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车辆逆变系统共模传导干扰全电路模型分析
1
作者 王雷 葛研军 +1 位作者 李常贤 孙燕楠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了预测地铁车辆逆变系统中开关器件高速动作产生的共模传导干扰,以额定功率190 kW逆变器构成的地铁车辆逆变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干扰源和干扰路径进行分析,通过Ansys Q3D软件及阻抗分析仪提取地铁车辆逆变系统共模传导干扰路径... 为了预测地铁车辆逆变系统中开关器件高速动作产生的共模传导干扰,以额定功率190 kW逆变器构成的地铁车辆逆变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干扰源和干扰路径进行分析,通过Ansys Q3D软件及阻抗分析仪提取地铁车辆逆变系统共模传导干扰路径各组成部件的高频参数;其次搭建地铁车辆逆变系统共模传导干扰全电路模型,通过Ansys Simplorer软件对地铁车辆逆变系统共模传导干扰全电路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将仿真预测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在150 kHz~3 MHz频率范围内仿真预测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在3~30 MHz频率范围内由于并网试验、台架布线、测试传感器转移阻抗等因素的影响,仿真预测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出现大约8 dB的误差,由此证明所设计的全电路模型建模及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系统 共模 电磁干扰 全电路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多机逆变系统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卢盛阳 王同 +5 位作者 王会斌 杜彦星 孟令林 王海鑫 杨俊友 隋玉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215,24,共6页
为解决新能源并网逆变系统给电网惯量和阻尼特性带来的问题,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VSG)得到广泛应用,但VSG的引入也可能对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对此,首先在单机逆变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机逆变系统小信号模型;然后,分析系统关... 为解决新能源并网逆变系统给电网惯量和阻尼特性带来的问题,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VSG)得到广泛应用,但VSG的引入也可能对系统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对此,首先在单机逆变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机逆变系统小信号模型;然后,分析系统关键参数特征根轨迹,从参数异步变化角度研究目标参数对多机系统整体和各VSG之间高、中、低频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多机系统参数的多频段稳定性影响规律,确定了多机系统部分结构和控制参数的稳定裕度。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多机逆变系统 小信号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分析
3
作者 施鑫淼 刘超厚 李彦龙 《科技资讯》 2024年第9期93-95,共3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在光伏发电和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对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的构成、控制方法、系统优化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介绍了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其次,...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在光伏发电和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对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的构成、控制方法、系统优化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介绍了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其次,分析了电压/电流控制策略、功率因数控制、频率控制、防孤岛控制和软启动控制等控制方法。再次,探讨了系统优化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单相光伏储能逆变系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 光伏储能 逆变系统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配比的光伏电站逆变系统设计分析
4
作者 谢建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2期264-267,共4页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逆变系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效率和经济性需求。为解决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不足导致的逆变器容量浪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容配比设计光伏电站逆变系统的重要性。其次从光伏电站逆变系统的角...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逆变系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效率和经济性需求。为解决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不足导致的逆变器容量浪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容配比设计光伏电站逆变系统的重要性。其次从光伏电站逆变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设 计策略,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配比 光伏电站 逆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配比的光伏电站逆变系统选型与经济比较
5
作者 刘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10-0115,共6页
本文对我国光伏电站的发展趋势及逆变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光伏逆变器的三种主要类型:组串式、集中式和集散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光伏电站的实际形式,详细比较了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两种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市场变化趋势。... 本文对我国光伏电站的发展趋势及逆变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光伏逆变器的三种主要类型:组串式、集中式和集散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光伏电站的实际形式,详细比较了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两种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市场变化趋势。随后,通过设计了容配比为1.19和1.23的两种方案,对组串式和集中式逆变器在项目初期投资、系统效率和25年运维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初期投资上,相同容配比情况下,集中式逆变器方案比组串式逆变器方案节省投资;而从光伏发电系统效率和长期运维成本考虑,组串式逆变器方案更具优势。最终,建议在高效单晶硅双面双玻530W组件和平单轴跟踪支架的情况下选择组串式逆变器方案,以提高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逆变系统 组串式 集中式 容配比 初期投资 系统效率 运维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Boost的两级式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 被引量:76
