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写交响曲为生存方式的人——写在09’“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之后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瑾 《福建艺术》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郭祖荣是一位“以写交响曲为生存方式的人”.11月26日听了他的专场音乐会.更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
关键词 专场音乐会 郭祖荣 交响曲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第十七交响曲》的创作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涂致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101,共10页
《第十七交响曲》是作曲家郭祖荣创作晚期的代表性作品。在该曲的创作中,作者通过敏锐的视觉洞察客观世界的两极,以高度的热情讴歌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以嘲讽的口吻深刻批判了繁华盛世中某些浮躁风气和低俗丑陋人性,同时赋予了复杂的内... 《第十七交响曲》是作曲家郭祖荣创作晚期的代表性作品。在该曲的创作中,作者通过敏锐的视觉洞察客观世界的两极,以高度的热情讴歌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以嘲讽的口吻深刻批判了繁华盛世中某些浮躁风气和低俗丑陋人性,同时赋予了复杂的内心思索,体现现实主义思想观念;在创作上不受束缚,通过个性化语言使音乐更加流畅通达、纯净自然,体现浪漫主义创作特征。因此,"现实主义其中,浪漫主义其外"是该作音乐特征的总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第十七交响曲》 创作思想 结构布局 主题音调 艺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响乐发展中的“郭祖荣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梁茂春 蔡良玉 《福建艺术》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昨天晚上我们在北京音乐厅聆听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的“龙声华韵——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衷心祝贺郭先生这次音乐会的圆满成功!这场音乐会,可以看作郭祖荣先生交响音乐创作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他生命的福报。听完音乐会之后... 昨天晚上我们在北京音乐厅聆听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的“龙声华韵——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衷心祝贺郭先生这次音乐会的圆满成功!这场音乐会,可以看作郭祖荣先生交响音乐创作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他生命的福报。听完音乐会之后我们非常兴奋和激动。回到家我们连夜商量出了这个发言提纲,以此表达我们对郭祖荣老师崇高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乐团 郭祖荣 北京音乐厅 音乐会 音乐创作 发言提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交响曲创作评述 被引量:3
4
作者 赖登明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郭祖荣53年来不断继承、发扬传统,不断吸收、融解现代技法,并采用交响曲创作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手法,在不同时期创作了17部交响曲。
关键词 郭祖荣 交响曲 民族风格 现代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天的童话——郭祖荣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亮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是郭祖荣最重要、流传最广、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以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立意"为中心参照点,尝试着分析和阐明该曲的艺术特征、突出特点、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探究郭祖荣《金... 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是郭祖荣最重要、流传最广、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以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立意"为中心参照点,尝试着分析和阐明该曲的艺术特征、突出特点、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探究郭祖荣《金色的秋天》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民族化的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金色的秋天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撑起闽地一片天——写在郭祖荣交响音乐创作63周年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吉提 《福建艺术》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2009年11月26日.我有幸应邀出席了第四届福建艺术节的“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次日.又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发言的不仅有来自京、沪、闽等各音乐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还有我国著名交响音乐家、88岁高龄的上海交响乐团作曲朱... 2009年11月26日.我有幸应邀出席了第四届福建艺术节的“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次日.又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发言的不仅有来自京、沪、闽等各音乐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还有我国著名交响音乐家、88岁高龄的上海交响乐团作曲朱践耳先生.他对郭祖荣先生的评价是“雅乐圣殿一奇人”。大家觉得这个说法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音乐创作 上海交响乐团 研究单位 音乐院校 音乐会 艺术节 座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信仰的布道者 被引量:2
7
作者 檀革胜 《福建艺术》 2012年第6期22-27,共6页
