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介导的邻近细胞标记方法探究细胞间相互作用
1
作者 沙昱彤 李景超 易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432,共9页
细胞-细胞相互作用(cell-cell interactions,CCIs)可以通过细胞表面蛋白质、聚糖、脂质等介导的细胞间突触形成而发生,以维持机体稳态和调控生理功能。这些CCIs是复杂的,涉及许多不同的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分子的参与。随着基础研究和转化... 细胞-细胞相互作用(cell-cell interactions,CCIs)可以通过细胞表面蛋白质、聚糖、脂质等介导的细胞间突触形成而发生,以维持机体稳态和调控生理功能。这些CCIs是复杂的,涉及许多不同的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分子的参与。随着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不断发展,如何准确识别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定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CCIs的技术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而邻近标记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生物学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标记策略。一种是依赖基因工程操作,在“诱饵”细胞表面表达外源酶,通过其与相邻细胞上的受体底物的直接结合,以便发生细胞间邻近标记。另一种是使用酶或小分子催化剂(例如光催化剂),通过基因工程重组表达或借助化学(化学酶)方法将它们偶联在“诱饵”细胞表面,在适当的刺激或激活后,靶向递送感兴趣的标记分子,实现邻近标记。其中,酶介导的邻近细胞标记方法在检测和表征CCIs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综述将标记过程中涉及有酶参与的方法定义为酶介导的邻近细胞标记方法,这种方法的一个明显优势是,由于酶和受体底物之间直接的物理接触或酶催化产生高反应活性标记分子而实现小的标记半径范围。该综述旨在归纳与总结近年来开发的酶介导的邻近细胞标记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现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细胞相互作用 酶介导的邻近细胞标记方法 邻近标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组织的电镜酶标记方法
2
作者 颜永碧 沙继宏 王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6-616,634,共2页
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是利用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原理对生物结构的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了显示细胞中某种化学成分,需具有该成分的标记抗体及标记物,电镜常用的标记物有铁蛋白、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胶体金等。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 标记方法 电镜 神经组织 免疫细胞化学 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 生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介导A549细胞胞浆游离钙的释放
3
作者 王海燕 何韶衡 林珏龙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82,85,共3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激动剂(SLIGKV和tc LIGRLO)、胰蛋白酶及其抑制剂(SBTI、α1AT)对A549肺上皮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A549肺上皮细胞[...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激动剂(SLIGKV和tc LIGRLO)、胰蛋白酶及其抑制剂(SBTI、α1AT)对A549肺上皮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用Fluo3AM荧光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A549肺上皮细胞[Ca2+]i。结果:胰蛋白酶、SLIGKV、tc LIGRLO均能引发A549肺上皮细胞[Ca2+]i的增加,平均荧光强度分别比加入试剂前增加92%,47%和130%。SBTI和α1AT可抑制胰蛋白酶诱导的细胞[Ca2+]i的增加。结论:PAR2可介导A549肺上皮细胞[Ca2+]i的释放增加,SBTI和α1AT可抑制胰蛋白酶诱导的细胞[Ca2+]i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活受体-2 A549细胞 胞浆游离钙 [CA^2+]I 介导 Fluo-3/AM 肺上皮细胞 Α1-AT 荧光标记技术 平均荧光强度 胰蛋白 钙离子浓度 显微镜检测 PAR-2 激光扫描 诱导 激动剂 抑制剂 胞浆内 共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标记技术在膜蛋白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裴欣 李贵登 储卫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膜蛋白是细胞多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间的接触与信号传递,并与细胞的分化、成熟息息相关。因此,开发多种深入解析膜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除了传统的免疫共沉淀方法之外... 膜蛋白是细胞多种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间的接触与信号传递,并与细胞的分化、成熟息息相关。因此,开发多种深入解析膜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除了传统的免疫共沉淀方法之外,新开发的邻近标记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膜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邻近标记技术主要利用生物工具酶标记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邻近蛋白,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质谱以及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等方法检测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些年来新开发的用于研究膜蛋白相互作用的多种邻近标记技术,并展望了该类技术在膜蛋白相互作用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标记技术 细胞膜蛋白 膜蛋白相互作用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物介导原位标记技术在检测鼻咽癌石蜡切片HPV-DNA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野 周本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原位标记 鼻咽癌 引物介导 HPV 石蜡切片 DNA 人乳头状瘤病毒 RNA 细胞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LDH1和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彤 刘颖 +1 位作者 石英爱 张丽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9期1532-1533,共2页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为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数量极少、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可分化为肿瘤细胞,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起决定性作用的细胞。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geoge-nase1,ALDH1),是在ALDH基因家族指导...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为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数量极少、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可分化为肿瘤细胞,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起决定性作用的细胞。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geoge-nase1,ALDH1),是在ALDH基因家族指导下合成的一类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与肾脏细胞中,在体内主要发挥乙醛的代谢解毒功能,也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可作为干细胞标志物[1];同时也是肿瘤起始细胞(cancer-initiatingcells,CICs)的标志物之一[2]。本研究以5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病例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1例子宫内膜腺癌的ALDH1和Ki67的表达,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为以肿瘤干细胞为靶向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腺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标记 子宫内膜腺癌 KI67 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细胞标志物 乙醛脱氢 增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
7
作者 殷德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41-343,349,共3页
关键词 免疫细胞 细胞化学 辣根过氧化物 免疫细胞化学 组织工程化 抗体特异性 标抗体 抗体分子 化学技术 反应结合 新技术 细胞 抗原 检测 构建 方法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EL法原位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改进 被引量:18
