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简论邵友濂治台
- 1
-
-
作者
方圣华
-
机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
出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8-52,共5页
-
文摘
在担任台湾巡抚之前,邵友濂就与刘铭传紧密合作,为抗法斗争及丈田清赋作出贡献。待其接替刘铭传续任台湾巡抚后,更是为台湾的建设与治理尽心尽力,但奈何受制于财政支绌,不得不停办部分近代化举措;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邵友濂正在积极布防,朝廷的一纸调令却命其赴湘。正是基于其"停办"洋务和战时"逃跑"行为,人们对其评价多以负面为主。揆诸史实,此类批评忽视了当时的时空背景,对邵友濂而言并不公允,应对其重新加以讨论。
-
关键词
邵友濂
刘铭传
唐景崧
台湾巡抚
-
分类号
D675.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邵友濂与清末台湾防务的发展
- 2
-
-
作者
生小豫
-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78-83,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重点项目“当代台湾学界与媒体有关‘一个中国’原则文献整理与研究(1987-2017)”(编号:17AZD024)的部分成果.
-
文摘
邵友濂就任台湾巡抚期间,对台湾防务的建设采取了诸多措施:整顿军容、严肃军纪,完善台湾的军队组织建设;对台北机器局进行修整,改善台湾的武器装备水平;以铁路建设强化台湾内部的联系;安抚社番等。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台湾的防务水平,但是受限于当时台湾财政紧张等原因,台湾防务资金投入不足,台湾防务水平的提升有限。
-
关键词
邵友濂
清末
台湾
防务
-
Keywords
SHAO Youlia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aiwan governance
defense
-
分类号
K249.3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台湾“南雅厅”建置考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胡恒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管理研究"(12CZS07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12&ZD146)
-
文摘
厅是清代创设的政区类型之一,具有相对统一的设置标准,即必须具有专管之地,其长官为抚民同知、理事同知或抚民通判、理事通判,具有地方上的全面之责,尤其是钱粮和刑名之权。对比这一标准,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邵友濂的原始奏疏及清廷中枢的最终讨论意见,南雅同知之设并不符合厅的标准,只是带有治安等局部职能的分防同知而已。故而,清代台湾不存在作为政区的"南雅厅"。
-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南雅厅
邵友濂
-
Keywords
Taiwan, Nanya Ting, Shao Youlian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春帆楼下晚涛哀”:细说《马关条约》谈判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仲丹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唯实》
2015年第7期80-83,共4页
-
文摘
春帆楼本是日本马关(今日本下关)市红石山下海边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其突然间名噪天下,载入史册,皆是因为在1895年的三四月间,李鸿章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这里谈判,双方签订了对中日两国影响巨大的《马关条约》。要了解这一条约以及决定条约内容的这场谈判,还要从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说起。1894年6月,日本先是利用朝鲜内乱,鼓动中国派兵入朝。紧接着,日本也派兵进入朝鲜。
-
关键词
《马关条约》
红石山
伊藤博文
马关
陆奥宗光
李经方
北洋海军
邵友濂
光绪皇帝
德璀琳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我和邵洵美
被引量:5
- 5
-
-
作者
盛佩玉
-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10-18,共9页
-
文摘
我和邵洵美原属中表姻亲,又进而结为夫妇,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道路崎岖,多灾多难.此时写回忆文字,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洵美是浙江余姚人,世居上海,生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年)五月初六日(即公元1906年6月27日).曾祖父邵灿曾任清朝漕河总督.祖父邵友濂,字小邨,清朝时出使俄国.回国后,先后任河南巡抚、上海道台.祖父在余姚办了个“康节小学”,是纪念老祖宗邵康节的.祖父生有二子.长子邵颐,原配李氏(李鸿章的女儿),早故.继娶史氏,亦宦家女.不幸邵颐中年去世,史氏守节.祖父立下遗嘱,要幼子邵恒将来生出第一个男孩,承嗣大房史氏为子,洵美便是嗣给大房的长男.洵美的生母盛氏,是常州盛宣怀的四女儿,她是我的四姑母,我是盛宣怀的大房女儿,行五.
