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郁达夫研究漫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杭春 梁译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69-176,共8页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海外郁达夫研究,主要以日本、东南亚、欧美三大学界为代表,各各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视角、特色、倚重和成果,诸如日本学界的实证批评,南洋学界的主情批评,欧美学界的文本批评,都给国内郁达夫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和借...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海外郁达夫研究,主要以日本、东南亚、欧美三大学界为代表,各各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视角、特色、倚重和成果,诸如日本学界的实证批评,南洋学界的主情批评,欧美学界的文本批评,都给国内郁达夫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和借鉴的新的信息和方法,亦体现了海内外郁达夫研究的互动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郁达夫研究 漫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郁达夫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秀明 王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45,共7页
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 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嬗变过程 问题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研究与变化中的中国文化语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爱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1-39,共9页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文化语境 现代民族国家 文学批评 批评话语 《沉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批评家 郁达夫小说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到南枝花更好──论香港作家李远荣的郁达夫研究
4
作者 葛乃福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年第3期41-44,共4页
李远荣是香港三位郁达夫研究专家之一。他选择“郁王婚变”的钩沉探微和辨析作为研究的切入口,提出了独具创意的观点,廓清了积淀已久的云遮雾障,令人耳目一新。并提供了四点成功经验。
关键词 香港作家 郁达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研究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德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5-260,共26页
本文把郁达夫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20年代至40年代的郁达夫研究,50年代至70年代的郁达夫研究和70年代后期至今的郁达夫研究。 《沉沦》(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郁达夫在《鸡肋集·题辞》中回忆说... 本文把郁达夫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20年代至40年代的郁达夫研究,50年代至70年代的郁达夫研究和70年代后期至今的郁达夫研究。 《沉沦》(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郁达夫在《鸡肋集·题辞》中回忆说:“社会上因为看不惯这一种畸形的新书,所受的讥评嘲骂,也不知有几百次。” 茅盾是较早对《沉沦》提出自己看法的人。他发表于1922年2月10日《小说月报》第13卷第2期上的《通信》(署名雁冰)一文涉及到对《沉沦》的评价,认为:“《沉沦》中三篇,我曾看过一遍,除第二篇《银灰色的死》而外,余二篇似皆作者自传……,故能言之如是真切。第一篇《沉沦》主人翁的性格,描写得很是真,始终如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郁达夫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沉沦》 郭沫若 抒情小说 浪漫主义 “零余者”形象 小说创作 思想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阅新成果的又一次聚会──郁达夫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增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33-337,共5页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国际学术讨论会 新成果 述评 爱国主义思想 创作个性 纪念大会 知识分子 专家学者 抗日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郁达夫研究概况
7
作者 陈其强 《探索(浙江)》 1986年第3期66-66,共1页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不少于四十篇文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研究者们似乎对郁达夫小说的兴趣不大,在为数不多的作品评论中,也都集中在对他的诗词的评论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新加坡学者对郁达夫下南洋宣传抗日救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二、1939年初马华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由郁达夫《几个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郁达夫小说 新加坡 马华文化 马华文学史 王映霞 南洋 郑子瑜 热心者 作品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郁达夫研究概况
8
作者 陈其强 《探索(浙江)》 1986年第2期66-66,共1页
日本的郁达夫研究如果从大正5年服部担风(1867——1967)对郁达夫的评价算起,那么,到昭和60年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分散到集中,由零杂到系统的过程。综观日本将近七十年的研究史,我们将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大正5... 日本的郁达夫研究如果从大正5年服部担风(1867——1967)对郁达夫的评价算起,那么,到昭和60年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分散到集中,由零杂到系统的过程。综观日本将近七十年的研究史,我们将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从大正5年——昭和24年;后期为昭和25年——60年。 前期的研究者除服部担风外,较有成就者为小田岳夫(1900——1979)和冈崎俊夫(1909——1959),其他如佐藤春夫(1892——1964)、山口慎一、大内隆雄、增田涉、榛原茂树、近藤春雄以及小牧近江、里村欣三、一户务、竹内好等都曾为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七十年 日本文学 佐藤春夫 竹内好 作家交往 中国文学研究 传记式的方法 研究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日本学界的郁达夫研究——以大东和重的近著为中心
