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性理论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汶洁 李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在当今时代园林景观的发展中,人们对于园林的景观营造更注重视觉艺术的审美与体验,在造景手法的视觉层次方面追求形式逻辑的完整严谨,空间层次方面追求无界与延伸感,从而形成透明性的视觉效果。文章基于透明性原理,从视觉和空间角度探... 在当今时代园林景观的发展中,人们对于园林的景观营造更注重视觉艺术的审美与体验,在造景手法的视觉层次方面追求形式逻辑的完整严谨,空间层次方面追求无界与延伸感,从而形成透明性的视觉效果。文章基于透明性原理,从视觉和空间角度探讨园林景观营造的内在逻辑与思维。发掘透明性理论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思考如何在未来园林空间中不断完善透明性理论,并在传承中对其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性理论 园林景观 空间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性理论的建筑空间形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盛桂梅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6期7-9,共3页
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在立体主义绘画与现代主义建筑基础上提出的透明性理论,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视野与思考。基于透明性理论对建筑空间形式进行分析,结合透明性理论的概念,分别从图底关系、深浅空间、空间层化以及空... 柯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在立体主义绘画与现代主义建筑基础上提出的透明性理论,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视野与思考。基于透明性理论对建筑空间形式进行分析,结合透明性理论的概念,分别从图底关系、深浅空间、空间层化以及空间叠加的表现形式对建筑空间进行阐述,并结合建筑空间中的一些透明现象展开研究,希望有助于建筑空间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性理论 建筑空间 空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性理论视角下“大艺门”装置艺术设计实践研究
3
作者 龚乾 程智力 刘心雨 《雕塑》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透明性理论在装置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策略。通过解析透明性设计在装置艺术中的关键特性,构建一套基于透明性理论的装置艺术设计方法体系。最后在透明性理论视角下,以所参与设计的“大艺门”装置艺术项目为例,进行透明性... 本文主要探讨透明性理论在装置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策略。通过解析透明性设计在装置艺术中的关键特性,构建一套基于透明性理论的装置艺术设计方法体系。最后在透明性理论视角下,以所参与设计的“大艺门”装置艺术项目为例,进行透明性理论视角下具体设计实践与可行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性理论 装置艺术 大艺门
原文传递
基于透明性理论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4
作者 邓爱华 郭晶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透明性理论作为立体主义绘画领域的设计语言,能够与现代建筑相匹配,在建筑学中获得了新的释义,并延伸到空间设计中.将透明性理论与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相结合,既可以探索出现代办公空间的更多表现形式和空间组织形态,又能满足现代办公空间... 透明性理论作为立体主义绘画领域的设计语言,能够与现代建筑相匹配,在建筑学中获得了新的释义,并延伸到空间设计中.将透明性理论与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相结合,既可以探索出现代办公空间的更多表现形式和空间组织形态,又能满足现代办公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实现建筑学语汇与室内设计的融合,进一步优化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也能为现代办公空间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空间 透明性理论 空间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透明性理论的大明宫遗址原真性保护研究初探
5
作者 潘婧 《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透明性研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的建构研究中,透明性的地位更加凸显。笔者认为,透明性理论与遗址保护的原真性要求不谋而合,但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对将二者结合的初步探讨透明性理论对大遗址原真性保护的... 透明性研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的建构研究中,透明性的地位更加凸显。笔者认为,透明性理论与遗址保护的原真性要求不谋而合,但国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对将二者结合的初步探讨透明性理论对大遗址原真性保护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性理论 大遗址 原真性保护
原文传递
透明性语境下SANNA设计方法研究
6
作者 刘顺为 《工程与建设》 2021年第6期1188-1192,共5页
SANNA作品以其精炼纯洁的形体、轻盈透明的气质和富于冥想的空间氛围著称于世,并于2010年摘取普利茨克建筑奖。[1]对SANNA的解读可以是多角度的,文章从透明性理论角度对SANNA设计方法做出解读,一方面基于其作品显著的“物理性透明”特征... SANNA作品以其精炼纯洁的形体、轻盈透明的气质和富于冥想的空间氛围著称于世,并于2010年摘取普利茨克建筑奖。[1]对SANNA的解读可以是多角度的,文章从透明性理论角度对SANNA设计方法做出解读,一方面基于其作品显著的“物理性透明”特征,另一方面基于其设计方法“现象性透明”鲜明特色,其三在透明性语境下解读其作品,对一个世纪以来的透明性议题,可以获得一个全局性、俯瞰性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性理论 SANNA事务所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主义下的城市“拼贴”与建筑“透明性”
7
作者 王兆南 《华中建筑》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在柯林·罗《拼贴城市》和《透明性》的基础上,该文分别将基于城市问题层面的“拼贴”手法和基于建筑空间层面的“透明性”理论进行提炼,重点探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指出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两个理论分别在图底关系、虚实反转、维度关... 在柯林·罗《拼贴城市》和《透明性》的基础上,该文分别将基于城市问题层面的“拼贴”手法和基于建筑空间层面的“透明性”理论进行提炼,重点探究二者的关系。研究指出在立体主义影响下,两个理论分别在图底关系、虚实反转、维度关系等层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这两种理论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一定批判性反思,这将有益于有关“拼贴”手法与“透明性”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贴”手法 透明性理论 立体主义 柯林·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媒介本质的误区中看穿影像本体的透明性
8
作者 刘弢 毕文佳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从移动影像的媒介本质入手,试图鉴别电影区别于其他媒介艺术形态的特征,即巴赞的影像本体。通过对透明性理论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进行论证后,认为只有具备机械的因果链、高度的相似性以及携带主体位置信息的移动影像才有可能透明,而... 本文从移动影像的媒介本质入手,试图鉴别电影区别于其他媒介艺术形态的特征,即巴赞的影像本体。通过对透明性理论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进行论证后,认为只有具备机械的因果链、高度的相似性以及携带主体位置信息的移动影像才有可能透明,而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表明,无论是作为被保存的画面还是由摄像机取景器即刻捕捉到的画面,画面中的事物是疏离的景象,而不是客观世界的本身。因此我们无法通过银幕看穿客体对象;因此影像本体也不能成为移动影像的媒介本质以区别于其它媒介。在经典理论电影语境下理解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而透明性理论在现代电影理论的语境下,使我们对影像本体的认识更迈进一步,从而脱离了曾经一度认为的媒介本质主义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本质主义 影像本体 透明性理论 疏离景象
原文传递
我们失去认知家园了吗?——论认知透明性与误差余地原则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程程 郑伟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6,共6页
透明性理论认为我们心灵的各种状态对于我们自身是透明的,一旦我们的心灵拥有内容,我们就能够对这些内容有所觉知。威廉姆森在论证知识的限度时对透明性理论进行了反驳,认为我们的认识要遵循误差余地原则,透明性理论所揭示的认知家园并... 透明性理论认为我们心灵的各种状态对于我们自身是透明的,一旦我们的心灵拥有内容,我们就能够对这些内容有所觉知。威廉姆森在论证知识的限度时对透明性理论进行了反驳,认为我们的认识要遵循误差余地原则,透明性理论所揭示的认知家园并不存在。现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反驳威廉姆森论证的策略,包括没有区分透明性的类型与区分知识的类型。因此,即使承认我们只能有限度地获得知识,作为一个理性的主体,透明性理论依然是值得期待的。知识内省的特征使得我们能够跨出知识的限度,重建我们的认知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家园 透明性理论 误差余地原则 KK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