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
1
作者 冯军国 陈维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诊断中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荧光法(FFIA)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诊断中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荧光法(FFIA)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dsDNA抗体诊断,包括FFIA、IIF、ELISA检验,以免疫扩散作为dsDNA抗体检验金标准,分析不同检验方式下的结果,比较三种检验方式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2.5%、92.0%、75.0%、97.4%,整体比较显示,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FFIA、IIF、ELIS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IA、IIF、ELISA三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更能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实践中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抗dsDNA抗体诊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免疫吸附 抗双链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闫东 张炳娟 田会丽 《系统医学》 202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临床血清检验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与胶体金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在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做乙肝病毒血清检验的15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酶联吸附法和胶体金法进...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临床血清检验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与胶体金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3年1—12月在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做乙肝病毒血清检验的15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酶联吸附法和胶体金法进行检测。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确诊阳性患者7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7.14%(68/70)、93.75%(75/80)、95.33%(143/150),高于胶体金法的84.29%(59/70)、75.00%(60/80)、79.33%(11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2、4.783、5.781,P均<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血清检验中,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效能高于胶体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 胶体金 乙肝病毒 血清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于艾滋病检验筛查中的有效性探讨
3
作者 杨金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探讨基于艾滋病(AIDS)检验筛查中,采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其检验价值。方法 择选本研究时段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选取共计200例进行艾滋病筛查的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胶体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探讨基于艾滋病(AIDS)检验筛查中,采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其检验价值。方法 择选本研究时段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选取共计200例进行艾滋病筛查的高危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胶体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验,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有效性。结果 临床综合诊断检出HIV抗体80例阳性,120例阴性;胶体层析法阳性72例,包含6例误诊,阴性128例,包含6例漏诊;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79例,含漏诊2例,阴性121例,含误诊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远高于胶体层析法(P<0.05),其二者在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上比较,数据无较大差别(P>0.05)。结论 基于艾滋病检验筛查中,采取HIV酶联免疫吸附法,相较胶体层析法检验更具作用价值,可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为临床诊断筛查艾滋病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免疫吸附 胶体层析 检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HIV试验中的反应特点
4
作者 田丽萍 陶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艾滋筛查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率,总结两种试验的应用特点。方法本院输血科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手术前、创伤检查前、健康体检以及输血前检查患者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筛查,阳性标本用ELIS...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艾滋筛查试验中的阳性反应率,总结两种试验的应用特点。方法本院输血科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手术前、创伤检查前、健康体检以及输血前检查患者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筛查,阳性标本用ELISA法复检。比较化学发光法、ELISA法在艾滋筛查试验中的阳性反应情况。结果4326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反应率为0.05%,ELISA法复检阳性反应率为14.29%,3例复检阳性标本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阳性反应2例,阴性反应1例,阳性反应率66.67%。化学发光法初筛后的标本确证阳性反应率为9.52%,ELISA法初筛后的标本确证阳性反应率为66.67%。结论化学发光法初筛后的标本确证阳性反应率较ELISA法低。初筛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以及初筛阳性后标准处理流程,结合ELISA法、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送检样本至我市疾控中心进行WB确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免疫吸附试验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效能的对比
5
作者 阳愿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87-090,共4页
临床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本次试验对比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48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方法诊... 临床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本次试验对比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48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方法诊断效能。结果 2种方法诊断效能、血清学指标阳性率,效果最显著的是化学发光免疫法,上述数据经软件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本次试验对比分析发现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效果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化学发光免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化学发光免疫 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食品中花生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前处理方法探究与改进
6
作者 季雨 林洪 +1 位作者 李振兴 张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246-256,共11页
目的构建一种可配合花生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实现对于加工食品中花生成分可靠检测的高质量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对9种不同pH的提取缓冲液提取未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花生蛋白... 目的构建一种可配合花生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实现对于加工食品中花生成分可靠检测的高质量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对9种不同pH的提取缓冲液提取未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花生蛋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优提取缓冲液类型。而后,将吐温-20、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以单独或组合添加的方式加入上一步获得的最优提取缓冲液中,提取3组花生蛋白,并对提取效果与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花生蛋白回收率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优添加剂配方。结果最终确定添加0.2%SDS和0.1%吐温-20的碳酸盐缓冲液(50 mmol/L,pH 9.6)为最优提取缓冲液。向碳酸盐缓冲液中加入SDS、吐温-20较好地提升了花生蛋白的提取率和回收率,将湿热处理花生蛋白回收率提高了2倍以上。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商业加工食品中花生成分的可靠检测,为推动过敏原信息在食品标签的准确标注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提取探究 花生 过敏 夹心免疫吸附测定 加工食品 可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亲和层析技术协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蕴哲 张先舟 +1 位作者 袁耀武 张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264,共8页
