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TBM壁后吹填豆砾石最优配比试验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姜启武 黄明 +2 位作者 崔明娟 靳贵晓 彭仪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7-2049,共13页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隧道中豆砾石作为管片与围岩填充层对管片承载及抗渗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浆液流动性差,无法充满回填层进而导致壁后空洞、灌浆不密实等缺陷,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隧道中豆砾石作为管片与围岩填充层对管片承载及抗渗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浆液流动性差,无法充满回填层进而导致壁后空洞、灌浆不密实等缺陷,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EICP)技术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加固方法,灌浆材料均为液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用于豆砾石回填层灌浆施工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吹填豆粒石EICP灌浆最优效果,尝试将标准砂与豆砾石共同作为回填骨料,为定量化分析二者的最优配合比,开展了不同豆砾石与砂的配合比(0.5、0.75、1.0、1.25、1.5)和不同灌浆次数(9、12、15次)的砂柱固化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测试、渗透性测试、碳酸钙含量测定、超声波速测定、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不同石砂配合比对EICP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ICP加固豆砾石混合砂的最优配比为1:1.5,经15次灌浆加固后,试样单轴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55 MPa,渗透系数达1.72×10^(-5)m/s;对于含砂量较高的试样,颗粒间孔隙易被碳酸钙晶体填充密实,碳酸钙晶体有效胶结比例较高,结石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EICP技术加固隧道掘进机壁后吹填豆粒石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 隧道掘进机 豆砾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渗透性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处理对紫色土坡面片蚀过程及泥沙分选的影响
2
作者 向瑞 郭俊奎 +4 位作者 张伦 夏振尧 刘德玉 丁瑜 肖海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1-88,共8页
为探究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处理对坡面片蚀过程及泥沙分选的影响,该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面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喷洒处理(裸坡对照CK,单施脲酶和4种胶结液浓度的EICP:0.5、1.0、1.5和2.0 mo... 为探究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处理对坡面片蚀过程及泥沙分选的影响,该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面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喷洒处理(裸坡对照CK,单施脲酶和4种胶结液浓度的EICP:0.5、1.0、1.5和2.0 mol/L),开展降雨强度为60和120 mm/h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片蚀(产流产沙)过程和次降雨侵蚀泥沙分选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揭示EICP影响坡面片蚀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施脲酶具有一定的增流减沙效果,EICP处理具有显著的增流减沙效果(P<0.05),增流减沙效果随着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浓度为1.5 mol/L时增流减沙效果最佳。不同胶结液浓度处理间的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低浓度(0.5 mol/L)时已能够较好地发挥控制片蚀效果。侵蚀泥沙呈现黏粒、细粉粒和粗粉粒富集而砂粒亏损的分选现象,EICP处理后坡面侵蚀泥沙分选程度有所降低。微观分析表明EICP处理在土颗粒的间隙和表面均出现球形碳酸钙沉淀和脲酶丝状物质,从而提高表层土体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土体抗侵蚀性能。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EICP减蚀机理,并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片蚀 泥沙分选 微观结构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珊瑚砂试验研究
3
作者 段志刚 王建平 +2 位作者 黄瀚 杨佳 丁选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1525,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为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场地的作用效果,本文通过采用低pH一相注浆加固的方法,开展对加固后的钙质砂场地的室内分析测试以及现场加载测试。通过钻孔取样开展了无侧限压缩...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为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场地的作用效果,本文通过采用低pH一相注浆加固的方法,开展对加固后的钙质砂场地的室内分析测试以及现场加载测试。通过钻孔取样开展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剪切波速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固条件下,碳酸钙沉淀作用形式不同将会导致较大的强度差异性;现场加载试验在微生物场地加固、养护结束后,且场地保持干燥时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通过荷载板试验可以发现,当荷载逐渐增大时,承压板周边土开始出现裂缝延展,最终破坏时土体发生了较大的位移沉降和裂缝扩展,也证明了携带菌种现场扩培的方法在岛礁微生物加固中的可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 钙质砂 室内分析测试 平板载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杰 唐银港 +2 位作者 欧阳健 罗志敏 谭长江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8,107,共9页
