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硅ZSM-5沸石填充硅橡胶膜的醇-水渗透蒸发分离性质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新 平郑骅 +2 位作者 陈向红 府寿宽 龙英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高硅ZSM-5沸石填充疏水性硅橡胶膜对纸浓度醇-水体系的渗透蒸发性质的研究表明,提高沸石硅铝比、增加填充量以及进行酸处理皆有利于改善膜对醇-水的分离系数和通量。料液的组成、浓度以及温度对膜的分离性质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ZSM-5沸石 硅橡胶膜 填充 醇-水 分离 渗透蒸发 膜分离性能 膜分离 分离膜 酸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混合溶剂中双亲水嵌段共聚物对CaCO_3粒子形貌的调控 被引量:17
2
作者 齐利民 李洁 马季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95-1597,共3页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te from mixed alcohol water solv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double hydrophilic 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 block poly(methacrylic acid)(PEG b PMAA)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was rev...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te from mixed alcohol water solv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double hydrophilic 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 block poly(methacrylic acid)(PEG b PMAA)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was revealed that with increasing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ethanol or isopropanol, the morphology of the CaCO 3 particles generally varies from peanuts through rods to spher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olymer. Specifically, uniform rounded calcite rods, which are about 2 μm in length with an aspect ratio of 2.6, were obtained in the isopropanol solution with volume fraction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混合溶剂 双亲嵌段共聚物 CaCO3粒子 形貌调控 生物模拟合成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CS膜对醇-水体系中有机酸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纪孝 李明明 +2 位作者 郝聚民 路国梁 王世昌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1,共4页
研究了多孔壳聚糖膜对乙醇 -水混合体系中微量有机酸的吸附性能。对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各种因素如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乙醇 -水体系的酒精度、酸度及其温度等进行的研究表明 ,使用壳聚糖膜能够有效地从白酒中吸附清除一定的有机酸 ,并且... 研究了多孔壳聚糖膜对乙醇 -水混合体系中微量有机酸的吸附性能。对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各种因素如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乙醇 -水体系的酒精度、酸度及其温度等进行的研究表明 ,使用壳聚糖膜能够有效地从白酒中吸附清除一定的有机酸 ,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 ,选择适当的工艺操作条件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据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CS膜 醇-水体系 有机酸 吸附性能 壳聚糖膜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水相副产物中具有共沸组成的低碳混合醇-水体系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爱华 云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743,共6页
随着中国煤液化制合成油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其水相副产物的分离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费托合成水相副产物中低碳醇与水以及醇与醇之间分离的几种工艺,包括传统的分离工艺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以及膜分离中的膜蒸馏、渗透... 随着中国煤液化制合成油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其水相副产物的分离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费托合成水相副产物中低碳醇与水以及醇与醇之间分离的几种工艺,包括传统的分离工艺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以及膜分离中的膜蒸馏、渗透蒸发、蒸汽渗透等新技术,重点讨论了具有共沸组成的醇-水体系的分离方法,分析评述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目前各自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相副产物 低碳混合醇-水体系 精馏 渗透蒸发 蒸汽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胶束液相色谱模拟生物膜预测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宏瑛 杨更亮 +1 位作者 辛培勇 陈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3-698,共6页