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技术(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IAC)对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进行捕获与浓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IAC捕获的目标物OTA进行测定。IAC与ELISA中的抗OTA... 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技术(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IAC)对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进行捕获与浓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IAC捕获的目标物OTA进行测定。IAC与ELISA中的抗OTA单克隆抗体来自不同的克隆株,分属不同独特型,与OTA结合靶点的选择性存在差异,IAC与ELISA协同检测,可以有效过滤OTA结构类似物造成的干扰,提高免疫分析的特异性与灵敏度。该方法用于加标样品测定时,OTA的检出限为0.2 ng/g,定量限为0.4 ng/g,OTA的平均回收率为75.9%,与单一的ELISA法相比,该方法虽然回收率略低,但灵敏度可以显著提高,达到ELISA法的60倍。通过对49份样品的实际检测,该方法检出阳性样品与国标法的符合率达到100%,漏检率为0%,由此可见,该方法在准确性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作为一种综合免疫分析技术,该方法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对操作环境没有严格要求,便于基层实验室对样品中OTA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亲和层析技术 免疫吸附 检测 赭曲霉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
8
作者 杨兴东 曲扬 +4 位作者 王趁趁 毋丽华 何贝贝 王小慧 胡骁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39-44,共6页
目的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将DCF与载体蛋白耦合,得到DCF的免疫原和检测抗原。采用DCF-牛血清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随后用杂交瘤等技术制备抗DCF... 目的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将DCF与载体蛋白耦合,得到DCF的免疫原和检测抗原。采用DCF-牛血清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随后用杂交瘤等技术制备抗DCF单克隆抗体(monoclon alantibody,mAb),基于DCFmAb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该检测方法的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结果表明DCF已成功与载体蛋白偶联;获得最优株抗DCF的杂交瘤细胞株(4B9),其IC50值为0.61ng/mL;该检测方法在药酒中的DCF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5.9%,其批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3%~9.7%)均大于批内CV(4.9%~9.1%),与类似物(酮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舒林酸、萘普生、罗非昔布)没有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为DCF在药酒中的残留提供了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合成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吸附测定 药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士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浓度下两种检验方法HBsAg重复性。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56%、33.33%、48.89%、31.11%、64.4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32.22%、45.56%、27.78%、44.44%。两种检验方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两种检验方法在高浓度HBsAg批次间重复性相近,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高浓度HBsAg批次内及中、低浓度HBsAg批次间、批次内重复性均明显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接受病毒血清学检验可首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具有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运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免疫吸附测定 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学检验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晓慧 刘征 金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1期149-152,164,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痴呆最主要的类型,其患者数量增长快速。鉴于AD病程的不可逆性,早期筛查和诊断对采取必要的干预措至关重要。尿液标本检测具有方便、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适于筛查的优势,近年来在生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老年痴呆最主要的类型,其患者数量增长快速。鉴于AD病程的不可逆性,早期筛查和诊断对采取必要的干预措至关重要。尿液标本检测具有方便、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适于筛查的优势,近年来在生物标志物开发和应用领域受到了重点关注。本文拟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D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AD体液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尿液 免疫吸附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中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张凤莲 钏鸿云 +3 位作者 童菲 袁广波 李诚伟 廖国阳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6期165-170,共6页
目的构建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并应用其检测不同耐药表型临床分离株抗原。方法鉴定抗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4G4、8H6的抗体结合位点竞争性及结合活性;以4G4为包被抗体,8H6为酶标抗体建立双抗体... 目的构建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并应用其检测不同耐药表型临床分离株抗原。方法鉴定抗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4G4、8H6的抗体结合位点竞争性及结合活性;以4G4为包被抗体,8H6为酶标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优化其线性范围、稳定性、特异性、广泛适用性与准确度。结果单克隆抗体4G4、8H6具有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4113、0.1881μg/ml;最佳反应体系为包被抗体浓度4μg/ml,酶标抗体1∶4000稀释,封闭液为含2%BSA、2%蔗糖的0.01 mol/L PBS。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32 U,线性回归方程Y=0.0742X+0.073,R2=0.9969;批间变异系数为0.4784%~7.9613%,批内变异系数为1.6158%~13.1754%;特异性与广泛适用性佳,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猴痘病毒及多种细菌交叉反应,可检测不同耐药株抗原;与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商用试剂盒(ELISA法与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符合率96.7%~103.3%。结论该双抗体夹心ELISA法线性范围优、稳定性强、特异性好、适用广、准确度高,可用于肺炎支原体疫苗生产中的抗原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抗原检测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颖 李惠 周于惠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5期177-179,共3页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ELISA检测水产品中汞、谷物中镉、蔬菜中铅、奶制品中铬和食用油中砷的研究进展,重...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ELISA检测水产品中汞、谷物中镉、蔬菜中铅、奶制品中铬和食用油中砷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抗原设计、抗体制备、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条件优化等关键技术。针对不同食品基质,提出了进一步提升ELISA检测性能的建议,为食源性重金属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 重金属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T-2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被引量:5
13
作者 阳传和 罗雪云 +1 位作者 计融 孙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2-376,共5页
