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重音初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理兵 李爱华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根据前人对于句重音的研究成果,句重音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对比重音成对出现,是说话人刻意要区分的一组重点信息。强调重音一般单独出现,是一句话当中的焦点信息。强调重音主要出... 根据前人对于句重音的研究成果,句重音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对比重音和强调重音。对比重音成对出现,是说话人刻意要区分的一组重点信息。强调重音一般单独出现,是一句话当中的焦点信息。强调重音主要出现在两类不同的语境中,一是对话的应对语,一是对话的始发语,或者非对话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重音 对比重音 强调重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逻辑重音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以部分声乐作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晶晶 《北方音乐》 2013年第4期71-72,共2页
本文简要阐释了声乐作品中逻辑重音的重要性,论述了声乐演唱中逻辑重音的选择、理解与表达。
关键词 逻辑重音 声乐演唱 认知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汉语句焦点、逻辑重音与词序
3
作者 陈国亭 《语言科学》 2003年第6期12-19,共8页
本文在俄汉语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俄语和汉语句子中焦点的存在与逻辑重音和词序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汉语的“连”字句和“把”字句,指出确立焦点的依据是逻辑重音,而不是词序,这与实义切分要有逻辑重音和词序两方面的支持有原则区别。汉语... 本文在俄汉语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俄语和汉语句子中焦点的存在与逻辑重音和词序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汉语的“连”字句和“把”字句,指出确立焦点的依据是逻辑重音,而不是词序,这与实义切分要有逻辑重音和词序两方面的支持有原则区别。汉语中,“连”字结构是重现型强调句式的焦点标记、而不是所渭“话题焦点”或“次话题”,而“把”字句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逻辑重音而不单单是词序。本文认为起对比作用的话题焦点应视作“对比话题”,起一般提示作用的话题可称作“一般(或自然)话题”,从而避免使话题与焦点在概念上产生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逻辑重音 词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曲家声乐创作中对逻辑重音的音乐处理
4
作者 郑杰 《美育学刊》 2012年第2期112-120,共9页
作曲家的创作是以"艺术情感"为中心、以"音乐技法"为手段、以"理性思考"为指导的系统建构。声乐文本承载了作曲家的整体构思,以歌词中的逻辑重音为路径解读文本,能更真切地理解作曲家对艺术情感的追逐、... 作曲家的创作是以"艺术情感"为中心、以"音乐技法"为手段、以"理性思考"为指导的系统建构。声乐文本承载了作曲家的整体构思,以歌词中的逻辑重音为路径解读文本,能更真切地理解作曲家对艺术情感的追逐、音乐技法的运用以及对作品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曲家 声乐创作 逻辑重音 情感 灵感 音乐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英语逻辑重音
5
作者 马云霞 《内江科技》 2006年第7期77-78,共2页
本文从英语语句重音出发,探讨了英语逻辑重音作为特殊的语音现象,它的独特的表情达意功能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逻辑重音 强调 对比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唱作品中的色调与逻辑重音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岗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分析和演唱合唱作品的过程中,正确合理的色调应用与逻辑重音的恰当表现,能使合唱产生动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多声部合唱一定要注意高度协调与统一,旋律的色调变化,既要照顾纵向和声方面的进行,更要为统一的色调而努力,最终使纵、横... 在分析和演唱合唱作品的过程中,正确合理的色调应用与逻辑重音的恰当表现,能使合唱产生动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多声部合唱一定要注意高度协调与统一,旋律的色调变化,既要照顾纵向和声方面的进行,更要为统一的色调而努力,最终使纵、横两方面做到良好而密切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作品 色调 逻辑重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的逻辑重音及其教学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Л·M·切尔尼亚克 归定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2-55,共4页
俄语的逻辑重音及其教学问题Л·M·切尔尼亚克,归定康关于俄语的逻辑重音问题在中国50-60年代的俄语学著作中已有所论述[5,86-88]。那时中国的高校俄语教材也不同程度地包含了这一内容。自从引进了勃雷兹贡诺... 俄语的逻辑重音及其教学问题Л·M·切尔尼亚克,归定康关于俄语的逻辑重音问题在中国50-60年代的俄语学著作中已有所论述[5,86-88]。那时中国的高校俄语教材也不同程度地包含了这一内容。自从引进了勃雷兹贡诺娃的语调理论后,语调教学无疑有了很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重音 现代俄语 语段 逻辑中心 教学问题 语调教学 节奏重音 感情意义 说话者 教材中
