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0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中送别
1
作者 (唐)王维 《学苑教育》 2025年第9期1-1,共1页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赏析:《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赏析:《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暮掩柴扉 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 春草明年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别友情深 苦旅时光暖——“送别诗”大单元教学展示
2
作者 张苏州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0期81-83,共3页
传统经典“送别诗”的大单元教学,要在比较鉴赏中抓住每首诗与众不同的魅力,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切入鉴赏,开展美读、鉴赏、写作、表演等活动,能比较深入地理解人文离情、深远蕴意。
关键词 大单元 送别诗” 视频脚本 评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涉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论析
3
作者 周婷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歌创作于临行赠别之际。这一部分诗歌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离别多感伤,情感抒发是其第一要义。唐诗妙于写情,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表现为情真意挚的情感表达;其次,唐代诗歌在唐前诗歌缘情感物的抒情... 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歌创作于临行赠别之际。这一部分诗歌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离别多感伤,情感抒发是其第一要义。唐诗妙于写情,唐代涉及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表现为情真意挚的情感表达;其次,唐代诗歌在唐前诗歌缘情感物的抒情基础之上形成了以景兴情的景物托写。这两个方面构成这一部分诗歌的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梅关古道 赠答送别 大庾岭 以景兴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语文送别诗的审美探究
4
作者 包丽娜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着眼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探究送别诗在其培养中的作用。从送别诗寓意独特的意象,多样的表现手法,丰富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探究送别诗对学生感悟美的能力、表现美的方法、人格品行的提升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培养、提... 着眼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探究送别诗在其培养中的作用。从送别诗寓意独特的意象,多样的表现手法,丰富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探究送别诗对学生感悟美的能力、表现美的方法、人格品行的提升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 审美 意象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的情感体验
5
作者 周婷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唐代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饱蘸深情,其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三:一是书写离别之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是描写世情的艰难,唐代文士经过梅关古道多因仕宦不如意,生存艰难之际颇有世情冷漠之感;三是宦情的尚志追求,有唐一代党争激烈,士大夫... 唐代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饱蘸深情,其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三:一是书写离别之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是描写世情的艰难,唐代文士经过梅关古道多因仕宦不如意,生存艰难之际颇有世情冷漠之感;三是宦情的尚志追求,有唐一代党争激烈,士大夫遭遇贬谪较为频繁,仕宦一途遭受挫折,故于赠答送别诗中流露出归隐之情。唐代文士所创作的这些梅关古道赠答送别诗作是其社会交际的真实记录,更是其情思意绪的折光和投影,寄寓着唐代文士人生失意之际的真情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梅关古道 大庾岭 赠答送别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视角下琵琶行江岸送别图的空间建构
6
作者 黄川川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自诞生起就引起了无数关注,这一经典不断被后世以绘画形式加以诠释。《琵琶行》文本中视觉化的场景描写使得绘画空间清晰有序,“琵琶行诗意图”承续文本中的空间建构,成为传统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画题。其中,“浔阳江头... 白居易的《琵琶行》自诞生起就引起了无数关注,这一经典不断被后世以绘画形式加以诠释。《琵琶行》文本中视觉化的场景描写使得绘画空间清晰有序,“琵琶行诗意图”承续文本中的空间建构,成为传统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画题。其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式的图像更是作为绘画基本空间被江南画家不断描绘,生成了一系列琵琶行式的江岸送别空间,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江岸送别图像 绘画空间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日送别
7
作者 (唐)王之涣 《初中生辅导》 2024年第8期17-17,共1页
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②飞。注释①蓟(jì)庭:蓟地的庭院,指送别处。②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关键词 登高 九日送别 比喻
原文传递
唐代送别诗对日本平安时期送别诗创作的影响——以“敕撰三集”为例
8
作者 贾绪雨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6期69-72,共4页
送别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种诗歌题材,是文人墨客表达离愁别怨的重要媒介。日本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对我国唐代文化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吸收借鉴,因此平安时期的日本汉诗中也有着数量较多的送别诗,且尤以“敕撰三集”中的送... 送别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种诗歌题材,是文人墨客表达离愁别怨的重要媒介。日本平安时期的贵族文化对我国唐代文化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吸收借鉴,因此平安时期的日本汉诗中也有着数量较多的送别诗,且尤以“敕撰三集”中的送别诗最具特色。这些送别诗因受唐代文化的影响,在诗歌主题及手法上与唐代送别诗有着诸多相同之处。本文以“敕撰三集”中的送别诗为载体,详细论述诗中表现的日本平安时期的官员、文人交往及送别方式等情况,并分析中国诗歌对日本汉诗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敕撰三集” 平安时期 送别 模仿 影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城南送别》的艺术特征及在合唱实践中的运用
9
作者 李墨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7期154-157,共4页
《城南送别》作为一首文化底蕴深厚且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在合唱指挥领域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曲作为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对高中美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多方面,通过其独特的歌词意象和音乐意蕴,为指挥者与合唱团队提... 《城南送别》作为一首文化底蕴深厚且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在合唱指挥领域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曲作为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对高中美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多方面,通过其独特的歌词意象和音乐意蕴,为指挥者与合唱团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演绎的广阔空间。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城南送别》的歌词意象与音乐意蕴,进而探讨其在合唱指挥专业中的重要价值,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南送别 歌词意象 音乐意蕴 合唱指挥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文阅读视域下统编初中语文送别诗教学策略探析
10
作者 薛正澳 《品位·经典》 202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送别诗是其中重要的一类题材。目前关于统编课本中的古代送别诗的教学多以单篇为主,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存在着情感分析类化、教学零散化、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群文阅读教学作为近年来新型的教学模式...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送别诗是其中重要的一类题材。目前关于统编课本中的古代送别诗的教学多以单篇为主,缺乏系统性,在教学中存在着情感分析类化、教学零散化、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群文阅读教学作为近年来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用来尝试解决当下初中语文送别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送别诗教学策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送别 群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11
