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道路径流雨水典型污染物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昆鹏 许萍 +2 位作者 张雅君 李俊奇 宫永伟 《市政技术》 201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开展了3种降雨条件下道路径流雨水中典型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s)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类型、前期干旱时间均对道路径流雨水中污染物质...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开展了3种降雨条件下道路径流雨水中典型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s)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类型、前期干旱时间均对道路径流雨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导致I型降雨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道路径流雨水中COD和TP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地表水V类标准,SS和COD均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B排放标准,因此SS和COD为道路径流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与SS、TN与SS、TP与SS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径流雨水 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s)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池去除道路径流雨水中氮磷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建强 许萍 何俊超 《市政技术》 2015年第3期128-132,共5页
介绍了生物滞留池去除径流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原理,分析了p H值、水力停留时间、填料的性能、降雨间隔期及植物的选择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关于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指出强化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方向,为生... 介绍了生物滞留池去除径流雨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原理,分析了p H值、水力停留时间、填料的性能、降雨间隔期及植物的选择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关于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研究现状,指出强化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方向,为生物滞留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径流雨水 生物滞留池 氮磷去除 影响因素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区道路径流雨水污染特征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关彤军 张春会 +3 位作者 王雯 冯宝叶 赵全胜 魏云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91-599,共9页
为保护地下水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海绵城市。海绵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石家庄市政设计研究院提出了种植土碎石绿化带新型海绵道路结构,并已在石家庄市推广使用。入渗雨水水质是否符合标准,是否... 为保护地下水和城市生态环境,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海绵城市。海绵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石家庄市政设计研究院提出了种植土碎石绿化带新型海绵道路结构,并已在石家庄市推广使用。入渗雨水水质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会污染地下水是这种道路结构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弄清石家庄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情况对于石家庄市海绵道路结构设计及海绵城市建设都极为必要。为获得石家庄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在石家庄市南二环与裕翔街口、河北科技大学东门口、西二环与中山路口高架桥下和路边雨水井设置了4个采样点。这些采样点位于石家庄市区主干路上,涵盖了石家庄市区的东部和西部,基本代表了石家庄市区道路雨水径流的污染状况。从2017年3月到6月一共收集了6场雨水,选取典型、可代表石家庄市中小雨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平均状况特征的5月3日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用重铬酸钾法测试了道路径流雨水COD浓度;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试了TP浓度;用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了TN浓度;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试了NH3-N浓度;用滤纸过滤法测试了SS浓度;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测试了Zn离子和Pb离子浓度。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降雨过程中道路径流雨水COD,TP,TN,NH3-N,SS,Zn离子和Pb离子浓度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大致随降雨历时而衰减,降雨90min后渐趋稳定;污染物浓度与降雨历时之间近似呈负指数函数关系。基于调查结果,分别利用时间加权平均和雨量加权平均方法提出了石家庄市道路初期雨水径流和长历时道路雨水径流的污染物浓度特征值。石家庄市初期雨水径流设计质量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法建议值:TN为14.49mg/L,NH3-N为10.93mg/L,TP为0.45mg/L,SS为651.00mg/L,COD为437.73mg/L;长历时道路雨水径流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值建议值:90min以内,TN为8.05 mg/L,NH3-N为5.60 mg/L,TP为0.59 mg/L,SS为559.22 mg/L,COD为237.96mg/L;90 min以后,TN为5.13 mg/L,NH3-N为4.11 mg/L,TP为0.58 mg/L,SS为422.67mg/L,COD为97.35mg/L。石家庄市初期雨水径流设计质量浓度的雨量加权平均法建议值:TN为14.40 mg/L,NH3-N为10.86 mg/L,TP为0.50 mg/L,SS为684.10 mg/L,COD为440.08mg/L;长历时道路雨水径流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值建议值:90min以内,TN为12.46mg/L,NH3-N为9.19mg/L,TP为0.52mg/L,SS为642.80mg/L,COD为363.92mg/L;90min以后,TN为5.13 mg/L,NH3-N为4.11 mg/L,TP为0.58 mg/L,SS为423.30 mg/L,COD为97.35mg/L。总体来看,雨量加权平均法获得的设计浓度值比时间加权平均法获得的结果略大。Zn离子和Pb离子在土壤中极难降解,且危害大,建议取30min时间加权质量浓度值作为初期径流雨水和长历时降雨道路径流雨水的设计浓度,Zn离子设计质量浓度建议值为0.67mg/L,Pb离子设计浓度建议值为0.1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海绵道路结构 道路径流雨水水质 演化规律 污染物设计浓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型的南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冯萃敏 米楠 +2 位作者 王晓彤 蔡志文 邸文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8-426,共9页