9
作者 宋新亚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年第3期130-135,共6页
近年来日本的郁达夫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大东和重的《郁达夫与大正文学——从"自我表现"到"自我实现"》一书,在影响研究的视域下,通过实证的方式,对郁达夫与大正文学之间的影响受容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除... 近年来日本的郁达夫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大东和重的《郁达夫与大正文学——从"自我表现"到"自我实现"》一书,在影响研究的视域下,通过实证的方式,对郁达夫与大正文学之间的影响受容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除了大东和重外,李丽君、高文军等学者近年来对郁达夫的实证研究、社会史视域研究、学术史研究等都有较多成果。中国文学研究在日本作为外国文学的研究,其进入视角势必会与国内学者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对于中国学界的研究来说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和重 郁达夫研究 影响受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研究概述
10
作者 黄景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郁达夫(1896——1945)无疑是新文学发展初期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产生过比较广泛的影响。然而,由于作家思想上的矛盾,其作品在喷吐炽热的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热情的同时...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郁达夫(1896——1945)无疑是新文学发展初期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产生过比较广泛的影响。然而,由于作家思想上的矛盾,其作品在喷吐炽热的爱国主义、反帝反封建热情的同时,又时时流露出不少怀疑、伤感、颓废的情绪,因而长期以来,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人们在对待郁达夫的作品乃至思想的评价上,一直存在着相当的歧异。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对几十年来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工作,作一个简略的回顾和评价,以就正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作家 短篇小说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个多世纪郁达夫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爱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92-97,109,共7页
1996年是郁达夫诞生100周年,在这百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倍加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作家、诗人兼爱国主义战士。可是,历史也曾经给过他不够公正的待遇,这在半个多世纪的郁达夫研究历史中反映得最为清晰具体。下面试把郁达... 1996年是郁达夫诞生100周年,在这百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倍加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作家、诗人兼爱国主义战士。可是,历史也曾经给过他不够公正的待遇,这在半个多世纪的郁达夫研究历史中反映得最为清晰具体。下面试把郁达夫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逐段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郁达夫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沫若 思想和创作 中国新文学史 述评 浪漫主义 文学批评 小说创作
原文传递
1986—1996郁达夫创作研究述评──纪念郁达天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主题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其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5-49,共5页
关键词 郁达夫 研究述评 国际学术讨论会 诞辰100周年 郁达夫旧体诗 郁达夫研究 郁达夫小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 研究 创造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的散文理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之四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永奕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8-26,共9页
富有独特个性,充满戏剧色彩的郁达夫,不仅以他的小说、散文和旧体诗创作名传于世,而且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文学创作的评论与总结,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郁达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写过《文学概说》,简结而全面... 富有独特个性,充满戏剧色彩的郁达夫,不仅以他的小说、散文和旧体诗创作名传于世,而且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文学创作的评论与总结,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郁达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写过《文学概说》,简结而全面地论述了他心目中的文学理论。人们也许还未意注到,他还是一位各体文学理论家。他写有《小说论》、《戏剧论》、《诗论》等专著。关于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散文理论 当代散文 小说论 现代散文 《诗论》 戏剧色彩 散文作品 古代散文 戏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郁达夫其人其作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茂海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郁达夫向来就是一个复杂的、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今,评论界对郁达夫其人其作的认识和评价很不统一,可以说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新时期以来对郁达夫进行了重新评价,具体表现为:1.