对于郭祖荣先生而言.信仰是一种具有本质性意味的存在!历经磨难重重的抗战时期、内心喜悦的建国初期、令人不解的大跃进时期、让人唏嘘的文革时期、振奋不已的改革时期以及欣欣向荣的新世纪时期,先生念兹在兹的永远是那不变的主题——... 对于郭祖荣先生而言.信仰是一种具有本质性意味的存在!历经磨难重重的抗战时期、内心喜悦的建国初期、令人不解的大跃进时期、让人唏嘘的文革时期、振奋不已的改革时期以及欣欣向荣的新世纪时期,先生念兹在兹的永远是那不变的主题——交响曲的创作。交响曲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先生一辈子都是这样认为的,不管现实如何的不济。为了这神圣.先生将其一生都付诸于此,无怨无悔,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信仰 道者 大跃进时期 抗战时期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歌一样美的金色收获——谈郭祖荣《金色的秋天》小提琴独奏曲的创作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彪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76-178,共3页
《金色的秋天》是一首歌唱祖国金秋、礼赞劳动丰收的优美小提琴独奏曲。文章对其创作的背景、曲式、和声、演奏、风格特点等做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郭祖荣 金色的秋天 创作 曲式 调式和声 演奏 民族风格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响的诠释与诠释的交响——读冯斗南《郭祖荣交响乐作品选诠释》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瑾 《福建艺术》 2005年第3期48-49,共2页
郭祖荣是笔者的老师,多年来无论在作曲还是其他方面,笔者都受益于他。冯斗南是江西的乐评家,他二人从未谋面。从《诠释》一书的个人简介中,了解到他多才多艺他们是通过怎样的缘分联系的,具体情况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二人都有广... 郭祖荣是笔者的老师,多年来无论在作曲还是其他方面,笔者都受益于他。冯斗南是江西的乐评家,他二人从未谋面。从《诠释》一书的个人简介中,了解到他多才多艺他们是通过怎样的缘分联系的,具体情况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二人都有广泛的文化艺术涵养,深入的交响乐体验,扎实的音乐创作技艺,执着的学术追求和纯洁的士人格精神。因此,正如章绍同所言,《诠释》与其说是一部乐评,不如说是两位灵犀相通的音乐家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斗南 郭祖荣交响乐作品远诠释》 书评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红梅一叶春》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登明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艺术歌曲《红梅一叶春》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语言、织体形式既有形式的统一和对比,又有感情的细腻变化,前呼后应、逻辑严密,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风格十分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丰富的和声、多变的调式以及民族风格的旋律,这一切都... 艺术歌曲《红梅一叶春》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语言、织体形式既有形式的统一和对比,又有感情的细腻变化,前呼后应、逻辑严密,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风格十分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丰富的和声、多变的调式以及民族风格的旋律,这一切都显示出郭祖荣在创作上的成熟和具有兼收并蓄的综合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红梅一叶春》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声的惊雷——评郭祖荣的《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茂春 《福建艺术》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这里分析和评价的是郭祖荣先生谱写于“文革”期间的两部交响曲。 “文革”十年中产生的中国交响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标题音乐,鲜有例外,例如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交响组曲《白毛女》。
关键词 《第三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郭祖荣 “文革”期间 《草原小姐妹》 《沙家浜》 钢琴协奏曲 琵琶协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听郭祖荣《降D调钢琴与乐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登明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通过对郭祖荣《降D调钢琴与乐队》的意境和表现,进行分析,并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作曲家的创作心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郭祖荣 乐队 钢琴 作曲家 意境 创作背景 表现 浩然 创作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第九交响曲》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登明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通过分析郭祖荣《第九交响曲》,探究交响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心声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 郭祖荣 《第九交响曲》 主题 乐章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郭祖荣钢琴作品中福建民间音乐因素的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夏冰 《艺海》 2014年第8期89-90,共2页
本文将对郭祖荣钢琴作品(不含钢琴协奏曲)中福建民间戏曲、曲艺及综合性乐种音乐因素的运用进行初步梳理分析,分析其钢琴作品中与这些音乐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和特点,丰富其钢琴作品理解与演奏上的研究。
关键词 郭祖荣 钢琴作品 福建民间 音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交响思维的一种建构:从感性摸索到技法自觉——试论郭祖荣作曲思维的发展
15
作者 林忠东 吴思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5-163,共9页