以嘉兴市区主干道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该市两种典型降雨条件下,道路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初期冲刷效果、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指标相关性,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的研究。针对城市典型降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 以嘉兴市区主干道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该市两种典型降雨条件下,道路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初期冲刷效果、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指标相关性,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的研究。针对城市典型降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的变化规律,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模式雨型对嘉兴市2010年至2013年间90场降雨进行归纳,总结出Ⅲ型和Ⅶ型为嘉兴市的常见雨型。从2013年降雨监测期间筛选出与该市发生频率最高的两种雨型相似的典型降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雨型、降雨强度、降雨前期干燥时间均会对道路径流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Ⅶ型降雨比Ⅲ型降雨中道路雨水径流中污染物较高的原因。(2)以携带80%污染物所实际发生的径流量的多少来判断初期冲刷效应的强弱,则Ⅶ型降雨中TN、NH4+-N、SS、TP、COD的初期冲刷效应均强于Ⅲ型降雨。两场降雨中TP的初期冲刷效应均低于其他4种污染物。(3)道路雨水径流中TN、NH4+-N、COD与SS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Ⅶ型降雨中TP与SS的相关系数为0.917,而在Ⅲ型降雨中TP与SS的相关系数仅为0.772,所以TP与SS的相关性受降雨条件影响较为明显。(4)Ⅲ型和Ⅶ型降雨中道路雨水径流中SS、COD、TP质量浓度分别为353.2、465.71、4.03mg·L-1和548.41、335.96、1.18 mg·L-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地表水V类标准。Ⅲ型和Ⅶ型降雨中TN浓度为3.47和6.62 mg·L-1高于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因此SS、COD、TP是道路雨水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雨型 道路雨水径流 污染物相关性 污染物浓度 初期冲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邵辉煌 李艺 +1 位作者 方先金 蒋志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对北京市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雨水径流水质恶劣,主要污染物指标与生活污水相近,且初期雨水径流水质更劣。道路雨水径流SS与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径流污染物多数存在于SS中,可通过沉淀去除SS,进而提高雨水水... 对北京市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雨水径流水质恶劣,主要污染物指标与生活污水相近,且初期雨水径流水质更劣。道路雨水径流SS与其他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径流污染物多数存在于SS中,可通过沉淀去除SS,进而提高雨水水质。雨水静置沉淀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雨水SS的沉淀性能良好,经过充分沉淀,雨水上清液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一2002)对城市绿化用水的要求,且雨水储存14d不会发生缺氧变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初期雨水 静置沉淀 相关系数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对生物滞留系统重金属截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朱英杰 杜晓丽 +1 位作者 于振亚 李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8,共8页
以不同介质(砂,铁锰复合氧化物,给水厂铝污泥)的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重金属协同污染对生物滞留系统中Cu^(2^(6+))、Pb^(2^(6+))、Cr6^(6+)和Cd^(2^(6+))截留和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协同... 以不同介质(砂,铁锰复合氧化物,给水厂铝污泥)的生物滞留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重金属协同污染对生物滞留系统中Cu^(2^(6+))、Pb^(2^(6+))、Cr6^(6+)和Cd^(2^(6+))截留和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协同污染促进了生物滞留系统对Cu^(2^(6+))和Pb^(2^(6+))的截留,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2%和2%—7%;抑制了对Cr6^(6+)和Cd^(2^(6+))的截留,去除率分别下降了3%—10%和1%—5%.对同一种介质生物滞留系统来说,前期累积重金属时径流DOM协同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中重金属的释放量低于无DOM协同污染系统,使其淋出液重金属浓度降低.与惰性介质生物滞留系统相比,强化介质生物滞留系统对重金属的截留效果更易受到径流DOM协同污染的影响,且强化介质生物滞留系统所截留重金属更不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溶解性有机物 生物滞留系统 重金属 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市政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研究
7
作者 林卫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水径流冲刷效应,提出厦门市市政道路污染物设计浓度参考值和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两个基础参数,以及重点防控的道路类型、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对应关系,可为厦门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初期雨水冲刷效应 初期雨水径流深度 径流总量控制率
原文传递
城市道路苯系物累积的时空分布规律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安 洪念 +2 位作者 钟杰 欧冠廷 杨波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0-596,共7页
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为研究对象,研究道路雨水的安全回收利用问题.选择典型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路段类型(普通路段和十字路口)以及3个加油站路段共计20个采样道路,利用真空干湿交替采集法,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道... 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为研究对象,研究道路雨水的安全回收利用问题.选择典型城市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路段类型(普通路段和十字路口)以及3个加油站路段共计20个采样道路,利用真空干湿交替采集法,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道路常见苯系物苯(benzene)、甲苯(toluene)、乙苯(ethylbenzene)及二甲苯(xylenes)(BTEX)累积样品的采样,采集到的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苯系物的检测,对不同季节和路段类型的BTEX累积负荷进行比较,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道路交通和周边功能区特征对BTEX累积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深圳城市道路BTEX来说,甲苯的平均累积负荷最高,随后依次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对二甲苯和苯.从时间分布规律来看,冬季BTEX累积负荷最高,夏季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加油站路段的BTEX年平均累积负荷最高,普通路段与十字路口段的BTEX年平均累积负荷相似;从来源上看,苯、甲苯、乙苯和苯乙烯主要源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二甲苯主要源于道路交通活动.该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道路雨水中BTEX污染的"热点"时段和路段,揭示受BTEX污染的雨水径流水质特性,为道路雨水回用安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道路雨水径流 苯系物 累积负荷 时空分布规律 雨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雨水初期径流快速处理工艺设计 被引量:11
