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文俞 牟善斌 +1 位作者 秦麟卿 张清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表明 ,木兰山蓝片岩中存在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界面区Fe、Al元素的线扫描曲线研究表明 ,(Fe,Al)类质同象替代为连生体界面共晶膜的形成机制。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 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表明 ,木兰山蓝片岩中存在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界面区Fe、Al元素的线扫描曲线研究表明 ,(Fe,Al)类质同象替代为连生体界面共晶膜的形成机制。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说明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可有效确定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均相近的微细粒连生体的组成矿物 ,其结果对认识木兰山蓝片岩的变质演化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斜黝帘石 低铁绿帘石 连生体 界面形成机制 电子探针 光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铁矿连生体可选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伍喜庆 李国平 +1 位作者 胡聪 许鹏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8,共5页
以粒度为0.104~0.053 mm连生度为98%、84%、57%、35%、16%、10%和1%的镜铁矿颗粒为对象,进行了密度、比磁化强度、比磁化率和淀粉吸附量等性能指标测定,并对连生体的可选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连生度的降低,连生体的密度逐... 以粒度为0.104~0.053 mm连生度为98%、84%、57%、35%、16%、10%和1%的镜铁矿颗粒为对象,进行了密度、比磁化强度、比磁化率和淀粉吸附量等性能指标测定,并对连生体的可选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连生度的降低,连生体的密度逐渐降低,磁性由强到弱,对淀粉的抑制作用越来越不敏感;重选方法可较容易地将连生度小于16%的连生体抛掉;连生度越高越容易用磁选方法加以回收,连生度小于10%的连生体磁选方法难以回收;反浮选回收率随连生度的降低而升高,对各种连生度的连生体,淀粉在阴离子体系下的抑制效果强于阳离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铁矿连生体 密度 磁性 反浮选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汤丹难选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连生体的浮选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胡绍彬 《云南冶金》 1999年第1期25-27,43,共4页
汤丹氧化铜矿难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益铜矿物嵌布粒度极细呈浸染状,特别是氧化铜矿物中占绝对多数的孔雀石和硅孔雀石大部分以高度分散呈“色染体”的形式产出。论述了未充分单体解离的铜矿物连生体浮选的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
关键词 氧化铜矿 连生体 浮选 浮选药剂 深度活化 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胶东群片麻岩中首次发现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的连生体矿物
4
作者 刘启荣 谭启新 +3 位作者 姜玉池 韩春瑞 孙岩 朱成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我们发现的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连生体矿物,产于山东莱州湾东部与金矿有关的片麻岩中。该矿物为灰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矿物。四方硅铁矿的显微硬度:HV=682.3N/um ̄2.自然硅的显微硬度:HV=707.6N/um ̄... 我们发现的四方硅铁矿与自然硅连生体矿物,产于山东莱州湾东部与金矿有关的片麻岩中。该矿物为灰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矿物。四方硅铁矿的显微硬度:HV=682.3N/um ̄2.自然硅的显微硬度:HV=707.6N/um ̄2。电子探针分析:四方硅铁矿,Si-52.88%,Fe-44.8%,自然硅,Si-97.33%。主要X射线粉晶分析谱线数据:四方硅铁矿,5.15(10),2.382(6),1.855(8),1.78(3),1.343(1),自然硅,3.136(10),1.9103(5),1.638(3)。晶胞参数:四方硅铁矿,Ao=2.2685人,Co=5.137人,Vx=37.034,Z=1,自然硅Ao=5.42,Vx=159.22,Z=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硅铁矿 自然硅 片麻岩 连生体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选铁厂处理磁铁矿、赤铁矿连生体的方式与精矿指标分析
5
作者 孟奥书 赵永成 +2 位作者 朱立杰 魏建民 王忠权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1期159-161,共3页
通过对某铁矿磁铁矿石和赤铁矿石的2种不同选矿工艺流程的介绍,分析了其连生体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而说明精矿指标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连生体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对连生体的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赤铁矿 磁铁矿 连生体 嵌布粒度 淘洗机 浮选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连生体的再选
6
