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钝爱德华菌感染大鲵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敖弟书 吴中明 +2 位作者 王玉 张德刚 李晓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致病性,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102~108cfu/ml)迟钝爱德华菌,通过不同的感染途径(喂养的水环境、灌喂及注射)感染大鲵,观察病原菌的致病条件及大鲵各组织器官的细菌分布(皮肤、消化道、肝、... 目的研究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的致病性,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102~108cfu/ml)迟钝爱德华菌,通过不同的感染途径(喂养的水环境、灌喂及注射)感染大鲵,观察病原菌的致病条件及大鲵各组织器官的细菌分布(皮肤、消化道、肝、脾、血液)和病理变化及敏感抗生素的治疗作用。结果喂养的水环境不能感染,大量灌喂(106~108cfu/ml)出现轻微感染症状,注射感染(104~107cfu/ml)出现明显感染症状,且部分死亡。感染后细菌分布于皮下、血液、肝、脾、胃等器官。用敏感抗生素处理后病鲵好转。结论迟钝爱德华菌对大鲵可能是一种机会致病菌,病菌感染大鲵需要合适的入侵途径和数量,感染后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迟钝爱德华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及双重PCR与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晓君 白雪松 +4 位作者 毕可然 阎斌伦 秦蕾 陈丽 徐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7-1094,共8页
为明确牙鲆及大菱鲆病原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建立分子检测方法,实验以迟钝爱德华菌fimA、fimB、gadB及citC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对其特... 为明确牙鲆及大菱鲆病原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建立分子检测方法,实验以迟钝爱德华菌fimA、fimB、gadB及citC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0株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均扩增出fimA、fimB、gadB及citC 4种毒力基因,目的条带大小分别为240、217、171及119 bp,4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以fimA和gadB设计的两对引物进行的双重PCR扩增,同一PCR反应体系中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可扩增出240和171 bp两条目的条带,且灵敏度为3.0×103CFU/mL,4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以fimA设计的4条特异引物进行的LAMP扩增,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可扩增出阶梯状条带,反应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后反应液呈现明显的绿色阳性反应,4株对照菌无阶梯状扩增条带且呈现橙色阴性反应,灵敏度为3.0×101CFU/mL,比双重PCR的检测限要低100倍。研究表明,操作简便、快速且特异性及灵敏性强的LAMP检测方法,对迟钝爱德华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毒力基因 双重PCR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进 陈翠珍 +4 位作者 苏咏梅 葛慕湘 张艳英 靳晓敏 房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4,共5页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irp2,结果在7个供试...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irp2,结果在7个供试牙鲆病例的130株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irp2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46.15%(60/130),fimA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与已发表的参考菌株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32%和97.59%。可见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广泛分布,但不同病例分离菌株间存在差异;fimA毒力基因存在于所有的被检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钝爱德华菌fimA irp2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迟钝爱德华菌病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亚婷 李晓玥 赵宝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它可引起鱼类产生迟钝爱德华菌病,使鱼类腹部积水肿胀、体表出血、肠内出现黏液,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害了鱼类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迟钝爱德华菌能...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它可引起鱼类产生迟钝爱德华菌病,使鱼类腹部积水肿胀、体表出血、肠内出现黏液,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害了鱼类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迟钝爱德华菌能够侵染鱼类宿主细胞,抵抗宿主免疫机制,并能分泌毒素使正常细胞发生病变。防治鱼类爱德华菌病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治疗法、疫苗防治法和微生态制剂防治法。论文对国内外有关迟钝爱德华菌病的发病情况、致病性研究、诊断方法及防治等诸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致病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迟钝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征宇 易弋 +4 位作者 韩书煜 罗福广 黄杰 鲁晶娣 黎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7-813,共7页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分离鉴定 16S RDNA 迟钝爱德华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的迟钝爱德华菌感染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中明 王欢 +2 位作者 敖弟书 王玉 王美丽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对大鲵不明原因死亡进行病原学鉴定,并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方法从患病死亡大鲵足部溃烂病变部位及心脏取血采样,分别用液体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血平板进行增菌和画线培养分离,经法国BiomeriruxVITEK R 2全自动... 目的对大鲵不明原因死亡进行病原学鉴定,并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方法从患病死亡大鲵足部溃烂病变部位及心脏取血采样,分别用液体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血平板进行增菌和画线培养分离,经法国BiomeriruxVITEK R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结果与结论引起感染是迟钝爱德华菌(E.tarda),该病原体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敏感,用敏感的庆大霉素和头孢曲松钠处理,控制了感染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迟钝爱德华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鞭毛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分析
7
