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酮型二苯并-14-冠-4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小芳 柴春鹏 +1 位作者 王云普 顾生玖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54-57,共4页
介绍了脂肪族二元酸与二苯并-14-冠-4在多聚磷酸(PPA)催化下发生的缩聚反应,在此基础上合成了酮型冠醚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热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二苯并-14-冠-4 脂肪族二元酸 酮型冠醚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基和茚满酮型双苯并冠醚的合成
2
作者 于世钧 孙淑琴 +1 位作者 盖军 徐承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以多聚磷酸(PPA)为催化剂和溶剂,合成了卤代乙酰基二苯并冠醚(A,B,C)和茚满酮型二苯并冠醚(D,E,F).这6种产物均由IR.V,MS.13C—NMR和元素分析鉴定得到证实.
关键词 取代反应 酰基 茚满酮型 二苯并冠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满酮型双苯并冠醚的结构表征
3
作者 于世钧 黎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测试了三种茚满酮型双苯并冠醚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氢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析,从而确定了这三种新化合物的结构.根据碳核磁共振谱线的位置和裂分情况,归属^(13)C-NMR 谱线.
关键词 冠醚 结构 茚满酮型 双苯并冠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酮型双冠醚对钾、钠苦味酸盐的萃取性能研究
4
作者 周映霞 周稚仙 《河南科学》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斜率法、饱和萃取法和电导滴定法确定了标题双冠醚和钾离子、钠离子的络合比分别为2∶1和1∶1(以冠醚单元计),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此双冠醚对苦味酸钾、苦味酸钠的络合性能,以及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此双冠醚对苦味酸钾... 利用斜率法、饱和萃取法和电导滴定法确定了标题双冠醚和钾离子、钠离子的络合比分别为2∶1和1∶1(以冠醚单元计),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此双冠醚对苦味酸钾、苦味酸钠的络合性能,以及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此双冠醚对苦味酸钾、苦味酸钠的萃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型双冠醚 苦味酸盐 苦味酸钾 苦味酸钠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的制备、光谱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闹 王静祎 +3 位作者 江甜 李书艺 祝振洲 何静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20-2127,共8页
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非氧鎓离子结构和内酯型吡喃环结构的新型多酚类化合物。本研究以植物花色苷为原料,通过羧基吡喃花色苷形成及微氧化等两步反应法,结合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吡喃酮花色苷衍生物A(Oxovitisin A... 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非氧鎓离子结构和内酯型吡喃环结构的新型多酚类化合物。本研究以植物花色苷为原料,通过羧基吡喃花色苷形成及微氧化等两步反应法,结合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吡喃酮花色苷衍生物A(Oxovitisin A)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质谱法(HPLC-DAD-ESI-MS/MS)分析鉴定出纯化后反应产物Oxovitisin A的纯度达99%以上。利用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超微弱化学发光光谱仪研究了Oxovitisin A及其前体物质花色苷(锦葵素-3-葡萄糖苷,Mv-3-gluc)与羧基吡喃花色苷A(Vitisin A))的光谱特性、色泽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Oxovitisin A在440nm激发波长下有最大荧光峰,最大发射波长490nm,而具有氧鎓离子结构的两种前体物质无荧光特性。紫外光谱结合LAB色泽空间表征参数显示Oxovitisin A在不同pH值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结构稳定性和色泽稳定性。Mv-3-gluc,VitisinA和Oxovitisin A在不同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1.4,30.7和19μg·mL-1(抗坏血酸28μg·mL-1),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68,3.524,2.854μg·mL-1(抗坏血酸8.441μg·mL-1),对双氧水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1.311,0.4098和0.288μg·mL-1(抗坏血酸3.265μg·mL-1),表明Oxovitisin A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均高于反应前体物Mv-3-gluc和VitisinA及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 Oxovitisin A HPLC-MS/MS分析 光谱特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刺菝葜中6-酮型甾体皂苷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祁雅雯 王荣 +1 位作者 赵秋琳 张存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以黑刺菝葜为试材,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测定其6-酮型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以LG-C为标准品,依据显色剂对LG-C反应的专属性和灵敏度,确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体系和最大吸收波长;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 以黑刺菝葜为试材,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测定其6-酮型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以LG-C为标准品,依据显色剂对LG-C反应的专属性和灵敏度,确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体系和最大吸收波长;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确定最适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体系为茴香醛-硫酸法Ⅱ,最大吸收波长为429nm;最佳显色温度82.4℃,反应时间24min,显色剂用量1.2mL。优化反应条件后,在7.51~50.90μg范围内,LG-C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37%,RSD 2.2%。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黑刺菝葜中6-酮型甾体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菝葜 6-酮型甾体皂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上海汉司脱丙酮型室温硫化(RTV)硅橡胶的应用特点
