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义齿与天然牙间邻接触丧失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赖姿雅 赵甜 高益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种植修复作为目前牙列缺损和缺失的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种植修复完成后,一些并发症也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较为常见的种植义齿与天然牙间邻接触丧失,这种现象容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牙周炎,增加食物嵌塞概率... 种植修复作为目前牙列缺损和缺失的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种植修复完成后,一些并发症也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较为常见的种植义齿与天然牙间邻接触丧失,这种现象容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牙周炎,增加食物嵌塞概率等病症。对此种术后现象目前的治疗方法相对局限,同时对发病病因的研究也较为缺乏。本文针对种植义齿与天然牙邻接触丧失问题,综合分析其发生原因、治疗现状,并对后期预防及处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天然牙 邻接触丧失 食物嵌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应对策略的专家共识
2
作者 宋光保 蒋欣泉 +8 位作者 万乾炳 黄翠 李彦 顾新华 吴哲 汪振华 李鸿波 邵龙泉 刘洪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485-493,共9页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所引发的问题是近年研究热点,学者们一致致力于其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寻求解决与PCL相关问题的方案。前驱力作用、颌骨及牙槽窝等终身改建以及种植牙的骨整合特性是PCL的主要原因...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所引发的问题是近年研究热点,学者们一致致力于其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寻求解决与PCL相关问题的方案。前驱力作用、颌骨及牙槽窝等终身改建以及种植牙的骨整合特性是PCL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下颌的闭口运动通过后牙牙尖产生了将牙齿往近中移位的前驱力,使上下颌后牙、下颌前牙近中漂移,同时,可使上下颌前牙唇向移位;另一方面,颌骨、牙槽窝、牙根的改建以及咀嚼肌的前向水平分力、下颌向前向上的动力分量以及牙尖斜面产生的向前分力使天然牙向近中漂移;此外,天然牙终身具备水平、垂直向移位以及旋转的能力,以适应口颌系统的改建和维持口腔的功能,而种植牙骨整合缺乏天然的牙周膜,缺乏近中漂移生理基础,垂直向平均动度微小,种植牙骨整合沉默性不具备天然牙整体漂移特点,增加了PCL发生的可能性。PCL高发生率与戴牙时间和近中位置有明显相关性,但也受咬合力大小、对颌牙状况、邻牙情况、修复方式、牙位、上下颌骨、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PCL与食物嵌塞呈显著相关性,但并不一一对应,不满足充分必要条件。PCL也与种植体周病变以及龋齿等有关。PCL的预防包括知情同意、定期检查、固位方式选择、接触点增强、配戴保持器以及应用多用途数字化牙冠。PCL的处理包括邻接触点增补、正畸牵引以及咬合调整。现有方法可以短期解决食物嵌塞情况,综合干预以寻求稳定的远期效果。对称、平衡的考量将拓展处理有关PCL引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种植修复体 接触 邻接触丧失 近中漂移 食物嵌塞 接天然牙 种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义齿邻接触丧失状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十月 吴豪阳 张艳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研究种植固定义齿和邻牙之间出现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2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对105例完成种植修复的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截止2017年9月共纳入研究164颗种植固定义齿。研究方法是利用不同厚度的邻... 目的:研究种植固定义齿和邻牙之间出现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2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对105例完成种植修复的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截止2017年9月共纳入研究164颗种植固定义齿。研究方法是利用不同厚度的邻接触检查铝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检测邻接触的紧密程度。如果邻接触超过50μm,被认为是邻接触丧失,从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05例患者,共计210个邻接触点,其中有107个接触点被视为邻接触丧失(50.9%)。种植牙与邻牙的接触位置(近中/远中),邻牙的牙槽骨水平,颌骨的位置等因素会影响邻接触丧失。统计学分析显示,此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种植固定义齿邻接触丧失的发病率高。种植体的近中接触区发生邻接触丧失的几率远大于远中;上颌的发病率高于下颌;邻牙的牙根数越少,邻牙的牙槽骨吸收越多,其发生邻接触丧失的几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义齿 临床研究 邻接触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雨晗 于海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02-205,共4页
随着种植义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牙列缺损,许多研究者发现种植戴冠后种植义齿与相邻天然牙之间逐渐发生了邻接触变松或丧失,邻接触丧失导致的食物嵌塞是种植修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发生率、发生原因... 随着种植义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牙列缺损,许多研究者发现种植戴冠后种植义齿与相邻天然牙之间逐渐发生了邻接触变松或丧失,邻接触丧失导致的食物嵌塞是种植修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发生率、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邻接触丧失 食物嵌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膜保持器减缓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与天然邻牙邻接触丧失的效果 被引量:22
5