作者 张晓佩 方勤美 +1 位作者 龚晖 林天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从鳗源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菌株ETY的基因组克隆到其鞭毛基因(flagella gene,ETF)。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257bp,编码41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43.951kD。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表达的蛋白与迟钝爱德华菌菌株... 从鳗源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菌株ETY的基因组克隆到其鞭毛基因(flagella gene,ETF)。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257bp,编码41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43.951kD。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表达的蛋白与迟钝爱德华菌菌株ETY表达的鞭毛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证明:经表达产物(ETF-rxA融合蛋白)与ISA佐剂结合免疫的日本鳗鲡对爱德华菌ETY的免疫保护率可达到100%。本试验首次成功实现了ETF基因的高效表达,并初步证实了迟钝爱德华菌鞭毛可诱导产生免疫保护,为进一步研制合适的高效的迟钝爱德华菌鞭毛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鞭毛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PuAH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部分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斌 池洪树 +2 位作者 方勤美 许斌福 龚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73-2579,共7页
本试验旨在对迟钝爱德华菌EIB202 PuAH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分析。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迟钝爱德华菌PuAH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1135,CDS编号:ETAE_0818)设计引物,克隆并通过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表达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纯... 本试验旨在对迟钝爱德华菌EIB202 PuAH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对其部分特性进行分析。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迟钝爱德华菌PuAH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1135,CDS编号:ETAE_0818)设计引物,克隆并通过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表达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纯化表达产物并制备兔抗血清,采用ELISA、Western blotting、溶血试验、菌体凝集试验分析所得融合蛋白的特性。结果显示,所得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2ku;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对鳗鲡红细胞不具溶血性,但融合蛋白抗血清对迟钝爱德华菌EIB202膜蛋白提取物的溶血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可以凝集迟钝爱德华菌EIB202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EIB202 PuAH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中检出一株迟钝爱德华菌
9
作者 王志贤 吴延宝 王云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0-100,共1页
从1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并脑疝患者的脑脊液分离出一株迟钝爱德华菌,临床较为少见。该病例为医院内感染病例。
关键词 脑脊液 迟钝爱德华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3期71-74,共4页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简称Et)是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有极大危害的病原菌,在水产养殖中造成了巨大损失。是多种淡、海水养殖鱼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该菌是一种人兽共患菌。可从蛇、龟、鳄等冷血动物,以及鸟、臭鼬、猪等温血...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简称Et)是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有极大危害的病原菌,在水产养殖中造成了巨大损失。是多种淡、海水养殖鱼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该菌是一种人兽共患菌。可从蛇、龟、鳄等冷血动物,以及鸟、臭鼬、猪等温血动物的肠内分离到,偶尔从腹泻患者的粪便和健康人的粪便、血液、尿中也能分离到Et。本文就E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钝爱德华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何亚鹏 李小龙 +5 位作者 刘鑫 张树林 杜迎春 李博 魏凯 邹强军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期24-27,36,共5页
为了建立一套用于实验室及室外现场检测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迟钝爱德华菌的毒力基因fimA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环介导... 为了建立一套用于实验室及室外现场检测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迟钝爱德华菌的毒力基因fimA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环介导恒温扩增,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临床检测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迟钝爱德华菌阳性样本反应呈现为荧光绿色,阴性样本不变色。该LAMP方法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3℃;特异性试验表明仅迟钝爱德华菌样本发生反应,而杀鲑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不发生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该LAMP方法可检出浓度为2.16×10^(-5)mg/L的迟钝爱德华菌的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fim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蝾螈迟钝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穆杨 刘圆圆 +2 位作者 李亮亮 张耀相 丛日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5-700,共6页
为确定引起陕西某水产养殖场发病蝾螈的病原菌,从发病蝾螈的体表脓肿组织中采用细菌分离、生物学特性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测序、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发病蝾螈体表脓肿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1株... 为确定引起陕西某水产养殖场发病蝾螈的病原菌,从发病蝾螈的体表脓肿组织中采用细菌分离、生物学特性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测序、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发病蝾螈体表脓肿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根据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试验等初步鉴定为迟钝爱德华菌,通过16Sr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570593)测定,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序列比对,与迟钝爱德华菌(登录号JF699759)聚为一类,与大部分迟钝爱德华菌的16SrRNA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该菌对小白鼠有致病作用,可引起小白鼠皮肤肿胀、化脓,肌肉苍白、溃疡;蝾螈背部注射该菌后造成局部化脓、坏死或溃疡;该菌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敏感,对头孢哌酮、红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综合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蝾螈源迟钝爱德华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蝾螈 迟钝爱德华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16S RRNA
