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mRNA表达及其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呈强 刘仿 +2 位作者 肖红 宋丽 王文涓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相关性。方法急性ITP组为急性ITP患儿53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儿童50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相关性。方法急性ITP组为急性ITP患儿53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儿童50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水平。结果急性ITP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ITP患儿血清中的IL-2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可能抑制了IL-2的生成,PPAR-γ与IL-2可能参与了急性ITP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γ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复方对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大鼠白色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红敏 谢春光 +1 位作者 陈世伟 谢毅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9-551,562,共4页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大鼠白色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受试物32天。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脂肪PPARγ和脂联...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大鼠白色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受试物32天。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脂肪PPARγ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参芪复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的PPARγ及其下游靶基因脂联素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上调和活化PPARγ可能是参芪复方抗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复方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习雪峰 崔节荣 王勇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余甘子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20只,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6w后,随机分为两... 目的:观察余甘子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20只,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6w后,随机分为两个亚组:胰岛抵抗组(继续高脂饮食)和余甘子组(给予高脂饲料同时进行2ml剂量3.5g/kgbw余甘子提取物灌胃)。干预6w后,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三组大鼠脂肪中PPARγ表达的差异。结果:高脂饮食成功诱导了胰岛素抵抗,余甘子提取物显著改善了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组大鼠的脂肪中PPARγ表达稍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余甘子组。结论:余甘子提取物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提高PPAR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余甘子提取物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受体γ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p53和bcl-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朝晖 甘琼 +1 位作者 韩少杰 廖玉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0-594,共5页
目的 :观察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受体γ(PPARγ)的两种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 (TZDs)的药物ciglitazone和 15脱氧 -前列腺素J2 (15d -PGJ2 )、PPARγ抑制剂PGF2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过程... 目的 :观察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受体γ(PPARγ)的两种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 (TZDs)的药物ciglitazone和 15脱氧 -前列腺素J2 (15d -PGJ2 )、PPARγ抑制剂PGF2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过程中 ,对凋亡相关基因p5 3和bcl - 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ox -LDL和ciglitazone和 15脱氧 -前列腺素J2 (15d -PGJ2 )与原代培养的SD大鼠VSMC孵育。加入PPARγ的抑制剂PGF2α,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P5 3和Bcl- 2的表达。结果 :ox -LDL和ciglitazone、15d -PGJ2 可诱导VSMC凋亡 ,PPARγ的抑制剂PGF2α抑制其凋亡。此过程中 ,P5 3表达随诱导剂浓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加 ,加入PGF2α后 ,P5 3蛋白的表达又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凋亡相关基因bcl- 2的变化也有显著意义。结论 :PPARγ的活性改变了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凋亡相关基因p5 3和bcl- 2参与了PPARγ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 平滑 细胞凋亡 基因 p53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B表达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苟文军 欧阳科 +3 位作者 吕红彬 李青兰 周琦 张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9-714,共6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核因子-κB(NF-κB)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核因子-κB(NF-κB)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9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其中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均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3个组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各取10只大鼠处死,处死前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然后摘除眼球制作眼杯标本,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指数(AI)。结果给药后4、8、12周,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81、0.82、1.23,P〉O.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规则,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水肿,排列紊乱,但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NF—KBp65呈弱表达,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p65蛋白的表达(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给药后8周和12周时,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p65的表达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77、15.30,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RGCs层仅见少量凋亡细胞,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RGCs的AI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9.28、27.39、49.92,P〈0.01),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RGCs的A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结论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RGCs的凋亡,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激动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核因子-κ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在鼠眼球中的分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芳 秦柏 +1 位作者 胡楠 管怀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5,共5页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是潜在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抗新生血管形成及神经保护因子,其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的生理病理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PPARγ与眼科疾病的研究受到关注...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是潜在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抗新生血管形成及神经保护因子,其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的生理病理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PPARγ与眼科疾病的研究受到关注。目的研究PPARγ在眼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为PPARγ激动剂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6只及SD大鼠1只,用质量分数3%水合氯醛麻醉处死后立即摘除眼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PPARγ在小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睫状体及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PPARγ在小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显示,PPARγ在角膜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上皮层,以基底细胞染色最强,而角膜内皮及基质细胞上仅有弱表达。PPARγ在晶状体中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在视网膜组织中,PPARγ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内核层,此外PPARγ在SD大鼠睫状体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无色素上皮。