个人研究论著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郁达夫向来就是一个复杂的、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今,评论界对郁达夫其人其作的认识和评价很不统一,可以说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新时期以来对郁达夫进行了重新评价,具体表现为:1.个人研究论著的大量涌现;2.研究领域的拓展;3.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多元化;4.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郁达夫学术研究 认识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达夫研究述评
15
作者 邢少涛 《文学评论》 1985年第2期79-89,共11页
郁达夫作为“五四文学巨匠”之一,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然而,由于他的作品的复杂性,特别是由于后来人们对新文学形成的某种狭隘的观念,他的创作得不到公允的评价,甚至较长时期内被冷落,无人问津。跋涉... 郁达夫作为“五四文学巨匠”之一,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然而,由于他的作品的复杂性,特别是由于后来人们对新文学形成的某种狭隘的观念,他的创作得不到公允的评价,甚至较长时期内被冷落,无人问津。跋涉者无几,研究成果自然寥寥,从建国到一九七九年,仅有屈指可数的几篇论文,它们虽不乏精当的见解,但总的看,又存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局限。党的三中全会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浪漫主义 研究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创作个性 作家 创造社 生活道路 新文学 现代文学史
原文传递
“创作思潮”层次的比较研究——《郁达夫创作中的外来倾向》之三
16
作者 阎建滨 《唐都学刊》 1986年第2期53-57,14,共6页
我们从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中,主要探讨的是影响郁达夫的个别元素,或者说是具体的零散的元素。由于我们没有可能同时也没有必要将郁达夫所接触的外国作家或作品一一进行追本求源的探讨,所以,以上研究中就难免会失之片面。比如郁达夫说... 我们从作家和作品的比较研究中,主要探讨的是影响郁达夫的个别元素,或者说是具体的零散的元素。由于我们没有可能同时也没有必要将郁达夫所接触的外国作家或作品一一进行追本求源的探讨,所以,以上研究中就难免会失之片面。比如郁达夫说:“在高等学校的神经病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外国作家 积极浪漫主义 田山花袋 浪漫主义作家 二叶亭四迷 陀思妥耶夫斯基 《沉沦》 心理描写 爱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郁达夫 被引量:7
17
作者 倪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47,共7页
“他的性格里充满着矛盾的两极端,因此他的一生,就不得不为这矛盾所苦优.”当郁达夫这样评说卢梭时,心底是否翻涌着一种惺惺相借的悲酸和苦涩呢?事实上,在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就以其卢梭式的大胆的自我暴露赢得了“中国的卢骚... “他的性格里充满着矛盾的两极端,因此他的一生,就不得不为这矛盾所苦优.”当郁达夫这样评说卢梭时,心底是否翻涌着一种惺惺相借的悲酸和苦涩呢?事实上,在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就以其卢梭式的大胆的自我暴露赢得了“中国的卢骚”的称誉.在郁达夫和卢梭之间确实有许多精神性格上的相似处,譬如因纤敏易感而引起的情绪的大起大落,近科偏执的内省倾向以及毫不留情的自我剖白和谴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郁达夫研究 无产阶级文学 郁达夫小说 王映霞 无产阶级专政 现代文人 现代社会 自我的分裂 感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鲁迅郁达夫比较探索》
18
作者 黄晓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19-121,共3页
读《鲁迅郁达夫比较探索》黄晓娟五十年代后期,风华正茂的郑志文,因受席卷全国的“胡风案”的牵连,尚未迈出大学校门即被打入“另册”,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二等公民”。毕业后,他背着简单的行李,黯然神伤地来到了浙江西部一个穷乡... 读《鲁迅郁达夫比较探索》黄晓娟五十年代后期,风华正茂的郑志文,因受席卷全国的“胡风案”的牵连,尚未迈出大学校门即被打入“另册”,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二等公民”。毕业后,他背着简单的行李,黯然神伤地来到了浙江西部一个穷乡僻壤,开始了他有别于常人的漫长的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比较探索 鲁迅 中国传统文化 游记散文 郁达夫研究 民族传统文化 杂文 小说 作家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两个文学巨人之间的思考——读蔡震著《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
19
作者 魏建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3期84-87,61,共5页
《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比较论》”)凝聚了蔡震近几年的许多思考。在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学术著作中,作者以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比较研究方式论述了郭沫若和郁达夫的文学历程、文艺本质论、文艺... 《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比较论》”)凝聚了蔡震近几年的许多思考。在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学术著作中,作者以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比较研究方式论述了郭沫若和郁达夫的文学历程、文艺本质论、文艺功利观、美学倾向、创作心理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郭沫若诗歌 创作心理 艺术风格 美学倾向 文化构成 创作动机 精神实体 本质论 学术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现场感觉郁达夫——评《郁达夫别传—海外第一部郁达夫传记》
20
作者 庄园 《华文文学》 2007年第4期84-86,共3页
  利用闲暇的时间看《郁达夫别传》,看得时断时续的,倒是很契合文中行文走笔之间闲散、舒缓的节奏.这本书写于40年前的马来西亚,可见当时的文人写东西很讲究营造一种朴实、从容的内心韵律.……
关键词 郁达夫研究 传记文学 爱恨情仇 两性的 鸦片烟瘾 名人传记 文学论争 人性弱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