作者 Г.И.耶法诺夫 殷俊良 《国外金属矿山》 1990年第7期68-71,共4页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磁铁矿的选矿效率和精矿质量,必须把精选机的磁场强度降低到粗选磁选机场强的50~70%。用磁场强度可调的90/250P新型磁选机对矽卡岩型磁铁矿所作的工业试验证明,为了有效地精选。
关键词 选矿 磁铁矿 连生体 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钨酸铵晶体生长机理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万林生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4-31,共8页
研究了掺入NH4Cl下仲钨酸铵(APT)的晶形变化,探讨了生长机理与晶体生长速率(LN)的关系在计算LN值时采用了将最终产品位度组成与生长质量速率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NH3·H2O-H2O系APT按二维核或位错机理生长,晶体表面光滑,... 研究了掺入NH4Cl下仲钨酸铵(APT)的晶形变化,探讨了生长机理与晶体生长速率(LN)的关系在计算LN值时采用了将最终产品位度组成与生长质量速率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NH3·H2O-H2O系APT按二维核或位错机理生长,晶体表面光滑,层状结构明显,部分小晶体具有螺卷状结构.NH4Cl-NH3·H2O-H2O系APT生长则为二维成核或以最微小粒子集聚的连续生长机制.大颗粒晶体表面粗糙多孔,晶面界限不明,呈现生长丘形态.均相成核期内晶核长大到一定尺寸时开始生成大小不一的由复合贯穿和复合接触孪晶构成的连生体.NH4Cl掺入促进连生体形成.表面粗糙及连生体多的APT松装比重下降、流动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钨酸铵 晶粒形貌 生长机理 生长速率 连生体
全文增补中
凡口铅锌矿深部矿体工艺矿物学研究
8
作者 周少强 戴晶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31-138,共8页
凡口铅锌矿深部矿体(-300m至-650m)是2000年以后主要开采对象,研究了深部矿体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矿物的物相、形态特征及嵌布关系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原矿及选矿产品的主要有用金属矿物的单体解离情况,并分析了在现有磨... 凡口铅锌矿深部矿体(-300m至-650m)是2000年以后主要开采对象,研究了深部矿体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矿物的物相、形态特征及嵌布关系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原矿及选矿产品的主要有用金属矿物的单体解离情况,并分析了在现有磨矿条件下,提高选矿指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类型 共生 伴生 包裹 解离 连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选白云鄂博尾矿稀土颗粒捕获及聚集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昕旸 白庆伟 +3 位作者 赵增武 许鹏 贺宇龙 贾艳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超导磁分离技术中,稀土矿物颗粒在磁介质上的聚集半径与磁介质填充率应相互匹配,以确保高效的矿物分离效果和提高稀土尾矿资源利用率。基于颗粒轨迹模型,探究了矿浆流速对颗粒捕获的影响并建立了颗粒饱和聚集模型,以计算稀土矿物颗粒单... 超导磁分离技术中,稀土矿物颗粒在磁介质上的聚集半径与磁介质填充率应相互匹配,以确保高效的矿物分离效果和提高稀土尾矿资源利用率。基于颗粒轨迹模型,探究了矿浆流速对颗粒捕获的影响并建立了颗粒饱和聚集模型,以计算稀土矿物颗粒单体及其连生体在磁介质上的饱和聚集半径、聚集半径和磁介质间距关系,从而优化磁介质填充率。并通过颗粒沉积试验,验证了聚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矿浆流动速度最优为0.1m/s时有效去除了杂质萤石矿物。磁介质有一个临界填充率,高于临界填充率不会发生堵塞。随着磁介质直径的增加,颗粒饱和聚集半径rBa和磁介质临界填充率逐渐增大,当连生体度为1/20的稀土连生体与磁介质直径为0.06mm时,临界填充率为5.6%。当磁介质直径为0.4mm时临界填充率为20.6%。本研究结果为稀土矿物的高效分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工业生产中磁分离技术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介质 超导磁分离 稀土颗粒 连生体 颗粒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磁选工艺提高铅锌选矿回收率工艺研究及生产实践
10
作者 周长银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二道河银铅锌矿含部分磁铁矿、磁黄铁矿等磁性矿物与铅锌矿物的复杂连生体。近年来,随着采矿纵向深部开采,原矿含磁铁矿、磁黄铁矿等越来越多,现有工艺无法回收磁性矿物中的铅锌银,通过试验研究,原矿磁选获得的磁性产品与铅浮选粗精矿... 二道河银铅锌矿含部分磁铁矿、磁黄铁矿等磁性矿物与铅锌矿物的复杂连生体。近年来,随着采矿纵向深部开采,原矿含磁铁矿、磁黄铁矿等越来越多,现有工艺无法回收磁性矿物中的铅锌银,通过试验研究,原矿磁选获得的磁性产品与铅浮选粗精矿合并再磨,银、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0.51%、0.50%和0.22%,生产实践表明,工业生产铅锌银回收率提高优于实验室指标,且能降低选矿药剂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磁铁矿 连生体 有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某铁矿混磁精反浮选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义 彭会清 +2 位作者 秦磊 廖祥 周新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68,共4页
