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4-乙烯基吡啶与Cu(Ⅱ)离子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孔德轮 高保娇 李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9-1403,共5页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Ⅱ)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 采用粘度法确定了聚4-乙烯基吡啶(P4VP)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交迭浓度c*,分别在稀溶液与亚浓溶液浓度范围内,采用光谱法与电导滴定法研究了P4VP与Cu(Ⅱ)离子的配合过程及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配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相对分子质量为1.06×105的P4VP,其c*为15 mmol·L-1(按P4VP中的链节量计算).在稀溶液中P4VP与Cu(Ⅱ)离子形成可溶性的分子内配合物,表观配位数为9-10;在亚浓溶液中,P4VP与Cu(Ⅱ)离子发生分子间配合作用,由于配位交联,形成不溶性的配合物P4VP-Cu(Ⅱ),配位数为3.P4VP与Cu(Ⅱ)离子形成配合物后,玻璃化温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金属配合 配合物结构 聚4-乙烯基吡啶 Cu(Ⅱ)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羧酸-Eu^(3+)/Tb^(3+)配合物合成和结构及荧光性质表征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莉 马艳子 +3 位作者 马锴果 王海荭 李维红 孙豪岭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62,共5页
采用沉淀法,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快速合成了4种嘧啶羧酸-稀土Eu3+/Tb3+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及相纯度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固体样品的荧光性质,研究了配合物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沉淀法,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快速合成了4种嘧啶羧酸-稀土Eu3+/Tb3+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及相纯度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固体样品的荧光性质,研究了配合物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配体最低三线态能级与稀土离子共振能级能量的匹配程度、中心稀土离子的配位环境及配体的排列方式是影响稀土配合物荧光性质的主要因素。该实验可作为高年级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综合实验,可加深学生对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原理及发光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 综合化学实验 2-苯基嘧啶-4-甲酸 配合物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3-氧杂-戊酰胺酸的配合物结构
3
作者 黄念 王建晨 +1 位作者 张静 刘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0-1293,共4页
为了简化三烷基氧磷(TRPO)流程,合成了一种新型反萃剂N,N’-二甲基-3-氧杂-戊酰胺酸(DOGA);运用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技术研究了DOGA与Nd(Ⅲ)、Fe(Ⅲ)、Zr(Ⅳ)的配位物结... 为了简化三烷基氧磷(TRPO)流程,合成了一种新型反萃剂N,N’-二甲基-3-氧杂-戊酰胺酸(DOGA);运用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技术研究了DOGA与Nd(Ⅲ)、Fe(Ⅲ)、Zr(Ⅳ)的配位物结构,解释了DOGA的配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OGA属于桥式四齿型配位体,参加配位的都是O原子;DOGA与Nd(Ⅲ)、Fe(Ⅲ)、Zr(Ⅳ)主要生成配位比为3的配合物,第一配位层配位数分别为6、7.7、6.5,第二配位层配位数分别为2.4、2.5、2.2;DOGA与Fe(Ⅲ)生成的配合物中有1~2个H2O参加配位。DOGA与Nd(Ⅲ)、Fe(Ⅲ)、Zr(Ⅳ)能形成聚合物形式的配合物,DOGA能有效地从TRPO中反萃Nd(Ⅲ)、Fe(Ⅲ)、Zr(IN),能简化TRPO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萃剂 配合物结构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 三烷基氧磷(TRPO)流程
原文传递
吡嗪羧酸修饰的八钼酸盐基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宏艳* 荣兴 +2 位作者 刘丹娜 王青林 曾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3-1108,共6页
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个2-吡嗪羧酸(pzca)修饰的八钼酸盐基金属有机配合物H3[Cu(pzca)(Mo8O28)0.5(H2O)]·apd·3H2O(1)(apd=氨基吡啶),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 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个2-吡嗪羧酸(pzca)修饰的八钼酸盐基金属有机配合物H3[Cu(pzca)(Mo8O28)0.5(H2O)]·apd·3H2O(1)(apd=氨基吡啶),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26(5)nm,b=1.9099(5)nm,c=1.2306(10)nm,α=90,β=109.189(5)°,γ=90,V=2.4031(16)nm3,Mr=963.60,Dc=2.990g/cm3,Z=4,S=1.149,F(000)=1989,R1=0.0319,(R2=0.1297。标题配合物是由一维[Cu(pzca)]2n2n+链和四齿配位模式的[β-Mo8O28]8-阴离子连接形成的三维骨架结构,展示出一种双节点4,4-连接{84.102}{85.12}2拓扑,结晶水和氨基吡啶分子填充在三维骨架中。标题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对NO2–有好的电催化还原活性,此外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有显著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的合成、结构与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粉体二硫纶硝基菲咯啉锌(Ⅱ)配合物的结构与磁性