用花岗岩残积土填筑的路基具有水稳性差、渗透系数大、易受降雨冲刷等特点。为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测定MICP固化前后重塑花岗岩... 用花岗岩残积土填筑的路基具有水稳性差、渗透系数大、易受降雨冲刷等特点。为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测定MICP固化前后重塑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渗透系数,并对固化前后的试样进行碳酸钙质量分数测定、核磁共振扫描、电镜扫描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 MICP技术能使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渗透系数降低两个数量级,且在试验范围内,将各因素按照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胶结液浓度、固化次数、灌注液量。同时,最佳固化条件为灌注液量40 mL、胶结液浓度1.0 mol/L、固化16次。2)固化产生的沉淀填充在花岗岩残积土孔隙中,致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差,孔隙率下降。总体上,越靠近注入端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越大,固化效果越好。3)簇状的方解石碳酸钙有效胶结了原本松散的土颗粒,堵塞了土颗粒孔隙间的渗流通道,降低了试样的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渗透系数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 核磁共振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脲酶提取及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风积沙改良的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褚文杰 李驰 +1 位作者 武慧敏 高瑜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使用植物脲酶对沙漠风积沙进行改良加固试验。为寻求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脲酶提取方法,以土豆为原材料,去离子水、甘油水溶液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通过破碎冷藏及高速离心方法成功地从土豆中分离提取... 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使用植物脲酶对沙漠风积沙进行改良加固试验。为寻求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脲酶提取方法,以土豆为原材料,去离子水、甘油水溶液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通过破碎冷藏及高速离心方法成功地从土豆中分离提取出植物脲酶,分析提取过程中不同提取液对脲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基于EICP技术,利用土豆脲酶液对风积沙进行改良处理。结果显示,在3种提取液中,效果最优的是乙醇溶液,甘油水溶液次之,去离子水提取效果最差。而当固液比为1:6、乙醇溶液浓度为30%时,脲酶活性值最高且提取效果最佳。在风积沙改良试验中,试件表面形成了坚硬的结皮层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随着浸泡脲酶次数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植物脲 提取 活性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的微生物矿化技术在分散性土改良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驰 史冠宇 +2 位作者 武慧敏 王翠艳 高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将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的微生物矿化技术运用于分散性土的改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某水库工程的筑坝土料作为岩土基质,通过针孔试验、双密度计试验和碎块试验,对微生物矿化改良前后的土样进行分散性试验鉴定和评价。试验结果显... 将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的微生物矿化技术运用于分散性土的改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某水库工程的筑坝土料作为岩土基质,通过针孔试验、双密度计试验和碎块试验,对微生物矿化改良前后的土样进行分散性试验鉴定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经过微生物矿化改良后的土样抗分散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以脲酶溶液制备的微生物改性剂,改良后土样在针孔试验中经历了50、180、380 mm以及1020 mm的水头后,流出水始终保持清澈透明的状态,且出水口平整;针孔尺寸保持不变,收集针孔试验后的土样进行碎块试验,未出现胶粒的分散状况。双密度计试验中测得经脲酶溶液改良后土样的分散度低于30%,较原土样的分散度降低约50%,土样由分散性转变为非分散性;经微生物菌液改良后土样的分散度为41.1%,较原土样的分散度降低22%,土样由分散性转变为过渡性。以脲酶溶液制备的微生物改性剂,在粒径细小的黏性土中发挥矿化作用更加充分,就分散性土的改良和提高抗分散能力而言,优于以微生物菌液制备的微生物改性剂。首次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技术应用于分散性土的改良,这是绿色微生物矿化技术与水利筑坝材料改良相结合的创新,在筑坝填料分散性土的改良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技术 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技术 分散性土 针孔试验 分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脂奶粉联合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的古建筑修复加固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建伟 黄小山 +1 位作者 边汉亮 岳建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5-1039,1054,共6页
