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可逆的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探针的构建
1
作者 胡晴 谢雪飘 +2 位作者 屈慧娇 覃凡倚 肖艳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氧化还原平衡的异常通常与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对于氧化还原过程的可逆监测,可以用于监控疾病的发生、进展以及修复情况。本文中设计构建了一个新型氧化还原可逆...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氧化还原平衡的异常通常与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对于氧化还原过程的可逆监测,可以用于监控疾病的发生、进展以及修复情况。本文中设计构建了一个新型氧化还原可逆的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纳米探针。该探针利用带正电的聚乙烯亚胺(PEI),将带负电的NIR-II发光金纳米簇(Au NCs)和钼基多金属氧酸盐(POM),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在一起。由于POM在Au NCs的激发光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其可通过内滤效应有效猝灭Au NCs的发光。当体系有ROS存在时,ROS能够氧化POM,破坏内滤效应,使得Au NCs的荧光恢复,且荧光的恢复程度与ROS的浓度线性相关;当体系有还原性物质谷胱甘肽(GSH)存在时,氧化的POM能够被GSH还原,使得Au NCs的荧光又被猝灭,且荧光的猝灭程度与GSH的浓度线性相关。本工作构建的NIR-II荧光纳米探针,能够对ROS/GSH进行可逆响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有望为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追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实时、动态成像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氧化还原 可逆响应 金纳米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MgGa_(2)O_(4):Ni^(2+)近红外二区发光材料制备、表征及其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琳 杨健 +5 位作者 李胜男 王帅 祝汉成 严端廷 徐长山 刘玉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1324,共14页
通过水热法结合后期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Zn_(x)Mg_(0.993-x)Ga_(2)O_(4):0.7%Ni^(2+)(x=0~0.5)(ZMGO:Ni^(2+))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粉。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ZMGO:Ni^(2+)粉体样品的粒子尺寸... 通过水热法结合后期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Zn_(x)Mg_(0.993-x)Ga_(2)O_(4):0.7%Ni^(2+)(x=0~0.5)(ZMGO:Ni^(2+))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粉。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ZMGO:Ni^(2+)粉体样品的粒子尺寸逐渐变大。在635 nm激光激发下,可观测到粉体样品位于~1279 nm处的宽带发射峰,其可被归属为Ni^(2+)的特征发射。此外,Zn^(2+)掺杂使样品荧光猝灭的热激活能由244 meV减小到224 meV。采用发光强度最强的ZMGO:Ni^(2+)粉体样品与620 nm红光LED芯片封装成NIR-Ⅱ荧光粉转换LED(NIR-Ⅱpc-LED),并基于NIR-Ⅱ光穿透能力强和不产生生物组织自荧光的特性,以NIR-Ⅱpc-LED为光源,分别研究了其在有遮挡情况的夜视成像和生物组织成像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过渡金属离子 近红外二区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接波前整形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共聚焦成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天 史天悦 +1 位作者 吴长锋 彭洪尚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生物组织散射引起的光学像差限制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本文研究了基于间接波前整形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共聚焦成像技术。首先,制备了高效率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降低该波段生物组织的散射有助于实现高对比度的活体组织成像。其次,研究了... 生物组织散射引起的光学像差限制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本文研究了基于间接波前整形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共聚焦成像技术。首先,制备了高效率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降低该波段生物组织的散射有助于实现高对比度的活体组织成像。其次,研究了基于间接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方法,将间接波前整形技术应用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系统中,以实现对生物组织引起的光学像差的测量与补偿,获得生物组织的高信噪比成像。最后,对基于间接波前整形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开展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对空气平板、散射介质和小鼠颅骨等产生的像差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最终信号强度较初始值分别提升了1.47、1.95和2.85倍,显著提升了最终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波前整形 近红外二区成像 共聚焦成像 活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激活型小分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欣雨 秦作佳 +1 位作者 张晓兵 袁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9,共21页
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具有优良的组织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与传统的常亮型荧光探针相比,激活型探针只有当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存在情况下才会发生荧光信号变化,因此具有更高的信背比,会进一步提高区分病变... 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具有优良的组织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与传统的常亮型荧光探针相比,激活型探针只有当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存在情况下才会发生荧光信号变化,因此具有更高的信背比,会进一步提高区分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按照生物疾病模型进行分类,系统总结了近5年报道的近红外二区激活型小分子探针的结构、响应机理以及活体应用,并对目前激活型小分子探针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成像 小分子荧光探针 激活型探针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的研制
5
作者 邬丹丹 潘力 +3 位作者 周哲 付威威 朱海龙 董月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53,共10页
