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疗程逆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丹 徐传伟 +3 位作者 周芳芳 陈德仁 林颖 汪燕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观察长疗程逆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 目的观察长疗程逆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4.55±9.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4.58±8.89)岁。对照组给予卒中规范化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长疗程逆灸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2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24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5%(1/40)比17.5%(7/40)、5.0%(2/40)比20.0%(8/40)、10.0%(4/40)比27.5%(11/40)、17.5%(7/40)比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4.114、4.021、4.013,均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25±2.88)分比(9.07±4.21)分、(9.70±2.74)分比(11.28±3.58)分、(12.17±2.76)分比(13.85±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1、2.210、2.358,均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3.60±1.89)分比(22.70±1.83)分、(24.93±1.46)分比(23.75±1.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3、3.400,均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24周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6.13±6.84)分比(62.88±10.35)分、(69.25±4.88)分比(65.75±5.26)分、(73.13±4.63)分比(70.38±4.58)分、(74.63±3.47)分比(71.75±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1、3.087、2.671、3.216,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7.20±2.43)分比(11.03±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5,P<0.05)。结论长疗程逆灸急性脑梗死患者百会、大椎穴,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脑梗死 逆灸 长疗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CD34^(+)和c-kit^(+)双阳性Telocytes的鉴定及其对“逆灸”的形态响应
2
作者 杨敏 梁春花 +6 位作者 杨童 黄海翔 乐建铭 张臻玮 梅璐 张迎鑫 陈秋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为探究telocytes(TCs)在内关穴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逆灸”对其微细结构的形态响应,本文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艾灸干预组,正常组不做处理,艾灸干预组进行“逆灸”内关穴10 d,通过HE、Masson染色,... 为探究telocytes(TCs)在内关穴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逆灸”对其微细结构的形态响应,本文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艾灸干预组,正常组不做处理,艾灸干预组进行“逆灸”内关穴10 d,通过HE、Masson染色,CD34+和c-kit+免疫荧光双标,透射电镜检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内关穴分布有丰富的TCs,它们与皮肤中的血管、神经、脂肪细胞、筋膜和胶原纤维等密切相接,显示出其与周围成分的联系功能。进一步发现,与正常组对比,“逆灸”组TCs的突起(Tps)增长,TCs周围胞外囊泡增多,TCs之间的细胞连接增加,表明“艾灸”可在形态上激活TCs,并增强其信息传递功能。提示,作为心包经的关键穴位,内关穴中的TCs有望成为艾灸预防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新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未病逆灸 远细胞 通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保护效应的抗氧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7 位作者 郭顺根 解秸萍 李学武 翟景慧 李辉 朱文莲 周登方 张慧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逆灸对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大鼠大椎穴逆灸(预先艾灸)。用AA大鼠模型,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 目的:探讨逆灸对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大鼠大椎穴逆灸(预先艾灸)。用AA大鼠模型,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各组大鼠原发足踝关节滑膜炎症表现更为明显,早期重于继发期,继发期关节软骨呈现部分损坏。同时,AA各组大鼠血浆和下丘脑SOD活性下降(P<0.05或P<0.01);MDA含量增加(P<0.01)。与同期AA各组比较,逆灸可使原发足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使血浆、下丘脑SOD活性明显回升(P<0.05或P<0.01),血浆MDA明显下降(P<0.05),但仅使继发期AA大鼠下丘脑MDA有所下降(P<0.01),对早期下丘脑MDA影响不大(P>0.05)。逆灸还可使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炎具有阻抑减轻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逆灸调整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针疗法 @逆灸 关节炎大鼠 抗氧化机制 逆灸 丙二醛(MDA) 机制研究 保护效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佐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针”与“逆灸”对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翟景慧 李晓泓 +3 位作者 张露芬 解秸萍 张慧 周登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逆针”与“逆灸”对随后的卵巢摘除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对照组、逆针去卵组和逆灸去卵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 目的:观察“逆针”与“逆灸”对随后的卵巢摘除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对照组、逆针去卵组和逆灸去卵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去卵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Ch、TG升高不显著(P>0.05),HDL显著降低(P<0.05),而LDL显著升高(P<0.05)。逆针与逆灸去卵组TG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HDL显著高于去卵对照组(P<0.01),并且逆灸去卵组LDL也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逆针、逆灸去卵组与假手术组三者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针”“逆灸”可对随后的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紊乱起到一定的抵抗与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逆灸 去卵巢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关元”穴对大鼠更年期血浆、子宫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解秸萍 李晓泓 +6 位作者 张露芬 翟景慧 张惠 李蔚 贾君君 农艳 陈旭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化学途径观察逆灸对大鼠更年期机体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80只,其中4月龄10只,为年轻正常组;10月龄70只,根据阴道细胞涂片按动情周期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这7组分别为逆灸12月龄组、逆灸14月龄组、逆灸16月龄组、1... 目的:通过生物化学途径观察逆灸对大鼠更年期机体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80只,其中4月龄10只,为年轻正常组;10月龄70只,根据阴道细胞涂片按动情周期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这7组分别为逆灸12月龄组、逆灸14月龄组、逆灸16月龄组、12月龄对照组、14月龄对照组、16月龄对照组及10月龄对照组。逆灸组在10月龄时预以艾炷灸“关元”穴,每次1壮,每周2次,共灸8周。