5
作者 潘庆才 彭正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报道了新近合成的二硫纶· 5-硝基菲咯啉锌 ( )配合物 Zn L L′( L =mnt2 - ,maleoni-triledithiolate,即马莱腈二硫纶 ;L′=5- NO2 - phen,5- nitri- 1 ,1 0 - phenanthroline,即 5-硝基 - 1 ,1 0 -菲咯啉 )的质谱、透射电镜和粉... 报道了新近合成的二硫纶· 5-硝基菲咯啉锌 ( )配合物 Zn L L′( L =mnt2 - ,maleoni-triledithiolate,即马莱腈二硫纶 ;L′=5- NO2 - phen,5- nitri- 1 ,1 0 - phenanthroline,即 5-硝基 - 1 ,1 0 -菲咯啉 )的质谱、透射电镜和粉末样品的磁化率 .发现该配合物是纳米级 (颗粒直径 50—850 nm)的微晶粉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纶 硝基菲咯啉 配合物结构 磁性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C_3P_3H_3)M与(1,3,5-C_3P_3H_3)_2M(M=Ti,V,Cr)配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玉宁 刘子忠 +2 位作者 李伟奇 刘东升 葛湘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82-2290,共9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1,3,5-C3P3H3)M和(1,3,5-C3P3H3):M(M=Ti,V,Cr)的结构、键合能以及芳香性.结果表明:低自旋的(1,3,5-C3P3H3)M和(1,3,5-C3P3H3):M基态结构分别具有C3v,和D3n对称性.金属与配体间为共价...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1,3,5-C3P3H3)M和(1,3,5-C3P3H3):M(M=Ti,V,Cr)的结构、键合能以及芳香性.结果表明:低自旋的(1,3,5-C3P3H3)M和(1,3,5-C3P3H3):M基态结构分别具有C3v,和D3n对称性.金属与配体间为共价作用,二者之间存在σ、π和δ种成键方式.V的三明治配合物的解离方式与Ti和Cr的三明治配合物不同,前者为分步解离,后两者则为一步解离.其中(1,3,5-C3P3H3)2Cr(D3n)的第-解离能最大,配合物最稳定.这些三明治和半三明治配合物都具有中心芳香性、内芳香性和外芳香性,且中心芳香性均大于自由配体(1,3,5-C3P3H3)的中心芳香性.芳香性主要贡献来源于臌和金属原子的孤对电子.内芳香性按照Ti、V、Cr的顺序依次增大,且内芳香性明显要大于外芳香性.高自旋的半三明治(1,3,5-C3P3H3)Ti(C3,5A1)与单重态(1,3,5-C3P3H3)Ti(C3v,1A1)相比,配体的变形性增大,稳定性增加,且C平面中心芳香性和内芳香性均增大,但P平面的中心芳香性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三明治配合:结构:芳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 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镧系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庄文娟 郑向军 +1 位作者 孙豪岭 金林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05-1310,共6页
合成了V型半刚性配体4,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3个新的镧系配合物[Nd2(dbsf)3(DMF)2.25(H2O)1.75]·1.25DMF·0.5MeOH(1),[Yb2(dbsf)3(H2O)2]·1.5H2O(2)和[Er2(dbsf)3(H2O)2]·0.75H2O(3)(H2dbsf=4,4′-二羧基二苯基砜,D... 合成了V型半刚性配体4,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3个新的镧系配合物[Nd2(dbsf)3(DMF)2.25(H2O)1.75]·1.25DMF·0.5MeOH(1),[Yb2(dbsf)3(H2O)2]·1.5H2O(2)和[Er2(dbsf)3(H2O)2]·0.75H2O(3)(H2dbsf=4,4′-二羧基二苯基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MeOH=甲醇),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构表明配合物1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结构(LnOF),未配位的DMF和MeOH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和3也具有三维的LnOF结构,但晶格水存在于洞穴里。它们的形成与结构特征可能与半刚性V型配体H2dbsf和镧系收缩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配合:V型配体: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网状结构双核配合物[Ca_2(C_(10)H_8N_2O_4)_2(DMSO)_2(H_2O)_4]·2DMSO的合成、热分解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文凯 何水样 +4 位作者 赵建社 杨锐 史启祯 王大奇 窦建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12-1617,共6页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C10 H10 N2 O4)作为配体与碳酸钙在水中反应 ,在DMF (N ,N 二甲基甲酰胺 )和DMSO (二甲基亚砜 )的混合溶剂中培养了单晶 ,其组成为 [Ca2 (C10 H8N2 O4) 2 (DMSO) 2 (H2 O) 4 ]·2DMSO [C10 H8N2 O2 -4为 2 ... 