6
作者 程军照 吴夕科 +1 位作者 李澍森 左文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8-2052,共5页
在光伏并网发电中,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实行最大功率点跟踪,而为了实现并网,直流侧电压必须高于电网电压幅值,这就限制了光伏电池电压的调节范围。对一种单相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进行了研究,它由Boost DC/DC电路和逆变桥组成。前级Boost... 在光伏并网发电中,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实行最大功率点跟踪,而为了实现并网,直流侧电压必须高于电网电压幅值,这就限制了光伏电池电压的调节范围。对一种单相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进行了研究,它由Boost DC/DC电路和逆变桥组成。前级Boost斩波电路则通过调节占空比而改变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后级逆变电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方法,电压外环控制逆变侧电容电压的稳定,电流内环控制并网电流实现并网。在这种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并网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扰,使整个系统更加灵活可靠。主要研究了逆变系统各重要元件参数的选取方法以及逆变系统的控制方法。最后用MatlabR2007a/Simulink进行了仿真,证明了该逆变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发电 逆变系统 Boost新波电路 最大功率点跟踪 直接电流控制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列车牵引逆变系统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孟苓辉 刘志刚 +2 位作者 刁利军 徐春梅 王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8,共5页
通过分析牵引逆变系统关键器件的损伤机理和故障模式,并根据系统的逻辑关系,建立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得出系统可靠性的表达式,并对比分析不同关键器件的累积损伤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该模型可为列车的可靠性评估及主动安全维修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牵引逆变系统 可靠性模型 失效率 累积损伤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双电容自调节逆变系统输出电压质量的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江渝 黄敏 +3 位作者 姜琦 梁波 王维俊 郑群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6-433,共8页
适当地选择元件参数,电感双电容电路(inductorcapacitor-capacitor,LCC)能代替传统逆变器中的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电感型滤波器,还能自动调节其输出电压。负载变化时,只要保持输入电压不变,LCC将自动调节其输出电压,使其等于负载变化前... 适当地选择元件参数,电感双电容电路(inductorcapacitor-capacitor,LCC)能代替传统逆变器中的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电感型滤波器,还能自动调节其输出电压。负载变化时,只要保持输入电压不变,LCC将自动调节其输出电压,使其等于负载变化前的状态。因此,在三相逆变系统中,只要保持输入电压对称,则无论负载是否对称,LCC逆变系统输出电压的稳态分量总是对称的,不对称负载对LCC逆变系统的输出电压没有影响。在输入端引入另一个由负载电流控制的电压分量,LCC则能补偿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谐波输出电压,从而有效控制输出电压的质量。根据LCC逆变系统的自调节特点,提出参数在线调节的前馈控制方式,在满足控制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控制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文提出的逆变系统、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逆变系统 自调节 非线性负载 不对称负载 电压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逆变系统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建勇 潘再平 +2 位作者 卢慧芬 任璐 张滨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6-199,共4页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构建了一套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单相全桥逆变创新实验平台,介绍了平台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实现流程,并对实验平台的单极性和双极性SPWM调制、单相SVPWM及其对应的闭环控制等多项实验教学功能...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构建了一套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单相全桥逆变创新实验平台,介绍了平台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实现流程,并对实验平台的单极性和双极性SPWM调制、单相SVPWM及其对应的闭环控制等多项实验教学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丰富了电力电子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能够改善和提升电力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逆变系统 控制算法 探究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PWM整流/逆变系统的李亚普诺夫控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向龙 程善美 万淑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4,共3页
针对集成的三相PWM整流/逆变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的一体化瞬时功率控制策略.主要思想是:选择合适的整流器状态变量构造一个李亚普诺夫函数,从李亚普诺夫渐近稳定性出发,设计两个控制变量用于整流器的控制.该策略将逆变... 针对集成的三相PWM整流/逆变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的一体化瞬时功率控制策略.主要思想是:选择合适的整流器状态变量构造一个李亚普诺夫函数,从李亚普诺夫渐近稳定性出发,设计两个控制变量用于整流器的控制.该策略将逆变器的瞬时功率动态自然地嵌入到整流器的控制当中,在保证整流器渐近稳定的同时,使得三相PWM整流/逆变系统的直流储能电容可以大大减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采用这种控制策略的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逆变系统 李亚普诺夫直接法 瞬时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逆变系统建模与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易宏 代冀阳 伍家驹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7-131,226,共6页