作者 曾百进 果莹 余日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3-559,共7页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5~66岁(平均49.0岁),分别在种植单冠戴用即刻和1、3、6、12个月时进行复查。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自种植单冠戴入当日起,每天夜间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照组(24例)仅定期复查,不佩戴压膜保持器。每次复查时均检测种植单冠与邻牙的接触松紧度。以金属咬合膜和测力计作为邻接触检查工具,分别在种植单冠近远中面与天然邻牙之间向插入金属咬合膜,用测力计沿颊舌向缓慢水平拉出金属咬合膜,逐张增加金属咬合膜,直到拉力值F>0,并记录此时金属膜的张数(N)。复查时,若插入与戴牙即刻检测时同样张数的金属膜,而拉力值F降为0,则表示该位点的邻接触丧失。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例近远中的邻接触丧失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每次复查时的种植体与天然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松动度(mobility,M)及有无食物嵌塞主诉等。结果:种植单冠戴用1、3、6个月时,试验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18.2%、22.7%和27.3%,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20.8%、37.5%和4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χ2=0.000,P=1.000;3个月:χ2=1.183,P=0.277;6个月:χ2=1.697,P=0.193)。在种植单冠戴用12个月时,试验组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62.5%,χ2=4.330,P=0.037)。在种植单冠的远中邻面,整个随访周期内(1、3、6、12个月)两组间均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对于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病例,佩戴压膜保持器1年时,可以观察到近中邻接触丧失率明显降低,研究未观察到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种植单冠远中邻接触丧失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体 压膜保持器 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的邻接触丧失状况分析: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海霞 兰玉燕 +2 位作者 郭玲 王频 刘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08-2813,共6页
背景:邻接触丧失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并发症,其产生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与年龄、牙位、咬合接触、缺牙时间、是否进行游离端修复等相关。目的:分析后牙种植冠桥修复的邻接触丧失状况。方法:试验为单中心、前瞻性、... 背景:邻接触丧失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并发症,其产生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与年龄、牙位、咬合接触、缺牙时间、是否进行游离端修复等相关。目的:分析后牙种植冠桥修复的邻接触丧失状况。方法:试验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在中国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在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后牙种植冠桥修复患者82例,患者戴用修复体治疗的时间在1-40个月,邻接触丧失被定义为厚度为30μm的邻接触检查片或者牙线能够无阻力通过检测区域。通过单因素及多元相关分析,分析随访1,3,6个月后牙种植冠桥修复的邻接触丧失状况。试验方案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6024。临床试验研究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医院对人体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及其家属为自愿参加,均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案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入选的82例患者175个临接触位点中,共发现41个邻接触区发生邻接触丧失,其中上颌20个,下颌21个,表明邻接触丧失与上下颌并无明显关联。单因素分析显示,修复体戴用时间、修复前缺牙时间和游离端修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元相关分析发现游离端修复以及修复前的缺牙时间太短是导致邻接触丧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在进行后牙种植冠桥修复时,应考虑游离端修复及缺牙时间等相关因素,尽可能减少邻接触丧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邻接触丧失 后牙种植 冠桥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膜保持器对改善58例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余姣 朱晓密 赵雅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真空成型的压膜保持器(VFR)对改善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接受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均采用Straumann种植体)患者58例。根据临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为2组,每组29例,合计116... 目的:探讨真空成型的压膜保持器(VFR)对改善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接受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均采用Straumann种植体)患者58例。根据临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分为2组,每组29例,合计116个种植单冠邻接面。实验组白天不配戴压膜保持器,夜间配戴;对照组白天夜间均不配戴。分别在冠修复后即刻,1、3、6与12个月检查种植牙及天然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松动度(M)、牙龈出血指数(BI),半定量测量牙邻面接触松紧度与金属纸层数,计算近中、远中邻接触丧失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时间延长,2组种植单冠近中与远中邻接触丧失率逐渐增加。对照组在随访12个月近中邻接触丧失率为62.06%,显著高于实验组的31.03%(P<0.05)。实验组在随访1、3与6个月的单冠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17.24%、20.68%、27.58%,对照组分别为20.68%、37.93%、48.27%(P>0.05)。