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邓迪斯源于语言学的“母题素”说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珏纯 李扬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2-95,共4页
本文评介了邓迪斯结构主义形态学的来源,认为邓迪斯对派克语言学理论中“母题素”术语的借用和以此为核心对普罗普理论的修正,进一步发展了民间故事形态理论。
关键词 邓迪斯 结构主义语言学 民间故事比较研究 母题 普罗普 民俗学 “功能” 叙事结构 理论体系 故事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式的描述”与“立体描写”——邓迪斯与段宝林之必然巧合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晓辉 《三峡论坛》 2015年第2期13-22,共10页
邓迪斯与段宝林同在20世纪60年代思考民俗资料的收集方法。邓迪斯的"民族志式的描述"与段宝林的"立体描写"不谋而合。这种巧合出自必然,由如下几个因素决定:民间文学研究从文学研究向人类学研究的偏移;民间文学研... 邓迪斯与段宝林同在20世纪60年代思考民俗资料的收集方法。邓迪斯的"民族志式的描述"与段宝林的"立体描写"不谋而合。这种巧合出自必然,由如下几个因素决定:民间文学研究从文学研究向人类学研究的偏移;民间文学研究从平面文本研究向立体语境研究的转变;民俗学者求新求异的研究心理。同时,民俗收集理论与民俗收集实践的脱节也共同存在于中美两国的民俗学界,这另一巧合背后亦有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式的描述” “立体描写” 邓迪斯 段宝林 民俗资料收集方法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学界对邓迪斯民间文学理论的译介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扬 郭倩倩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第3期48-54,共7页
阿兰?邓迪斯是当代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在民俗的结构主义分析、语境研究、民俗事象的精神分析阐释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国际民俗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外民俗学者们交流的深入,国内对邓迪斯的译介逐渐增多,邓迪斯的... 阿兰?邓迪斯是当代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在民俗的结构主义分析、语境研究、民俗事象的精神分析阐释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国际民俗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外民俗学者们交流的深入,国内对邓迪斯的译介逐渐增多,邓迪斯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实践也为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学界邓迪斯民间文学理论译介及研究,结合数据库分析相关趋势,探讨其对中国民俗学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迪斯 民俗学理论 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谚语的验证在于试用:作为先锋谚语学家的阿兰·邓迪斯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熠(译) 张举文(校)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40-52,共13页
阿兰·邓迪斯在民俗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谚语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也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谚语学家之一。本文对邓迪斯的谚语研究和所使用的丰富的谚语材料进行了总结概述,论述了他对谚语研究的贡献,包括献... 阿兰·邓迪斯在民俗研究的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谚语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也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谚语学家之一。本文对邓迪斯的谚语研究和所使用的丰富的谚语材料进行了总结概述,论述了他对谚语研究的贡献,包括献给邓迪斯的纪念文集、作为"三层分析法"理论典例的谚语、邓迪斯对谚语学的主要贡献、用于表达思想观念的谚语、关于种族污蔑和民族性格的阴暗面的谚语、作为补充民俗资料的谚语、邓迪斯基于俗谚的四部著作,以及谚语学和谚语志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邓迪斯 谚语学 精神分析 谚语的模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迪斯谜语结构分析之得失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晓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7-68,共12页
阿兰·邓迪斯的谜语结构分析主要体现在他与罗伯特·乔治斯合写的《关于谜语的结构性定义》一文中。该文详尽探讨了谜语的结构和分类,给出了谜语的定义。此后,邓迪斯推测了谜语结构与谜语使用语境的关系,反思了民俗结构分析的... 阿兰·邓迪斯的谜语结构分析主要体现在他与罗伯特·乔治斯合写的《关于谜语的结构性定义》一文中。该文详尽探讨了谜语的结构和分类,给出了谜语的定义。此后,邓迪斯推测了谜语结构与谜语使用语境的关系,反思了民俗结构分析的最小单位。邓迪斯的谜语结构分析给人以方法论的启迪,但不足也显而易见,如谜语分类过于琐碎并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谜语的内涵和文本表面形式被彻底忽略,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迪斯 谜语 结构分析 得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兰·邓迪斯的神话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晓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3,共7页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神话学研究有一定的创见。他反对同时代学者拘泥于对神话进行历史研究的陈旧做法,倡导并进行了神话的共时研究和象征研究。他一方面对神话进行共时研究,分析神话的叙事结构;另一方面,对神话进行精神分析...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对神话学研究有一定的创见。他反对同时代学者拘泥于对神话进行历史研究的陈旧做法,倡导并进行了神话的共时研究和象征研究。他一方面对神话进行共时研究,分析神话的叙事结构;另一方面,对神话进行精神分析阐释,强调神话研究中神话普遍性与文化相对性的统一。邓迪斯对神话研究方法的探索,对神话定义的简明陈述,都为神话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邓迪斯 神话学研究 结构分析 象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迪斯“元民俗”理论的田野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师卓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91-92,98,共3页
