw/Mn=1、26)作大分子链转移剂,90℃时在偶氮二异丁腈作用下使醋酸乙烯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发生衰减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产物收率大于70%。GPC图和^1H NMR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聚醋酸乙烯酯一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较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衰减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嵌段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碘存在下合成聚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
12
作者 包宏强 张颖 +1 位作者 徐冬梅 张可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在元素碘存在下,用衰减链转移聚合(DT)的方法合成以碘为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过程符合ATRP机理,所得共聚物通过GPC和1H-NMR表... 在元素碘存在下,用衰减链转移聚合(DT)的方法合成以碘为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过程符合ATRP机理,所得共聚物通过GPC和1H-NMR表征,证明是分子量分布较窄(■w/-■n=1.4-1.8)的二嵌段共聚物PVAc-b-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 共聚物 衰减链转移聚合 醋酸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共聚改性的研究(Ⅱ)──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乳液
13
作者 韦铮 王逯屏 李建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63,共8页
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影响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乳液性能的7个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三元共聚乳液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乳化剂特别是聚乙烯醇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共聚乳液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加... 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影响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乳液性能的7个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三元共聚乳液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乳化剂特别是聚乙烯醇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共聚乳液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加入少量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对改善醋酸乙烯酯均聚乳液的耐水性作用明显。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看出,共聚乳液在固化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间有交联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 共聚乳液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胺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纺纤维均匀性的影响
14
作者 夏红玲 范俞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1期160-163,共4页
本文探讨了聚酯胺作为添加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电纺纤维均匀性的改善效果,通过对比线型聚酯胺和超支化聚酯胺的添加,研究了其对低浓度PMMA溶液可纺性的提升机理。实验表明,仅添加1 wt%的聚酯胺,无论是线型还是超支化结构,均能显... 本文探讨了聚酯胺作为添加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电纺纤维均匀性的改善效果,通过对比线型聚酯胺和超支化聚酯胺的添加,研究了其对低浓度PMMA溶液可纺性的提升机理。实验表明,仅添加1 wt%的聚酯胺,无论是线型还是超支化结构,均能显著提高纤维的均匀性,减少“串珠”现象,且纤维直径远小于未添加时高浓度纺丝所得的纤维,这一改善主要归因于溶液电导率的提升,特别是超支化聚酯胺因其多枝结构和较高电导率表现出更优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胺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电纺纤维 均匀性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油酸钠存在下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乳化剂乳液共聚
15
作者 龚惠仁 伍辉群 刘宝殿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油酸钠存在下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乳化剂乳液共聚,发现油酸钠加速聚合反应,并测定了胶乳粒子。
关键词 共聚 醋酸乙烯酯 甲基 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醇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颖 李瑞丽 +1 位作者 徐春明 杜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0,共4页
实验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十八醇酯(AE)、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三元聚合物MAV。考察了MAV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柴油的降滤效果,分析了4种不同柴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试了MAV对4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红外光谱(IR)表征了AE单体及... 实验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十八醇酯(AE)、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三元聚合物MAV。考察了MAV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柴油的降滤效果,分析了4种不同柴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试了MAV对4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红外光谱(IR)表征了AE单体及MAV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MAV三元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马来酸酐):n(丙烯酸十八醇酯):n(醋酸乙烯酯)=1:1:1,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1.0%。MAV对四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不同,对加氢柴油有较好的适用性,对直馏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的降滤效果较差。当加剂量为0.3%时,可将燕化加氢柴油的冷滤点降低3℃。MAV柴油降凝剂对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且含量低的柴油感受性较好,对正构烷烃分布窄且含量高,特别是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的柴油几乎无降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丙烯酸十八醇酯 醋酸乙烯酯 降凝剂 冷滤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心亚 孙志娟 +2 位作者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4-63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考察了配方中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A-171用量对共聚物性能和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FTIR)、粒度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对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w(BA)=10%~15%(相对于配方中单体总质量,下同)、w(MAA)=4%、w(A-171)=1%到VAc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中,共聚物乳液涂膜的吸水率<5.0%,耐寒性通过10个循环,60 ℃加速贮存稳定性>1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木薯淀粉与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和平 崔丽丽 +2 位作者 玉乐新 韩豆豆 江雄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39,共3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氧化后的木薯淀粉为接枝骨架,制备了氧化淀粉-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考察了氧化剂浓度对黏度及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化剂浓度为0.04...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氧化后的木薯淀粉为接枝骨架,制备了氧化淀粉-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考察了氧化剂浓度对黏度及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化剂浓度为0.04mol/L,引发剂浓度为9×10-3mol/L,单体浓度为1.0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3h时,反应体系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木薯淀粉 接枝共聚 木薯淀粉 丙烯酸丁酯 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婷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海宽 白丽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V三元共聚物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进行复配,比较了复配前后的降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0:1.0:2.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g/mol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可将柴油冷滤点降低3~4℃。AMV三元共聚物与宜兴EVA降凝剂复配后,对大庆5#柴油和济南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与德国DODIFLOW4744降凝剂复配后,对辽河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复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共聚乳胶粒形态演化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培勤 刘大壮 +1 位作者 赵科 陈甘棠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将簇迁移动力学拓展应用到共聚形态的研究中,对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从间歇到不同加料速率下的半连续乳液共聚实验的乳胶粒形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从共聚均聚转折点开始.结果说明:半连续加料时,随着加料速率加快,相分离... 将簇迁移动力学拓展应用到共聚形态的研究中,对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从间歇到不同加料速率下的半连续乳液共聚实验的乳胶粒形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从共聚均聚转折点开始.结果说明:半连续加料时,随着加料速率加快,相分离程度增加,间歇反应时形成了核壳结构.乳胶粒形态模拟结果与文献对此共聚乳胶粒形态的实验表征结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丁酯 乳液共聚 乳胶 芳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