7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28,共1页
单组分RTV(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硫化反应是通过其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而硫化成弹性体的。根据交联剂与端羟基聚二硅氧烷进行交联反应时生成副产物的种类,可将缩合型单组分RTV液体硅橡胶分为脱酮肟型、脱醇型、脱丙酮型、脱乙酸型、... 单组分RTV(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硫化反应是通过其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而硫化成弹性体的。根据交联剂与端羟基聚二硅氧烷进行交联反应时生成副产物的种类,可将缩合型单组分RTV液体硅橡胶分为脱酮肟型、脱醇型、脱丙酮型、脱乙酸型、脱胺型和脱酰胺型等6种。脱酮肟型、脱醇型是较常见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硅橡胶 室温硫化 脱丙酮型 应用 上海 硫化反应 交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苯胺苯并咪唑酮型偶氮红颜料及其制备
8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3年第4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N-乙酰苯胺苯并咪唑酮型 偶氮红颜料 制备 硫酸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合杂环11—氨基—13H苊酚[1,2—e]哒嗪并[3,2—b]喹唑啉—13—酮型单偶氮分散染料
9
作者 孙朝晖 《染料工业》 2002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制备 牢度性能 稠合杂环11-氨基-13H苊酚[1 2-e]哒嗪并[3 2-b]喹唑啉-13-酮型 单偶氮 分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少根根霉感染1例报道
10
作者 李瑞蓉 廖康 +3 位作者 余学高 郭鹏豪 刘梦娜 邓间开 《检验医学》 2025年第2期201-204,共4页
少根根霉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特别是糖尿病和血液肿瘤患者。少根根霉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急、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患者死亡风险极高。本文介绍1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少根根霉感染患... 少根根霉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特别是糖尿病和血液肿瘤患者。少根根霉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急、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患者死亡风险极高。本文介绍1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侵袭性肺少根根霉感染患者,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周,气促2 d。现病史:2周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嗽较剧烈,以阵发性连声咳为主,咳黄白色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根霉 2糖尿病症酸中毒 靶向测序 两性霉素B 艾莎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胺碘酮禁忌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急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11
作者 白晓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27-030,共4页
探讨根据胺碘酮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的引入瑞舒伐他汀,分析其对患者的炎性水平、心率变异状况、疗效等方面的作用价值。方法 在2022年6月-2024年6月期间,从本医院选取基于胺碘酮禁忌型+A... 探讨根据胺碘酮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的引入瑞舒伐他汀,分析其对患者的炎性水平、心率变异状况、疗效等方面的作用价值。方法 在2022年6月-2024年6月期间,从本医院选取基于胺碘酮禁忌型+ACS+急性心律失常患者,经随机法落实分组操作,分为:对照组(行常规科室疗法,n=40)、观察组(行常规+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n=40)。结果 统筹两组疗效率,观察组数据为更高显示,高于对照组(P<0.05)。群组炎性水平化验值比较,在治疗实施之前,两组之间的资料展开比较,没有发现差异(P>0.05),超敏C-反应蛋白测试值和TNF-α测试值在观察组中都较低,阐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氧化水平比较,在开展治疗前(P>0.05),治疗落实之后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检验值高于对照组别数据,其丙二醛指标检验值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组之间的心率变异指标比对,在治疗实施之前,两组之间的资料展开比较,没有发现差异(P>0.05),超敏C-反应蛋白测试值和TNF-α测试值在观察组中都较低,阐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胺碘酮禁忌型+ACS+急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疗法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较常规疗法更具作用,不但助于提高疗效、降低炎性作用,还可改善心率变异指标水平和氧化反应,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律失常 胺碘禁忌 瑞舒伐他汀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性酮症1例
12
作者 王宏吉 曹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5-177,共3页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是由多种细菌协同作用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肛门周围及会阴三角区皮肤并可向软组织蔓延,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是由多种细菌协同作用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肛门周围及会阴三角区皮肤并可向软组织蔓延,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甚则死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2糖尿病性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治疗胺碘酮禁忌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急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13
