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迦腻色迦的遗产——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及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英刚 《佛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46-166,共21页
贵霜君主迦腻色迦(Kanishka I)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形象和事迹,也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中古汉文佛教文献里,迦腻色迦屡屡被描述为佛教的理想君主转轮王,但是又常常以一个军事征服者的形... 贵霜君主迦腻色迦(Kanishka I)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形象和事迹,也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中古汉文佛教文献里,迦腻色迦屡屡被描述为佛教的理想君主转轮王,但是又常常以一个军事征服者的形象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叙事,却和保存下来的贵霜时代迦腻色迦的图像材料相契合;在汉文史料中,迦腻色迦作为佛教转轮王的福力,让其具备超自然的神通。其双肩出火的形象——尽管有琐罗亚斯德教和佛教等不同思想来源的解释——在佛教知识分子比如玄奘的认识里,是其作为佛教转轮王而享有的福力所致;迦腻色迦修建的雀离浮图(Cakri Stupa)或者说轮王之塔,一方面是其树立自己佛教君主形象的纪念碑,另一方面也传入中土并留下了自己的影响。中国中古时期有关迦腻色迦的历史记忆,是佛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重要地位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迦腻色迦 佛教 转轮王 雀离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印度佛像起源问题的再讨论——迦腻色迦舍利盒研究
2
作者 赵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3,211-212,共7页
古印度佛像起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一直是学界最具争议的问题。出土于犍陀罗的一件铭刻迦腻色迦国王的舍利盒容器,原本应作为佛像起源时期的重大考古遗品,却在学界颇具争议。本文依据铭文和文献记载,以及对舍利盒的整体考察,推定迦腻色... 古印度佛像起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一直是学界最具争议的问题。出土于犍陀罗的一件铭刻迦腻色迦国王的舍利盒容器,原本应作为佛像起源时期的重大考古遗品,却在学界颇具争议。本文依据铭文和文献记载,以及对舍利盒的整体考察,推定迦腻色迦舍利盒确为迦腻色迦一世所作,舍利盒佛像属犍陀罗初创时期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印度佛像 犍陀罗 迦腻色迦 舍利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腻色迦书信》的伦理思想及艺术特色
3
作者 洛绒当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4期25-36,共12页
《伽腻色迦书信》是公元8世纪末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的一部书信体著作,其对藏族佛教、诗学、伦理及公文书信等方面起着重要影响,并被宗喀巴、杰曹·达玛仁青、松巴·益西班觉、章嘉·阿旺洛桑却旦等佛学大师们尊崇,在他们的著... 《伽腻色迦书信》是公元8世纪末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的一部书信体著作,其对藏族佛教、诗学、伦理及公文书信等方面起着重要影响,并被宗喀巴、杰曹·达玛仁青、松巴·益西班觉、章嘉·阿旺洛桑却旦等佛学大师们尊崇,在他们的著书立说中频频引用《伽腻色迦书信》的名言金句。然而,学界对其研究较为滞后,专题的研究更显甚微。文章在梳理藏汉文相关佛典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献比较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伽腻色迦书信》的作者、译者进行探究,并在藏族传统文学语境下剖析其主要思想。同时,对《伽腻色迦书信》义理从国政与佛法的辩证关系、伦理道德、知识教育及生态和谐等十个方面进行阐释和科学归纳,提出佛教与当今社会适应有利于发挥新时代社会道德积极作用。最后,将《伽腻色迦书信》为文学经典看待,对其文学思想、语言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做了研究。《伽腻色迦书信》是一部音律优美、词藻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书信》 马鸣大师 迦腻色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犍陀罗艺术的起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芸芸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犍陀罗艺术首创的佛陀形象,希腊罗马艺术特色鲜明,包含印度、希腊罗马、伊朗及中亚三大系统题材,昭显出多种神灵信仰如希腊神、波斯神、印度神信仰及最主要的佛陀信仰。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其实质在于希腊罗马艺术与佛教信仰的结合,目的... 犍陀罗艺术首创的佛陀形象,希腊罗马艺术特色鲜明,包含印度、希腊罗马、伊朗及中亚三大系统题材,昭显出多种神灵信仰如希腊神、波斯神、印度神信仰及最主要的佛陀信仰。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其实质在于希腊罗马艺术与佛教信仰的结合,目的在于帮助佛教的推广,故而其起源的时间当为贵霜王朝时期,地点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犍陀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 巴克特里亚 希腊化 贵霜王朝 迦腻色迦一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犍陀罗佛和菩萨像起源于伊朗 被引量:4
5
