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理解中的映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 被引量:33
1
作者 鲁忠义 贾利宁 翟冬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通过4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理解中的映射机制和特征。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发现被试判断完道德词后,对判断随后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字母的反应时的差异不显著,没有发现词汇类型对空间位置的影响。实验2采用有意识迫选法... 通过4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理解中的映射机制和特征。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发现被试判断完道德词后,对判断随后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字母的反应时的差异不显著,没有发现词汇类型对空间位置的影响。实验2采用有意识迫选法,要求被试出声读出屏幕中央的道德词后,对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希腊语非词进行二择一迫选,发现被试读出道德词后倾向于选择屏幕上方的非词,读出不道德词后倾向于选择屏幕下方的非词。实验3仍采用Stroop范式,发现被试做出空间"上"的判断后,对随后道德词的词义判断反应时显著快于不道德词,做出空间"下"的判断后,对不道德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道德词。实验4探讨空间位置是否会对判断人物的道德性产生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倾向于认为屏幕上方的人物是道德的,而屏幕下方的人物是不道德的。4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理解中,映射的方式是灵活的、双向的,既可以由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也可以由目标域向始源域映射,但两个方向上的映射力量是不平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概念隐喻 垂直空间 双向映射 始源域和目标域信息不对等 扇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视角下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特征、影响因素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凤琴 孙逸舒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7-1332,共6页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研究应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情境性、指向性、干预机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道德概念净脏隐喻 影响因素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恶启动后水平空间隐喻加工的时间特征:来自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常行 冯申梅 +2 位作者 陈玮 甘海英 朱金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目的:使用语义启动范式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个体在道德厌恶启动后水平空间隐喻加工的特征及其神经机制。方法:先呈现启动词(道德厌恶词或非道德厌恶词),再呈现目标词(屏幕左侧词语或屏幕右侧词语),被试需判断目标词能否构成词... 目的:使用语义启动范式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个体在道德厌恶启动后水平空间隐喻加工的特征及其神经机制。方法:先呈现启动词(道德厌恶词或非道德厌恶词),再呈现目标词(屏幕左侧词语或屏幕右侧词语),被试需判断目标词能否构成词语。通过比较启动词与目标词的不同组合在脑电指标上的差异来考察其加工特征。结果:正确率结果显示启动词与目标词交互作用显著(F=9.37,P<0.05)。脑电结果显示(F=7.18,P<0.01),道德厌恶启动后,屏幕左侧呈现目标刺激时诱发的N400波幅[(-4.97±0.60)μV]大于非道德厌恶启动后屏幕左侧呈现刺激时诱发的N400波幅[(-3.83±0.56)μV]。结论:道德厌恶与隐喻着道德概念的水平位置(右侧)语义连接程度更高,与隐喻着不道德概念的水平位置(左侧)语义连接程度更低。个体在道德厌恶启动后,会通过倾向选择隐喻着道德概念的"右侧"水平位置来缓解厌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厌恶 具身认知理论 道德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德育视角下的中小学代币制管理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绪嫔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前,中小学代币制管理中存在重“奖”轻“励”、重行为轻认知、重落实轻参与、重结果轻育人等问题。具身德育理论倡导学校德育须落到身心、自然等八大实处,构建身体、情境、行动、认知、感情、养成、开放“七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阐释... 目前,中小学代币制管理中存在重“奖”轻“励”、重行为轻认知、重落实轻参与、重结果轻育人等问题。具身德育理论倡导学校德育须落到身心、自然等八大实处,构建身体、情境、行动、认知、感情、养成、开放“七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阐释道德行为背后的多种隐喻,为中小学代币制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因此,代币制管理的关键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切身参与,借情境启发感悟,开发具身德育工具,以及整合资源全员共建等举措,以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德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代币制 具身德育 道德概念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