为研究诱导碳酸钙技术修复与加固砖石古建筑的效果,采用胶结液中添加脱脂奶粉的方法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 为研究诱导碳酸钙技术修复与加固砖石古建筑的效果,采用胶结液中添加脱脂奶粉的方法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技术进行改良,对比分析碳酸钙的沉淀质量、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下的晶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的晶貌及砖石抗折强度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EICP生成碳酸钙沉淀质量最多;脱脂奶粉作为添加剂,能够改变MICP的碳酸钙晶型,使原有8.3%球霰石的沉淀完全转化为方解石沉淀;通过抗折试验得到MICP技术能修复与加固古建筑砖石,特别是在添加脱脂奶粉后,其抗折强度能达到原有砖石抗折强度的121.69%。因此,添加脱脂奶粉的MICP技术更适用于砖石古建筑的修复与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 古建筑砖石 添加剂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脲酶诱导碳酸盐沉淀改良土体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明东 张诗艾 +3 位作者 杨远江 徐浩峰 陶雪晴 何稼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改良土体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兴热点技术,全面总结梳理EICP改良土体的研究现状,优选关键技术参数,并对EICP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建议制定植物脲酶促沉碳酸钙改良土体方法标准,对植物脲酶的保存方法、EICP改良土...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改良土体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兴热点技术,全面总结梳理EICP改良土体的研究现状,优选关键技术参数,并对EICP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建议制定植物脲酶促沉碳酸钙改良土体方法标准,对植物脲酶的保存方法、EICP改良土体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ICP能够显著提高土体的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可达3 MPa,抗风蚀能力可达29.1 m·s^(-1),表面贯入强度可达1.065 MPa,渗透系数降低率可达98.2%,重金属离子质量分数降低率可达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脲 诱导碳酸沉淀(eicp) 土体改良 固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联合酶诱导碳酸盐沉淀加固陆域吹填海砂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曹光辉 刘士雨 +2 位作者 蔡燕燕 俞缙 孙志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41-2252,共12页
生物矿化加固土体方式目前呈现多样化,不同矿化方式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缺乏成核位点,而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诱导矿化(生物刺激)加固周期较长、强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生物刺激联合EICP加固土体的矿化方法... 生物矿化加固土体方式目前呈现多样化,不同矿化方式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缺乏成核位点,而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诱导矿化(生物刺激)加固周期较长、强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生物刺激联合EICP加固土体的矿化方法。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吹填海砂为试验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UCS)、碳酸钙生成量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等试验评价并分析联合方法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1)生物刺激联合EICP的矿化方式得到更高的UCS,可以达到2300 kPa,大于两者单独矿化的强度之和;(2)生物刺激联合EICP的矿化方式可以促进碳酸钙沉淀生成的同时提高其分布均匀性,并优化碳酸钙的晶体结构;(3)微生物的群落分析表明,生物刺激可以高度激活产脲酶细菌,EICP对部分物种有轻微的刺激作用,生物刺激联合EICP的物种丰富程度、均匀程度则介于EICP和生物刺激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激活 诱导碳酸沉淀(eicp) 吹填海砂 加固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改良黄土的崩解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天驰 张浩男 +1 位作者 贾苍琴 王贵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4-681,707,共9页
黄土特殊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导致其遇水易崩解,并引起边坡失稳、湿陷性沉降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新型微生物矿化技术,本文通过自制崩解仪探究了养护龄期和胶结液浓度对MICP改良黄土崩解时间和崩解... 黄土特殊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导致其遇水易崩解,并引起边坡失稳、湿陷性沉降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新型微生物矿化技术,本文通过自制崩解仪探究了养护龄期和胶结液浓度对MICP改良黄土崩解时间和崩解率的影响,根据非饱和土的单值有效应力公式,从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的角度建立了非饱和土崩解的力学模型,利用推导出的崩解率-时间公式拟合黄土试样的崩解曲线。结果表明:MICP改良试样的崩解率均低于未改良的试样;随着养护龄期增加,0.6 mol/L胶结液改良黄土的崩解时间由12 min增加到28 min;养护14 d时,MICP改良黄土的崩解率达到最低值0.02%,崩解率-时间公式对崩解率曲线的调整拟合优度均在0.