河北某铁矿混磁精反浮选精矿指标较差,主要是由于铁矿物单体解离不充分和反浮选效果不理想造成。为提高反浮选提铁降硅效果,改善分选指标,对现场混磁精进行了反浮选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80.48%的情况下,采用1... 河北某铁矿混磁精反浮选精矿指标较差,主要是由于铁矿物单体解离不充分和反浮选效果不理想造成。为提高反浮选提铁降硅效果,改善分选指标,对现场混磁精进行了反浮选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80.48%的情况下,采用1粗1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铁品位为63.98%、铁回收率为81.60%的铁精矿;与现场工艺相比,新工艺增加了混磁精再磨作业,精选和扫选次数各减少了1次,精矿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70和11.01个百分点,选矿指标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磁精 连生体 磨矿 反浮选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低品位难处理氧硫混合铜铁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荣东 刘全军 +1 位作者 叶峰宏 胡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云南某铜铁矿含铜0.54%,含铁44.41%,矿物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细,属难选矿石.氧化铜多嵌布于硫化铜矿周边,形成蚀变边结构,针对该蚀变特点,采用粗磨条件下连生体浮选的方法,可以有效回收铜,与细磨条件下相比,铜回收率由46.89%提高到71.... 云南某铜铁矿含铜0.54%,含铁44.41%,矿物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细,属难选矿石.氧化铜多嵌布于硫化铜矿周边,形成蚀变边结构,针对该蚀变特点,采用粗磨条件下连生体浮选的方法,可以有效回收铜,与细磨条件下相比,铜回收率由46.89%提高到71.80%.采用强磁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对赤铁矿进行回收,可以得到最终铁精矿品位64.24%,回收率63.38%的选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铜铁矿 连生体 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骏 董艳红 +1 位作者 杨建文 陈代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23,共7页
针对广西盘龙铅锌矿选矿厂铅浮选指标较差的现状,以现场产出的铅中矿1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解离度统计等技术手段,对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进... 针对广西盘龙铅锌矿选矿厂铅浮选指标较差的现状,以现场产出的铅中矿1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解离度统计等技术手段,对盘龙铅锌矿浮选铅中矿的化学组成、物相组成、目的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嵌布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铅中矿1含Pb 2. 03%,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方铅矿整体嵌布粒径细小,经筛分分级后,不同粒径的分级产品中方铅矿的嵌布特征差异性极大,+74μm及-74^+39μm部分含铅矿物颗粒基本为铅-锌-硫复杂连生的集合体,这两个粒级金属总占有率达56%以上,是影响盘龙铅锌矿铅浮选指标的关键所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对铅中矿1进行分级磨矿工艺流程改造,提高铅中矿1中方铅矿的单体解离度,实现铅精矿中铅金属回收率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工艺矿物学 解离度 连生体 中矿再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及可选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殿文 张文彬 +1 位作者 方建军 库建刚 《云南冶金》 2003年第3期7-8,25,共3页
结合东川汤丹难选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发展,从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物质组成等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东川汤丹氧化铜矿难选的原因,并指出了汤丹难选氧化铜矿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难选氧化铜矿 工艺矿物学 可选性 物质组成 细泥浮选 连生体浮选 深度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广西某铅锌矿铅银回收率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骏 付湘棋 +1 位作者 董艳红 陈代雄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7年第6期12-16,共5页
针对广西某难选铅锌矿铅精矿中铅、银回收率较低的现状,研究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和对小型验证试验产出的锌精矿、铅粗精矿、铅中矿进行镜下检测和单体解离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铅粗精矿中的铅锌连生体含量过高是导致选矿指标较差的主要... 针对广西某难选铅锌矿铅精矿中铅、银回收率较低的现状,研究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和对小型验证试验产出的锌精矿、铅粗精矿、铅中矿进行镜下检测和单体解离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铅粗精矿中的铅锌连生体含量过高是导致选矿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在不改变现场生产原则流程和药剂制度的条件下对铅粗精矿进行再磨,在再磨细度为-0.037 mm占66.80%条件下,产出的铅精矿中铅、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8.89%、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连生体 解离度 粗精矿再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某低品位金矿石选矿技术指标的试验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师伟红 刘守信 +1 位作者 高彦萍 王玲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1期56-58,共3页
