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莉 吴思霖 +3 位作者 张成大 何君 王继生 庞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12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对乙酰氨基酚模型组(APAP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GSH组),每组...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120只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对乙酰氨基酚模型组(APAP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GSH组),每组各40只。造模后,GSH组小鼠腹腔注射GSH 0.40 g/kg,持续3 d。收集各组肝组织,SWATH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小鼠肝组织蛋白质表达谱,对APAP组与Control组、GSH组与APAP组的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互作关系网络(PPI)构建,免疫组化验证关键蛋白。结果:APAP组与Control组之间筛选出310个差异蛋白,GSH组与APAP组之间筛选出172个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氮代谢、脂肪酸代谢、有机酸代谢途径;APAP组vs.Control组和GSH组vs.APAP组共同差异表达蛋白有17个,其中Anxa5、Rgn、Tagln、Vim、Usp5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与Control组相比,APAP组Anxa5、Rg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PAP组相比,GSH组Anxa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g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agln、Vim、Usp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Anxa5、Rgn、Tagln、Vim、Usp5是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对乙酰氨基酚 蛋白质组学 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及其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研究
2
作者 孙超 宋丽萍 王彬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化疗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 目的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化疗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2~4w。采用微量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为(58.5±10.1)U/L、(53.7±4.3)U/L、(79.2±13.1)U/L和(56.1±5.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2±10.9)U/L、(71.5±6.6)U/L、(92.2±12.7)U/L和(71.9±6.3)U/L,P<0.05】;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为(2.9±0.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6±0.7)μmol/L,P<0.05】,而血清SOD和GSH-Px水平分别为(96.5±7.1)U/L和(121.7±10.3)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6±7.5)U/L和(100.5±9.2)U/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MIF水平分别为(3.8±0.5)ng/mL和(9.1±1.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1.7)ng/mL和(13.2±1.3)ng/mL,P<0.05】,而血清sTNFR1和IL-10水平分别为(3.1±0.5)pg/mL和(34.5±3.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0.4)pg/mL和(21.2±3.1)pg/mL,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导致的DILI患者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了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改善了细胞因子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损伤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 氧化应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张沛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干预后,研究组肝纤维程度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HA)及Ⅳ型胶原(Ⅳ-collagen,Ⅳ-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肝功能水平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核苷类似物 硬化 临床疗效 纤维化程度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焦艳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该联合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炎症反应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该联合方案对患者肝功能、炎症反应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DIL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GSH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储备功能及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TBil、ALT、AS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4周后CRP、IL-6、IL-2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当(P>0.05)。结论:急性DILI患者采用GSH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提升肝脏储备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药物性损害 还原型 多烯磷脂酰胆碱 功能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晨 杜忠彩 王莉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2—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2—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以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以及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8^(+)、CD4^(+)水平于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恩替卡韦 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研究进展
6
作者 臣巩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360-361,共2页
目的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合理使用。方法对GSH的药理作用及其对肝脏损伤和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谷胱甘肽在细胞内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具有抗氧化和维持细胞膜稳定的作用,GSH在肝病治疗中具有抗氧化和清除... 目的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合理使用。方法对GSH的药理作用及其对肝脏损伤和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谷胱甘肽在细胞内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具有抗氧化和维持细胞膜稳定的作用,GSH在肝病治疗中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炎和免设调节、解毒和肝脏保护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酒精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病等疾病的治疗。但GSH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药理作用 损害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重症肝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钱润麟 郑燕 祝志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重症肝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饶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急诊重症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重症肝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饶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急诊重症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ELD、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重症肝损伤的治疗中,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重症 还原型 连续血液净化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郑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血液净...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血液净化组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在血液净化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比较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CD4^(+)、CD8^(+))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液净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IL-1、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患者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血液净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CD4^(+)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联合组患者CD4^(+)水平高于血液净化组,CD8^(+)水平低于血液净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联合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血液净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提高重症脓毒症休克肝损伤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液净化 还原型 重症脓毒症休克损伤 炎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王红 蔡晓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予以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后,研究组AST、 ALT、 TBIL、 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6.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损伤 双环醇 还原型 临床疗效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赵青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蛋白(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54/60),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Ⅳ-C、LN、HA、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和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 慢性病毒性 纤维化 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11