2组在随访1、3、6与12个月的单冠远中邻接触丧失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时,实验组近中邻接触丧失例数为9例,少于对照组的18例(P<0.05);而远中邻接触丧失的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配戴压膜保持器金属纸增加量2例(增加多余2张为标准),少于对照组的19例(P<0.05)。随访12个月时,近中邻接面松紧度拉力值主要以减低为主,近中邻接面未发生接触丧失,但其松紧度有所降低,不排除时间延长邻接面接触丧失。2组远中邻接面松紧度拉力值变化规律不明显。整个随访期内,2组种植牙与天然牙在PD、BI、M方面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无显著食物嵌塞主诉,对照组8例存在明显食物嵌塞,但可通过牙线清洁。结论:VFR可有效降低种植单冠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对种植单冠口腔卫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膜保持器 种植修复体 邻接触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慧超 刘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25-529,共5页
后牙种植冠桥与天然邻牙之间的邻接触丧失是种植义齿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天然邻牙可发生近中漂移,而种植体无此生理学现象被认为是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主要原因。此外,对颌牙类型、上下颌骨骨密度差异、缺牙修复时间、游离端修... 后牙种植冠桥与天然邻牙之间的邻接触丧失是种植义齿修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天然邻牙可发生近中漂移,而种植体无此生理学现象被认为是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的主要原因。此外,对颌牙类型、上下颌骨骨密度差异、缺牙修复时间、游离端修复、邻牙骨支持水平等因素均参与引起种植义齿邻接触丧失,而后者可直接造成食物嵌塞、邻牙龋坏、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等不良后果。本文从种植义齿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发生率、种植牙的生物学特性、参与邻接触丧失的因素、邻接触丧失的不良后果及其解决方案等5个方面,对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邻接触丧失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天然 邻接触丧失 种植修复后并发症 食物嵌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修复体与天然牙邻接触丧失生理因素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慈吉 汪婷 黎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问题在临床上越发突显。临床上种植修复体与天然牙的邻面接触间隙大于50微米时被定义为邻接触丧失。邻接触丧失会导致食物嵌塞从而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研究证实由于人体自身生理因素的影... 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问题在临床上越发突显。临床上种植修复体与天然牙的邻面接触间隙大于50微米时被定义为邻接触丧失。邻接触丧失会导致食物嵌塞从而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研究证实由于人体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邻接触丧失发生风险与种植修复治疗时间呈显著相关性。因此研究其发生的生理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其发生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就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生理因素与相关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体 邻接触丧失 生理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种植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丁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5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种植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南阳南石医院口腔科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87例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修复后均接受1年康复随访,且随访资料完整。... 目的观察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种植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南阳南石医院口腔科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87例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修复后均接受1年康复随访,且随访资料完整。根据随访资料,统计患者修复后邻接触丧失发生情况。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研究导致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种植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87例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中29例发生邻接触丧失,发生率为33.33%。邻接触丧失、未丧失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缺损位置、修复前磨牙缺损时间、邻牙牙根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缺损、修复前磨牙缺损时间短、邻牙单根牙是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种植修复后邻接触丧失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肯氏Ⅲ类磨牙缺损患者种植修复后部分伴有邻接触丧失风险,可能与患者上颌缺损、修复前磨牙缺损时间短、邻牙单根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肯氏Ⅲ类磨牙缺损 种植修复 邻接触丧失 牙牙根
原文传递
种植固定修复后邻接触丧失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雪 吴文慧 马亚楠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55-559,共5页