通过比较药物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液相色谱中的容量因子与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的相关性,发现药物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35作为流动相的胶束液相色谱中的容量因子与其文献中报道的log P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考察了Br... 通过比较药物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液相色谱中的容量因子与药物的醇-水分配系数(log P)的相关性,发现药物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35作为流动相的胶束液相色谱中的容量因子与其文献中报道的log P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考察了Brij35浓度对药物保留的影响,并建立了药物在不同浓度的Brij35胶束液相色谱中的容量因子与文献中log P的相关关系,该方法简单、快速,将为药物的疏水性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液相色谱 Brij35表面活性剂 醇-水分配系数log 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合金膜的醇-水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俊 唐颖 赵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在表征了PVA/C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基础上,本文报导MeOH-H_2O,EtOH-H_2O和i-PrOH-H_2O体系在PVA,CS及其合金膜中的渗透汽化行为。讨论了温度、料液浓度、合金膜的组成对分离性质的影响。从膜的分子和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行为进行... 在表征了PVA/C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基础上,本文报导MeOH-H_2O,EtOH-H_2O和i-PrOH-H_2O体系在PVA,CS及其合金膜中的渗透汽化行为。讨论了温度、料液浓度、合金膜的组成对分离性质的影响。从膜的分子和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行为进行了解释。对于PVA、CS及其合金膜来说,膜内自由体积大小看来是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小分子在膜中的渗透性质主要是由扩散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醇-水 PVA/CS合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丝氨酸在丙二醇-水和丁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莉 王旭 林瑞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531-1535,共5页
利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L-丝氨酸分别在不同组成的1,2-丙二醇-水和1,2-丁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密度,计算了丝氨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根据结构水合作用模型讨论了迁移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 利用精密数字密度计测定了L-丝氨酸分别在不同组成的1,2-丙二醇-水和1,2-丁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密度,计算了丝氨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迁移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根据结构水合作用模型讨论了迁移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丝氨酸两性离子头基和亲水侧链与醇分子中—OH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导致丝氨酸在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迁移偏摩尔体积为正值;此外,这种亲水相互作用削弱了丝氨酸带电中心对周围水分子的电致收缩效应,造成了水化数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丝氨酸 1 2-丙二 1 2-丁二 极限偏摩尔体积 结构相互作用 混合溶剂 醇-水 体积性质 数字密度计 表观摩尔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醇-水体系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华军 杨伯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63,共7页
用改进的Rose平衡釜测定了等压 (0 .10 13MPa)下五个二元体系 (乙醇 水、叔丁醇 水、乙醇 叔丁醇、乙基叔丁基醚 乙醇、叔丁醇 乙基叔丁基醚 )和一个四元体系 (水 乙醇 叔丁醇 乙基叔丁基醚 )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用UNIFAC基团贡献... 用改进的Rose平衡釜测定了等压 (0 .10 13MPa)下五个二元体系 (乙醇 水、叔丁醇 水、乙醇 叔丁醇、乙基叔丁基醚 乙醇、叔丁醇 乙基叔丁基醚 )和一个四元体系 (水 乙醇 叔丁醇 乙基叔丁基醚 )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用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了上述五个二元体系及一个四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 ,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体系 等压汽液平衡 数据测定 乙基叔丁基醚 UNIFAC基团贡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盐溶液加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春和 张华 徐旺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62,共4页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通过醇水环境下的水解反应制得溶胶状锆盐,经过超声波分散和氨水沉淀等过程制得氧化锆前躯体,再经干燥和焙烧制备出纳米氧化锆。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对合成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性能进行了...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通过醇水环境下的水解反应制得溶胶状锆盐,经过超声波分散和氨水沉淀等过程制得氧化锆前躯体,再经干燥和焙烧制备出纳米氧化锆。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对合成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在醇水体积比为5∶1、锆盐浓度为0.1 mol/L、聚乙二醇用量为10%(物质的量分数)、焙烧温度为650℃条件下,可制备出纳米氧化锆粉体,其分散性好且颗粒细小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盐溶液加热法 纳米氧化锆 前躯体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在超/亚临界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雁博 王存文 +2 位作者 王为国 周诚 陈文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降低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减少可发酵糖的降解为出发点,在压力10 MPa,温度165~315℃范围内,研究了葡萄糖在水及在物质的量分数为0.6的甲醇-水、乙醇-水、异丙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葡萄糖在乙醇-水二... 