9
作者 靳军涛 管运涛 +1 位作者 陶霞 吴光学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72-75,共4页
针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瞬时汇集量大、污染负荷高的特征,设计了一种快速处理工艺并初步研究了该工艺对雨水径流负荷削减的效能。快速处理工艺包括初雨储存和旋流过滤两个过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设计的初雨储存池能有效... 针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瞬时汇集量大、污染负荷高的特征,设计了一种快速处理工艺并初步研究了该工艺对雨水径流负荷削减的效能。快速处理工艺包括初雨储存和旋流过滤两个过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设计的初雨储存池能有效储存初期道路径流。试验结果表明:旋流器主要去除SS,相应去除率为36%;而滤池能较为有效地去除各污染物,相应去除率:SS为95%、COD为50%、氨氮为80%、总氮为30%、总磷为70%。该快速处理工艺能有效控制道路雨水径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初期雨水 旋流器 滤池
原文传递
交通密度对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污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于振亚 杜晓丽 +1 位作者 王蕊 李艳鑫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8-535,共8页
为了解交通密度对道路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的影响,采用超滤、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不同交通密度的道路雨水径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道路雨水径流中胶体态有机碳(>1 k Da)含量高于... 为了解交通密度对道路雨水径流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的影响,采用超滤、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不同交通密度的道路雨水径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道路雨水径流中胶体态有机碳(>1 k Da)含量高于真溶解态有机碳(<1 k Da)含量;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中类色氨酸蛋白物质含量最多,其次是类富里酸物质和类络氨酸蛋白物质,类腐殖酸物质和微生物代谢物含量较少;主要含有—OH、—COOH、苯环等官能团.道路交通密度并未改变道路雨水径流DOM的种类及官能团组成,但交通密度越大其径流有机污染越严重、胶体态有机碳含量越高、大分子类色氨酸蛋白物质含量越多、芳香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溶解性有机物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城市径流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特征及海绵化控制策略探究
11
作者 盛一舟 吴松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162-164,共3页
在衢州市主城区上下街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采样方法,确定2018年6 月—2019年2月的10场降雨作为径流事件进行研究,监测径流、分析 Cu、Zn、Pb、Cr、Cd 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路面径流污染中Pb、Zn污染水平较高,建议应积极... 在衢州市主城区上下街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采样方法,确定2018年6 月—2019年2月的10场降雨作为径流事件进行研究,监测径流、分析 Cu、Zn、Pb、Cr、Cd 的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路面径流污染中Pb、Zn污染水平较高,建议应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完善径流给排水系统,增强可吸附性及其净化能力,减缓受纳水体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重金属 海绵城市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结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于振亚 杜晓丽 +3 位作者 高参 李翼 刘思琪 龙元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04-3011,共8页
为了解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超滤、离子选择电极法及红外光谱等技术对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及其组分同Cu^(2+)、Pb^(2+)和Cd^(2+)的络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雨水... 为了解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超滤、离子选择电极法及红外光谱等技术对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及其组分同Cu^(2+)、Pb^(2+)和Cd^(2+)的络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雨水径流DOM与3种重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Cu^(2+)>Pb^(2+)>Cd^(2+),4种分子量DOM组分与重金属之间均发生了络合反应,且DOM组分分子量越小,与重金属之间的络合作用越强.4个不同分子量区间的DOM组分与Cu^(2+)、Pb^(2+)和Cd^(2+)之间的络合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 kDa组分、1~10 kDa组分、10~30kDa组分、30 kDa^0.45μm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溶解性有机物 重金属 络合作用
原文传递
北京市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化学组分特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梦瑶 杜晓丽 +3 位作者 于振亚 朱英杰 梁卉 吴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09-1715,共7页
为探究北京市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化学特性,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技术,对北京市不同交通密度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雨水径流DOM以疏水性组分为主,且主... 为探究北京市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化学特性,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技术,对北京市不同交通密度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雨水径流DOM以疏水性组分为主,且主要为疏水中性组分.道路雨水径流DOM亲水性组分主要由类芳香蛋白物质组成,疏水性组分除含大量类芳香蛋白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类富里酸物质.道路雨水径流DOM疏水性组分的芳香化程度较高、腐殖化程度较低,亲水性组分与之相反.道路雨水径流DOM酸性组分中含异构化的羧基和苯环等官能团,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中多含醚键、酯基、酚类和醇类等官能团.交通密度对道路雨水径流DOM化学组分的物质组成、特性等无明显影响,仅影响各化学组分中的物质含量;交通密度越大,各化学组分中物质的含量越多和芳香化程度越高,腐殖化程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溶解性有机物(DOM) 化学组分 树脂分级 三维荧光光谱(EE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