作者 陈斌 童朝阳 +2 位作者 杜施霖 施东伟 黄培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 目的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0、2、6、24h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300mg/kg(0.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大鼠在CLP术后0、2、6、24h分别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HSP70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TBIL、ALT和AST)水平在术后6h起开始升高,术后24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h即显著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则有所回落;肝组织TNF-α水平在术后2h起开始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有所回落;术后24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h和24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及肝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h、6h和24h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h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组织HSP70浓度,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从而减轻炎性因子对肝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脓毒症 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急诊常规治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莉 董振超 +1 位作者 张小军 王坚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急诊常规治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共计5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参比组(n=25,常规急诊治疗),分析组(n=25,常规急...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急诊常规治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共计5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参比组(n=25,常规急诊治疗),分析组(n=25,常规急诊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指标(M样症状消失时间、肌酸激酶恢复时间、心肌钙蛋白恢复时间、CHE活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LB)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治疗1d、7d后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临床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利于肝功能及CHE活性转归,可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于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急诊 常规治疗 心肌钙蛋白 胆碱酯酶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应激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梅 陆伦根 +4 位作者 陈尉华 窦爱霞 房静远 曾民德 郑瑞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2596-2600,共5页
目的:探讨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在6,12,24和48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丙二醛(MDA)... 目的:探讨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次氮基三乙酸铁(Fe-NTa)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在6,12,24和48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氧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与Fe-NTa共同培养细胞,再检测SOD活性.结果:Fe-NTa作用12h与同一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比较,500和1000μmol/L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多(A:0.369±0.124,0.485±0.101vs0.285±0.044,P<0.01),作用24和48h各浓度组与同一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无Fe-NTa干预的空白对照组12,24和48h与同样处理的6h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增多(A:0.285±0.044,0.253±0.033,0.278±0.037vs0.111±0.005,P<0.01),随着Fe-NTa剂量的增加,作用12,24和48h与同样处理的6h组比较,细胞增殖亦明显增多(P<0.01).200和500μmol/LFe-NTa组与对照组比较,SOD活力明显降低(156.95±21.17,100.92±10.02μkat/Lvs197.74±17.59μkat/L,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1123±217,1549±182mmol/Lvs580±332mmol/L,P<0.01).预先加入GSH的各组与模型组(200μmol/LFe-NTa)比较,SOD活力明显升高(5.42±0.58,6.67±0.18,8.75±0.58μkat/Lvs2.25±0.35μkat/L,P<0.01).结论:氧应激促进HSC增殖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可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有抗氧化作用,可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应激 星状细胞 增殖 还原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4
作者 郭秀丽 姚士伟 +2 位作者 张峻 朱东 徐有青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符合化疗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对照组35例,只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患...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符合化疗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对照组35例,只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 w,观察血ALT、AST水平变化。结果在治疗2 w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ALT和AST分别为(88±45)U/L和(98±53)U/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分别为(130±60)U/L和(138±70)U/L,P<0.05],而联合治疗组ALT和AST分别为(55±38)U/L和(56±43)U/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125±47)U/L和(158±68)U/L,P<0.05],后者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在小于60岁患者,27例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5±23)U/L和(40±35)U/L,与20例对照组[(60±30)U/L和AST(65±34)U/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60岁患者,18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03±45)U/L和(99±50)U/L,明显低于15例对照组水平[(145±80)U/L和AST(151±65)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降低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血ALT和AS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损伤 化疗药物 异甘草酸镁 还原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评估 被引量:16
15
作者 范竹萍 曾民德 +13 位作者 巫善明 邬祥惠 周霞秋 蔡伊梅 陈成伟 王国俊 蔡雄 潘钰卿 胡德昌 王秀玲 秦一中 戴兆云 杨广顺 韩少成 《胃肠病学》 1999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5例肝病病人,男性229例,女性66例,年龄(44±12 岁)。用谷胱甘肽注射液1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qd × 3wk为一个疗程...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5例肝病病人,男性229例,女性66例,年龄(44±12 岁)。用谷胱甘肽注射液1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qd × 3wk为一个疗程(用1~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 ALT、AST、SB、TG、LDL分别为260IU/L±375IU/L、206IU/L±360IU/L、132μmol/L±159μmol/L、3.0μmol/L ±1.5mmol/L和3.2mmol/L±0.8mmol/L。治疗3wb后依次为73IU/L±74IU/L、76IU/L±89IU/L、107μmol/L± 161μmol/L、2.7mmol/L±1.4mmol/L、2.9mmol/L±1.8mmol/L。3wk时总有效率为77.8%。6wk时84.3%,9wk时 为89.3%。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安全有效的保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 还原型 5%葡萄糖 总有效率 药物 静滴 结论 方法 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供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斌 王轩 +1 位作者 李增才 陆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239-3242,共4页
背景:如何减轻肝脏灌注保存过程中的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供肝预处理目前被认为是减轻此类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动物实验,在临床应用较少。阿拓莫兰是一种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代谢调节及解毒的双向作用。目的:... 背景:如何减轻肝脏灌注保存过程中的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供肝预处理目前被认为是减轻此类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动物实验,在临床应用较少。阿拓莫兰是一种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代谢调节及解毒的双向作用。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供肝冷热缺血及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解放军八一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3-05/2006-08成功施行了80例肝移植,前42例作为对照组,后38例作为阿拓莫兰组。供肝灌注保存条件相同,阿拓莫兰组在灌注液及保存液中加入阿拓莫兰各2.4g。检测两组供肝组织中ATP及丙二醛的含量,同时对供肝组织作光镜和电镜检查,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电镜下计数单位面积内(100μm2)线粒体数。采集受体肝移植后第1天的血样,应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浓度。结果与结论:阿拓莫兰组供肝组织中A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光镜下见阿拓莫兰组供肝组织水肿程度及病理学损害较对照组轻,电镜下则显示其供肝细胞结构清晰,单位面积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提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供肝冷热缺血及灌注中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拓莫兰 移植 细胞保护 缺血损伤 还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曹智丽 张文双 +1 位作者 王维 王艳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AL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AL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ST、ALT、谷氨酰转肽酶(GGT)、TBIL及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GGT、TBIL、HA、LN、PⅢP、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显著改善ALD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 还原型 多烯磷脂酰胆碱 功能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贯煎组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平利峰 姜淑华 +3 位作者 孙凤艳 王晓磊 胡丽伟 李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854-856,共3页
目的探讨一贯煎组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 目的探讨一贯煎组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一贯煎组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变化情况,以及肝功能复常率、复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和TB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的AST、ALT、TB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复常时间和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贯煎组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煎 还原型 干燥综合征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美蓉 张英 +2 位作者 尹翠兰 李超 陈凯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肝衰竭患者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50例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另4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治疗4周时患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肝衰竭患者接受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50例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另4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治疗4周时患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和基础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基础治疗组。结论无论是多烯磷脂酰胆碱还是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衰竭都是有效的,近期疗效均好于基础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 多烯磷脂酰胆碱 还原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中度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启江 汪慧兰 +1 位作者 李敏 张春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还原型 抗结核治疗 甘草酸二胺 疗效观察 损害 药物所 大剂量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