分别于12、14、16月龄时与同月龄对照组及年轻正常组、10月龄对照组一起取血浆、子宫,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①大鼠更年期血浆NOS活性的变化及逆灸“关元”穴对其影响:对照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14月龄组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逆灸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逆灸14月龄组比同月龄对照组NOS活性增加,P<0.05。②大鼠更年期子宫NOS的变化及逆灸“关元”穴对其影响:对照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14、16月龄组NOS活性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逆灸各组与年轻正常组比较,14、16月龄组NOS活性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逆灸16月龄组比16月龄对照组NOS明显升高,P<0.05。结论:逆灸能升高更年期大鼠血浆及子宫中NOS活性,其早期类似于预处理效应,中后期表现为明显的调节效应,类似预适应的延迟效应,体现了逆灸“关元”穴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更年期 一氧化氮合酶(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天枢”穴干预大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艳 顾沐恩 +8 位作者 翁志军 张建斌 施茵 马喆 窦传字 刘慧荣 吴焕淦 王晓梅 李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53-2557,共5页
目的:探讨逆灸"天枢"穴干预对健康大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本文首次从转录组学的角度探讨逆灸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NC)、正常+隔药灸组(NM),采用隔药灸天枢穴(双侧)7 d,在2%戊巴... 目的:探讨逆灸"天枢"穴干预对健康大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本文首次从转录组学的角度探讨逆灸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NC)、正常+隔药灸组(NM),采用隔药灸天枢穴(双侧)7 d,在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获取结肠组织。从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隔药灸天枢穴对健康的正常大鼠的效应。每组各取3只提取总RNA,采用RNA-seq的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肠组织的mRNA表达谱。结果:与NC组比较,隔药灸不导致的健康大鼠体重降低,不影响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与NC组比较,NM组的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866个,其中上调604个,下调26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基因本体(GO)主要与细胞周期、免疫分子和蛋白质生物过程相关,基因通路(Pathway)主要与机体免疫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结论:艾灸"天枢"穴不损伤健康成年大鼠的结肠组织的形态,或能通过影响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及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艾灸保健与养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结肠组织 基因表达谱 炎症性肠病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关元穴对不同月龄更年期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晓泓 解秸萍 +8 位作者 张露芬 翟景慧 周军 周登方 田阳春 曲黎敏 郑玲 何玉伟 张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不同月龄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不同月龄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SD雌性大鼠128只,4月龄16只,体质量(250±20)g,为4月龄对照组。10月龄112只,体质量(300±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6只,分别为12,14,16月龄逆灸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采用自然老化方式进行实验。逆灸组大鼠均在10月龄开始艾炷灸(小号),灸前暴露关元穴区(鼠后下肢根部在下腹连线的中点)直径约1.5~2.0cm区域皮肤,轻抓大鼠,让其仰躺在手掌上,将艾炷点燃后,直接放置在关元穴上施灸,每次灸一壮。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灸2次/周,共灸8周。4,10,12,14,16月龄对照组除同逆灸组轻抓仰躺外不做任何处理。大鼠于4,10,12,14,16月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脾脏雌激素受体α。结果:纳入动物1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4月龄对照组比较,10,12,14,16月龄对照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呈先降后升趋势,16月龄对照组明显高于4月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598±0.830),(1.826±0.379)μg/L,P<0.05];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为先升后降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各逆灸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呈先升后降趋势,即12,14月龄上升,其中12月龄逆灸组明显高于12月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755±0.357),(1.290±0.251)μg/L,P<0.05],16月龄逆灸组明显低于16月龄对照组[分别为(1.692±0.238),(2.598±0.830)μg/L,P<0.05];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则12,16月龄逆灸组明显高于12,16月龄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5.329±4.613),(10.730±1.366)μg/g;(11.622±1.884),(8.814±1.405)μg/g,P<0.05],14月龄略下降(P>0.05)。②与4月龄对照组比较,10,12,14,16月龄对照组大鼠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阳性表达(A)呈波动性下降,其中16月龄对照组明显低于4月龄对照组(分别为9384.605±446.939,12813.915±770.039,P<0.01)。与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各逆灸组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阳性表达(A)比各对照组均上升,其中12,16月龄逆灸组明显高于12,16月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6233.762±519.358,11294.618±350.804;11195.763±431.613,9384.605±446.939,P<0.01,0.05)。结论:更年期大鼠随月龄增加,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已出现紊乱。逆灸可通过平抑此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异常波动,提高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水平以达调节大鼠更年期免疫功能。并这种调节效应凸显于12月龄和16月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治未病 更年期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雌激素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命门穴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血清Cort、下丘脑GnRH、垂体GnRH和血睾酮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世鹏 李晓泓 +6 位作者 孙志芳 丁娜 罗丽 莫捷 王婧 何龙 张露芬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皮质醇(Cort),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GnRH及血睾酮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5月龄SD雄性大鼠28只,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 目的:观察逆灸命门穴对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皮质醇(Cort),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GnRH及血睾酮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5月龄SD雄性大鼠28只,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每组7只,分别干预20天后,力竭对照组、逆灸命门+力竭组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的差别,并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Cort,下丘脑GnRH、垂体GnRH及血睾酮含量。