-
关键词
邵洵美
宦家
邵康节
新月书店
邵友濂
丙午年
浙江余姚人
上海道台
承嗣
徐志摩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台湾机器局述论
- 6
-
-
作者
赵洁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3期49-50,共2页
-
文摘
创办于清末的台湾机器局是台湾洋务运动的杰出成果之一,它开创了军工企业为民用企业制造机器的先河。以"御侮"为主要目的的台湾机器局是在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推动下建立的,台湾机器局建立与发展,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与自强能力,价值在于开创了民用企业制造机器的先河。
-
关键词
台湾机器局
刘铭传
邵友濂
-
分类号
K250.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高调人生,灰暗结局:大清首善胡雪岩之死
- 7
-
-
作者
雪珥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
文摘
胡雪岩作为红顶商人的代表,曾为政商两界的人所膜拜。在时人和后人的心目中,胡雪岩的形象就是大清首富——其实无论在官场还是商场,比他更富裕的人多了去了,但他们因为低调而不为人瞩目;他也俨然成为大清首善——随着他那家著名的“公关公司”兼药店“胡庆余堂”的家喻户晓,他的名字也成为“大善人”的代称。然而,就在1885年的冬天,胡雪岩轻轻地走了.
-
关键词
胡雪岩
红顶商人
胡庆余堂
公关公司
政商
万两
怡和洋行
外资银行
邵友濂
越缦堂日记
-
分类号
K825.3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追忆甲午战争
- 8
-
-
作者
叶利宗
-
机构
丹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出处
《统一论坛》
2014年第6期56-57,共2页
-
文摘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重温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把握现实、走向未来。一、甲午战争概况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爆发,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历时将近9个月。它是一场因日本人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而对中国发起的侵略战争。在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中,甲午战争是失败最惨重、影响最深远、后果最严重、教训最深刻的一次。
-
关键词
《马关条约》
朝鲜半岛
北洋水师
战争中
北洋大臣
甲午海战
战争损失
邵友濂
谈判过程中
通商口岸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午战争时期有关台湾外债问题的几点辨析
- 9
-
-
作者
马陵合
-
出处
《福建文史》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
文摘
1894年8月4日,台湾巡抚邵友濂上奏光绪皇帝“布置海防情形并请饬拨的款以资接济”的奏折。在这个奏折中,他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以自有之财供自有之用,仅能自给,毫无余裕”,现在筹办海防,“
-
关键词
甲午战争时期
台湾省
外债管理
张之洞
邵友濂
历史考证
-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9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办出版不挣钱 邵洵美到底图什么?
- 10
-
-
作者
金满楼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商界》
2022年第8期126-127,共2页
-
文摘
作为民国文化圈的名人,邵洵美身上有很多标签,如诗人、作家、出版家、翻译家、富家子弟等等。鲁迅曾写文章讽刺邵洵美,说他是“富人家的赘婿”,用“阔太太的陪嫁钱”做文学资本,然而这却是个误会。诚然,邵洵美之妻盛佩玉是晚清巨富盛宣怀的孙女,但邵洵美乃原湖南巡抚邵友濂的长孙,家底原本就很殷实,用夫人嫁妆做文学资本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
关键词
邵洵美
湖南巡抚
出版家
邵友濂
富家子弟
盛宣怀
文化圈
翻译家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起三落”邵洵美
- 11
-
-
作者
朱少伟
-
出处
《档案春秋》
2017年第9期46-48,共3页
-
文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出版业非常兴旺,许多书店的赢利比较可观。但是,邵洵美在沪办金屋书店、时代图书公司等却不图赚钱,而是作为一种事业。可以说,他是一位“虽败犹荣”的出版家,留下的不少书刊至今依然堪称精美。新婚获文化界朋友诚贺邵洵美出身于豪门,其祖父邵友濂在晚清担任过上海道台、湖南巡抚、台湾巡抚等职,外祖父盛宣怀则是近代洋务大员。据说,他在周岁“抓周”时,
-
关键词
邵洵美
金屋书店
台湾巡抚
出版家
邵友濂
湖南巡抚
上海道台
图书公司
徐志摩
杂志社记者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台游日记》看晚清台湾的教育状况
- 12
-
-
作者
黄俊凌
-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
文摘
清朝光绪年间,官员蒋师辄,应台湾巡抚邵友濂的邀请,前往撰修"台湾通志"。在游历台湾时,蒋氏将其所感受到的台湾风土人情,环境景观,社会政治、经济、文教等状况记载下来,写成了这部《台游日记》。由于这部日记写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也就是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前三年。因此,它是研究晚清台湾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台湾日据前整体状况的重要资料。现就《台游日记》中一些有关教育的历史记载出发,来对当时的台湾文教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一、清代台湾的教育状况蒋师辄抵台之初,就因"其文事固优,……器识素裕,益以练历,是好吏才",而被邵友濂委于校阅入学童生试卷的重任。
-
关键词
邵友濂
童生试
撰修
光绪年间
蒋氏
光绪十八年
土番社学
刘铭传
清朝时期
十九世纪中叶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我是天生的诗人
- 13
-
-
作者
施立松
-
出处
《北方人》
2016年第8期21-22,共2页
-
文摘