T-2毒素是某些植物致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由镰刀菌(Fusarium sp)引致的麦类、玉米等作物的赤霉病,菌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大量的该类毒素.T-2毒素对人畜的毒性很大,同时,还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T-2毒素的检测方法,常... T-2毒素是某些植物致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由镰刀菌(Fusarium sp)引致的麦类、玉米等作物的赤霉病,菌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大量的该类毒素.T-2毒素对人畜的毒性很大,同时,还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T-2毒素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薄层层析法,气相、液相色谱法以及气-质联用等,这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2毒素 免疫吸附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内源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赫冬梅 胡国公 穆琳 《烟草科技》 EI CAS 2000年第5期41-42,共2页
ELISA法测定植物内源激素 ,具有专一、快捷等特点。
关键词 烟草 内源激素 免疫吸附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黑参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紫薇 武伦鹏 +2 位作者 郭航宏 杨洋 张念洁 《人参研究》 2024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黑参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填补该领域的研究数据空白,为其食品安全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可被广泛应用于此类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筛查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黑参及其制品共120个样本中的黄曲... 目的探究黑参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填补该领域的研究数据空白,为其食品安全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探索可被广泛应用于此类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筛查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黑参及其制品共120个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该方法的灵敏性与精密度。结果该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好,定量限为0.5μg/kg,阳性检出率为46%,黑参、黑参粉、黑参液、黑参膏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417、2.227、0.691、1.264μg/kg,不同类型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整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一定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风险,该方法适用于黑参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高通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参 黑参制品 黄曲霉毒素B1 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温玉洁 范成艳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丽君 贾延军 李冬妹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固相凝集法(solid-phase agglutination,S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的特点和一致性。... 目的探讨固相凝集法(solid-phase agglutination,S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的特点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且无法判定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PTR患者20例,采用SPA和ELISA(PAKAUTO试剂盒)分别进行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基因型分型检测。结果20例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7~83岁,平均(50.5±20.0)岁。SPA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00%,均为结合型;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为95%(19/20),其中结合型16例、游离型14例,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GPⅠb/Ⅸ抗体是最多的结合型自身抗体(80.0%),抗GPⅠa/Ⅱa抗体是最多的游离型自身抗体(70.0%)。结合HPA基因型分型检测结果,患者产生的抗体中均包含针对HPA-5a的自身抗体。结论SPA和ELISA(PAKAUTO试剂盒)检测PTR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一致性较高,ELISA(PAKAUTO试剂盒)能区分出不同的抗体特异性及分布情况;SPA简便易行,在早期诊断方面更能体现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固相凝集 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17
作者 张子夏 张燕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酶联...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12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75例为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阳性74例,阴性46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阳性75例,阴性45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3.33%、96.00%、95.00%,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73.33%、82.67%、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0、6.9963、13.3724,P<0.05)。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乙型肝炎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良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乙型肝炎 免疫吸附测定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简介 被引量:7
18
作者 蒲健 冯晓红 《肉类研究》 2002年第2期41-41,40,共2页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处理不当,引起了对农作物、畜禽及水产品的污染;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生长素,引起农药、抗生素、生长素残留超标;流通过程中的保存、包装不当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在食品的... 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处理不当,引起了对农作物、畜禽及水产品的污染;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生长素,引起农药、抗生素、生长素残留超标;流通过程中的保存、包装不当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在食品的生产环节中,不法者为了牟取暴利掺杂、使假、滥用添加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免疫吸附测定 猪肉 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分析
19
作者 杨柳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上的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均对就诊患者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并分别实行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以病理结...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上的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就诊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均对就诊患者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并分别实行化学发光法与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ELISA法的乙肝两对半阳性率比化学发光法低,差异明显(P<0.05);ELISA法检测结果22例阳性,78例阴性;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69例阳性,31例阴性。化学发光法在乙肝两对半阳性抗体上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比ELISA法高(P<0.05),其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较ELIS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两对半检测上选择化学发光法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更具有良好优势,而且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半定量检验,更具临床检测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两对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钙调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酶标一抗竞争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娟 孙大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4期72-74,共3页
本实验采用酶标一抗竞争 ELISA 法,完成了以植物 CaM 抗体定量植物 CaM 的方法。本法虽然在测定前需制备标记一抗。但在测定中省去标记二抗,因此快速简便。
关键词 钙调素 elisa 植物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