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 (C10 H10 N2 O4)作为配体与碳酸钙在水中反应 ,在DMF (N ,N 二甲基甲酰胺 )和DMSO (二甲基亚砜 )的混合溶剂中培养了单晶 ,其组成为 [Ca2 (C10 H8N2 O4) 2 (DMSO) 2 (H2 O) 4 ]·2DMSO [C10 H8N2 O2 -4为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 ] .测定了单晶的结构 ,该单晶为黄色 ,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 /c,晶胞参数a =1 0 63 4 (3 )nm ,b =1 70 3 5(5)nm ,c =1 2 183 (3 )nm ,β=10 6 180 (5)° ,V =2 1192 (10 )nm3,Dc=1 412Mg·m- 3 ,Z =2 ,F(0 0 0 ) =944,μ =0 53 4mm- 1,GOF =0 867.所测单晶是以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羧基上的一个氧原子作为桥联的双核钙 (II)配合物 ,两个Ca2 + 均处于五角双锥的七配位环境中 ,锥底为配体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三个配位原子 ,以及另一 2 羰基丙酸水杨酰腙羧基上的桥联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配位氧原子 ,锥顶为一配位水和一配位的DMSO分子 ,即溶剂DMSO也参与了配位 ,从晶胞结构看 ,晶体中除配位的DMSO分子外 ,还有自由的DMSO溶剂分子 ,它们与配位水以氢键连接存在于晶格之中 ,在空间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通过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网状结构 双核配合 [Ca2(C10H8N2O4)2(DMSO)2(H2O)4] 2DMSO 合成 热分解 晶体结构 二维网状结构双核配合[Ca2(C10H8N2O4)2(DMSO)2(H2O)4]·2DMSO的合成、热分解及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Gly)_2(Im)_2(H_2O)_3](ClO_4)_3·H_2O多元固体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水样 张迪 +3 位作者 郭艳丽 曹文凯 陈军利 宋迪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甲醇介质中 ,合成了稀土混配固态配合物 [RE( AGly) 2 ( Im) 2 ( H2 O) 3 ]( Cl O4 ) 3 ·H2 O( RE=La,Pr,Nd,Sm,Eu,Gd,Dy ;AGly-乙酰甘氨酸 ;Im-咪唑 )。通过化学分析 ,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利用1H NMR,IR,UV,X-射线粉... 在甲醇介质中 ,合成了稀土混配固态配合物 [RE( AGly) 2 ( Im) 2 ( H2 O) 3 ]( Cl O4 ) 3 ·H2 O( RE=La,Pr,Nd,Sm,Eu,Gd,Dy ;AGly-乙酰甘氨酸 ;Im-咪唑 )。通过化学分析 ,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利用1H NMR,IR,UV,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 ,并结合 TG- DTG对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讨论了配合物的配位行为。用 AMI半经验法对配体进行了结构优化 ,计算了它们的电荷分布 ,推测出该类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 乙酰甘氨酸 咪唑 配位行为 热分解机理 电荷分布 配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药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涛 颜少勇 +1 位作者 陈伟进 王海涛 《武夷科学》 2008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本文综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和喹诺酮金属化合物的配位结构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喹诺酮 配合物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湿液中铬配合物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艳平 胡俊 +3 位作者 张金伟 孙宏斌 骆国书 陈武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9,40,共5页
为了解释回湿过程中,铬配合物从皮胶原中脱落的原因,研究以硫酸铬鞣制皮粉,鞣制的皮粉干燥后,用0.2%甲酸和200%水回湿,得到回湿液。使用离子交换色谱对回湿液中的铬配合物进行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铬配合物进行分析。试... 为了解释回湿过程中,铬配合物从皮胶原中脱落的原因,研究以硫酸铬鞣制皮粉,鞣制的皮粉干燥后,用0.2%甲酸和200%水回湿,得到回湿液。使用离子交换色谱对回湿液中的铬配合物进行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铬配合物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回湿液由+1、+2、+3、+4和+5价的铬配合物组成,其中高阳电性组分(+3、+4和+5价)含量为77.22%,是铬配合物的主要组分。回湿液中配体与中心离子之间形成桥键的数目较少,配合物体积较小。配体与中心离子之间主要以单点配位的方式相互结合,这种不稳定的配位方式,是造成铬配合物从皮胶原中脱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粉 回湿液 配合 电荷组成 配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湿液中铬配合物的组成研究
12
作者 高艳平 胡俊 +3 位作者 张金伟 孙宏斌 骆国书 陈武勇 《中国皮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6,共5页