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显示,其在视网膜中与Muller细胞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共定位表达明显;PPARγ在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定位表达明显。结论PPARγ广泛分布于眼不同组织中并呈特异性表达,该结果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眼组织 啮齿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三锋 李沫 +5 位作者 柳晓春 周东华 左越 潘淑芬 陈莹 郑玉华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3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30份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PARγ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5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3.33%)及癌旁组织(17.50%)(P均<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ARγ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有关(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ARγ过表达;检测其表达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雌激素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东霞 华琦 +4 位作者 郭金成 刘力松 谭静 刘荣坤 杨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583例及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对照者363例进行病例-对...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583例及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对照者363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2组受试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间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各组不同基因型间血压的差异。结果946例研究对象等位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PP基因型者占90.91%,PA基因型占8.98%,AA基因型占0.01%,P等位基因频率占95.40%,A等位基因频率占4.60%。其中高血压组583例受试者中PP、PA和AA基因型分别为533(91.42%)、49(8.40%)和1(0.18%);正常对照组受试者中PP、PA和AA基因型分别为327(90.08%)、36(9.92%)和0(0.00%)。χ2检验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同基因型间血压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性别分组后,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受试者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基因型间血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按照年龄分组后(≥60岁与<60岁组),不同年龄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年龄组各基因型间血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基因 单核苷酸多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伟铭 陈楠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0-72,77,共4页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 分型 结构 细胞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奕霞 张明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在大鼠碱烧伤角膜中的表达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烧伤治疗组,在碱烧伤不同时期检...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在大鼠碱烧伤角膜中的表达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烧伤治疗组,在碱烧伤不同时期检测角膜新生血管(CNV)的长度、面积;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吡格列酮,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不同时期的PPARγ、VEGF、bFGF的表达。结果PPARγ在正常角膜中不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VEGF、bFGF的表达均增加。吡格列酮治疗组CNV发生延迟、生长抑制,VEGF、bFGF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PPARγ参与CNV的发生、发展。吡格列酮对鼠CNV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下调VEGF、bFGF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 吡格列酮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涛 邹海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机制主要涉及有炎症、羰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和蛋白激酶C等通路。这些机制导致视网膜内各种反应呈瀑布样失控发生,最终引起视网膜病变。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代谢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机制主要涉及有炎症、羰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和蛋白激酶C等通路。这些机制导致视网膜内各种反应呈瀑布样失控发生,最终引起视网膜病变。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代谢稳态与脂肪细胞分化重要的调节分子之一,其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结构等都对其功能与作用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炎症因子、抗新生血管及纤维化、抗氧化、胰岛素增敏、抗凋亡,延迟甚至预防DR发生及发展。本文就PPAR-γ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在DR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内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光辉 米五平 +4 位作者 唐朝克 莫中成 曾颖 谭玉林 杨永宗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内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 (PPAR)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系 (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应用RT PCR、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不同浓度AGEs对内皮细胞PPARα、PPARγ表达的影...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内皮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 (PPAR)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系 (ECV) 30 4为研究对象 ,应用RT PCR、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不同浓度AGEs对内皮细胞PPARα、PPARγ表达的影响。 结果 ECV 30 4有PPARγ、PPARα的基础表达 ,AGEs可使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 结论 AGEs对PPAR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可能参与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内皮细胞 过氧化物 酶体增生物活化受 基因表达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沁 马骥 +3 位作者 顾勇 杨海春 朱蔚钰 林善锬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限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大鼠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PPAR)γ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RT PCR以及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UUO大鼠梗阻3天、7天、14天的PPARγ在核... 目的 :观察不同时限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大鼠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PPAR)γ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RT PCR以及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UUO大鼠梗阻3天、7天、14天的PPARγ在核酸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量变化以及表达位置的改变 ,其与ED 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的关系。 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PPARγ主要表达于肾脏内髓集合管 ,而UUO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PPARγ的表达。半定量分析显示UUO后 3天PPARγ的表达开始有增高趋势 ,7天时PPARγ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3 33倍和 4 36倍 ) ,而梗阻后 14天其表达已开始下降。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UUO 7天时巨噬细胞浸润明显 ,但纤维化改变尚不显著。UUO 14天时炎性细胞积聚明显 ,但巨噬细胞浸润数下降 ,出现明显的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UUO后PPARγ的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显著相关。  结论 :UUO模型大鼠肾皮质中PPARγ的表达量增加 ,并在肾小管部位出现PPAR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 肾脏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 巨噬细胞浸润 核酸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张敏 邹萍 +2 位作者 白明 金阳 陶晓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PPAR γ)在人非癌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PAR γ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 15例非癌肺组织和 6 4例肺癌组织中PPAR γ的表达 ,并通过图像分析... 目的 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PPAR γ)在人非癌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PAR γ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 15例非癌肺组织和 6 4例肺癌组织中PPAR γ的表达 ,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 PPAR γ在肺癌和非癌肺组织中均有表达 ,且肺癌组织的吸光度值较非癌肺组织为高 ;各型肺癌中PPAR γ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小细胞肺癌、鳞癌、大细胞肺癌、腺癌 ;PPAR γ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术后TNM分期有关 ,而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PAR γ在肺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胃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谢少茹 沈洪 赵崧 《胃肠病学》 2006年第11期700-702,共3页