8
作者 董小莉 谭宁 +2 位作者 符永恒 邓宇珺 孙凯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μm...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μm)和冰冻切片(3μm)进行TUNEL染色。分为石蜡切片HE染色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使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dUTP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双重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UNEL改良法凋亡背景清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其凋亡检出率与石蜡切片HE染色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TUNEL组凋亡背景清晰度较差,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亦有大量阳性细胞出现,其凋亡率明显高于石蜡切片HE染色(P<0.01)。结论:冰冻切片改良TUNEL法可能是更适宜研究SD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冰冻切片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癌中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单长民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增加 ; 结论 bcl 2基因激活后 ,抑制bax的作用及基因表达 ,可能使细胞的增殖加快 ,肿瘤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基因 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BCL-2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肝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验证球形脂联素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红莉 严励 +4 位作者 程桦 叶建红 周嘉 李志臻 傅祖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113,i003,共4页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40±1.57)%,(2.05±0.59)%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12.40±1.57)%,(3.87±0.93)%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3±5.6)%,(2.32±0.78)%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2.32±0.78)%,(4.90±0.82)%,P<0.05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凋亡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游离脂肪酸 拮抗作用 脂联素 球形 模型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细胞凋亡模型 mol/L 牛血清白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NIT-1 细胞 体积分数 棕榈酸 胎牛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22
11
作者 任旭琴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6-8,共3页
在阐述遗传多样性的意义的基础上 ,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形态学、细胞。
关键词 研究方法 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标记 同工 形态学标记 细胞标记 生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EGF165基因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建军 周正春 +4 位作者 陈兵 张胜权 罗欣 徐从贞 汪思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1/hVEGF165,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合法引产的胎儿心肌组织中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基因VEGF165片段,构建pcDNA3.1/hVEGF165,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合法引产的胎儿心肌组织中提取总核糖核酸(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hVEGF165基因,将其重组入T载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并测序,双酶切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中,构建pcDNA3.1/hVEGF165重组体。用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COS-7细胞,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法检测rhVEGF165的表达蛋白。结果用RT-PCR方法从胎儿心肌组织中获得了正确的hVEGF165基因序列,并成功构建pcDNA3.1/hVEGF165,且实现转染COS-7细胞的瞬时表达。结论构建的pcDNA3.1/hVEGF165转染真核细胞COS-7能够表达rhVEG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7细胞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基因克隆 聚合链反应(PCR)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65基因 rhVEGF165 RT-PCR方法 COS7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 VEGF蛋白 心肌组织 脂质体介导 基因治疗 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免疫串联片段F的克隆及其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桂菊 罗满林 +2 位作者 刘镇明 贺东生 耿忠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5期62-66,共5页
用RT-PCR方法扩增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并克隆到pgem-t easy 载体中,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VP1.根据获得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序列,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合成免... 用RT-PCR方法扩增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并克隆到pgem-t easy 载体中,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再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得到重组质粒pcDNA-VP1.根据获得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序列,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合成免疫串联片段F,F含有VP1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141位~160位及200位~213位的氨基酸序列,将F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得到重组质粒pcDNA-F.在脂质体介导下,重组质粒pcDNA-VP1和pcDNA-F转染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VP1基因和F基因均在Vero细胞中成功进行了瞬时表达,为进一步研制FMD基因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 VP1基因 口蹄疫病毒 片段 串联 RT-PCR方法 真核表达载体 重组质粒 间接免疫荧光 氨基酸序列 脂质体介导 easy 文献资料 设计合成 抗原位点 瞬时表达 基因疫苗 亚克隆 F基因 分析表 F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分子smad4基因表达抑制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14
作者 闫承慧 申景岭 +5 位作者 金焰 王柏秋 王哲 张贵寅 李璞 傅松滨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58-59,i00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中信号转导分子Smad4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①取体质量200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常规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目的:探讨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中信号转导分子Smad4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①取体质量200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常规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体积分数为0.2和0.05(去血清培养)胎牛血清和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37℃,体积分数0.05CO2进行培养,2.5g/L胰酶消化传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锥虫蓝染色,存活细胞数在98%以上。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峰和谷”样生长状态,抗平滑肌特异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取3~8代细胞用于实验。②观察项目: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能力的检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凋亡检测试剂盒完成。