作者 (唐)白居易 《小学生作文》 2024年第10期48-48,共1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字句对应。第二句的“枯”字对应着第三句——野火一烧,草就焦了。第二句的“荣”字对应着第四句——春风一吹,草就萌生了。我们在写话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先提取写作对象的特点,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字句对应。第二句的“枯”字对应着第三句——野火一烧,草就焦了。第二句的“荣”字对应着第四句——春风一吹,草就萌生了。我们在写话中,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先提取写作对象的特点,再展开对细节进行描述。这样一来,就不至于提起笔来抓耳挠腮,不知从何说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喜是心火,荣枯是眼尘——《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式教学
12
作者 李振华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8期36-37,共2页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今传诵,诗解丰富,其中也不乏误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正确解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赋得古原草送别 正确解读 鉴赏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三韵”赋能古诗词跨学科学习——以小学语文“送别诗”教学为例
13
作者 林秀芳 叶彬 《新教师》 2024年第12期25-26,共2页
本文探讨了“三韵”(声韵、意韵、情韵)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送别诗”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将音乐与“送别诗”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小学诗词教学提供一种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 “三韵”音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送别诗” 跨学科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悠悠故乡情,万里话送别——浅析李白《渡荆门送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素芝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36-36,共1页
自古多情伤别离,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很好的验证。离别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无论是送还是留,主体都是人。而在古典诗歌中却有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的作品,他相别的主体不是人,... 自古多情伤别离,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很好的验证。离别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无论是送还是留,主体都是人。而在古典诗歌中却有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的作品,他相别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物。这样的送别别具一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在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所写的《渡荆门送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渡荆门送别 送别故乡 深情厚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暮酒醒人已远 阳关一望断人肠——王维两首送别诗解读
15
作者 张国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24-125,共2页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集中那些赠别友人的抒情绝句也名重一时,这些诗因构思精巧、造境新奇、情意真挚委婉而引人共鸣,在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送元二使安西》和《山中送别》,即是王维送别诗中的名篇。
关键词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山中送别 折柳送别 西出阳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古典送别诗中送别者怅然独归之情
16
作者 顾素芝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8期8-9,共2页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别离成为最重要的主题。别离也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更是成了人生不圆满的一大遗憾。别离无论是对送别者还是对远行者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离别的相思之苦来说,送别者怀念远行者的感情总比远行者怀念家中的...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别离成为最重要的主题。别离也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更是成了人生不圆满的一大遗憾。别离无论是对送别者还是对远行者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离别的相思之苦来说,送别者怀念远行者的感情总比远行者怀念家中的送行者的感情更真挚一些。送行者“怅然独归”的凄凉孤寂的身影和若有所失的怅然感受更甚于远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 送别 远行者 怅然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应物送别诗的内容分类与情感表达
17
作者 林宏磊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0-94,共5页
韦应物以其山水田园诗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但其诗集中有一定数量的送别诗。文章从韦应物送别诗的送别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分析韦应物的送别诗,从而使读者更深层次地认识韦应物的这一诗歌体裁。
关键词 韦应物 送别对象 送别内容 情感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唐代送别诗的离情别绪
18
作者 蔡卫忠 《中学课程资源》 2012年第11期44-45,共2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人世间的聚散离合。确实,亲朋好友分别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自古以来莫不如此。许多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不朽诗篇。唐代的送别诗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别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人世间的聚散离合。确实,亲朋好友分别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自古以来莫不如此。许多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不朽诗篇。唐代的送别诗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别有一番风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联系诗人的境遇,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一、旷达乐观催人奋进唐朝,随着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 离情别绪 人有悲欢离合 不朽诗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 渡荆门送别 岑参 尽在不言中 有对 董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送别诗与送别图
19
作者 黄国飞 李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18期26-27,共2页
中国古代的送别诗与送别图均是送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切联系,诗与画相互生发、阐释。
关键词 送别文化 送别 送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送别诗结尾模式综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智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唐代送别诗的结尾往往是诗人着力用心雕琢的一笔,蕴含了诗人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是复杂的,可以分为“盼见问归”、“伫立怅望”、“长忆相思”、“想象追随”、“劝慰勉励”和“祝福规劝”等多种表现。唐人送别诗的结句大都如... 唐代送别诗的结尾往往是诗人着力用心雕琢的一笔,蕴含了诗人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是复杂的,可以分为“盼见问归”、“伫立怅望”、“长忆相思”、“想象追随”、“劝慰勉励”和“祝福规劝”等多种表现。唐人送别诗的结句大都如空谷余音,不绝于耳,令人赞叹心仪,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及生活告别语,形成了送别诗独具特色的结尾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送别 结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