作者 田边胜见 台建群 刘珠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犍陀罗佛教艺术,最困难的问题是首先产生释迦牟尼和弥勒像的原因。犍陀罗佛教艺术,包括佛和菩萨像的产生年代虽有许多著名学者进行过调查,但至今仍不甚明了。这是因为大多数雕像缺少年代题记,有些有年代题记,但不确切。犍陀罗艺术的鼎... 犍陀罗佛教艺术,最困难的问题是首先产生释迦牟尼和弥勒像的原因。犍陀罗佛教艺术,包括佛和菩萨像的产生年代虽有许多著名学者进行过调查,但至今仍不甚明了。这是因为大多数雕像缺少年代题记,有些有年代题记,但不确切。犍陀罗艺术的鼎盛时期公认是迦腻色迦十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霜 犍陀罗艺术 大乘佛教 佛教艺术 印度化 佛像 菩萨 袄教 迦腻色迦 弥勒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初传与早期中国佛教艺术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文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50,共15页
佛教初传与早期中国佛教艺术黄文昆一佛教初传1.佛教形成和初传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但长盛不衰,绵延千年,光芒常在,硕果永存,却是在中国。佛法三藏,赖汉译宝典而得保全。可是,佛教几时初传中国,至今仍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引起... 佛教初传与早期中国佛教艺术黄文昆一佛教初传1.佛教形成和初传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但长盛不衰,绵延千年,光芒常在,硕果永存,却是在中国。佛法三藏,赖汉译宝典而得保全。可是,佛教几时初传中国,至今仍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引起学者们反复的追究。公元前五世纪至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历代名画记》 《出三藏记集》 早期中国 《高僧传》 佛像 康僧会 文物 初传 迦腻色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 被引量:4
7
作者 贾应逸 《西域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35-41,共7页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贾应逸1902—1903年德国印度学学者格伦威德尔率领的普鲁士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在高昌故城中发掘,于其中部偏北、被称为“可汗堡”附近东南面一处寺院遗址、德国人编号“M”的地方发现...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贾应逸1902—1903年德国印度学学者格伦威德尔率领的普鲁士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在高昌故城中发掘,于其中部偏北、被称为“可汗堡”附近东南面一处寺院遗址、德国人编号“M”的地方发现了一幢石碑,将之运回柏林,藏于国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德碑 佛教理论 高昌 北凉 碑文 大乘佛教 佛教思想 弥勒菩萨 《大智度论》 迦腻色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长安佛教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遗迹 被引量:6
8
作者 常青 《文博》 1992年第2期58-65,42,共9页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这些石窟以长安以西的丝绸之路沿线最为密集,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同长安佛教的传播与弘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而以东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著名。但据考古...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这些石窟以长安以西的丝绸之路沿线最为密集,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同长安佛教的传播与弘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历来众说纷纭,而以东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著名。但据考古资料以及《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的描述分析,佛教在西域的传播,应在二世纪中期的贵霜迦腻色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迦腻色迦 东汉明帝 佛教艺术 南北朝时期 罗什 西域传 大乘佛教 译经 竺法护 道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鹘文《佛教徒忏悔文》译释 被引量:3
9
作者 沈利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33,共9页
回鹘文《佛教徒忏悔文》译释沈利元本文所译释的一段《佛教徒忏悔文》最初由邦格(W·Bang)和冯加班(A·vonGabain)研究并刊布于突厥语吐鲁番文献第四卷(TrischeTurfan-texteIV193... 回鹘文《佛教徒忏悔文》译释沈利元本文所译释的一段《佛教徒忏悔文》最初由邦格(W·Bang)和冯加班(A·vonGabain)研究并刊布于突厥语吐鲁番文献第四卷(TrischeTurfan-texteIV1930)。该书中有件仟悔文,A件凡77行,B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文献 忏悔文 阿难陀 对偶词 吐火罗文 迦腻色迦 佛教 梵文 吐鲁番 突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兼谈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锡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8-53,共6页