1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19岁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原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喜爱文学,转而研读英国文学。在剑桥求学期间,邵洵美和徐志摩成了'双胞胎般的挚友',两人都喜着一袭长衫,风流倜傥,儒雅潇洒,但邵洵美似乎比戴眼镜的徐志摩更漂亮些。金粉世家的公子哥自然少不了颓废享乐气。
-
关键词
邵洵美
徐志摩
金粉世家
邵友濂
一品
萨福
《边城》
时代女性
陈梦家
金屋书店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晚清北洋名大臣
- 14
-
-
作者
袁媛
-
机构
云南省嵩明县文物管理所
-
出处
《文史天地》
2021年第11期22-26,共5页
-
文摘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因准备不足,在战场上屡战屡败。1894年11月22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失守,日军兵犯辽东,有进一步进逼京、津的趋势,慈禧太后决意与日本议和。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但日本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借口清廷派出的和谈大臣“全权不足”,将张、邵二人驱逐回国。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更是于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要和谈,需派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否则便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
关键词
北洋大臣
湖南巡抚
户部侍郎
邵友濂
张荫桓
慈禧太后
伊藤博文
日本首相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记取英雄不朽勋
- 15
-
-
作者
何健平
-
出处
《太湖》
2013年第5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在杭州众多的名人故居中,我以为,胡雪岩故居是很值得一看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字光墉,1823—1885)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贫寒,生逢乱世,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通过办实业、搞洋务,行善济贫,结交权贵,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等活动,从一个钱庄伙计一跃而成为财倾半壁、富可敌国的经济巨擘,被朝廷授予布政使衔,赏赐红顶戴、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等。
-
关键词
胡雪岩
名人故居
红顶商人
顶戴
出身贫寒
邵友濂
曾国荃
上海道台
阿古柏
塞防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马关条约》:弱国外交
- 16
-
-
作者
齐健
-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4年第Z2期51-52,共2页
-
文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后,由于清政府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以至于在海陆战役中,连战连败。到11月份,日军已相继攻陷了大连、旅顺,直接威胁到了京津的安全。在此情形下,惊慌失措的清政府遂开始向日本议和。 1895年1月26日,清政府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和曾任台湾巡抚的邵友濂及其随员瑞良、顾肇新、伍廷芳、梁诚和美国前国务卿、被清政府聘为代表团顾问的科士达等,前往日本议和。 张、邵一行自上海启程,于1月29日到达日本长崎,旋即又于31日抵达广岛。次日。
-
关键词
《马关条约》
台湾巡抚
甲午中日战争
广岛县
日本长崎
邵友濂
顾肇新
左侍郎
伍廷芳
科士达
-
分类号
G634.5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花一般的罪恶
- 17
-
-
作者
张永久
-
出处
《长江文艺》
2015年第6期124-131,共8页
-
文摘
华丽家族 高中上语文课时,课本上有鲁迅的《拿来主义》,书申写道:“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说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课文下面有条注释:“这里讽刺的是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
关键词
邵洵美
花一般的罪恶
平凉路
华丽家族
邵友濂
鸦片瘾
徐志摩
项美丽
金屋书店
新月书店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杨庆和银楼倒闭记
- 18
-
-
作者
木子
-
出处
《龙门阵》
2013年第11期13-17,共5页
-
文摘
清末上海租界有75家银楼,其中资格最老的当属位于南京路五福弄口的杨庆和银楼,有"中国第一家银楼"之称。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该银楼在上海县城小东门开张,道光三十年(1850年)迁至抛球场(今河南中路丽华百货公司)。光绪年间晚清重臣邵友濂退隐沪上,暗地里成为杨庆和银楼的大股东,不久将银楼搬迁到南京路五福弄口。邵友濂曾先后担任过苏淞道台(管辖范围包括上海)、台湾巡抚、湖南巡抚等要职,娶了三房妻妾,生下两儿一女。
-
关键词
邵友濂
湖南巡抚
上海租界
光绪年间
台湾巡抚
清查结果
邵洵美
管辖范围
三房
律师事务所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F832.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海上孟尝君”——邵洵美
- 19
-
-
作者
黑白
-
出处
《名人传记》
2013年第12期81-87,共7页
-
文摘
民国时代的上海滩出了个邵洵美,他的祖父是上海道台邵友濂,外祖父是朝廷邮政大臣盛宣怀,叔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三个富可敌国的大家族支持在他身后,大少爷邵洵美顺理成章成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古希腊雕塑般的完美面孔万众瞩目,他的天才之作《花一般的罪恶》轰动文坛,他与美国作家项美丽的倾城之恋成为海上最浪漫的记忆……
-
关键词
邵洵美
项美丽
邵友濂
上海道台
花一般的罪恶
倾城之恋
贾宝玉
民国时代
《诗刊》
文朋诗友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