原文传递
迟钝爱德华菌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一例
13
作者 叶佩仪 张喆 +2 位作者 誉翠颜 谢超 孔耀中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4-945,共2页
本文报道1例迟钝爱德华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罕见病例,该患者为中年女性,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3年,因进食鱼生1 d后出现腹痛、腹泻,伴透析液混浊等症状,透出液细菌培养结果示迟钝爱德华菌,经... 本文报道1例迟钝爱德华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罕见病例,该患者为中年女性,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5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3年,因进食鱼生1 d后出现腹痛、腹泻,伴透析液混浊等症状,透出液细菌培养结果示迟钝爱德华菌,经用阿米卡星抗感染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原文传递
齐口裂腹鱼源致病性爱德华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韬 汪开毓 +7 位作者 耿毅 陈德芳 陈成 余泽辉 蒲云丹 徐敬钧 周燕 王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6-640,共5页
为鉴定一起齐口裂腹鱼突发传染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两分离株理化特性与迟钝爱德华菌(E.tarda)特征相符,与GenBank中E.tard... 为鉴定一起齐口裂腹鱼突发传染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中分离到两株致病菌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两分离株理化特性与迟钝爱德华菌(E.tarda)特征相符,与GenBank中E.tarda的16S rDNA、gyrB基因、fimA毒力基因和gadB毒力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与E.tarda聚为一族,毒力基因双重PCR扩增出443 bp和584 bp两条特异性片段,综合确认分离株为致病性E.tarda,将其命名为Et-1和Et-2。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从发病鱼组织中再分离到相同病原菌。分离菌株对20种抗生素中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等10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钝爱德华菌 齐口裂腹鱼 16S RDNA GYRB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机器全局扰动筛查迟钝爱德华菌毒力相关基因
15
作者 王晓波 叶江 +2 位作者 宋姗姗 王克平 张惠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转录机器(RNA聚合酶)σE因子过量表达实现全局转录扰动,筛查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tarda,E.tarda)毒力相关基因。方法从E.tarda EIB202中PCR扩增RNA聚合酶σE因子编码基因rpoE,连接到载体pACYC184上,构建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 目的通过转录机器(RNA聚合酶)σE因子过量表达实现全局转录扰动,筛查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tarda,E.tarda)毒力相关基因。方法从E.tarda EIB202中PCR扩增RNA聚合酶σE因子编码基因rpoE,连接到载体pACYC184上,构建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在克隆rpoE基因时引入突变,使该基因表达失活,构建移码突变失活菌株。感染模式生物斑马鱼,检测各菌株半数致死剂量(LD50),RT-PCR法检测各菌株rpoE及其下游调控基因degP、fkpA、plsB、lpxD、yfiO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ACYC184-rpoE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在102、103、104和105CFU/g注射浓度下,空载体转染菌株和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的毒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载体转染菌株相比,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rpoE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上调9.5倍;与rpoE基因移码突变失活菌株相比,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rpoE基因下游调控基因degP、fkpA、plsB、lpxD、yfiO分别上调6.9、2.64、2.85、2.38、1.34倍。结论成功构建了E.tarda rpoE基因过量表达菌株以及移码突变失活菌株,初步确定degP、fkpA、plsB、lpxD、yfiO 5个基因与E.tarda毒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扰动 爱德华 迟钝 rpoE基因 过量表达
原文传递
1株幼草鱼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静 孙翰昌 +1 位作者 闫胜华 蔡月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1,共2页
为了研究草鱼幼鱼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养殖的患病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XNDX-1,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杆状,菌落呈黄色,不透明;氧化酶试验结果阴性;回归试验证... 为了研究草鱼幼鱼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养殖的患病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分离出1株病原菌XNDX-1,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杆状,菌落呈黄色,不透明;氧化酶试验结果阴性;回归试验证明该菌为幼草鱼的病原;肠杆菌科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该菌为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氯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High Titer Et Immune Serum by Low-Aged Animals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壮春 陈阳 +6 位作者 郝东升 王艳茹 马玉妹 曹向可 穆艮艮 李金坤 史相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5期116-118,共3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n approach to high titer Et immune serum preparation by low-aged Japanese rabbits. [Method] Antigen of Et was prepared at first, Japanese rabbits were taken as immunized anima...