结果:逆灸命门+力竭组力竭游泳时间较力竭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命门穴组大鼠的血清Cort,下丘脑GnRH、垂体GnRH及血睾酮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力竭对照组大鼠的血清Cort,下丘脑GnRH、垂体GnRH及血睾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力竭对照组比较,逆灸命门+力竭组大鼠的血清Cort,下丘脑GnRH、垂体GnRH及血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力竭游泳后HPG轴异常活跃,血清Cort异常升高。逆灸命门穴可缓和HPA轴过度应激、预防HPG轴的过度负反馈,并减少过度应激时HPA轴对HPG轴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机体睾酮含量和血清Cort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可能是逆灸命门穴能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提高其运动耐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力竭游泳 运动耐力 应激激素 HPG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忠人 王一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IP组)、逆灸组,每组6只。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结果:逆灸"内关""膻中"穴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型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灸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增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逆灸 HSPTO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及继发期炎性细胞因子和局部足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8 位作者 郭顺根 解秸萍 李学武 李辉 翟景慧 李敬道 朱文莲 赵福建 赵丽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关节局部肿胀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关节局部肿胀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模型早期组、逆灸早期组、模型继发组、逆灸继发组和逆灸正常组各8只。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鼠足容积测量法,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足肿胀率及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足肿胀率: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早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2.128±0.262)%,(1.301±0.250)%,(0.011±0.018)%,F=26.001,P<0.01,且逆灸组肿胀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继发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1.736±0.165)%,(1.156±0.230)%,(0.009±0.018)%,P<0.01,且逆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大鼠 炎性细胞因子 佐剂性 逆灸 继发 早期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足肿胀 Wistar大鼠 北京中医药大学 福氏完全佐剂 正常组 关节炎模型 肿胀率 炎症因子 局部肿胀 机理 学院 皮下注射 正常大鼠 放射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疗法与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维 郭保君 胡幼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逆灸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种重要疗法,目前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化疗后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上。现代研究发现逆灸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该文收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逆灸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及... 逆灸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一种重要疗法,目前主要应用在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化疗后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上。现代研究发现逆灸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该文收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逆灸调节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探究逆灸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归纳逆灸对某些疾病的作用,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及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免疫机制 治未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忠人 王一茗 赵宇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预...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逆灸组,每组6只。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逆灸"内关""膻中"穴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型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灸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增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逆灸 HSP70 缺血预处理 冶未病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关元、命门穴对力竭运动大鼠糖原、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凯歌 孙志芳 +6 位作者 王洋 谭莉华 莫捷 张露芬 任晓暄 郭孟玮 李晓泓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81-683,共3页
目的比较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对大鼠力竭运动时糖原、乳酸的影响,探讨逆灸不同经穴对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逆灸组... 目的比较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对大鼠力竭运动时糖原、乳酸的影响,探讨逆灸不同经穴对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逆灸组预先进行艾灸,干预20 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并采用生化法检测肝糖原、肌糖原、肌乳酸、血乳酸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关元和命门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肌乳酸、血乳酸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对照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下降(P<0.01),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上升(P<0.01);与力竭对照组相比,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1);逆灸关元+力竭组肝糖原含量升高、肌糖原无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下降(P<0.05,P<0.01),逆灸命门+力竭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升高(P<0.01,P<0.05),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下降(P<0.01),逆灸命门+力竭组的肌乳酸含量较逆灸关元+力竭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均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使大鼠力竭时间延长,其作用可能与其加强能量代谢,提高糖原利用率并降低乳酸堆积有关,逆灸命门穴对肌乳酸的清除力度较关元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疗法 力竭运动 糖原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脉四穴“逆灸”法祛病保健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现民 郑婕 卢璐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14期44-46,共3页