人们发现,在文献中追根溯源得到的关于民俗事项的解释已与现实大不相同。邓迪斯在《元民俗与口头文学批评》一文中对这一问题做了阐释,他强调民俗学者不应当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前人的经验来分析某种民俗事项,而应把对民俗事项的解释权... 人们发现,在文献中追根溯源得到的关于民俗事项的解释已与现实大不相同。邓迪斯在《元民俗与口头文学批评》一文中对这一问题做了阐释,他强调民俗学者不应当只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前人的经验来分析某种民俗事项,而应把对民俗事项的解释权在一定程度上交还给民众,这对于还原民俗语境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民俗 口头文学批评 邓迪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邓迪斯——读中译本《民俗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金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民俗 分析学 人类学家 民俗学家 邓迪斯 民间文学 口头文学 中国民俗学 故事类型索引 美国民俗学 母题索引
原文传递
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牧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9,158-159,共14页
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 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阿兰·邓迪斯:精神分析学说的执着追随者和民俗学领地的坚定捍卫者——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二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利慧 安德明 +1 位作者 高丙中 邹明华 《民俗研究》 2003年第3期48-63,共16页
在当代美国民俗学者当中,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大概是中国民俗学界最为熟悉的一个名字.在美国民俗学界,这个名字也是既响当当但又颇引起争议的一个:因为他在民俗学的诸多问题上的卓越成就,因为他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执着追求,... 在当代美国民俗学者当中,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大概是中国民俗学界最为熟悉的一个名字.在美国民俗学界,这个名字也是既响当当但又颇引起争议的一个:因为他在民俗学的诸多问题上的卓越成就,因为他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执着追求,也因为他那特立独行、坦率直截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邓迪斯 精神分析学说 民俗学 美国 弗洛伊德
原文传递
超越形态学:列维-斯特劳斯与民间故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维.佩斯(DavidPase) 杨树喆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67-72,共6页
美国民俗学家邓迪斯把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都归入结构主义的范畴,只是前者是“静态的”结构主义而后者是“动态的”结构主义,本文作者戴维-佩斯对此提出质疑,并循着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各自的思路,并以欧洲家喻户晓的灰姑娘故事为... 美国民俗学家邓迪斯把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都归入结构主义的范畴,只是前者是“静态的”结构主义而后者是“动态的”结构主义,本文作者戴维-佩斯对此提出质疑,并循着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各自的思路,并以欧洲家喻户晓的灰姑娘故事为例展开分析,指出普洛普和列维-斯特劳斯的不同是毫无疑问的,前者的目的是对特定故事的抽象形式进行更好的理解,而后者是对故事所牢固根植的特定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从普洛普那里,我们获得了相对封闭的和阐释性的研究方法;而从列维-斯特劳斯那里,我们则懂得一种将民间故事向外部世界开放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迪斯 普洛普 列维-特劳 故事分析 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研究的行为视角——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迈克尔.欧文.琼斯 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82-90,共9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民俗研究 美国民俗学会 行为视角 中国民俗学会 邓迪斯 应用民俗学 副语言学 身势学 民族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学术语钩沉──迈克尔·欧文·琼斯教授访谈录之二 被引量:2
13
作者 迈克尔.欧文.琼斯 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3期85-95,共11页
应中国民俗学会的邀请,美国民俗学会现任会长迈克尔·欧文·琼斯(MichaelOwenJones)教授于今年2月来京参加“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会议结束后,应《民间文化论坛》山民先生的热情邀约,琼斯教授愉快... 应中国民俗学会的邀请,美国民俗学会现任会长迈克尔·欧文·琼斯(MichaelOwenJones)教授于今年2月来京参加“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会议结束后,应《民间文化论坛》山民先生的热情邀约,琼斯教授愉快地接受了本次访谈。访谈录的第一部分已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二期,以下是关于民俗(folklore)、民(Folk)、民众生活(folklife)、社会习俗(folkways)及民俗学(folkloristics)等关健术语的部分。由于篇幅有限,访谈的内容及相关案例分析都有大量删节。电子信函访谈与相关信息作为附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美国民俗学会 民俗学者 中国民俗学会 邓迪斯 民间文化 法定假日 口头传统 电子信函 现任会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神话何为》的自我批评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吕微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俗群体的行为模式。