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R与DFR对单纯性脑损伤后进行性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明昕 冀兵 姜铜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0期3817-38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进行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以期对PHI病人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进行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以期对PHI病人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单纯性TBI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进展组(PHI组)和非进展组(非PHI组)。采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入院化验指标,计算PLR、DFR值,评估各项指标对单纯性TBI后PHI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11例病人中有28例(25.23%)病人在入院72 h内发生了PH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I组与非PHI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LR、D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R为预测单纯性TBI后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FR对于单纯性TBI病人PH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LR并未表现出较好的预测价值,对DFR较高的病人应进一步通过头颅CT明确是否发生PHI,并进行早期快速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恒力 徐涛 +5 位作者 顾斌贤 戎伯英 胡锦 比诺德 顾奕 陈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PIH)的发生率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脑创伤后头颅CT比较,颅内血肿量判断,分析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受伤特点及头颅行CT检查时间等因素对PIH发生的影响。结果 183例颅内血肿患者中,79例(43.17%...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PIH)的发生率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脑创伤后头颅CT比较,颅内血肿量判断,分析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受伤特点及头颅行CT检查时间等因素对PIH发生的影响。结果 183例颅内血肿患者中,79例(43.17%)出现PIH,其中46例(23.5%)因进行性脑出血量大需急诊开颅行血肿清除术。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PIH发生率近50%,对男性、年龄较大、伤后血压高、有对冲伤史及受伤后第一次头颅CT检查时间短者更应密切注意意识等变化,并早期复查头颅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 CT检查 危险因素 男性 血压 年龄 对冲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鑫 刘运生 +4 位作者 刘志雄 刘劲芳 杨魁 李春涛 刘忠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T损伤灶体积以及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CT损伤灶体积与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六个月G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 5),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增大)是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OR 5.9 6 0,P<0.0 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增长速度越快,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就越大,手术治疗患者六个月GOS较非手术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28~42周女性出现产科进行性出血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张贵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0期174-176,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28~42周女性出现产科进行性出血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生产科进行性出血的妊娠28~42周女性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产后情况以及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对产科进行性出血的诊... 目的:研究妊娠28~42周女性出现产科进行性出血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生产科进行性出血的妊娠28~42周女性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产后情况以及产前超声诊断结果对产科进行性出血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妊娠晚期进行性出血的孕妇中,前置胎盘29例(58.00%)、胎盘早剥13例(26.00%)、胎盘植入4例(8.00%)、脐血管前置4例(8.00%)。前置胎盘敏感度为86.20%(25/29)、特异度为76.19%(16/21)、阳性预测值为86.20%(25/29)、阴性预测值为76.19%(16/21);胎盘早剥敏感度为76.92%(10/13)、特异度为78.37%(29/37)、阳性预测值为76.92%(10/13)、阴性预测值为78.37%(29/37);胎盘植入敏感度为75.00%(3/4)、特异度为97.82%(45/46)、阳性预测值为75.00%(3/4)、阴性预测值为97.82%(45/46);脐血管前置敏感度为100.00%(4/4)、特异度为95.65%(44/46)、阳性预测值为100.00%(4/4)、阴性预测值为95.65%(44/46)。结论:在妊娠晚期进行性出血的诊断中,产前超声能够明确进行性出血的病因,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显著的诊断效能,建议使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产科 进行性出血 产前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
5
作者 刘继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结论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为距受伤时间6h内。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尽早实施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 开颅手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缓慢进行性大量脑叶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新江 殷小平 +3 位作者 王苇 常丽英 张苏明 方思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建立猪脑叶缓慢进行性大量出血模型,适应脑出血病理生理和微创治疗研究的需要。方法:通过注射不抗凝的自体股动脉血2.5ml造成中等量脑出血;通过血肿内注射2.3ml的动脉血后又在血肿内注射肝素500单位的方法造成缓慢进行性出血而形... 目的:建立猪脑叶缓慢进行性大量出血模型,适应脑出血病理生理和微创治疗研究的需要。方法:通过注射不抗凝的自体股动脉血2.5ml造成中等量脑出血;通过血肿内注射2.3ml的动脉血后又在血肿内注射肝素500单位的方法造成缓慢进行性出血而形成较大的血肿。通过动态MRI观察、病理、计算组织内干湿重等方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灶周水肿的范围、程度。结果:T2*WI显示单纯注射2.5ml的不抗凝动脉血后血肿体积在1h、24h内无明显变化(分别为2.29±0.18和2.29±0.18cm^3,P>0.05),而注射肝素后24h时(5.60±0.31cm^3)血肿较1h内(3.51±0.49)明显增大(P<0.001)。24h时在2组T2WI和FLAIR均显示灶周的血脑屏障破坏、明显的血管源性脑水肿。结论:通过血肿腔内注射肝素的方法可建立稳定的进行性大量猪脑叶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进行性大量脑叶出血 动物模型 磁共振 肝素 腔内注射 脑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季学成 陈水钰 +3 位作者 周晓丽 彭演国 王信国 吴旺春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2期31-3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0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病患,分析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CT检查距离受伤时间、...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0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病患,分析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的发生时间与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CT检查距离受伤时间、血肿部位等。结果男性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发生率(34.74%)多于女性(12.63%),病患年龄分布≤20岁、20-40岁、≥40岁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发生率为20.72%、42.59%、82.24%;检查距离受伤时间〈12 h、12-24 h、〉24 h各个时间段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89%、48.89%、1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受伤病患应尽早进行影像学CT头颅检查,男性及年龄较大病患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进行性硬脑膜外出血 发生时间 危险因素 回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进行性鼻出血的精准填塞止血11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数良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111-112,共2页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下进行性鼻出血的精准填塞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进行性鼻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进行性鼻出血的精准填塞止血,对照组...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下进行性鼻出血的精准填塞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进行性鼻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进行性鼻出血的精准填塞止血,对照组患者采取油纱填塞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个月后出现鼻心肺反射、心跳缓慢、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鼻心肺反射、心跳缓慢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进行查找出血点的准确率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修剪塑型的PVF高膨胀海绵在鼻内窥镜下进行性鼻出血的精准填塞止血,可明显提高鼻出血填塞止血的成功率,降低了鼻腔填塞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因大范围反复填塞所引起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出血 鼻内镜 塑型PVF高膨胀海绵 精准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燕萍 丘春燕 苏碧齐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7期3393-339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酒精性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56例酒精性脑外伤后进行...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62例酒精性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56例酒精性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分别为(27.99±3.77)d、(47.85±2.63)d,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4.3%和32.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3%,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酒后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病人中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后颅脑损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双侧跨横窦硬脑膜外血肿11例报道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刘军 梁玉敏 +6 位作者 高国一 潘耀华 吴海波 吕磊 包映晖 丁圣豪 江基尧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5-38,51,共5页
目的总结创伤性双侧跨横窦硬脑膜外血肿(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11例双侧跨横窦ED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1例中,2例伤后首次CT确诊,9例表现为进展性,经再次CT扫描确诊。手术治... 目的总结创伤性双侧跨横窦硬脑膜外血肿(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11例双侧跨横窦ED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1例中,2例伤后首次CT确诊,9例表现为进展性,经再次CT扫描确诊。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1例。10例发现枕骨跨横窦骨折。静脉性出血4例,静脉性和动脉性出血6例,不能确认1例。根据GO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9例、中残1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双侧跨横窦硬脑膜外血肿多表现为进展性,以动静脉混合性出血为主。早期确诊和处理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跨横窦硬脑膜外血肿 进行性出血 CT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