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 黄土 崩解性 微分方程 孔隙气压力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与木质素联合改性粉土边坡抗雨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伟 钱思羽 +3 位作者 王小锯 边汉亮 韩智光 石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通过设置6组试样,采用降雨试验,通过试样的表面侵蚀状况与冲蚀量、表面强度、碳酸钙含量的变化分析了改性后粉土边坡的抗雨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与木质素联合改性试样并在表面喷洒EICP溶液后,试样表面完... 通过设置6组试样,采用降雨试验,通过试样的表面侵蚀状况与冲蚀量、表面强度、碳酸钙含量的变化分析了改性后粉土边坡的抗雨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与木质素联合改性试样并在表面喷洒EICP溶液后,试样表面完整度更好,表面强度及碳酸钙含量更高,质量损失更小,抗雨蚀能力明显提高,与其他试样的平均值相比,边坡土体侵蚀量降低了75.0%,表面强度提高了33.8%,碳酸钙含量提高了235.2%;坡面喷洒EICP溶液可形成硬壳层,有效避免坡面侵蚀;木质素可为碳酸钙提供成核位点,使分布散乱的碳酸钙附着在木质素上,添加木质素后试样碳酸钙含量提高,且表面强度随碳酸钙含量提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木质素 粉土边坡 雨蚀 成核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改良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欢 张佳伟 郭合家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6,共8页
为了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改良弱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大豆脲酶开展EICP技术处理弱膨胀土的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EICP多因素配比正交试验研究脲酶浓度、初始Ca^(2+)浓度、酶胶比、尿钙比、养护时间对膨胀... 为了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改良弱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利用大豆脲酶开展EICP技术处理弱膨胀土的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EICP多因素配比正交试验研究脲酶浓度、初始Ca^(2+)浓度、酶胶比、尿钙比、养护时间对膨胀土碳酸钙生成率、自由膨胀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EICP反应液最佳配比。采用不同掺量EICP反应液改良膨胀土,通过无荷载膨胀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验证改良效果。结果表明:EICP反应液掺量为20%时抑制膨胀土膨胀性效果最好,且此时土体力学强度和碳酸钙生成率最高。大豆脲酶诱导产生的沉淀物为方解石型碳酸钙,附着在土颗粒表面既填充了土颗粒孔隙,也胶结了土体骨架颗粒,阻碍土体与水分接触,提高了土体密实性和黏结强度,改善了膨胀土膨胀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 膨胀土 膨胀特性 力学特性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干密度影响的EICP矿化粉砂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13
作者 石磊 房佳明 +3 位作者 张建伟 张欢 边汉亮 徐向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1-57,共7页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在黄泛区粉砂土的降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采用预混法处理粉砂土试样,通过变水头试验对处理后粉砂土试样的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通过扫描电镜对EICP降渗的微观特征进行探究。得到了在不同干密度...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在黄泛区粉砂土的降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采用预混法处理粉砂土试样,通过变水头试验对处理后粉砂土试样的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通过扫描电镜对EICP降渗的微观特征进行探究。得到了在不同干密度及处理次数下处理前后粉砂土的渗透系数、碳酸钙生成量及孔隙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处理后试样的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碳酸钙生成量先增大后减小。随着EICP技术处理次数的增加,渗透系数逐渐下降,碳酸钙生成量逐渐增加,并且在第1次处理后的渗透系数和碳酸钙生成量的变化幅度最大。在6次处理完成后粉砂土的渗透系数最低降至1.64×10^(-4)cm·s^(-1),碳酸钙生成量最高为5.82%。从微观分析中得出处理后的试样的孔隙率和孔隙面积均减小,孔隙率平均下降7.28%,其中干密度为1.55 g·cm^(-3)的试样孔隙特性变化最大,孔隙率下降8.87%,孔隙面积下降8.64%,大孔隙面积下降48.59%,解释了宏观渗透系数的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密度 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 粉砂土 渗透系数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矿化技术修复铅污染水和一维土柱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何文杰 郑文杰 +3 位作者 谢毅鑫 薛中飞 秦鹏 吕鑫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6,共12页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潜在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是环境岩土修复铅污染的重要技术,但2种技术在高浓度铅污染中固化效率较低。文章探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潜在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是环境岩土修复铅污染的重要技术,但2种技术在高浓度铅污染中固化效率较低。文章探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ICP和EICP技术(MICP-nHAP和EICP-nHAP)修复高浓度铅污染水和黄土的潜力,并对固化效率和强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作用下,MICP与EICP固化效率明显提高,且产生更稳定的矿化产物碳酸磷酸铅(Pb_(10)(PO_(4))6CO_(3))。