原文传递
逻辑重音及其教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诸通允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0-42,共3页
中国学生朗读俄语时,对如何处理语调的问题,考虑是不多的,语调上的是与非、优与劣的分辨也缺乏鲜明的标准,因此当教师对语调作纠正时,学生往往只限于下意识的重复。唯独在逻辑重音的处理上,学生常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心和独立的见解。逻辑... 中国学生朗读俄语时,对如何处理语调的问题,考虑是不多的,语调上的是与非、优与劣的分辨也缺乏鲜明的标准,因此当教师对语调作纠正时,学生往往只限于下意识的重复。唯独在逻辑重音的处理上,学生常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心和独立的见解。逻辑重音的教学提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字面以外的意思,从狭隘的单句意思中走出来等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重音 中态 层次感 述位 对比关系 量大小 表达手段 结构位置 子中 重读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幽默中的逻辑重音
9
作者 李晓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幽默是文学艺术表达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幽默表达中语音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幽默作品的意象及听者、读者对幽默的理解。逻辑重音作为语句重音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幽默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幽默 逻辑重音 语句重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中的逻辑重音
10
作者 张学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6-32,共7页
逻辑重音既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朗读学研究的对象。它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教学上更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可以说,要正确地表达俄语的语调,要朗读好一个俄文作品,都离不开逻辑重音。
关键词 逻辑重音 语段 俄语 语句重音 重音 句子 中心词 感情重音 调型 形容词
原文传递
言之有物 不蹈空虚:逻辑重音的存在和传播——以《海棠花祭》朗读为例
11
作者 张宁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2期143-145,共3页
在日常生活中,识文断字的人有很多。但是通过自己的嗓音信号,在第一时间就能让他人听清楚、听明白,听了之后有感动,这样的人包括专业人士和职业者在内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一个很明显的因素就是播音员、朗读者缺少甚至是没有对语句中的... 在日常生活中,识文断字的人有很多。但是通过自己的嗓音信号,在第一时间就能让他人听清楚、听明白,听了之后有感动,这样的人包括专业人士和职业者在内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一个很明显的因素就是播音员、朗读者缺少甚至是没有对语句中的关键词(Keyword)的客观认知和精准表达。本文以《海棠花祭》的节选朗读为例展开解析型研究,提出了认识潜在语、分析逻辑重音和解决表达传播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 潜在语 逻辑重音 时间 空间 客观 科学 精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重音浅析
12
作者 李宏静 《语言教育》 1996年第10期67-69,共3页
我们知道,语句重音(Sentence stress)是人们说话时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对句中某些重要的词加以强调和突出所采用的一种语音手段。其读音规则是,实词一般应重读,虚词往往失去语句重音,朗读时常采用其弱读形式(Weak form)。根据语句重音... 我们知道,语句重音(Sentence stress)是人们说话时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对句中某些重要的词加以强调和突出所采用的一种语音手段。其读音规则是,实词一般应重读,虚词往往失去语句重音,朗读时常采用其弱读形式(Weak form)。根据语句重音的这种基本读音模式,听话人只要注意那些突出的重读词,就可以领会说话人的中心意思了。然而,在实际接触到的许多有声语言资料中,我们不时可以发现这样的语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句重音 逻辑重音 语言资料 中心意思 读音规则 说话人 弱读 语音现象 语言效果 英语语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逻辑重音习得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
13
作者 王玲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逻辑重音具有突出语句目的、体现逻辑关系、点染感情色彩的作用,学生掌握逻辑重音的程度影响学生听和说的水平,进而影响交际的有效性。指向逻辑重音习得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可以在听前引导学生阅读主情景图以感知与理解逻辑重音、在听中... 逻辑重音具有突出语句目的、体现逻辑关系、点染感情色彩的作用,学生掌握逻辑重音的程度影响学生听和说的水平,进而影响交际的有效性。指向逻辑重音习得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可以在听前引导学生阅读主情景图以感知与理解逻辑重音、在听中巧设问题链以使学生应用与内化逻辑重音、在听后创设真实语境以使学生迁移与运用逻辑重音,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重音 听说教学 初中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逻辑重音
