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合成
1
作者 王奕程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作为一种无声、致命的杀手,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逆转录酶是HIV病毒增殖所需的重要蛋白质,目前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其较高的特异性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将关注于三种经典的HIV非核苷酸逆转录酶...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作为一种无声、致命的杀手,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逆转录酶是HIV病毒增殖所需的重要蛋白质,目前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其较高的特异性而被广泛采用。本文将关注于三种经典的HIV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Rilpivirine、Etravirine以及Doravirine的化学合成,从最初产率较低、耗时较长的合成出发,通过采用微波辐射、正交实验以及有机金属催化反应达到合成最优化的目的。最优化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对反应路线的改进,还有在反应路线的基础上小尺度地对反应参数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最优化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歌 何严萍 陈芬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04-1308,共5页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Co MFA)方法对 3 2个 HEPT类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RTIs)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 D-QSAR)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 3种 3 D-QSAR模型 ,发现影响其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立体场因素 ,这与 HIV-1 R...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Co MFA)方法对 3 2个 HEPT类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RTIs)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 D-QSAR)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 3种 3 D-QSAR模型 ,发现影响其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立体场因素 ,这与 HIV-1 RT的非底物结合部位 (NNBS)的疏水性环境相吻合 .进一步分析表明 ,适当长度的 1 -位侧链对保持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致关重要 ;增大 5 -位取代基的体积可增强生物活性 ;在 1 -位苄氧甲基的对位引入大体积基团有利于提高活性 .同时考察立体场、静电场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表明 ,Co MFA模型 为最佳预测模型 ,其交叉验证系数 R2CV=0 .870 ,传统相关系数 R2 =0 .986,标准偏差SE=0 .1 46,F =2 94.5 46.用此模型预测了检验组 3个 HEPT类化合物的 -lg EC50 ,R2pred=0 .85 0 ,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可为 HEPT类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抗艾滋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的6-萘甲基取代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何严萍 胡海荣 +3 位作者 许辽萨 孟歌 范康年 陈芬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58,共5页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了一系列 6-萘甲基取代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子与 HIV-1逆转录酶复合物模型 ,从中抽取出抑制剂分子的活性构象 ,进一步应用 Co MFA和 Co MSIA方法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 3 D-QSAR模型 ,深入探讨了这些化合物...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了一系列 6-萘甲基取代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子与 HIV-1逆转录酶复合物模型 ,从中抽取出抑制剂分子的活性构象 ,进一步应用 Co MFA和 Co MSIA方法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 3 D-QSAR模型 ,深入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 ,以化合物 1 3及其相应的 β异构体 2 4为代表 ,结合量子化学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前线轨道 ,为阐明 α和 β系列化合物的活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词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HEPT类似物 分子对接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比较分子相似因 子分析(CoMSIA) 量子化学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基团搜索技术用于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仝建波 白敏 +1 位作者 赵翔 常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采用基于R基团搜索技术的Topomer CoMFA方法对41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所得优化模型的拟合、交互验证及外部验证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859和0.945。采用Topomer Sea... 本文采用基于R基团搜索技术的Topomer CoMFA方法对41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所得优化模型的拟合、交互验证及外部验证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859和0.945。采用Topomer Search技术对ZINC数据库进行R基团的虚拟筛选,得到R贡献高的基团,以活性最高的13号分子为模板进行过滤得到1个Ra基团和20个Rb基团。并以此设计得到20个新化合物分子,其中有19个化合物的预测活性值高于13号分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Topomer CoMFA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基于R基团的Topomer Search技术可以有效筛选并设计出新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为抗艾滋病新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抑制剂 TopomerCoMFA 定量构效关系 Topomer Search 新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婷 谢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6-672,共7页
关键词 HIV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艾滋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酶抑制剂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红梅 辛晓燕 +2 位作者 杜辉 王健 王德堂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研究逆转录酶抑制剂 (AZT)对卵巢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 TRAP- EL ISA方法检测卵巢癌 HO- 8910细胞在 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 .结果  AZT作用后的 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 目的 研究逆转录酶抑制剂 (AZT)对卵巢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 TRAP- EL ISA方法检测卵巢癌 HO- 8910细胞在 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 .结果  AZT作用后的 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制 ,且细胞的 G2 /M期 DNA含量明显增高 .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细胞株 HO-8910细胞 端粒酶 细胞周期 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抗HIV-1中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茜 郑永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 阐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 (RT)抑制剂的性质、特点和在治疗HIV 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非核苷类RT抑制剂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各异的化合物 ,它们结合于RT上一个非底物结合的变构部位 ,使RT失去活... 目的 阐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 (RT)抑制剂的性质、特点和在治疗HIV 1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非核苷类RT抑制剂是一大类化学结构各异的化合物 ,它们结合于RT上一个非底物结合的变构部位 ,使RT失去活性。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找新的非核苷类RT抑制剂是一条治疗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HIV-1 逆转录酶 天然化合物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孟歌 陈芬儿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64,共9页