国外某低品位金矿石,金矿物与黄铁矿、石英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难选低品位矿石。采用浮选方法,通过细磨使目的矿物充分解离,以D12(捕收剂)与A106为组合药剂,替代现场的异丁基黄药和MIBC,以强化对细粒级及富连生体金矿... 国外某低品位金矿石,金矿物与黄铁矿、石英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难选低品位矿石。采用浮选方法,通过细磨使目的矿物充分解离,以D12(捕收剂)与A106为组合药剂,替代现场的异丁基黄药和MIBC,以强化对细粒级及富连生体金矿物的捕收,有效提高了金矿物的回收率。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新药剂跟现场药剂方案相比,金矿物回收率提高了4.13%,工业试验取得了较好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捕收剂 细粒级 连生体矿物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给矿粒度组成对反浮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文红 栾玲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对不同浮选给矿粒度组成对反浮选过程及结果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在浮选给矿产品中解离较差的中间连生体粒子含量较高时,在后续反浮选过程中容易造成浮选过程不稳定、中矿量大且指标不稳定。相比较而言,当浮给产品的粒度组成较均匀、... 通过对不同浮选给矿粒度组成对反浮选过程及结果影响的研究,确定了在浮选给矿产品中解离较差的中间连生体粒子含量较高时,在后续反浮选过程中容易造成浮选过程不稳定、中矿量大且指标不稳定。相比较而言,当浮给产品的粒度组成较均匀、铁矿物解离情况较好时,反浮选中矿量少,有利于反浮选过程的稳定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反浮选 粒度组成 连生体粒子 中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粗选药剂制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
18
作者 王永超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1期139-141,144,共4页
通过化学和工艺矿物学检验,查明了连生体是金堆城钼矿百花岭选矿厂辉钼矿在粗选段的流失途径。浮选试验研究表明:调整粗选段捕收剂、起泡剂在各作业的不同用量、比例,合理利用烃油的消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浮选泡沫的性能,并强化... 通过化学和工艺矿物学检验,查明了连生体是金堆城钼矿百花岭选矿厂辉钼矿在粗选段的流失途径。浮选试验研究表明:调整粗选段捕收剂、起泡剂在各作业的不同用量、比例,合理利用烃油的消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浮选泡沫的性能,并强化辉钼矿-脉石裸露连生体上浮,改善浮选指标;针对不同性质的矿石,需采用不同的药剂比例,以获得最佳的浮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捕收剂 起泡剂 药剂比例 连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二矿区铜镍混合精矿中含镁脉石的进入途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俊玮 马驰 +1 位作者 张成强 郭珍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6,共4页
为了查明金川二矿区铜镍混合精矿镁含量高的原因,对现场混合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主要含镁脉石矿物为蛇纹石,其次是辉石、橄榄石、绿泥石和滑石等;混合精矿中主要铜、镍矿物粒度虽然微细,但其解离度均不高,仅... 为了查明金川二矿区铜镍混合精矿镁含量高的原因,对现场混合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主要含镁脉石矿物为蛇纹石,其次是辉石、橄榄石、绿泥石和滑石等;混合精矿中主要铜、镍矿物粒度虽然微细,但其解离度均不高,仅有60%左右,强化对铜、镍矿物的回收客观上为易浮含镁脉石矿物单体及与铜、镍矿物的连生体进入混合精矿创造了条件;混合精矿中含镁脉石矿物多以视同单体的形式存在,其次是以磁铁矿连生体的形式存在,这是造成混合精矿镁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含镁脉石矿物可浮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滑石>菱镁矿>辉石>蛇纹石>绿泥石>橄榄石。因此,要降低铜镍混合精矿的Mg O含量,提高铜、镍矿物的解离度虽然重要,但有针对性地抑制含镁脉石矿物单体及与磁铁矿的连生体上浮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镁脉石矿物 混合精矿 解离度 可浮性 连生体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钼铋硫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别雪祥 彭会清 邵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131,共3页
某钼铋硫混合精矿品位较低,粒度较粗,-0.074 mm占64%,钼、铋主要以连生体的形式存在。为获得合格的钼、铋精矿,对试样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再磨至-0.074 mm占85%后,采用1粗1精2扫钼铋混浮、1粗2精2扫抑铋浮钼流程处理,最... 某钼铋硫混合精矿品位较低,粒度较粗,-0.074 mm占64%,钼、铋主要以连生体的形式存在。为获得合格的钼、铋精矿,对试样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再磨至-0.074 mm占85%后,采用1粗1精2扫钼铋混浮、1粗2精2扫抑铋浮钼流程处理,最终获得钼品位为53.13%、钼回收率为88.95%、含铋1.46%的钼精矿,铋品位为23.68%、铋回收率为80.06%、含钼3.87%的铋精矿,以及硫品位为31.16%、硫回收率为71.98%、含钼0.32%、含铋1.11%的硫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铋硫混合精矿 浮选 连生体 辉钼矿 辉铋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