为了解释回湿过程中,铬配合物从皮胶原中脱落的原因,以硫酸铬鞣制皮粉,鞣制皮粉干燥后,用0.2%甲酸和200%水回湿,得到回湿液。使用离子交换色谱对回湿液中的铬配合物进行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铬配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释回湿过程中,铬配合物从皮胶原中脱落的原因,以硫酸铬鞣制皮粉,鞣制皮粉干燥后,用0.2%甲酸和200%水回湿,得到回湿液。使用离子交换色谱对回湿液中的铬配合物进行分离;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铬配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液由+1、+2、+3、+4和+5价的铬配合物组成,其中高阳电性组分(+3、+4和+5价)含量为77.22%,是铬配合物的主要组分。回湿液中配体与中心离子之间形成桥键的数目较少,配合物体积较小。配体与中心离子之间主要以单点配位的方式相互结合,这种不稳定的配位方式,是造成铬配合物从皮胶原中脱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粉 回湿液 配合 电荷组成 配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铁(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3
作者 高丰琴 邓玲娟 +1 位作者 姚飞驰 刘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铁(Ⅲ)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DSC热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词 2-巯基-4 6-二甲基嘧啶 铁(Ⅲ)配合 配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及其小肽铜配合物的可见光谱
14
作者 张晓鸣 章克昌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利用可见光谱研究了甘氨酸及其二、三肽与铜元素的配位作用 .结果表明 ,氨基酸和二、三肽的配合行为不同 ,而小肽之间配合行为基本相似 .由于晶体场稳定化能效应 (CFSE)的存在 ,配位比对小肽铜配合物的结构和配合程度影响不大 ,一般趋向... 利用可见光谱研究了甘氨酸及其二、三肽与铜元素的配位作用 .结果表明 ,氨基酸和二、三肽的配合行为不同 ,而小肽之间配合行为基本相似 .由于晶体场稳定化能效应 (CFSE)的存在 ,配位比对小肽铜配合物的结构和配合程度影响不大 ,一般趋向于 1∶1配位 .pH值对配合反应影响较大 ,以 pH值为 9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可见光谱 小肽配合 配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若干含N,S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项目获2003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5
作者 马殷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若干含N S配体的金属配合的合成、结构和生活性研究》 2003年度 广西 科技进步奖 无机化学 超分子化学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CH_2CH_2NH_3)_4[W~ⅤO_2(OC_6H_4O)_2]_2(NH_3CH_2CH_2NH_3)·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EPR以及与同构物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晓明 宋富根 +1 位作者 王波 李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87-1690,共4页
Cis-dioxo-catecholatotungsten(V) complex (NH2CH2CH2NH3)4[WⅤO2(OC6H4O)2]2(NH3CH2CH2NH3)·H2O (1) was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the reaction of tetrabutyl ammonium decatungstate with catechol in the mixed ... Cis-dioxo-catecholatotungsten(V) complex (NH2CH2CH2NH3)4[WⅤO2(OC6H4O)2]2(NH3CH2CH2NH3)·H2O (1) was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the reaction of tetrabutyl ammonium decatungstate with catechol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CH3OH, CH3CN and NH2CH2CH2NH2.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omplex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lex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 / c, a=0.712 8(3) nm, b=3.082 3(11) nm, c=0.982 8(4) nm, β=102.639(6)°, V=2.106 8(14) nm3, Z=2, R1=0.062 8, wR2=0.183 7. Compared the complex with its analogous complexes (NH2CH2CH2NH3)3[MoⅤO2(OC6H4O)2], it is found that the coordination structure of W have no changes in the processing of electron transfer of tungsten-containing enzymes from the result of the similarity of the EPR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and flavoenzyme from milk. CCDC: 272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氧转移酶活性结构因子仿生配合 晶体结构 E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与2,2'-联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莹 薛赛凤 +3 位作者 牟兰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847-1852,共6页