逆转录酶是设计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选择性靶酶 ,从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HEPT及其类似物作为HIV 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综述 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HEPT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超微结构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梅 辛晓燕 +1 位作者 杜辉 王德堂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超微结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AZT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MTT分析法对不同浓度AZT作用的卵巢癌HO-8910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 目的研究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对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超微结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AZT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MTT分析法对不同浓度AZT作用的卵巢癌HO-8910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AZT作用后的HO-8910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并有时间依赖关系和剂量依赖关系。形态学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器扩张和肿胀,核染色质边集,凝集成块。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并且可测到凋亡峰含量为14.2%。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因而可为卵巢癌和其它肿瘤的治疗尝试一条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8910细胞 逆转录酶抑制剂 卵巢癌细胞 超微结构 增殖 AZ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中的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茜 杨柳萌 郑永唐1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1-382,U001,U002,共4页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对 HIV- 1逆转录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几种 HIV - 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NNRTIs)的性质、特点、抗 HIV- 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从天然资源和传统中草药发现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制的天然 ...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对 HIV- 1逆转录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几种 HIV - 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NNRTIs)的性质、特点、抗 HIV- 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从天然资源和传统中草药发现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制的天然 NNRTIs是开发研制抗 HIV- 1药物的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HIV-1 非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化合物 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基物化参数用于HEPT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原 梅虎 +2 位作者 梁桂兆 杨善彬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7-911,920,共6页
用描述取代基电性、立体性和疏水性的物化参数对6-苯硫基取代胸腺嘧啶HETP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抑制H IV-1逆转录酶的活性进行了QSAR研究。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及留一法交互检验R2cv分... 用描述取代基电性、立体性和疏水性的物化参数对6-苯硫基取代胸腺嘧啶HETP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化合物抑制H IV-1逆转录酶的活性进行了QSAR研究。经逐步回归筛选变量后,所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2及留一法交互检验R2cv分别为0.904和0.848 7。用预测集样本进行外部预测所得R2ext和Q2ext分别为0.928 9和0.929 4。结果表明,影响化合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嘧啶环5位X取代基,其电性和疏水性参数值越小,阻抑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物化参数 6-苯硫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滕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 目的:观察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HIV-1RT)抑制剂在小鼠血清中的活性动态,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可应用性。方法: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已知和未知HIV-1RT抑制剂后,在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体外测定血清抑制 HIV-1RT的活性。结果:正常小鼠血清有非特异性抑制HIV-1RT的活性,经稀释后可排除;非核苷类RT抑制剂可在体外直接测定小鼠体内用药后的血清抑制HIV-1RT活性和动态,核苷类RT抑制剂的血清抗HIV-1RT的活性可测出,但血清活性不如非核苷类药物为高,主要因核苷类药物的活性物质是其三磷酸盐,在细胞内转化后形成。此种体外测定小鼠用药后血清活性的体内体外结合的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可初步分析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以及估算其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结论:体内与体外相结合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的小鼠血清活性的测定方法,可应用于非核苷类HIV-1RT抑制剂的药效评价,对于核苷类HIV-1RT抑制剂,取血时间要长,并同时测定血清在细胞内的活性,以便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1型逆转录酶抑制剂 血清 药效评价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Ⅱ6-(1-萘甲基)胸腺嘧啶类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歌 陈芬儿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54-259,共6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 目的进一步研究6-(1-萘甲基)取代胸腺嘧啶类(HEPT)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对14个新合成的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对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分(NNBP)作用情况进行了对接(Dock)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用模型预测了2个6-(1-萘甲基)取代HEPT类化合物的-logEC50值,结果得以验证。