非线性整流性负载是影响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带非线性负载的单相逆变器,其输出波形畸变较大,动态性能差和总谐波畸变率(THD)较高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解决整流性负载的模型问题。用死区模型代替整流性负... 非线性整流性负载是影响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带非线性负载的单相逆变器,其输出波形畸变较大,动态性能差和总谐波畸变率(THD)较高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解决整流性负载的模型问题。用死区模型代替整流性负载,得到具有整流性负载的单相逆变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案,并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能同时实现逆变器的高精度稳态输出波形、较低的THD值和快速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逆变系统 整流性负载 模糊控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逆变系统谐波环流的抑制方法及功率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龙华 舒杰 +1 位作者 宋香荣 张先勇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了抑制并联逆变系统的谐波环流,提高系统的电压输出质量,分析了谐波环流产生的原因,利用下垂特性将谐波功率环引入系统控制,并基于此提出多反馈并联控制策略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并采用更加实时的谐波环流功率计算方法,实现基波及主要次... 为了抑制并联逆变系统的谐波环流,提高系统的电压输出质量,分析了谐波环流产生的原因,利用下垂特性将谐波功率环引入系统控制,并基于此提出多反馈并联控制策略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并采用更加实时的谐波环流功率计算方法,实现基波及主要次谐波的功率均分,有效抑制谐波环流。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新的谐波功率计算的多反馈并联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抑制谐波环流。提高并联逆变系统的电压输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系统 谐波环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VM模型的级联H桥型逆变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天真 祁洁 +1 位作者 徐浩 汤天浩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2,共7页
为了实现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系统的故障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和诊断速度,在分析多电平逆变系统的故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类相关向量机(MRVM)模型的级联H桥逆变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该方法以逆变系统的输出电压信号作为模型... 为了实现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系统的故障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和诊断速度,在分析多电平逆变系统的故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类相关向量机(MRVM)模型的级联H桥逆变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该方法以逆变系统的输出电压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故障信号,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进行信号预处理,以降低噪声,减少训练和测试时间,采用E-step和最大期望估计的方法来进行模型推断。诊断输出为各故障类别的概率,以概率最大的故障类别作为诊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快的诊断速度和更高的诊断准确率,满足了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系统故障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类相关向量机(MRVM) 级联H桥 逆变系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流—逆变系统共模电磁干扰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广德 苏利捷 魏兆博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6-49,共4页
在整流—逆变系统中,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频动作会产生巨大的dv/dt,di/dt,形成严重的电磁干扰(EMI)。为了预测进而抑制系统的共模传导电磁干扰,需要研究其建模和分析方法。通过与单相逆变器共模干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共模电磁干扰源和传... 在整流—逆变系统中,功率开关器件的高频动作会产生巨大的dv/dt,di/dt,形成严重的电磁干扰(EMI)。为了预测进而抑制系统的共模传导电磁干扰,需要研究其建模和分析方法。通过与单相逆变器共模干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共模电磁干扰源和传播途径,构建了用于研究整流—逆变系统共模电磁干扰的等效电路。在10 k Hz^30 MHz频段,对整流器、逆变器以及系统的共模干扰进行了仿真和测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基本一致,证明了提出的共模电磁干扰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逆变系统 共模电磁干扰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控制三相电压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系统 被引量:8
15
作者 屈艾文 陈道炼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97-2005,共9页
为提高准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和并网电流质量,提出了一种采用重复控制的强升压能力的单级三相电压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并对这种逆变系统的电路拓扑、改进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控制策略... 为提高准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和并网电流质量,提出了一种采用重复控制的强升压能力的单级三相电压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并对这种逆变系统的电路拓扑、改进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控制策略、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调制器设计进行了分析。该系统电路拓扑是由大升压比准Z源阻抗网络、三相逆变桥和三相LCL滤波器构成;改进的SVPWM控制策略包括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和储能电容电压外环、并网电流内环控制,其中并网电流内环采用逆变器侧电流反馈控制策略,且融入了电网电压比例前馈、重复控制和PI串联的嵌入式复合控制来提高并网电流质量。