利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方法,考察了对六、七以及八元瓜环与多种2,2'-联吡啶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主客体配合物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2,2'-联吡啶衍生物与瓜环作用不仅形成多种不同包结比的稳定... 利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方法,考察了对六、七以及八元瓜环与多种2,2'-联吡啶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主客体配合物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2,2'-联吡啶衍生物与瓜环作用不仅形成多种不同包结比的稳定包结配合物,且所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及光谱性质也各不相同;同时用几种方法协同考察起到了互为补充、互为验证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2 2’-联吡啶衍生 ^1H NMR技术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主客体包结 联吡啶衍生 相互作用 配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NTO)_2(CHZ)]·2H_2O}_n的合成、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同来 吕春华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志刚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3-硝基-1,2,4-三唑-5-酮(NTO)镉与碳酰肼(NH2NHCONHNH2,CHZ)反应制备出了新型配合物狖犤Cd(NTO)2(CHZ)犦·2H2O狚n,研究了其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该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8623(1)nm,b=1.8259(4)n... 通过3-硝基-1,2,4-三唑-5-酮(NTO)镉与碳酰肼(NH2NHCONHNH2,CHZ)反应制备出了新型配合物狖犤Cd(NTO)2(CHZ)犦·2H2O狚n,研究了其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该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0.8623(1)nm,b=1.8259(4)nm,c=1.9997(3)nm,Z=8。晶体结构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1=0.0517,wR2=0.0655。中心Cd离子为六配位、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TO-作为二齿配体同时与2个镉离子形成配位键,三齿配体CHZ的2个配位原子与一个镉离子形成五元螯合环、另1个配位原子与第二个镉离子形成配位键,依次无限延伸,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酰肼 配合 分子结构 热分解机理 合成 三维网状结构配合 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es,crystal structures,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cadmium(Ⅱ)coordination polymers
19
作者 LI Xiumei LI Linlin +1 位作者 LIU Bo PAN Yaru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Two new transition-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Cd(oba)(L)_(2)]·H_(2)O}_n(1)and[Cd(4-nph)(L)_(2)]_n(2)(H_(2)oba=4,4'-oxydibenzoic acid,4-H_(2)nph=4-nitrophthalic acid,L=2,2'-biimidazole),were successfull... Two new transition-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Cd(oba)(L)_(2)]·H_(2)O}_n(1)and[Cd(4-nph)(L)_(2)]_n(2)(H_(2)oba=4,4'-oxydibenzoic acid,4-H_(2)nph=4-nitrophthalic acid,L=2,2'-biimidazole),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structurally by IR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es,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powder X-ray diffraction,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he results of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how that complex 1 presents a 1D zigzag chain structure and further extends to a 2D network through N—H…O hydrogen bonds andπ-πstacking interactions.Meanwhile,complex 2 has a zero-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also extends to form a 2D network through N—H…O hydrogen bonds andπ-πstacking interactions.In addition,both 1and 2 exhibit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in the solid state.Furthermore,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molecular fragments"extracted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1 and 2 using the PBE0/LANL2DZ method constructed by the Gaussian 16 program.The calculated values signify a significant 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ordination atoms and the Cd(Ⅱ)ions.CCDC:2332173,1;23321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 cadmium(Ⅱ)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per complexes of anthrahydrazone bearing pyridyl side chain: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anticancer activity,and DNA binding