郭祖荣是一位创作生命漫长、作品数量惊人的当代作曲家。本文对他迄今为止作曲思维的发展情况做了整体考察,认为在长达70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在创作中国民族交响乐的目标的驱使下,其作曲思维经历了一个朝向中国交响思维建构的从感性摸... 郭祖荣是一位创作生命漫长、作品数量惊人的当代作曲家。本文对他迄今为止作曲思维的发展情况做了整体考察,认为在长达70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在创作中国民族交响乐的目标的驱使下,其作曲思维经历了一个朝向中国交响思维建构的从感性摸索到技法自觉的发展过程。在感性摸索阶段,他形成了浑融着西方作曲法与中国旋律感的作曲思维。在技法自觉阶段,他实现了融西方交响乐作曲法于中国民族音乐陈述方式的中国交响思维的个性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中国交响思维 中国民族交响乐 感性摸索 技法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祖荣单乐章交响曲的“大容量”
16
作者 涂致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2,共7页
在郭祖荣已经创作的二十四部交响曲中,有六部是单乐章之作。这六部作品虽均以单乐章作为外部形式,但在曲式结构上则以短见长,表现内容上以少谋多,主题材料上以点涉面,技术手段上以合显繁,处处体现大容量追求,力求获得更为广阔、丰富的... 在郭祖荣已经创作的二十四部交响曲中,有六部是单乐章之作。这六部作品虽均以单乐章作为外部形式,但在曲式结构上则以短见长,表现内容上以少谋多,主题材料上以点涉面,技术手段上以合显繁,处处体现大容量追求,力求获得更为广阔、丰富的表现力,彰显个性化、民族化的交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单乐章交响曲 作曲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 建构——郭祖荣《第八交响曲》结构思维研究
17
作者 檀革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郭祖荣《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91年,当年由邱孝胥、陈建勋指挥福建歌舞剧团首演于福州;1992年,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来福州再次指挥福建歌舞剧团演出该曲;1993年,陈澄雄指挥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台北演出;2012年,俞峰指挥福建歌舞剧团... 郭祖荣《第八交响曲》创作于1991年,当年由邱孝胥、陈建勋指挥福建歌舞剧团首演于福州;1992年,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来福州再次指挥福建歌舞剧团演出该曲;1993年,陈澄雄指挥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台北演出;2012年,俞峰指挥福建歌舞剧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不管是1991年的首演还是22年之后的最近的一次演出,《第八交响曲》都给听众和指挥留下了较为深刻印象,俞峰认为《第八交响曲》是马勒式的作品,深刻、独到;卞祖善在其专著《乐海管蠡》中甚至专门撰文:这部作品在把握乐章结构和可听性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八交响曲》 郭祖荣 思维研究 结构 解构 指挥家 国家大剧院 交响乐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交响曲和声素材拓展的七个路径
18
作者 檀革胜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2-75,共14页
郭祖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交响曲作曲家,已有29部交响曲问世(截止到2015年5月)。在其60余年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中,郭祖荣先生倾力最多的是他独特的民族调式和声语言。其中,有关和声素材拓展的七个路径是他执著探索民族调式和声的重要理论成... 郭祖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交响曲作曲家,已有29部交响曲问世(截止到2015年5月)。在其60余年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中,郭祖荣先生倾力最多的是他独特的民族调式和声语言。其中,有关和声素材拓展的七个路径是他执著探索民族调式和声的重要理论成果,贯穿于他一生的交响曲创作历程。本文将梳理郭祖荣先生交响曲创作中七个路径的具体内容,并总结这七个路径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和声素材 七个路径 宫羽交替 泛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祖荣的交响思维研究——以《第九交响曲》为例
19
作者 檀革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0-28,242,共9页
交响思维是作曲家创作时所运用的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从古典主义开始,这种思维就已形成并趋于成熟,成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重要的创作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开放性,会随着时代审美趣味的变迁而变化,并融合于各个时代整体的艺术理念中... 交响思维是作曲家创作时所运用的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从古典主义开始,这种思维就已形成并趋于成熟,成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重要的创作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开放性,会随着时代审美趣味的变迁而变化,并融合于各个时代整体的艺术理念中。郭祖荣是华人世界里创作交响曲最多的作曲家,目前已有20部交响曲诞生。《第九交响曲》是郭祖荣的代表作,该作集中体现了他的交响思维,具体体现在:整体结构的控制、核心乐思的贯穿、音乐语言的建立、变奏思维的运用以及宏观高潮的布局,通过这些来彰显现实生存中的矛盾冲突,体现鲜明的交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第九交响曲》 交响思维 变奏思维 高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情怀的诗化表达——郭祖荣艺术歌曲创作特色考述
20
作者 陈晓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第6期88-91,104,共5页
郭祖荣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积累与独特的民族情怀。他在创作中巧妙借鉴了民间音乐的曲调与主题动机,使作品风格亲切淳朴。散化的织体结构与诗词意境相得益彰,娴熟运用的五声调式中加入了色彩鲜明的变体结构,使音乐语言自由洒... 郭祖荣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积累与独特的民族情怀。他在创作中巧妙借鉴了民间音乐的曲调与主题动机,使作品风格亲切淳朴。散化的织体结构与诗词意境相得益彰,娴熟运用的五声调式中加入了色彩鲜明的变体结构,使音乐语言自由洒脱。他对钢琴伴奏声部的艺术性尤为重视,根据诗词内涵合理调配,在高低声部间形成模仿或对比,在烘托歌唱主旋律的同时,也强化了伴奏织体的独立性格。中西合璧的作曲观念为传统曲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独到的创作审美充分表达出他对中国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祖荣 艺术歌曲 民族化 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