smad4的表达及部分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p16、细胞周期调控激酶4和细胞周期因子E)和细胞凋亡基因(半胱天冬酶2和半胱天冬酶3)表达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①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能力流式细胞分析仪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结果:smad4基因过表达调控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加[(72.33±4.35)%],正常培养细胞DNA合成前期细胞数相对较少[(45.88±1.58)%]。②smad4的表达及部分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转染后细胞凋亡能力增加;细胞周期抑制基因p16表达增加,细胞周期调控激酶4和细胞周期因子E表达下降,凋亡相关基因半胱天冬酶2和半胱天冬酶3表达增加。结论:smad4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实现。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除了能够有效阻滞细胞周期的演进外,还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基因 信号转导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体外培养 表达抑制 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周期调控 转化生长因子β 流式细胞分析仪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及生后不同发育时期大鼠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宏 周新华 +2 位作者 吴巍 张泉 丁成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6-148,231,共4页
目的 探索雄性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凋亡的特征和规律。方法 利用改进的石蜡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 )观察SD大鼠睾丸生殖细胞 ,对胚胎及生后不同阶段生殖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 胚胎第 13 5天原始生殖细胞即有较高的凋亡率 ,... 目的 探索雄性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凋亡的特征和规律。方法 利用改进的石蜡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 )观察SD大鼠睾丸生殖细胞 ,对胚胎及生后不同阶段生殖细胞凋亡进行研究。结果 胚胎第 13 5天原始生殖细胞即有较高的凋亡率 ,胚胎第 19 5天到出生后第 1天 ,未检测到凋亡生殖细胞。出生后第 7天精原细胞分裂增生 ,伴有较高的凋亡率 ,与其他各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 ,出生后第 14天精母细胞凋亡率最高 ,与其他日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D大鼠雄性生殖细胞发生、发育、成熟过程中都存在凋亡 ,主要发生在处于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生后 发育时期 大鼠 睾丸生殖细胞 细胞凋亡 末端转移介导 缺口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凋亡指数与Bax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鹏程 买买提艾力.吾马尔 +2 位作者 崔文莉 陈晓 师晓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凋亡指数(AI)与Bax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标本以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Bax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凋亡指数(AI)与Bax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标本以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Bax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AI的大小,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不同级别、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Bax的表达和AI的大小。结果:肺鳞癌与肺腺癌组织中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8%、64.00%,低于癌旁肺组织(91.30%)(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肺腺癌的AI为(5.67±3.11)%与(6.58±3.58)%,均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4.07±5.16)%(P〈0.05),Ⅲ~Ⅳ期患者AI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患者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ax阳性表达的患者AI为(6.93±2.90)%,高于Bax阴性表达的患者(5.04±3.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ax表达下调、缺失以及AI的下降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 非小细胞肺癌 凋亡 BAX 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李慎秋 张春梅 熊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68,共1页
关键词 FHIT基因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肿瘤细胞增殖 恶性黑素瘤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增殖细胞核抗原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蛋白 免疫组化S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与原位杂交检测早期培养细胞中巨细胞病毒的比较(文摘)
18
作者 J.T.McCLintock 赵洪礼 汪美先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61-61,共1页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人群(如AIDS病人,化疗患者和新生儿等)日益增多.追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检测诊断CMV的方法。目前,检验诊断CMV的方法有: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分离培养病毒,观察CPE的出现等。本文详细地比较了4种检测早...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人群(如AIDS病人,化疗患者和新生儿等)日益增多.追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检测诊断CMV的方法。目前,检验诊断CMV的方法有: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分离培养病毒,观察CPE的出现等。本文详细地比较了4种检测早期培养细胞CMV诊断方法。这4种方法是(1)直接McAb荧光染色法(DFA);(2)间接McAb荧光染色法(IFA);(3)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的原位杂交及(4)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标记DNA(HRP—DNA)探针的原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原位杂交检测 单克隆抗体 细胞病毒(CMV) 辣根过氧化物 荧光染色法 文摘 AIDS病人 McAb 免疫荧光法 DNA探针 生物素标记 感染人群 化疗患者 分离培养 早期抗原 检验诊断 诊断方法 直接标记 新生儿 C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外周血非特异性酯酶标记淋巴细胞动态观察
19
作者 刁琨圃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57-58,共2页
1984年11月~1985年3月我院对194例出血热患者进行了外周血非特异性酯酶标记T淋巴细胞动态观察,显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方法简便,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患者 外周血 非特异性 标记 免疫功能低下 淋巴细胞 显示 方法
原文传递
半胱氨酸蛋白酶32在丝裂霉素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长林 徐惠绵 +4 位作者 刘佳 祁荣 郭丽 孔垂泽 李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32 (caspase 3)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术 (FCM)研究EJ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分析caspase 3抗体对低剂量MM...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32 (caspase 3)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术 (FCM)研究EJ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分析caspase 3抗体对低剂量MMC诱导EJ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TUNEL法显示MMC组EJ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 ,凋亡指数 (6 2 .9± 2 .2 ) % ,较cas pase 3抗体加MMC组 (4.9± 0 .3) %和空白组 (2 .7± 0 .7) %显著增高 (P <0 .0 0 1)。FCM检测结果明 ,MMC主要诱导G0 /G1期细胞凋亡而出现凋亡峰 ,凋亡率 2 6 .0 6 % ;caspase 3抗体能特异性抑制MMC诱导EJ细胞凋亡 ,凋亡率仅为 4.6 5 %。 结论 低剂量MMC对caspase 3的活化在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介导生物素标记 半胱氨酸蛋白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