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电厂送风风量测量装置技术改造 被引量:1
1
作者 原翔 《科技风》 2012年第19期13-13,共1页
送风风量测量一直是电厂的一个难题,电站锅炉送风风道直管段一般较短,不能满足测量装置对安装前后距离的最低要求,致使送风风量测量值波动较大,风量自动长期不能投入。此次技改主要为了解决该项问题,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的多点式风量... 送风风量测量一直是电厂的一个难题,电站锅炉送风风道直管段一般较短,不能满足测量装置对安装前后距离的最低要求,致使送风风量测量值波动较大,风量自动长期不能投入。此次技改主要为了解决该项问题,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的多点式风量测量装置,改造后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风风量 测量装置 加工改造 等截面多点式流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与低温送风空调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维平 刘佳霓 周丽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研究在设计工作中十分重要。文章针对变风量与低温送风空调进行分析研究,从变风量与低温送风空调的系统特点、技术分析、应用、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等5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为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提... 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分析研究在设计工作中十分重要。文章针对变风量与低温送风空调进行分析研究,从变风量与低温送风空调的系统特点、技术分析、应用、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等5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为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量与低温送风空调 应用 技术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控制的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控制特性研究
3
作者 邱国永 何大四 范晓伟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基于通风网络原理建立了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预测控制模型,并对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进行预测控制.仿真模拟表明,该预测控制模型对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调节及时、准确,能使该系统更加节能、可靠.
关键词 风量空调送风系统 通风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筒保温全风量送风系统设计及热管阻力的优化研究
4
作者 白金发 鲍玲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了探究热管换热单元阻力特性和优化井筒保温全风量送风系统设计,建立了热管单个模块阻力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并联模块的阻力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管阻力平衡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井筒不同进风口进风量的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热管换热单元阻力特性和优化井筒保温全风量送风系统设计,建立了热管单个模块阻力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并联模块的阻力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管阻力平衡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井筒不同进风口进风量的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管排数量,风速分布较原设计更加均匀,阻力减少。最大风速差由2.1 m/s降低至1 m/s内,系统风速不平衡率由80%降低至20%以下。全风量送风系统运行过程中,密闭性是决定新风风道进风量的最主要因素;当辅助风道开启时,进风风量可达2600 m^(3)/min,占总进风量比例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换热 阻力特性 井筒保温 风量送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优化控制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杰 范晓伟 +1 位作者 何大四 付邦胜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基于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运行特点,建立了风量预测优化控制模型,设计了变风量空调前馈-反馈综合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预测优化控制的空调系统运行稳定,各个空调小室的温度都能够稳定于设定温度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内;各个控制环节... 基于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运行特点,建立了风量预测优化控制模型,设计了变风量空调前馈-反馈综合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预测优化控制的空调系统运行稳定,各个空调小室的温度都能够稳定于设定温度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内;各个控制环节的耦合度很小,能够实现独立控制调节,系统运行灵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量空调送风系统 预测优化控制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控制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性能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娜 何大四 范晓伟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8-51,70,共5页
基于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运行机理建立了预测控制模型,设计出变风量空调前馈反馈综合控制系统.实验研究表明,该控制系统对变风量空调送风系统的调节及时、准确,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关键词 风量空调送风系统 管网结构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7
作者 孙辉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对武汉某办公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进行研究,探究该系统在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变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相对于在既有控制策略(定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的节能潜力。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和利用Trnsys软件进行模... 对武汉某办公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进行研究,探究该系统在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变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相对于在既有控制策略(定送风静压控制策略)下运行时的节能潜力。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和利用Trnsy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根据模拟仿真结果,该大楼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采用优化控制策略后,在空调制冷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7.19%,空调制热季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4.96%,全年运行总计节能率为16.58%。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变风量空调末端送风系统控制策略是有效的,能显著减少空调系统能耗,为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量送风系统 送风静压 优化控制 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ker控制器在侧吹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薛迎成 何建祥 孙爱林 《传感器世界》 2003年第8期30-33,共4页
根据工程实践,论述了侧吹风中送风温湿度、风量、控制方案以及西门子公司Joker控制器RWX7032、RWX5030在侧吹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Joker控制器 侧吹风空调系统 送风温度 送风风量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讯机房空调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余颖俊 《制冷》 2005年第B05期117-119,共3页
讨论了通讯机房的空调设计的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按照其独有的特点论述了通讯机房的空调设计。
关键词 通讯机房 恒温恒湿 干冷却工况 小焓差大风量送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光学测量仪器的高精度气浴恒温箱设计
10
作者 王喆 侯少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以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DASH)干涉仪为代表的精密光学测量仪器对环境温度波动非常敏感.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精密光学测量仪器的高精度气浴恒温箱设计方案.该气浴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空气处理模块、气浴恒温箱体和温度测控电路组成.重点介... 以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DASH)干涉仪为代表的精密光学测量仪器对环境温度波动非常敏感.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精密光学测量仪器的高精度气浴恒温箱设计方案.该气浴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空气处理模块、气浴恒温箱体和温度测控电路组成.重点介绍了空气处理模块和气浴恒温箱体的构成原理和实现过程,并通过ANSYS热力学仿真和实验对设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高精度气浴恒温箱具有良好的温度均匀性,温度控制稳定性可以达到±0.1℃,满足了DASH干涉仪工作时的恒温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仪器 气浴 恒温箱 珀耳贴 风量送风 ANSY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系统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11
作者 吴锁平 《大氮肥》 CAS 2004年第5期325-327,共3页
分析除湿系统能耗高的原因,提出余热回收、变风量送风、循环风等节能型的可行性方案。实施后 将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除湿系统 节能 余热回收 循环风 离心式氟利昂冷水机 冷凝水 离心式引风机 风量送风 化肥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ervations of Gobi aeolian transport and wind fetch effect 被引量:2
12
作者 ZHANG ZhengCai DONG ZhiBao ZHAO AiG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323-1328,共6页
The wind fetch effect is important to wind erosion and aeolian transport and controls aeolian flux.It is useful to study the wind fetch effect in determining the aeolian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our knowledge... The wind fetch effect is important to wind erosion and aeolian transport and controls aeolian flux.It is useful to study the wind fetch effect in determining the aeolian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our knowledge of aeolian physics and wind erosion.In this paper,multichannel samplers measure aeolian transport at different heights above an artificial Gobi surface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of the Tengger Desert.The results show that aeolian transport flux can be expressed 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height.Wind fetch obviously affects aeolian flux and aeolian transport.The coefficients and relative decay rate of aeolian flux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wind fetch distance.Aeolian transport depends on the height and fetch distance;aeolian transpor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etch distance,reaching a maximum at a fetch distance of about 34 m at the very near surface.The fetch distance of maximum aeolian transport tends to increase with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fetch effect artificial Gobi aeolian transpo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