空间立体效应占85.7%,静电立场效应占14.3%。结论对接结果显示:在NNBP中,化合物以蝴蝶双翅形的构象伸展开来,并以芳环与结合腔表面的芳香性氨基酸残基产生疏水性相互作用。6-位引入(1-萘甲基)可显著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空间效应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此模型可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Dock分析 6-(1-萘甲基)取代HEPT类似物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V治疗的副作用(一)——核苷类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成利 吴昊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副作用 抗HIV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therapy 抗病毒药物 AIDS 毒性作用 病毒载量 治疗失败 齐多夫定 死亡率 发病率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国秀 李科 +1 位作者 梁峰 吴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66-1771,共6页
目的从第一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的构效关系出发,阐述第二代 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并为第三代NNRTI的开发作有益启示。方法查阅、总结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目的从第一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的构效关系出发,阐述第二代 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并为第三代NNRTI的开发作有益启示。方法查阅、总结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在抗HIV-1感染的治疗中,随着联合用药被广泛认可,NNRTI已成为继核苷类逆转录抑制刺(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hibitors,NRTI)和蛋白酶抑制荆(protease inhibitors,PI)之后又一研究热点。其研究方法也已由第一代的随机筛选进入了第二代 综合分子模拟、合成方法、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研究的策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抑制剂 药物化学 构效关系 HIV-1 非核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消旋11-去甲胡桐素A的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1 位作者 王琳 刘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本文比较研究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1-demethyl-calanolide A]和其母体消旋胡桐素A[(±)-calanolide A]在体外、细胞培养内和小鼠体内给药后血清的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活性。二者在体外对HIV-1逆... 本文比较研究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1-demethyl-calanolide A]和其母体消旋胡桐素A[(±)-calanolide A]在体外、细胞培养内和小鼠体内给药后血清的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活性。二者在体外对HIV-1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028±2.514)μmol.L-1和(3.965±5.235)μmol.L-1。在HIV-1感染的MT-4细胞培养内抑制HIV-1细胞病变的IC50和选择指数分别为(1.081±0.337)μmol.L-1和26及(1.297±0.076)μmol.L-1和21。腹腔注射小鼠1次(100 mg.kg-1)后30 min和60 min的血清对HIV-1 RT的抑制率前者分别为(42.7±1.5)%和(32.2±6.1)%,后者分别为(40.7±6.3)%和(29.2±6.7)%,说明消旋11-去甲胡桐素A为新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比其母体消旋胡桐素A的抗HIV-1活性略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去甲胡桐素A 胡桐素A 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DCK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焕芳 谢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7-1002,共6页
DCK是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得到的一个高活性抗HIV化合物,其作用机制独特,不同于现有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高效低毒,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的抗HIV药物。近年来以它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结构修饰,以期得到药用性... DCK是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得到的一个高活性抗HIV化合物,其作用机制独特,不同于现有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高效低毒,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的抗HIV药物。近年来以它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结构修饰,以期得到药用性质更好的化合物。本文就DCK的发现、结构修饰、构效关系及最新进展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K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峰 李科 李国秀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50-453,共4页
HIV 1逆转录酶 (HIV 1reversetranscriptase ,HIV 1RT)是HIV 1复制所必需的酶 ,但是正常的细胞复制不需要它参与 ,因而 ,HIV 1RT成为抗艾滋病 (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理想的靶点。目前 ,有效的抗HIV 1RT的药物根据它们的结构可以分为 :核... HIV 1逆转录酶 (HIV 1reversetranscriptase ,HIV 1RT)是HIV 1复制所必需的酶 ,但是正常的细胞复制不需要它参与 ,因而 ,HIV 1RT成为抗艾滋病 (AIDS)药物设计的一个理想的靶点。目前 ,有效的抗HIV 1RT的药物根据它们的结构可以分为 :核苷类、非核苷类和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HIV 1RT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逆转录酶抑制剂 研究新进展 抗HIV-1 核苷类 RT 抗艾滋病 细胞复制 核苷酸类 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刚 刘彦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9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核苷酸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 病毒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2-氨基6-苯磺酰基苄腈及其类似物活性OSAR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占潮 吕庆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52-1156,共5页
首先利用半经验AM I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54个2-氨基-6-苯磺酰基苄腈及其类似物的物理化学、电子结构、指示变量等共28个参数,然后使用偏最小二乘,穷举回归和混沌遗传乘法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这些参数和其抑制H IV-1逆转录酶活... 首先利用半经验AM I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54个2-氨基-6-苯磺酰基苄腈及其类似物的物理化学、电子结构、指示变量等共28个参数,然后使用偏最小二乘,穷举回归和混沌遗传乘法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这些参数和其抑制H IV-1逆转录酶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为设计、合成更高生物活性的该类化合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抑制剂 偏最小二乘 人工神经网络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