20
作者 HUANG Yao WU Yingshu +5 位作者 BAO Zhichun HUANG Yue TANG Shangfeng LIU Ruixue LIU Yancheng LIANG Ho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To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thracyclines anticancer drugs and reduce their toxic side effects,the 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9‑pyridylanthrahydrazone(9‑PAH)and 9,10‑bisp... To expand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anthracyclines anticancer drugs and reduce their toxic side effects,the new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9‑pyridylanthrahydrazone(9‑PAH)and 9,10‑bispyridylanthrahydrazone(9,10‑PAH)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Utilizing 9‑PAH and 9,10‑PAH as promising anticancer ligands,their respective copper complexes,namely[Cu(L1)Cl_(2)]Cl(1)and{[Cu_(4)(μ_(2)‑Cl)_(3)Cl_(4)(9,10‑PAH)_(2)(DMSO)_(2)]Cl_(2)}_(n)(2),were subsequently synthesized,where the new ligand L1 is formed by coupling two 9‑PAH ligands in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The chemical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1 and 2 were elucidated by IR,MS,elemental analysis,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Complex 1 forms a mononuclear structure.L1 coordinates with Cu through its three N atoms,together with two Cl atoms,to form a five‑coordinated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Complex 2 constitutes a polymeric structure,wherein each structural unit centrosymmetrically encompasses two five‑coordinated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es(Cu1,Cu2)of 9,10‑PAH,with similar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A chlorine atom(Cl_(2)),located at the symmetry center,bridges Cu1 and Cu1A to connect the two binuclear copper structures.Meanwhile,the two five‑coordinated Cu2 atoms symmetrically bridge the adjacent structural units via one coordinated Cl atom,respectively,thus forming a 1D chain‑like polymeric structure.In vitro anticancer activity assessments revealed that 1 and 2 showed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even higher than cisplatin.Specifically,the IC_(50)values of 2 against HeLa‑229 and SK‑OV‑3 cancer cell lines were determined to be(5.92±0.32)μmol·L^(-1)and(6.48±0.39)μmol·L^(-1),respectively.2 could also block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229 cells in S phase and significantly induce cell apoptosis.In addition,fluorescence quenching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2 might interact with DNA by an intercalative binding mode,offering insights into its underlying anticancer mechanism.CCDC:2388918,1;23889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ahydrazone metal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anticancer activity cell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