佛教,原指释迦牟尼的说教,经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几个世纪的活动,形成自己的经典、仪式、习惯和教团组织,以后传播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成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 佛教,原指释迦牟尼的说教,经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几个世纪的活动,形成自己的经典、仪式、习惯和教团组织,以后传播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成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约公元前273—236年)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约78—101年)尽力提倡,公元五、六世纪达于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迦腻色迦 世界三大宗教 公元前六世纪 教团 南亚次大陆 佛本生经 舍卫城 公元前三世纪 吠陀经 摩揭陀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读《佛陀世界》有感
11
作者 晓辛 《中国美术》 1996年第6期27-29,共3页
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读《佛陀世界》有感晓辛这个题目似乎距今天人们的生活太遥远。其实,凡是真正对佛教艺术(尤其是美术)感兴趣的读者,多少要了解点这方面的知识。中国不是有句成语叫“正本清源”么?对于中... 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读《佛陀世界》有感晓辛这个题目似乎距今天人们的生活太遥远。其实,凡是真正对佛教艺术(尤其是美术)感兴趣的读者,多少要了解点这方面的知识。中国不是有句成语叫“正本清源”么?对于中国人而言,佛教这种外来文化,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古代印度 佛教造像 迦腻色迦 佛像艺术 犍陀罗艺术 印度本土 笈多王朝 信奉佛教 释迎牟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国他乡输入的歌舞戏
12
作者 黎蔷 《黄梅戏艺术》 1990年第3期44-51,共8页
在我国历史上,因为得势于横亘亚欧非洲的丝绸之路文化运载,于西域和中原地区很早就盛行起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歌舞戏,这支基于各国各族音乐、舞蹈、诗歌、百戏、角抵、杂技、幻术、美术和表演的综合艺术之花,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因为得势于横亘亚欧非洲的丝绸之路文化运载,于西域和中原地区很早就盛行起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歌舞戏,这支基于各国各族音乐、舞蹈、诗歌、百戏、角抵、杂技、幻术、美术和表演的综合艺术之花,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越发鲜艳美丽,越发受到人们的热爱与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艺术之花 角抵 布袋和尚 迦腻色迦 太子成道经 拔豆 柘枝队 悉达 信奉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汉《道行般若经》看金币上的佛像
13
作者 马宗洁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10期78-82,共5页
东汉月支高僧支娄迦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阐明金为造佛像的必要条件、佛涅槃后因念佛而造模拟佛身相的佛像、供养佛像可得福报、释迦牟尼佛和化佛均有金色身、金有福报的寓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金币上的佛像提供了教义依据。金币... 东汉月支高僧支娄迦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阐明金为造佛像的必要条件、佛涅槃后因念佛而造模拟佛身相的佛像、供养佛像可得福报、释迦牟尼佛和化佛均有金色身、金有福报的寓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金币上的佛像提供了教义依据。金币上的佛像符合《道行般若经》中的“成佛像有金说”、佛身金色、金有福报的寓意等教义内容,形象地传达供养佛像得福报的宗教理念。2世纪迦腻色迦一世金币双面的国王像和佛像生动地表现了世间福报最大者(王)和出世间福报最大者(佛)的一体(金)两面(王和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东汉《道行般若经》中的“成佛像有金说”等相关教义内容进行经像互证,反映佛像金身的教义理论与实践在2世纪均已出现并应用于钱币领域,对于佛造像、钱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行般若经》 金币 佛像 迦腻色迦一世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学家未了的心愿
1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2年第12期5-5,共1页
关键词 考古学家 阿富汗 迦腻色迦 土库曼斯坦 佛教 文明形式 印度雅利安人 考古研究 乌兹别克斯坦 伊斯兰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经阁 佛教寺院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及其演变
15
作者 许魁义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5,共2页
作为佛教寺院的图书馆,历史上的藏经阁具有保存典籍、传承文化等多重文化功能。在现代社会,藏经阁的传统功能进行现代性转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藏经阁又称经库、经堂、经阁、藏经楼,是佛教寺院收藏佛教典籍的殿堂,也就是相当于寺... 作为佛教寺院的图书馆,历史上的藏经阁具有保存典籍、传承文化等多重文化功能。在现代社会,藏经阁的传统功能进行现代性转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藏经阁又称经库、经堂、经阁、藏经楼,是佛教寺院收藏佛教典籍的殿堂,也就是相当于寺院的图书馆。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记载,迦腻色迦王曾令五百贤圣造三藏的注释各十万颂,并“以赤铜作鍱,镂写论文,缄封于石函,建窣堵波(塔),藏于其中”。可见在古印度已经有藏经制度,不过起藏经作用的主要是佛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经楼 迦腻色迦 佛教寺院 现代性转换 佛教典籍 藏经阁 传承文化 窣堵波