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n approach to high titer Et immune serum preparation by low-aged Japanese rabbits. [Method] Antigen of Et was prepared at first, Japanese rabbits were taken as immunized animal,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experiments, one is two-month-old group (T group), and another is six-month-old group (S group). Japanese rabbits were continuous by immunized with low-dose by using auricular intravenous method, then immune sera were collected. Immune serum antibody titer was determined with micro-agglutination reaction method. E Resultl Agglutination reaction showed that the Et serum titer of S grou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 group in the first testing with the same dose. But in the second testing, the serum titer of the T group and and the S group was consistent, [Conclusien] The animals in the T group (Japanese rabbits) were fewer months old, and produced high titer antiserum was which consistent with the S group,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of high titer Et immune serum by low-aged Japanese rabbits wa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wardsiella tarda IMMUNITY Immune serum Japanese rabb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mina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Plasmid pEIB202 in Fish Pathogenic Edwardsiella tarda
18
作者 郑浚源 许黎黎 +1 位作者 王启要 肖婧凡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227-232,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large plasmid pEIB202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dwardsiella tarda EIB202 and to eliminate the plasmid pEIB202,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large plasmid pEIB202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dwardsiella tarda EIB202 and to eliminate the plasmid pEIB202,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safe and live attenu- ated vaccine against E, tarda. [Method] sacB was used as reverse screening marker to eliminate the plasmid by us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Result] The plasmid pEIB202 was sequenc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lasmid encoded multiple resistant genes and some components in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T4SS),which sug- gested that the plasmid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multiple drug-resistance and pathogenicity of E. tarda. The plasmid-eliminated strain EIB202Ap lost the resistance to chloramphenicol and tetracycline,but its growth,virulence and secretion of extra- cellular protein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wild-type plants. [Conclusion] pEIB202 plasmid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cause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EIB202 and might have indirect effec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IB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wardsiella tarda pEIB202 T4SS R plasmid VACC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al-time PCR targeted to the upstream regions of HlyB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Edwardsiella tarda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国驷 黄倢 +4 位作者 张庆利 韩娜娜 史成银 王秀华 刘庆慧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31-737,共7页
Edwardsiella tard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merging pathogens in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refore, a rapid, reproducible,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is pathogen is needed ur... Edwardsiella tard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merging pathogens in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refore, a rapid, reproducible,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is pathogen is needed urgently.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we developed a TaqMan-based 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rE. tarda. The assay targets the hemolysin activator HlyB domain protein of E. tarda. Our optimized TaqMan assay is capable of detecting as little as 40 fg of genomic DNA per reaction. A standard curve was generated from the threshold cycle values (y) against log10 (E. tarda genomic DNA concentration) as x. The intra- and inter-assay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values were less than 2.06% and 1.05%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assay had good reproducibility. This method is highly specific to E. tarda strains, as it shows no cross-reactivity to Edwardsiella ictaluri, a member of the same genus, or to nine other fish-pathogenic bacteria species belonging to three other genera. Thi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real-time PCR assay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diagnostic quantitation of E. tarda in clinica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wardsiella tarda TAQMAN real-time PCR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