但是,在我们越来越重视语境研究的今天,像母题、类型、功能这样的传统术语是否还能在用于分析经验对象之外再发挥其他的作用?吕微的学术随笔《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一些学界同人的回应。近两年来,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从学术伦理等方面进行学术反思并致力于学科再造,高丙中提出了“激活学科传统”的命题以作为当前中国民俗学的自觉意识,于是,母题、类型、功能等传统的、经典的本学科概念重新进入视野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下发表的只是近期的一次讨论中吕微、户晓辉的文章和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虽都不长,然所论问题之重要,专业知识之精准皆无须多言;值得一提的倒是,户晓辉的长篇文章《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通过引进“时间”的维度对“母题”与“功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区分,使得“母题”、“功能”这些曾经只是简单定义的经验性概念转换为具有更复杂的理论层次的综合性范畴,这样就把吕微最初尚嫌粗糙的理论感觉提升为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认识(尽管户晓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仍然采取了随笔的形式)。这个结果超出了提议者和对话参与者们最初的预期,但也正是大家最大的愿望。当然,讨论还会继续下去,我们期待着新的理论发现与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言说方式 普罗普 汤普森 学科传统 邓迪斯 学术随笔 阿尔奈 长篇文章 理论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词”与歌手立场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朝戈金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俗群体的行为模式。但是,在我们越来越重视语境研究的今天,像母题、类型、功能这样的传统术语是否还能在用于分析经验对象之外再发挥其他的作用?吕微的学术随笔《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一些学界同人的回应。近两年来,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从学术伦理等方面进行学术反思并致力于学科再造,高丙中提出了“激活学科传统”的命题以作为当前中国民俗学的自觉意识,于是,母题、类型、功能等传统的、经典的本学科概念重新进入视野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下发表的只是近期的一次讨论中吕微、户晓辉的文章和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虽都不长,然所论问题之重要,专业知识之精准皆无须多言;值得一提的倒是,户晓辉的长篇文章《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通过引进“时间”的维度对“母题”与“功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区分,使得“母题”、“功能”这些曾经只是简单定义的经验性概念转换为具有更复杂的理论层次的综合性范畴,这样就把吕微最初尚嫌粗糙的理论感觉提升为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认识(尽管户晓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仍然采取了随笔的形式)。这个结果超出了提议者和对话参与者们最初的预期,但也正是大家最大的愿望。当然,讨论还会继续下去,我们期待着新的理论发现与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普罗普 言说方式 阿尔奈 学术随笔 学科传统 汤普森 邓迪斯 学科概念 长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传统与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丙中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8-9,共2页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俗群体的行为模式。但是,在我们越来越重视语境研究的今天,像母题、类型、功能这样的传统术语是否还能在用于分析经验对象之外再发挥其他的作用?吕微的学术随笔《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一些学界同人的回应。近两年来,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从学术伦理等方面进行学术反思并致力于学科再造,高丙中提出了“激活学科传统”的命题以作为当前中国民俗学的自觉意识,于是,母题、类型、功能等传统的、经典的本学科概念重新进入视野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下发表的只是近期的一次讨论中吕微、户晓辉的文章和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虽都不长,然所论问题之重要,专业知识之精准皆无须多言;值得一提的倒是,户晓辉的长篇文章《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通过引进“时间”的维度对“母题”与“功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区分,使得“母题”、“功能”这些曾经只是简单定义的经验性概念转换为具有更复杂的理论层次的综合性范畴,这样就把吕微最初尚嫌粗糙的理论感觉提升为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认识(尽管户晓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仍然采取了随笔的形式)。这个结果超出了提议者和对话参与者们最初的预期,但也正是大家最大的愿望。当然,讨论还会继续下去,我们期待着新的理论发现与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迪斯 母题 学科传统 普罗普 汤普森 学术随笔 言说方式 阿尔奈 学科概念 长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吕微自我批评的阅读笔记 被引量:8
17