原文传递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兼说贵霜史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太山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3-7,共5页
本文就两汉魏晋南北朝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及其产生原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迦腻色迦在位时期贵霜王朝曾否征服葱岭以东地区这一颇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两属(torubjectonerelftobothparties) 西域 贵霜王朝 迦腻色迦
原文传递
《大唐西域记》:历史、故事与传奇(五) 桃和梨的故事:印度的中国物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邦维 《文史知识》 201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大唐西域记》的卷四,讲古代的北印度,其中提到一个名叫"至那仆底"的国家:至那仆底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邪正。伽蓝十所,天祠八所。这里最... 《大唐西域记》的卷四,讲古代的北印度,其中提到一个名叫"至那仆底"的国家:至那仆底国,周二千馀里。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穑滋茂,果木稀疏。编户安业,国用丰赡。气序温暑,风俗怯弱。学综真俗,信兼邪正。伽蓝十所,天祠八所。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至那仆底"这个名字。"至那仆底"一名,前一部分是"至那"。"至那"是梵语Cīna的音译,是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中国翻译 编户 邪正 天祠 迦腻色迦 八所 王玄策 毕试 道宣
原文传递
从钱币等看贵霜伊朗系宗教信仰的多神偶像崇拜
18
作者 袁炜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66-78,470,共14页
一、绪论关于贵霜伊朗系宗教信仰的研究发端于19世纪后期探讨印度塞克系钱币上的各种神祇,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罗巴塔克碑的释读和贵霜年表的基本确立,众多学者对贵霜伊朗系宗教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因贵霜钱币... 一、绪论关于贵霜伊朗系宗教信仰的研究发端于19世纪后期探讨印度塞克系钱币上的各种神祇,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罗巴塔克碑的释读和贵霜年表的基本确立,众多学者对贵霜伊朗系宗教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因贵霜钱币上的伊朗系宗教多神偶像主要出现在迦腻色迦和胡维色迦钱币上,所以研究的重点也集中于此。1在此,笔者尝试从钱币等角度对自公元前1世纪的大月氏至公元5世纪寄多罗贵霜为止的贵霜伊朗系宗教信仰的多神偶像崇拜进行整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偶像崇拜 迦腻色迦 贵霜 整体分析 大月氏 多神 神祇
原文传递
东汉和贵霜关系史上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任南 《世界历史》 1981年第2期67-74,共8页
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讲东汉王朝与贵霜帝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两个颇为重要的论断:一是公元90年“班超迫使贵霜王迦腻色迦正式承认臣服于汉帝国”;另一个是“迦腻色迦统治的末期,东土尔克斯坦的最重要城市国家——疏勒、莎车、... 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讲东汉王朝与贵霜帝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两个颇为重要的论断:一是公元90年“班超迫使贵霜王迦腻色迦正式承认臣服于汉帝国”;另一个是“迦腻色迦统治的末期,东土尔克斯坦的最重要城市国家——疏勒、莎车、于阗都被并入贵霜强国的版图”。这两个论断在其他国家学者如拍西·塞克斯(Percy Sykes)、达尼(A.H.D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霜帝国 汉王朝 关系史 迦腻色迦 班超 疏勒 正式承认 公元 通史 科学院
原文传递
贵霜帝国和贵霜钱币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丹 《中国钱币》 1998年第1期65-68,共4页
贵霜帝国和贵霜钱币王丹贵霜(KUSHAN)帝国是纪元前后中国西南的一个邻国,同时与西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它一直为东西方学者所关注,但是由于资料的短缺,尽管经过百多年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尚不清楚,甚至连王系、... 贵霜帝国和贵霜钱币王丹贵霜(KUSHAN)帝国是纪元前后中国西南的一个邻国,同时与西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它一直为东西方学者所关注,但是由于资料的短缺,尽管经过百多年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尚不清楚,甚至连王系、纪年等基本的问题都存在很大分歧。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霜帝国 钱币学 巴克特里亚 大月氏 迦腻色迦 丝绸之路文化 犍陀罗 图案设计 钱币正面 印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