以降低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减少可发酵糖的降解为出发点,在压力10 MPa,温度165~315℃范围内,研究了葡萄糖在水及在物质的量分数为0.6的甲醇-水、乙醇-水、异丙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葡萄糖在乙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高于在水及甲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而与在异丙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相差不大。且在本研究涉及的混合溶剂中,反应温度越高,葡萄糖的稳定性越差。鉴于葡萄糖在乙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有较好的的稳定性,在乙醇物质的量分数0~0.85,温度165~315℃,压力8~16 MPa,停留时间0.57~2.1 min范围内,对乙醇-水二元混合溶剂中葡萄糖的稳定性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的稳定性随乙醇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压力对葡萄糖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停留时间越短,葡萄糖的稳定性越好,本研究条件范围内,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0.85,停留时间0.57 min,温度低于250℃葡萄糖稳定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葡萄糖 醇-水二元混合溶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水分离技术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惠媛 许松林 《上海化工》 CAS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主要介绍了分离异丙醇-水共沸物的几种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苯共沸精馏工艺,而且还包含:吸附蒸馏、萃取精馏、渗透汽化法、加盐萃取共沸精馏等几种新工艺,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技术进展 分离 异丙 渗透汽化法 精馏工艺 吸附蒸馏 萃取精馏 共沸精馏 加盐萃取 醇-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体系汽液相平衡的盐效应及其在精馏过程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宝勇 魏绪玲 +2 位作者 张斌 王良成 杨西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4年第7期35-38,44,共5页
加盐精馏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本文讨论了盐对醇-水体系汽液相平衡的影响,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进而论述了加盐精馏在醇-水体系分离过程的应用,包括溶盐精馏、加盐萃取精馏和加盐反应萃取精馏等,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加... 加盐精馏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本文讨论了盐对醇-水体系汽液相平衡的影响,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进而论述了加盐精馏在醇-水体系分离过程的应用,包括溶盐精馏、加盐萃取精馏和加盐反应萃取精馏等,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加盐精馏分离醇-水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体系 盐效应 加盐精馏 加盐萃取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体系中SiCl_4制备沉淀白炭黑的工艺
13
作者 赵云 但建明 +3 位作者 乔秀文 李洪玲 齐誉 洪成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氨水为中和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为表面活性剂,在醇-水体系中制备沉淀白炭黑,研究了醇水比、氨水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SiCl4滴加速率、搅拌速率、干燥温度等因素对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实... 以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氨水为中和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为表面活性剂,在醇-水体系中制备沉淀白炭黑,研究了醇水比、氨水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SiCl4滴加速率、搅拌速率、干燥温度等因素对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白炭黑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醇-水总体积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iCl4滴加速率1 mL/min,搅拌速率200 r/min,干燥温度100℃;IR、XRD、SEM等表征表明:产品为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径较小,分散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硅 醇-水体系 沉淀白炭黑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醇-水氧化钙的制备及催化水解COS的研究
14
作者 韩春玉 江鹏 +2 位作者 柳叶 赖君玲 罗根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去离子水、乙二醇和氧化钙为原料,考察了不同配比对干醇-水氧化钙形态的影响,制备出白砂糖状的干醇-水氧化钙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质量、气体流量、醇-水体积比和催化剂使用寿命对COS催化水解的影响。结果发现... 以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去离子水、乙二醇和氧化钙为原料,考察了不同配比对干醇-水氧化钙形态的影响,制备出白砂糖状的干醇-水氧化钙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质量、气体流量、醇-水体积比和催化剂使用寿命对COS催化水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室温、气体流量10 mL/min、催化剂质量2g条件下,干醇-水氧化钙(组成为:1.0g氧化钙、40mL乙二醇、40mL去离子水、19g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搅拌时间10s)催化COS水解转化率在90%时,该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为3.2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 羰基硫 催化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膜对醇-水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