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逆变系统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和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Z源逆变系统 光伏 改进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逆变器侧电流反馈 重复控制 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逆变系统实时仿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恒斌 陈春阳 +1 位作者 韩坤 李水昌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研究车载牵引控制优化问题,针对克服机车牵引控制器车载测试存在的针对误差较大和不同步的弊端,提出设计实际控制器与虚拟被控对象相结合的牵引控制器测试模式。根据dSPACE实时仿真器建立了牵引逆变器和牵引电机的实时仿真模型,对仿真... 研究车载牵引控制优化问题,针对克服机车牵引控制器车载测试存在的针对误差较大和不同步的弊端,提出设计实际控制器与虚拟被控对象相结合的牵引控制器测试模式。根据dSPACE实时仿真器建立了牵引逆变器和牵引电机的实时仿真模型,对仿真器的采样步长与控制器的事件步长不同步而导致的采样延迟,采用了一种补偿算法,有效消除了因采样延迟产生的仿真误差。对建立的牵引逆变系统实时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仿真。结果证明了补偿算法的有效性。实时仿真模型已应用于牵引控制器的研发与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逆变系统 实时仿真模型 补偿算法 仿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单相升压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亦文 陈道炼 +1 位作者 邱琰辉 何勇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086-5097,共12页
在分析传统单级单相升压型逆变器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单级单相升压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并对构成这种系统的附加储能电感旁路开关的电路拓扑、限制储能电感电流的两种开关方式、非线性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单周期... 在分析传统单级单相升压型逆变器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单级单相升压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并对构成这种系统的附加储能电感旁路开关的电路拓扑、限制储能电感电流的两种开关方式、非线性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单周期控制策略、储能电感电流限定值、一个低频输出周期内的开关状态等效电路和工作模式、主要电路参数设计、系统建模分析等技术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获得了研究结论。附加的旁路开关及其两种开关方式解决了储能电感能量过剩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储能电感及其电流;非线性PWM单周期控制策略,是通过采样并反馈逆变桥输出电流实时地调节逆变器的馈能占空比,使逆变桥输出电流在每个开关周期的平均值跟踪基准正弦信号以获得高质量的并网电流波形。设计并研制的1k VA 110V/DC-220V/50Hz样机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出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为单级升压中小容量并网逆变场合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并网逆变系统 光伏 升压型 单级 非线性PWM单周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低压穿越新型锁相环的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贵龙 祝龙记 曹玲玲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0,共3页
针对传统锁相环(PLL)在电网电压发生不对称跌落故障时锁相失败的情况,引入一种双二阶广义积分器(DSOGI)以达到前级滤波效果的PLL结构。该PLL利用相序分离法滤除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时产生的负序分量,进而使系统能够精确、快速地跟踪电网... 针对传统锁相环(PLL)在电网电压发生不对称跌落故障时锁相失败的情况,引入一种双二阶广义积分器(DSOGI)以达到前级滤波效果的PLL结构。该PLL利用相序分离法滤除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时产生的负序分量,进而使系统能够精确、快速地跟踪电网电压相位,从而在电网电压跌落时保护并网逆变器,并允许其穿越瞬态故障。通过对改进的PLL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可得出,该方案能使光伏电站应对多种形式下的电压暂降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逆变系统 低电压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BP神经网络的城轨列车辅助逆变系统故障诊断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德臣 贾利民 +2 位作者 秦勇 彭伟 杨颖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3年第6期542-546,共5页
在研究城轨列车辅助逆变系统故障诊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再经过小波包分解和重构,构造特征向量,以此为故障样本对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 在研究城轨列车辅助逆变系统故障诊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小波降噪,再经过小波包分解和重构,构造特征向量,以此为故障样本对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智能化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诊断出城轨列车辅助逆变系统的故障类型,这为辅助逆变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 神经网络 辅助逆变系统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功率三电平逆变系统故障特性分析与保护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健 尹项根 +3 位作者 张哲 唐萍 熊卿 王存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9,共8页
高压大功率三电平逆变系统故障形式多样且特殊,传统主设备保护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针对三电平逆变系统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交流输入、直流和交流输出三个环节,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有保护配置与原理的... 高压大功率三电平逆变系统故障形式多样且特殊,传统主设备保护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针对三电平逆变系统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交流输入、直流和交流输出三个环节,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有保护配置与原理的不足,同时对新的保护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故障仿真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仿真分析。所提出的保护配置在6kV/1MW三电平逆变系统中得到了应用,静态模拟以及试验研究均验证了所提出的保护原理与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功率 三电平逆变系统 保护 仿真分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