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之间的连接界面即相邻牙接触区域。当相邻两牙之间的邻接触点出现细小间隙以致30μm的邻接检查片能够无阻力通过时,即可视为出现邻接触丧失(ICL)。ICL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后牙种植修复并发症,可导致垂直型食物嵌塞,... 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之间的连接界面即相邻牙接触区域。当相邻两牙之间的邻接触点出现细小间隙以致30μm的邻接检查片能够无阻力通过时,即可视为出现邻接触丧失(ICL)。ICL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后牙种植修复并发症,可导致垂直型食物嵌塞,进而引发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周围炎等,近年来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种植固定修复后ICL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邻接触丧失 接触紧密度 病因 保持器 咬合力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磨牙种植单冠与天然牙邻接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贝贝 岳新新 +1 位作者 杨博 马攀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第一磨牙种植单冠与天然牙邻接触松紧度的变化,探讨邻接触丧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种植修复并定期复查的上下第一磨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复查时间依次为修复后3、6和12个月。采用30μm厚硬质铝箔金属片和电子拉力计检查邻... 目的观察第一磨牙种植单冠与天然牙邻接触松紧度的变化,探讨邻接触丧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种植修复并定期复查的上下第一磨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复查时间依次为修复后3、6和12个月。采用30μm厚硬质铝箔金属片和电子拉力计检查邻接触松紧度,评估邻接触松紧度变化以及邻接触丧失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收集有效患者41例,共14个位点发生邻接触丧失。统计结果显示,邻接触丧失的发生率随观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近中发生率高于远中,邻牙存在牙槽骨吸收者发生率高于无骨吸收者,种植修复前缺牙时间不超过2年者发生率高于超过2年者(P<0.05)。结论在种植修复后1年内,初始F0值、近中接触位置、邻牙骨吸收是邻面松紧度降低及邻接触丧失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接触丧失 种植牙冠 天然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卫敏捷 武峰 赵彬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种植固定义齿因其较高的咀嚼效率,优越的美学性能,以及不损伤邻牙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其5年及10年存留率不断提高。但临床发现种植义齿患者仍存在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其中食物嵌塞的发病率较高,它可导致种植体... 种植固定义齿因其较高的咀嚼效率,优越的美学性能,以及不损伤邻牙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其5年及10年存留率不断提高。但临床发现种植义齿患者仍存在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其中食物嵌塞的发病率较高,它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口臭和邻牙龋坏等疾病,进而影响种植修复的效果,降低了患者对种植义齿的良好体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邻接触强度下降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天然邻牙生理性近中移位、陶瓷材料和天然牙齿邻面磨耗速度较快、咬合力大小及咬合接触方式异常等是造成邻接触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邻接区位置及形态不佳、龈乳头充盈不足等因素也可导致食物嵌塞。只有明确病因,规范操作流程,才能有效地减少食物嵌塞的发生。本文将针对上述致病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预防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发生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义齿 邻接触丧失 食物嵌塞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区种植义齿食物嵌塞影响因素和治疗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湘庭 邓淞文 +2 位作者 张思思 张正仪 傅柏平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1-475,共5页
食物嵌塞为种植修复后常见并发症。为预防水平型食物嵌塞,除了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种植修复适应证,制定合适的种植手术方案和修复方案。同时,加强患者口腔保健意识,定期行种植体周维护也十分重要。垂直型食物嵌塞经常发生在种植义齿与邻... 食物嵌塞为种植修复后常见并发症。为预防水平型食物嵌塞,除了临床医生应严格把握种植修复适应证,制定合适的种植手术方案和修复方案。同时,加强患者口腔保健意识,定期行种植体周维护也十分重要。垂直型食物嵌塞经常发生在种植义齿与邻接天然牙的邻接触丧失后,种植修复后应定期随访患者,评估邻接关系和咬合关系并及时调整,以预防垂直型食物嵌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嵌塞 后牙区种植修复 邻接触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15
作者 葛严军 潘韶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食物嵌塞是一种常见的种植固定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大。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分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3种。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种植体及其上部修复体、邻牙、对颌牙、咬合、牙齿排列以及患者个人习惯等诸多因素... 食物嵌塞是一种常见的种植固定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大。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分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3种。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种植体及其上部修复体、邻牙、对颌牙、咬合、牙齿排列以及患者个人习惯等诸多因素都会引起或加重食物嵌塞的发生。临床尚无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以预防为主,在明确成因后综合运用修复、牙周、正畸等多学科手段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食物嵌塞 邻接触丧失 发生原因 咬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