15
作者 贺拂 刘又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08-112,共5页
在硅橡胶中加入交联剂,制备成有机硅膜.该膜对醇-水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实验表明:交联剂的用量,交联方式均对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膜内支撑材料和料液浓度对膜的渗透性能也有影响,HV法和RTV法制得的透醇膜对酒精的选... 在硅橡胶中加入交联剂,制备成有机硅膜.该膜对醇-水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实验表明:交联剂的用量,交联方式均对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膜内支撑材料和料液浓度对膜的渗透性能也有影响,HV法和RTV法制得的透醇膜对酒精的选择因子分别约为7和5,其通量分别约为15×10-3kg/(m2·h)和40×10-3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膜 渗透汽化 分离 醇-水混合物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Br在甘露醇-水中的电导性质研究
16
作者 杨丽霞 裴朝玉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甘露醇是一种己六醇,又名D-甘露糖醇。甘露醇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很好的利尿脱水剂、血管舒张剂、轻泻剂、钙吸收剂、醒酒剂。同时,甘露醇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无机盐作为六大营养物质之一,主要维持细胞内的酸碱... 甘露醇是一种己六醇,又名D-甘露糖醇。甘露醇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很好的利尿脱水剂、血管舒张剂、轻泻剂、钙吸收剂、醒酒剂。同时,甘露醇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无机盐作为六大营养物质之一,主要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关于无机盐,如K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BR 电导性质 醇-水 D-甘露糖 食品添加剂 甘露 血管舒张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混合溶剂法制备纳米ZnO及其表征
17
作者 王锦 赵红霞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70-73,共4页
本文采用醇-水混合溶剂,用Zn(AC)2与(NH4)2CO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纳米ZnO的前驱体Zn2(CO3)5(OH)6。在450℃煅烧2 h,得到六方晶系、粒径20~30 nm球形纳米ZnO粉体。与传统的水溶液法相比,醇-水溶液法制得的粒径更细小、均匀、不团聚,... 本文采用醇-水混合溶剂,用Zn(AC)2与(NH4)2CO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纳米ZnO的前驱体Zn2(CO3)5(OH)6。在450℃煅烧2 h,得到六方晶系、粒径20~30 nm球形纳米ZnO粉体。与传统的水溶液法相比,醇-水溶液法制得的粒径更细小、均匀、不团聚,煅烧温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醇-水混合溶剂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磺化酞菁镍在胶束、微乳液、醇-水体系中的二聚行为
18
作者 朱权 吴星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43-48,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磺化酞菁镍(S_2PcNi)在醇-水(MeOH,EtOH,PrOH)、胶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微乳液(Triton X-100-壬烷-正戊醇-水)等溶液中的二聚行为,测定了 S_2PcNi 的二聚常数 K_D.结果表明:S_2PcNi 在微乳液、胶束、...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磺化酞菁镍(S_2PcNi)在醇-水(MeOH,EtOH,PrOH)、胶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微乳液(Triton X-100-壬烷-正戊醇-水)等溶液中的二聚行为,测定了 S_2PcNi 的二聚常数 K_D.结果表明:S_2PcNi 在微乳液、胶束、醇-水溶液中均发生解聚作用,S_2PcNi 的二聚体是由两个S_2PcNi 单体的磺酸基与水分子通过氢键键合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作用 微乳液 二磺化酞菁镍 醇-水体系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体系新疆盐湖芒硝制硫酸钾的研究
19
作者 齐誉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30-31,17,共3页
本文采用新疆盐湖芒硝和农用氯化钾为原料,以醇-水体系为溶剂芒硝两步法制备硫酸钾,通过对醇体系的选择,及两步反应过程中物料比、固液比、温度、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制备出纯度最高达到98.36%的硫酸钾。
关键词 盐湖芒硝 醇-水体系 硫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体系无表面活性剂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培义 陈延明 +1 位作者 王立岩 高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8-111,共4页
以乙酸锌为前驱物,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不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醇水体积比、pH值、前驱物浓度,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 以乙酸锌为前驱物,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为溶剂,不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醇水体积比、pH值、前驱物浓度,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氧化锌样品在350~365 nm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吸收峰,减小醇水体积比、减弱溶剂极性、增加前驱物乙酸锌浓度,均可以导致纳米氧化锌粒子尺寸变大、团聚加重,前驱物溶液pH值的改变对纳米氧化锌的吸收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水反应体系 氧化锌纳米粒子 溶剂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