探讨"逆灸"任脉神阙、关元、气海、中脘4穴的施术方法和祛病保健应用。在任脉神阙、关元、气海、中脘4个特定穴位施以逆灸养生保健,具有不同的强壮机体、调理脏腑、疏通经脉、运行气血、祛病保健功效。神阙灸温中固元,关元灸... 探讨"逆灸"任脉神阙、关元、气海、中脘4穴的施术方法和祛病保健应用。在任脉神阙、关元、气海、中脘4个特定穴位施以逆灸养生保健,具有不同的强壮机体、调理脏腑、疏通经脉、运行气血、祛病保健功效。神阙灸温中固元,关元灸扶气助阳,气海灸培补元气,中脘灸暖胃散寒。逆灸法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应用广泛,可以强健机体,保障健康,值得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保健 神阙 关元 气海 中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燕 李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逆灸对抑郁症的预防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逆灸组、艾灸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逆灸组... 目的:观察逆灸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逆灸对抑郁症的预防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逆灸组、艾灸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逆灸组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艾灸,1次/日,持续3周后进行造模;艾灸组及氟西汀组造模成功后再行治疗3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IL-6、IL-10含量。结果:抑郁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较正常组显著下降;逆灸组、艾灸组及氟西汀组血清中IL-1β、IL-6含量显著下降,逆灸组血清IL-6含量较艾灸组、氟西汀组有显著性差异;逆灸组、氟西汀组血清IL-10含量显著升高,艾灸组血清IL-10含量较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秩检验显示:逆灸组>氟西汀组>艾灸组。结论:艾灸对抑郁症的预防作用优于治疗效果,逆灸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发挥对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预防 抑郁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应激法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慧 《中医研究》 2003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逆灸 应激学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霞 李小芳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逆灸"对毽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晋中学院毽球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用逆灸的手段介入,设立对照组与试验组,测定心率、血压体位反射、两点辨别阈、足反应时等指标,比较两组运动员... 目的:探讨"逆灸"对毽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晋中学院毽球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用逆灸的手段介入,设立对照组与试验组,测定心率、血压体位反射、两点辨别阈、足反应时等指标,比较两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状况。结果:"逆灸"足三里穴试验组运动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从测出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了"逆灸"足三里穴对运动员的运动之后即刻的30 s心率、两点辨别阈、足反应时等各项指标,都具有极其显著调节作用,而血压体位反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说,两组的试验数据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逆灸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逆灸 毽球运动员 足三里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关元、命门穴对极限耐力运动大鼠NOS、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丽 李晓泓 +6 位作者 孙志芳 莫捷 朱世鹏 丁娜 章庆庆 王洋 张露芬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命门穴对大鼠极限运动时的运动耐力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骨骼肌及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逆灸关元力竭组、逆灸命门力竭...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命门穴对大鼠极限运动时的运动耐力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骨骼肌及心肌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逆灸关元力竭组、逆灸命门力竭组,分别干预20 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并检测相应的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力竭组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NOS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而逆灸关元、命门对酶活性影响不大(P>0.05)。与力竭组比较,逆灸关元、命门均可使力竭大鼠游泳时间延长,钠-钾-ATP酶活性增高(P<0.05,P<0.01);逆灸命门还使其NOS活性明显降低且与逆灸关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逆灸命门、关元穴均能提高极限运动大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其游泳力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OS、激发钠-钾-ATP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极限耐力运动 一氧化氮合酶 钠-钾-ATP酶 关元 命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正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逆灸 预防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大鼠血浆ANP、CORT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刘箐 张琦 +6 位作者 李梦醒 史可鉴 李真 陶树琴 毕珂瑶 李赫妍 唐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 观察逆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抑郁大鼠血浆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的影响,探讨逆灸防治AD认知障碍伴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 目的 观察逆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伴抑郁大鼠血浆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的影响,探讨逆灸防治AD认知障碍伴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逆灸组,每组9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 (amyloid β25-35,Aβ25-35)的方法复制AD大鼠模型。逆灸组大鼠取“百会”“肝俞”“肾俞”穴施以逆灸。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大鼠情绪状态,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ANP、CORT浓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指数明显下降(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平台停留时间与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明显,胞浆基质溶解,空化;血浆ANP浓度明显降低(P<0.01),CORT浓度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逆灸组大鼠糖水偏好指数明显升高(P<0.01),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台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基本正常,突触结构清晰;血浆ANP浓度升高(P<0.01),CORT浓度降低(P<0.01)。结论 逆灸可以有效减缓A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发展,上调大鼠血浆ANP表达、降低CORT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可能是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抑郁样行为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样行为 心房利钠肽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