胃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亦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有研究显示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 胃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亦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有研究显示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s)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两者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2 酶体增生物 激活受 过氧化物 胃癌 抑制剂 消化道肿瘤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肺癌等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16
作者 乐永宏 李韶今 +5 位作者 张敏 许嗣磊 张功亮 肖军兰 王建 李里香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531-53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在人不同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肺癌及肺炎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肺癌、7例肺良性肿瘤、15例肺炎性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 目的: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在人不同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肺癌及肺炎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肺癌、7例肺良性肿瘤、15例肺炎性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PARγ平均吸光度值。结果:PPARγ在肺癌及非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正常肺组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细胞核中的PPARγ表达水平在正常肺组织显著高于肺癌及肺炎性组织,在肺良性肿瘤显著高于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PPARγ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癌和腺癌显著高于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中分化肺癌显著高于低分化肺癌。结论:PPARγ表达与肺癌及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PPARγ可能参与了肺癌及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病。PPARγ表达高低反应了肺癌分化程度,其值越低恶性程度越高,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 免疫组化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
17
作者 乐永宏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器官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膀胱癌,8例胃癌,11例宫颈癌,12例甲状腺癌和9例肝癌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检测... 目的通过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在人体不同器官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膀胱癌,8例胃癌,11例宫颈癌,12例甲状腺癌和9例肝癌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并通过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PARγ平均吸光度值。结果PPARγ在膀胱癌、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及肝癌中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浆均有表达,细胞核的表达高于细胞浆的表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PARγ表达与癌组织有关,PPARγ在癌症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 免疫组化 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媛 张明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背景翼状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增生、炎症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抗增生药物控制翼状胬肉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作用,但其对翼... 背景翼状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增生、炎症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抗增生药物控制翼状胬肉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作用,但其对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求预防和辅助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新药物。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酶消化法对培养的HPFs进行人工纯化。HPFs培养板中加入终浓度为5、10、25、50、75、100、150、200、400txmol/L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同时设未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和只加培养液的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12~72h后对HPFs生长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HPFs呈长梭形,体积较大,呈铺路石样排列,对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角蛋白反应阴性。罗格列酮作用后,培养的HPFs形态变圆,色变淡,核固缩或碎裂,局部细胞膜不完整。25~125p,mol/L罗格列酮作用12~72h可抑制HPFs的增生,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剂量:F=158.312,P=0.006;时间:F=1.924,P=0.13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25、75、125μmol/L罗格列酮作用于HPFs24h,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比逐渐上升,S期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P〈0.05),表明细胞阻滞于G0/G1期。罗格列酮组HPFs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罗格列酮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HPFs凋亡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PCNAmRNA在HPFs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4.329,P〈0.05)。结论PPAR3,激动剂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PFs的增生,并诱导其凋亡。大剂量的PPARγ激动剂可抑制细胞PCNA的合成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翼状胬肉 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梅 张岫美 +1 位作者 胡建廷 高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高糖大鼠肾脏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高[25 mg/(kg.d)]、低[18 mg/(kg.d)]剂量西洛他唑组,12周后处死动物...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高糖大鼠肾脏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高[25 mg/(kg.d)]、低[18 mg/(kg.d)]剂量西洛他唑组,12周后处死动物,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重/体重,检测肾组织PPARγ-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西洛他唑无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对照组肾重/体重明显增加(P<0.01),西洛他唑有减轻肾肥大趋势;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西洛他唑能明显增强PPARγ-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P<0.05),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可能通过上调PPARγ-,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 西洛他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能量代谢的共激活因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瑞 常永生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3-777,共5页
转录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高能量代谢组织器官的因子,它们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辅助作用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糖异生、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线粒体生物合成... 转录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高能量代谢组织器官的因子,它们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辅助作用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糖异生、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线粒体生物合成及氧化磷酸化解耦联等。PGC1蛋白序列无DNA结合结构域,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完成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机体对PGC1的活性调节可以通过转录水平或蛋白磷酸化、乙酰化/去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多种共价化学修饰完成。PGC1的表达失调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脑神经元坏死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γ共激活因子1 能量代谢 活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