作者 户晓辉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10-22,共13页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 “母题”和“功能”都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经典概念,经过阿尔奈、汤普森、普罗普、邓迪斯、阿莫斯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今已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诸多理论工具中的保留产品,学者们使用这些概念工具分析民间文学的文本构成甚至民俗群体的行为模式。但是,在我们越来越重视语境研究的今天,像母题、类型、功能这样的传统术语是否还能在用于分析经验对象之外再发挥其他的作用?吕微的学术随笔《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一些学界同人的回应。近两年来,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界从学术伦理等方面进行学术反思并致力于学科再造,高丙中提出了“激活学科传统”的命题以作为当前中国民俗学的自觉意识,于是,母题、类型、功能等传统的、经典的本学科概念重新进入视野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下发表的只是近期的一次讨论中吕微、户晓辉的文章和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高丙中、朝戈金的信函虽都不长,然所论问题之重要,专业知识之精准皆无须多言;值得一提的倒是,户晓辉的长篇文章《内容与形式:再读汤普森和普罗普》通过引进“时间”的维度对“母题”与“功能”做了进一步的理论区分,使得“母题”、“功能”这些曾经只是简单定义的经验性概念转换为具有更复杂的理论层次的综合性范畴,这样就把吕微最初尚嫌粗糙的理论感觉提升为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认识(尽管户晓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仍然采取了随笔的形式)。这个结果超出了提议者和对话参与者们最初的预期,但也正是大家最大的愿望。当然,讨论还会继续下去,我们期待着新的理论发现与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普 汤普森 民俗学研究 邓迪斯 中国民俗学 母题 言说方式 学科传统 学术随笔 阿尔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的“存在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杰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户老师主张民间文学的"存在论",反对中国民间文学对象化研究的范式。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但是,我的看法和上面各位老师的看法稍微有些不一样。我认为,欧美民俗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说明:通过"语言人类学"的学术路径... 户老师主张民间文学的"存在论",反对中国民间文学对象化研究的范式。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但是,我的看法和上面各位老师的看法稍微有些不一样。我认为,欧美民俗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说明:通过"语言人类学"的学术路径,"存在论"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进国际民俗学的研究实践当中了。目前国际民俗学界的主要任务,不是论证"存在论"是否合理,而是在研究实践中探索如何贯彻"存在论"的问题。刚才吕微老师说我认为"民俗学者们已经在从事"存在论"的研究,因此不需要相应的"存在论"的理论研究了。其实,准确地说,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可是有一点,我仍然坚持认为,两位老师(户老师与吕老师)跑到康德、胡塞尔等这些哲学大家那去寻找理论资源,据我个人浅薄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语言人类学 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者 邓迪斯 美国民俗学会 口头艺术 学术路径 鲍曼 讲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家的批评与民俗学家的回击——《洪水神话》背后的一段故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国先 《三峡论坛》 2014年第6期44-47,共4页
1988年,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编辑出版了一本文集。随后,有多篇书评对其表示肯定。次年,英国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对这本文集进行评价,差不多把这个选本说得一无是处。1990年,邓迪斯对利奇作出回应,指出利奇书评中的多处常... 1988年,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编辑出版了一本文集。随后,有多篇书评对其表示肯定。次年,英国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对这本文集进行评价,差不多把这个选本说得一无是处。1990年,邓迪斯对利奇作出回应,指出利奇书评中的多处常识性错误。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的交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偶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神话》 利奇 邓迪斯 批评 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盘古的角色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玉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3-106,112,共5页
一、“角色”概述 “角色”一词原为戏剧用语,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后被社会学、人类学及民间文艺学等广泛采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1895—1970)最先用角色来分析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他在《民间故事形态学》... 一、“角色”概述 “角色”一词原为戏剧用语,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后被社会学、人类学及民间文艺学等广泛采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1895—1970)最先用角色来分析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他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一百个俄国童话进行了研究,归纳了童话叙述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他把不变的因素称为“功能”(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认为“功能”与“母题”同义),即人物的行动;可变的因素称为“角色”,即人物。他认为童话的特征是“经常把同一的行动分配给各式各样的人物”,“功能的数目极小,而人物的数目极大”。他总结了俄国童话叙述的四条原理和三十一个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神话 普罗普 童话叙述 邓迪斯 主人公 烛龙 文艺 天地开辟 民间文学 创世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