将该技术应用于铅污染黄土中,土中可交换态Pb明显降低,MICP-nHAP和EICP-nHAP技术修复后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态Pb为主,相较MICP与EICP技术修复后的碳酸盐结合态Pb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更低的生态毒性。因此,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ICP与EICP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可为修复高浓度铅污染水和黄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沉淀(MICP) 诱导碳酸沉淀(eicp) 黄土 纳米羟基磷灰石 固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豆脲酶的EICP变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苏颖 崔猛 +3 位作者 熊辉辉 郑俊杰 符晓 韩尚宇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中的变量取值,基于黄豆脲酶,研究了尿素浓度与体积、pH值、氯化钙浓度、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等变量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胶结液浓度及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两个变量对碳酸... 为进一步优化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中的变量取值,基于黄豆脲酶,研究了尿素浓度与体积、pH值、氯化钙浓度、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等变量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胶结液浓度及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两个变量对碳酸钙沉淀量与沉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脲酶活性随尿素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峰值脲酶活性对应的最优尿素浓度为1.35 mol/L,且脲酶与尿素溶液的最佳体积比为1∶9;脲酶活性随pH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但不同浓度尿素的最优pH值存在差异;钙离子的加入会降低脲酶活性,且降低幅度随钙离子加入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大;碳酸钙沉淀率随胶结液浓度及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最优胶结液浓度为1.35 mol/L,最佳尿素与氯化钙溶液体积比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 黄豆脲 活性 碳酸钙沉淀 试验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联合EICP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抗侵蚀性影响机制
16
作者 王知乐 田雨 +5 位作者 周伟 王轶 李蕊 郭仪晗 田涯 陆澳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13-4727,共15页
我国露天煤矿多处于季节性降雨明显和土层瘠薄的北方生态脆弱区,生态本底脆弱且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区内大型露天矿规模化开发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壳聚糖联合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对露天矿排土场... 我国露天煤矿多处于季节性降雨明显和土层瘠薄的北方生态脆弱区,生态本底脆弱且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区内大型露天矿规模化开发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的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壳聚糖联合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进行抗侵蚀改性。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与掺量下的EICP溶液试验,确定最优矿化反应参数,制备对照组、EICP和壳聚糖靶向诱导EICP三组边坡试样,通过边坡抗侵蚀相似模型装置分析边坡侵蚀状况、冲蚀量和表面强度变化规律,探究其对边坡抗侵蚀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各组试样进行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热稳定性分析试验,探究壳聚糖联合EICP提高边坡抗侵蚀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排土场边坡EICP抗侵蚀最优反应参数为尿素与氯化钙浓度1 mol/L、壳聚糖掺量5 g/L、温度不高于60℃;降雨侵蚀后,对照组分布不均匀表面凹坑,改性组则无明显变化,EICP和壳聚糖联合EICP组的最终土体冲蚀量分别降低了85.4%和91.6%,表面强度分别提高了9.8%、14.2%,EICP处理导致土体pH有所降低,而添加壳聚糖能够稳固脲酶活性进而保证尿素水解;壳聚糖分别通过静电作用和酸碱作用吸附脲酶与Ca^(2+)为EICP提供成核位点,促进EICP稳态矿化产物(方解石)的生成并分散分布于土体颗粒间,且壳聚糖水凝胶与矿化产物都具有黏附、桥接和充填土体颗粒的固化作用,同时Ca^(2+)可驱离强结合水降低颗粒间双电层厚度从而增强土体结构。结合室内试验与微观测试结果阐述了壳聚糖联合EICP技术提高边坡抗侵蚀性的有效性,揭示了其提高土体颗粒间联结力和减小坡面侵蚀力从而提高排土场边坡的抗侵蚀性的改性机制,研究成果有望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侵蚀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 壳聚糖 成核位点 抗侵蚀性能 排土场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的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
17