作者 侯磊 徐美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胺碘酮禁忌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胺碘酮禁忌型ACS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胺碘酮禁忌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急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胺碘酮禁忌型ACS伴急性心律失常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心搏百分比(pNN50)、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实验室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632,P=0.031);治疗2个月后,2组RMSSD、SDNN、pNN50及SDANN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hs-CRP、TNF-α、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胺碘酮禁忌型ACS伴急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好,对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实验室指标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胺碘禁忌 急性心律失常 瑞舒伐他汀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血清hs-CRP、IL-10、IgE、NLR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孙慧芹 宋振香 刘海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0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免疫球蛋白E(serum immunoglobulin E,IgE)、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免疫球蛋白E(serum immunoglobulin E,IgE)、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血清hs-CRP、IL-10、IgE、NLR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酮症酸中毒患儿血清hs-CRP、IL-10高于轻度、中度患儿,IgE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IL-10呈正相关,与IgE呈负相关(P均<0.05);与NLR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中,血清hs-CRP、IL-10、IgE均发挥重要作用,NLR对于细菌感染的判断具有积极作用,可更好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监控疾病进展,是诊断和评估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1糖尿病症酸中毒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球蛋白E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大型牧场产后瘫痪和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特征分析
15
作者 张宝玲 郭志刚 +2 位作者 徐闯 韩博 高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以奶牛酮病和产后低血钙作为代表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对我国奶业的生产效益造成了显著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试验对10个规模化牧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发病特征。试验于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集了我国10个大型牧场(存栏量&g... 以奶牛酮病和产后低血钙作为代表的群发性营养代谢病,对我国奶业的生产效益造成了显著影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试验对10个规模化牧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发病特征。试验于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收集了我国10个大型牧场(存栏量>4 000头)产后瘫痪和临床型酮病奶牛的发病数据,分析季节性因素和奶牛个体因素(泌乳天数、体况和胎次)与这2种疾病的关系,揭示疾病发生规律。结果显示,秋季是产后瘫痪的高发季节,发病率达到1.87%(400/21 379);临床型酮病则在夏季发病率最高,为0.93%(326/35 010);产后瘫痪的发病高峰集中在泌乳天数1~3 d,而临床型酮病的发病高峰则集中在泌乳天数3~15 d;所调查牧场中,产后瘫痪和临床型酮病奶牛干奶时和分娩时体况评分主要集中在3.25和3.50分(5分制)。5胎以上奶牛2种疾病的发病率均较高。本试验结果不仅为识别和监测高风险牛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还有助于提高奶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瘫痪 临床 季节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黑桑中1个新的桑根酮型二氢黄酮化合物及其胰岛素增敏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安 王玲玲 +2 位作者 靳建杰 黄春跃 胡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 研究黑桑Morus nigra茎枝中桑根酮型二氢黄酮化合物及其胰岛素增敏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并结合桑根酮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对桑根酮型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 目的 研究黑桑Morus nigra茎枝中桑根酮型二氢黄酮化合物及其胰岛素增敏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并结合桑根酮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对桑根酮型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模型,采用GOD-POD法和ELISA法来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和脂联素的含量,考察化合物的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通过LanthaScreenTMTR-FRET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竞争性结合检测试剂盒检测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与PPARγ的结合能力。结果 从黑桑茎枝90%乙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桑根酮型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5a R,10a S)-1,3,8,10a-四羟基-4-(2-羟基-3-甲基-3-丁烯-1-基)-5a-(3-甲基-2-丁烯-1-基)-5a,10a-二氢-11H-苯并呋喃[3,2-b]色原酮-11-酮,命名为黑桑根酮O(nigragenon O),该化合物在10、30μmol/L能促进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对脂联素的分泌;对PPARγ受体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5.1μmol/L。结论 黑桑根酮O为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体外胰岛素增敏活性,是PPARγ潜在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科 黑桑 桑根酮型二氢黄 黑桑根O 胰岛素增敏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磺化聚苯乙烯/侧链交联型磺化聚芳醚酮砜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程海龙 韩康辉 +3 位作者 李奥 陶璐静 易飞扬 孙娇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9,共11页
