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应变对土工织物-非连续级配土淤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轮 童朝霞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2,共6页
利用新研制的土工织物拉伸装置和改进的梯度比渗透仪 ,对土工织物和非连续级配土组成的反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梯度比试验 ,分析了在不同厚度情况下土工织物拉应变对系统的梯度比、渗透系数、过滤出的土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土工织... 利用新研制的土工织物拉伸装置和改进的梯度比渗透仪 ,对土工织物和非连续级配土组成的反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梯度比试验 ,分析了在不同厚度情况下土工织物拉应变对系统的梯度比、渗透系数、过滤出的土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土工织物拉应变的增加 ,系统淤堵程度加重 ,并且拉应变的影响程度与土工织物的厚度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淤堵 试验 工织物 拉应变 连续级配土 反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级配特征与连续级配方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樊书抗 杨正权 +3 位作者 朱凯斌 赵艺颖 刘小生 赵剑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6,共10页
级配显著影响着土的工程力学特性,深入研究土的级配特征并建立级配方程将其定量表达,对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下土的级配特征,确定了连续级配土级配曲线的基本形态。基于Burr分布,提... 级配显著影响着土的工程力学特性,深入研究土的级配特征并建立级配方程将其定量表达,对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下土的级配特征,确定了连续级配土级配曲线的基本形态。基于Burr分布,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各类连续级配土的连续级配方程,对级配方程特征参数和级配曲线形态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实际工程数据验证了该连续级配方程的广泛适用性。研究表明:土的粒组含量分布态势和级配曲线形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级配曲线存在近似直线形、双曲线形、上凸形和反S形等4种基本形态;提出的连续级配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连续级配曲线的4种基本形态;通过连续级配方程特征参数分析,可以定量判断土的级配曲线形态和级配优劣情况;连续级配方程对天然砂砾料和人工爆破堆石料等粗粒土,以及覆盖层天然砂土、粉土和黏土等细粒土,均能够很好地描述它们的级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级配土 曲线 连续方程 适用性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粒含量与间断比下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的CFD-DEM数值模拟
3
作者 刘垒雷 邓刚 +3 位作者 李维朝 陈锐 周超 徐立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7-2689,共13页
基于CFD-DEM方法,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与间断比下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数值试验,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细粒含量与间断比对渗蚀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侵蚀率随间断比的增大而增加,当间断比G较小(G<3)时,土样... 基于CFD-DEM方法,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与间断比下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数值试验,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细粒含量与间断比对渗蚀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侵蚀率随间断比的增大而增加,当间断比G较小(G<3)时,土样内部未发生颗粒迁移现象,表现出较好的内部稳定性,与KéZDI判别准则吻合。当细粒含量不同时,间断比对渗蚀宏细观特征行为影响程度差异显著。当细粒含量较低(如15%)时,细颗粒较少参与土体内部应力传递,渗蚀过程中土样体积、强接触力链以及细颗粒应力分担系数几乎不发生改变,粗颗粒间孔隙直径增大,导致更多弱接触细颗粒流失,从而使得侵蚀率随间断比增加;相反,当细粒含量较高(如35%)时,参与应力传递的细颗粒比例相对较高,间断比增大导致粗颗粒数量减少,细颗粒流失易导致整个土体力链体系破坏,引起骨架颗粒重组变形,进而释放更多约束颗粒,加剧颗粒流失,故侵蚀率增加是孔隙直径增大和渗蚀过程中土骨架不断发生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 渗蚀 间断比 连续级配土 侵蚀率 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渗蚀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亮亮 邓刚 +2 位作者 陈锐 张茵琪 罗之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2-1420,共9页
渗蚀是指土体内部细颗粒在渗流作用下克服粒间作用力逐步脱离,在粗颗粒骨架孔隙中发生迁移,并可能引起土骨架应力重分布和变形的侵蚀过程。利用自制局部孔压可测的三轴渗蚀装置,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和相对密度对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渗蚀行... 渗蚀是指土体内部细颗粒在渗流作用下克服粒间作用力逐步脱离,在粗颗粒骨架孔隙中发生迁移,并可能引起土骨架应力重分布和变形的侵蚀过程。利用自制局部孔压可测的三轴渗蚀装置,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和相对密度对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渗蚀行为的影响,并根据渗流沿程局部水力梯度的时空演变揭示了土体渗蚀发展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启动和破坏水力梯度随细颗粒含量/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密度越大侵蚀程度越小,且等向应力下相对密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土体会由渗流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状态;土体渗蚀启动的内部表现是局部水力梯度的突变及渗流沿程上的不均匀分布。土体渗蚀导致细颗粒流失,土体孔隙比增大,在等向应力条件下,会引发体积收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无黏性 细颗粒含量 相对密度 渗蚀 局部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含量影响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特性的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耦合模拟
5
作者 刘垒雷 邓刚 +3 位作者 李维朝 陈锐 周超 张亮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009-4021,共13页
细颗粒含量是决定渗蚀是否发生的几何条件之一,对土体渗蚀特性的影响规律复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CFD-DEM)耦合方法,开展2种水力梯度、7种细颗粒含量的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数值模拟试验,从宏细观角度研究细颗粒含量对渗蚀影... 细颗粒含量是决定渗蚀是否发生的几何条件之一,对土体渗蚀特性的影响规律复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CFD-DEM)耦合方法,开展2种水力梯度、7种细颗粒含量的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数值模拟试验,从宏细观角度研究细颗粒含量对渗蚀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体内部孔隙状态按细颗粒含量由低到高可分为欠填、满填、部分过填(细颗粒将部分粗颗粒分离)以及完全过填(细颗粒完全将粗颗粒分离)4种;欠填状态(细粒含量低于25%)时,细颗粒侵蚀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欠填向满填(细含量为30%)转化过程中,侵蚀率随细颗粒含量增大而减小,其根本原因是满填时土样孔隙比达最小,细颗粒迁移难度增大;其后,侵蚀率随细颗粒含量继续增大,土体进入过填状态,但侵蚀类型从渗蚀逐渐转变为反向侵蚀,综合分析土体内部颗粒迁移分布和流失颗粒组成结果,判断细颗粒含量为35%时,属于部分过填状态,其内部稳定性处于过渡状态,本试验条件下表现为渗蚀类型;细颗粒含量为40%时,细颗粒已无法从粗颗粒间孔隙迁移通过,处于完全过填状态,表现为反向侵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渗蚀 CFD-DEM 细颗粒含量 连续砂砾 侵失率 颗粒迁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