作者 马强 李蒙 +2 位作者 周鑫隆 习磊 孙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2-76,共5页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轻质回填材料可以高效吸纳废旧轮胎,推动废旧轮胎在岩土工程领域资源化利用。基于EICP技术结合轮胎颗粒,系统开展了复合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ICP技术可以提高轮胎...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轻质回填材料可以高效吸纳废旧轮胎,推动废旧轮胎在岩土工程领域资源化利用。基于EICP技术结合轮胎颗粒,系统开展了复合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ICP技术可以提高轮胎颗粒混合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当胶结液浓度为0.5 mol/L时,处理效果最好。随着胶结液浓度增大,CaCO_(3)含量逐渐增加,但转化率逐渐降低。EICP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轮胎颗粒掺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轮胎颗粒的最佳掺量为5%;微观结构分析表明EICP生成的CaCO_(3)有效增强了轮胎颗粒和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并填充了孔隙。研究结果可为EICP固化轮胎颗粒混合黏土填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 轮胎颗粒 力学特性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木质素联合固化粉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建伟 王小锯 +2 位作者 李贝贝 韩一 边汉亮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2,共2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是通过在土壤颗粒接触处和土壤颗粒表面生成碳酸钙沉淀来改善土壤岩土工程性质的一种方法,目前对MICP的研究众多。近几年来,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nzyme Induc...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是通过在土壤颗粒接触处和土壤颗粒表面生成碳酸钙沉淀来改善土壤岩土工程性质的一种方法,目前对MICP的研究众多。近几年来,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被广泛用于土体改良等方面,EICP技术是利用脲酶将尿素水解成NH4^+和CO3^2-,CO3^2-和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碳酸钙的胶结作用将土体连接在一起,能提高土体强度。在EICP技术中,矿化会产生大量碳酸钙,但是,在EICP技术中没有给碳酸钙提供成核位点[1],生成的碳酸钙聚集形式杂乱无章,固化后的试样脆性较高,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为了改善这个性质,考虑向EICP技术中添加木质素,用来调节碳酸钙的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性质 脆性破坏 土壤颗粒 尿素水解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土体改良 诱导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材料联合EICP固化黄泛区粉土抗剪特性
19
作者 原华 沈文博 +2 位作者 郑伟 董文超 朱想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1-665,共5页
针对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EICP)缺乏成核位点、对细粒土体固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将有机材料(糯米粉、红糖和脱脂奶粉)与EICP相结合的技术用于固化黄泛区粉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分析有机材料对EIC... 针对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EICP)缺乏成核位点、对细粒土体固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将有机材料(糯米粉、红糖和脱脂奶粉)与EICP相结合的技术用于固化黄泛区粉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分析有机材料对EICP固化黄泛区粉土抗剪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改良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EICP相比,有机材料联合EICP可将土体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分别提升5.7%~20.3%和6.2%~32.2%;土体抗剪强度的提高主要源于黏聚力的提升,脱脂奶粉的改良效果最好;当土体含水率位于塑限附近时,土体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对反应液掺量的变化最为敏感。有机材料改良EICP高效经济,可用于实际工程中细粒土地基的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 有机材料 粉土 抗剪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环境下EICP固砂及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恒星 缪林昌 +2 位作者 孙潇昊 吴林玉 范广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719,共8页
为了在不同温度下实现生物矿化技术对土体的改良,选取高性价比的植物脲酶进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固砂研究.首先,分析温度环境对植物脲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利用钙化试验研究温度、脲酶质量分数和pH值对碳酸钙生成速率的影响.最后... 为了在不同温度下实现生物矿化技术对土体的改良,选取高性价比的植物脲酶进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固砂研究.首先,分析温度环境对植物脲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利用钙化试验研究温度、脲酶质量分数和pH值对碳酸钙生成速率的影响.最后,测试砂柱的声时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碳酸钙质量分数,以评价固砂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55℃时脲酶会逐渐失活,提高脲酶活性有利于提高EICP碳酸钙的转换率.当脲酶活性高于10 mmol/(L·min)时易发生固砂效果不均匀的现象,控制溶液初始pH为4可以提高EICP的固砂效果.在不同温度下控制脲酶质量分数和溶液初始pH,可以调节脲酶活性,并优化EICP的固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植物脲 温度 固砂 均匀性 低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