如何平衡质子交换膜(PEM)的吸水性与尺寸稳定性及质子传导与甲醇渗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PEM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含有丙烯基的聚芳醚酮砜共聚物(PAEKS),利用自由基接枝反应将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苯乙烯磺酸钠通过丙烯... 如何平衡质子交换膜(PEM)的吸水性与尺寸稳定性及质子传导与甲醇渗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PEM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直接缩聚法合成了含有丙烯基的聚芳醚酮砜共聚物(PAEKS),利用自由基接枝反应将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苯乙烯磺酸钠通过丙烯基引入到PAEKS中,制备了一系列磺化聚苯乙烯/侧链交联型磺化聚芳醚酮砜交联复合膜cr-SPAEKS-x(其中x代表复合膜中磺酸基团的含量),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及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由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见,SPS和苯乙烯磺酸钠在交联复合膜中分布非常均匀,没有发生任何分相现象.交联网络结构的形成提高了膜的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同时其独特的亲/疏水相分离结构和交联网络结构也有效提高了交联复合膜的尺寸稳定性和阻醇性能,80℃时磺酸基团含量最高的cr-SPAEKS-120%膜在高达63.5%的吸水率下溶胀率仅为20.1%,甲醇渗透系数最高为3.47×10^(-7) cm^(2)/s,远低于Nafion117的23.80×10^(-7) cm^(2)/s.独特的链结构形成的亲/疏水相分离结构使得该系列膜具有较好的质子传导性能,cr-SPAEKS-120%膜在20和80℃下的质子传导率分别达到0.043和0.113 S/cm,可见该系列交联复合膜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苯乙烯 侧链交联磺化聚芳醚 尺寸稳定性 阻醇性能 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技术的奶牛Ⅰ型和Ⅱ型酮病血浆代谢谱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影 徐闯 +3 位作者 夏成 张洪友 孙玲伟 许楚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49-2459,共11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其中Ⅰ型酮病20头,Ⅱ型酮病为20头,健康对照组为10头。当患病牛血中BHBA>1.20 mmol?L-1,Glc<2.5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型酮病;当患病牛血浆中BHBA>1.20 mmol?L-1,Glc>2.8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I型酮病;当奶牛血中BHBA<1.00 mmol?L-1,Glc>3.75 mmol?L-1,NEFA<0.40 mmol?L-1时,被认为健康对照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对实验奶牛的血浆代谢物分析,获得相应的代谢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判别,从而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通过1H NMR分析,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的代谢图谱差异明显,3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散区域显著。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比较,获得7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丙氨酸、赖氨酸、β-羟丁酸、丙酮、乳酸等,其中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乳酸浓度升高;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肌酸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获得19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肌酸、β-羟丁酸、丙酮等,其中β-羟丁酸、丙酮浓度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肌酸、肌醇、β-葡萄糖、谷氨酰胺、谷氨酸、柠檬酸、α-葡萄糖、甲酸、甘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胆碱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Ⅱ型酮病比较,获得2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柠檬酸、组氨酸、β-葡萄糖、异亮氨酸、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其中β-羟丁酸、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亮氨酸、乙酸浓度升高;柠檬酸、酪氨酸、组氨酸、肌醇、谷氨酰胺、β-葡萄糖、苯丙氨酸、谷氨酸、α-葡萄糖、赖氨酸、甲酸、甘氨酸、磷酸胆碱、丙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浓度呈现下降。【结论】1H 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为进一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Ⅱ型酮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1 H NMR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仁中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英文)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少敏 毕志明 +2 位作者 李萍 叶文才 易玲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对鼠李科植物酸枣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类化合物。研究流程如下:药材的 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后得到一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经酸水解和... 对鼠李科植物酸枣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苷类化合物。研究流程如下:药材的 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后得到一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经酸水解和波谱分析,其结构确证为一个新的角型呋喃黄酮鼠李糖苷,命名为spinorham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呋喃黄 呋喃黄鼠李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型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炳文 宋永生 +1 位作者 郝征红 岳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8,共4页
通过正文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 通过正文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nd(未检出)、G:nd(未检出)、De:14.01%、Ge:23.45%,水解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大豆异黄 酸水解工艺 游离大豆异黄 大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