14
作者 朱文献 《教育科学论坛》 1999年第10期25-25,共1页
为了突出句子的某种特殊含义而对某一个词语加重读音,叫做“逻辑重音”。逻辑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着朗读者逻辑思维的改变而改变。譬如“这本书是我的”这个句子,逻辑重音就可能有下面几种确定法(带点的词语为逻辑重音):
关键词 逻辑重音 示范朗读 逻辑思维 词语 朗读者 特殊含义 重读 确定法 句子 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的逻辑重音
15
作者 李宏静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6-87,共2页
大家知道,语句重音是人们说话时根据表述思想的需要而对句中某些重要的词加以强调和突出所采用的一种语音手段。根据句子重音的一般规则,实词应重读,虚词则往往失去语句的重音。
关键词 逻辑重音 语句重音 弱读 词则 说话人 语言实践 词旨 中语 心领神悟 结构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逻辑重音
16
作者 郭凇男 《黄河之声》 2021年第8期81-85,共5页
逻辑重音在歌曲表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歌曲中不一定都作为逻辑重音出现,不同类型的歌曲中逻辑重音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所以选择逻辑重音也十分重要。通过从词语的分类、旋律高音、地方及民族语言习惯、结合词曲分... 逻辑重音在歌曲表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歌曲中不一定都作为逻辑重音出现,不同类型的歌曲中逻辑重音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所以选择逻辑重音也十分重要。通过从词语的分类、旋律高音、地方及民族语言习惯、结合词曲分析等方面入手,能使演唱者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寻找逻辑重音,并且通过控制音量大小、控制声音力度、逻辑重音与表情动作结合、用中国语言咬字习惯等方法使用好逻辑重音,从而使声乐表演的语言、情感更加丰富。研究声乐表演中的逻辑重音能使演唱者更快更好地咬清中国的语言文字,掌握歌词的强弱对比、语调的轻重缓急,理解歌词中的潜台词,使歌唱语气更加准确,使歌曲完成生动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表演 逻辑重音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唱腔音乐的逻辑重音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楠 赵艳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对京剧唱腔音乐的分析研究发现,相对高点的音为逻辑重音。逻辑重音规律不受汉语四声音调和辙韵的限制与影响。根据旋律中,音程关系进行——正音的音程跳进、级进、同音反复、装饰音等等的不同,节奏型——切分音、符点音符、相等时... 通过对京剧唱腔音乐的分析研究发现,相对高点的音为逻辑重音。逻辑重音规律不受汉语四声音调和辙韵的限制与影响。根据旋律中,音程关系进行——正音的音程跳进、级进、同音反复、装饰音等等的不同,节奏型——切分音、符点音符、相等时值音符律动等变化而变化。上行渐强下行渐弱的音乐表现规律,在京剧唱腔演唱过程中显示的最为突出并成为一种自然的传统规律。研究京剧音乐的"逻辑重音"规律,能够帮助京剧专业与非京剧专业人士从新的角度认识京剧音乐并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京剧音乐语言规律,帮助非京剧专业人士解除对京剧音乐语言的神秘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音乐 逻辑重音 相对高点音
原文传递
逻辑重音理论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文莉 《大舞台》 2015年第1期199-200,共2页
逻辑重音理论并非源于声乐艺术领域,但在声乐艺术的情感创作方面却体现出了不斐的价值。声乐表演也正是借助逻辑重音理论的启示,推动了声乐艺术的情感创作与表达。本文中笔者旨在通过对逻辑重音理论的简要阐释,来进一步论述声乐表演中... 逻辑重音理论并非源于声乐艺术领域,但在声乐艺术的情感创作方面却体现出了不斐的价值。声乐表演也正是借助逻辑重音理论的启示,推动了声乐艺术的情感创作与表达。本文中笔者旨在通过对逻辑重音理论的简要阐释,来进一步论述声乐表演中逻辑重音的选择、理解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重音 声乐演唱 选择 理解 运用
原文传递
从审美视角看朗诵艺术中重音之魅力
19
作者 陈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7期80-81,共2页
朗诵艺术中,重音的交织、主导和呈现,不但能产生语流的和谐美、节奏的变化美和语境的朦胧美,还可以全面展示朗诵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朗诵艺术 审美视角 朦胧美 言语表达 逻辑重音 语句重音 审美特质 语法成分 书面语言 艺术感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音乐重音关系处理方式对板胡教学、演奏的借鉴与启示——于会泳先生《腔词关系研究》读书札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欣 《乐器》 2015年第4期42-44,共3页
前言 在戏曲音乐中,唱腔节奏的强弱位置变化如果能在保持自行规律的同时,与唱词轻重变化的步调相适应,便可以构成相顺关系,其效果是:好懂、好听,进而有助于表情达理;如果不相适应,便成为相背关系,其效果是:使人难懂甚至听错,或者感... 前言 在戏曲音乐中,唱腔节奏的强弱位置变化如果能在保持自行规律的同时,与唱词轻重变化的步调相适应,便可以构成相顺关系,其效果是:好懂、好听,进而有助于表情达理;如果不相适应,便成为相背关系,其效果是:使人难懂甚至听错,或者感到难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读书札记 弓弦乐器 感情重音 言在 大起板 使人 逻辑重音 达理 刘明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