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契约、外邦人与犯罪治理协议 |
周建军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2
|
永远的外邦人——论家文化与海外华人移民及后裔的“俄狄浦斯伤痕” |
胡铂
|
《景德镇学院学报》
|
2017 |
0 |
|
3
|
雅典外邦人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 |
郭霞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4
|
《法律答問》“外臣邦”獻疑 |
朱丹寧
|
《文教资料》
|
2013 |
1
|
|
5
|
论德尔菲外邦代理人制的礼仪性 |
陈克
|
《古代文明》
CSSCI
|
2021 |
0 |
|
6
|
外邦人与古典时代雅典商业的盛衰 |
张瑞华
|
《长江论坛》
|
2019 |
0 |
|
7
|
认识“外邦人” |
吴国政
|
《天风》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8
|
“洋教徒”与“外邦人” |
陈小勇
|
《天风》
|
2018 |
0 |
|
9
|
论古代雅典政府对异邦人的政策 |
左芙蓉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
1992 |
1
|
|
10
|
魂游象外与看见异象 |
陈志华
|
《天风》
|
2016 |
0 |
|
11
|
《桃花源记》“悉如外人”解读 |
刘富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2
|
主内兄弟与主外兄弟 |
利纳
|
《中国天主教》
|
1994 |
0 |
|
13
|
万民法诸含义的展开——古典时期罗马帝国的现实与理想 |
徐国栋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4
|
从耶稣与外邦人、门徒、约翰的关系看《马可福音》中的两个群体 |
查常平
|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中国文化的改造与复兴 |
张岱年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2
|
|
16
|
从视域融合看基督教普世救主信仰的形成 |
伍玉西
|
《黄山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7
|
夷狄与外邦人:论儒耶对话中的身份意识 |
花威
|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
2016 |
0 |
|
18
|
夷狄与外邦人:论儒耶对话中的身份意识 |
花威
|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
2017 |
0 |
|
19
|
缅甸曼德勒省的社会和经济现状 |
赵维扬
|
《东南亚南亚研究》
|
1990 |
0 |
|
20
|
“中国模式”的冷思考 |
杨建业
|
《同舟共进》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