近年来,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但是,现有的荧光成像系统存在穿透深度有限、图像信噪比低等缺点.因此,利用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900—1880 nm)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具有的低吸收、低... 近年来,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但是,现有的荧光成像系统存在穿透深度有限、图像信噪比低等缺点.因此,利用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900—1880 nm)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组织中具有的低吸收、低散射和穿透深度深等优点,研制出一套NIR-Ⅱ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荧光图像增强校正方法,并设计生物组织模拟实验和活体动物实验测试该系统的性能和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穿透深度深、信噪比高、灵敏度高等优点.结合商用的吲哚菁绿试剂和聚集诱导发光染料,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小鼠体内的血管分布情况,并对深层组织器官进行持续监测,实现活体小鼠清醒状态下的动态监测研究,有助于推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肿瘤研究和药物开发研究等进入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活体小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二区双通道荧光成像系统
6
作者 刘雯 倪沪桅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0,共8页
本文基于光学手段,开发出了一套能够兼顾可见光与近红外二区(NIR-Ⅱ)窗口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能够实时输出具有NIR-Ⅱ荧光信息的高质量明场图像,解决了常规的NIR-Ⅱ宏观成像系统提供的荧光图像与明场图像割裂较大的问题。实验中利用... 本文基于光学手段,开发出了一套能够兼顾可见光与近红外二区(NIR-Ⅱ)窗口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能够实时输出具有NIR-Ⅱ荧光信息的高质量明场图像,解决了常规的NIR-Ⅱ宏观成像系统提供的荧光图像与明场图像割裂较大的问题。实验中利用不同厚度的脂肪组织测试了吲哚菁绿的NIR-Ⅱ窗口荧光信号分别在1 100~1 700 nm长通滤光片与1 300~1 700 nm长通滤光片下的抗散射能力与成像表现。接着利用所搭建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分别在小鼠以及大鼠模型上实现了淋巴结成像并模拟进行了淋巴结的切除手术,模拟了对腹腔淋巴结清扫的过程。最后,在大鼠模型上添加了不同厚度的生物脂肪组织,模拟实际手术中脂肪组织覆盖在淋巴结上的情况,观察双通道系统的穿透能力。可见近红外二区双通道荧光成像系统通过给操作者提供直观的影像信息,缩减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手术导航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 近红外二区 临床手术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在肝癌术中导航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钰叶 高琴 +5 位作者 李科 王雅飞 程梓荷 董储瑜 王珂欣 潘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97-903,共7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二区(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IPF)在肝癌术中导航的应用潜力,并进行体内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研究和体内外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构建一种靶向肝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NIR-... 目的探讨近红外二区(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IPF)在肝癌术中导航的应用潜力,并进行体内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研究和体内外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构建一种靶向肝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用MTT法检测该纳米探针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HuH-7及正常肝细胞HL-7702活性的影响;通过溶血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血生化检测对纳米探针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为IPF实验组、IP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IPF,对照组尾静脉分别注射IP和生理盐水,随后利用NIR-Ⅱ窗口成像技术检测其纳米探针IPF的特异肿瘤靶向性;最后在NIRF操作窗口下进行实时导航切除肝细胞肿瘤。结果纳米探针IPF对BEL-7402、HepG-2、HuH-7及HL-7702细胞无明显毒性,溶血率均低于3%的安全限度,未引起显著红细胞损伤;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无异常行为和死亡情况,且对各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正常结构和功能未产生明显影响;小鼠肝功和肾功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利用IPF纳米探针进行肝肿瘤细胞标记,在NIRF窗口下观察到肝癌细胞的荧光信号,手术后切除区域的荧光信号消失。结论NIR-Ⅱ小分子有机探针IPF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高效地标记肝癌细胞,具备肝癌术中导航潜力,能够为肝癌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肝切除术 术中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光驱动的光动力治疗在克服肿瘤乏氧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懿芊 严晓霞 +2 位作者 彭皓 吴爱国 杨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5-936,共12页
光动力疗法因其具有非侵入性、低毒性、高时空选择性和特异靶向性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该疗法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敏剂介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氧化损伤选择性地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然而,传统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因其具有非侵入性、低毒性、高时空选择性和特异靶向性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该疗法利用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光敏剂介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氧化损伤选择性地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然而,传统光动力疗法仍存在一些缺点,如光的组织穿透性有限、分子氧依赖以及肿瘤对治疗的固有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肿瘤治疗效果。近些年来,国内外科研团队积极开发各种新型光敏剂,并将其与近红外光激发相结合,使得光动力疗法能够更深入地作用于肿瘤组织。针对深层肿瘤组织乏氧环境,进一步采取改善、利用该肿瘤微环境的策略,克服深层肿瘤组织缺氧对光动力疗法的限制,有助于优化肿瘤抑制效果。本文在阐明光动力疗法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讨论了近5年来近红外二区激光激发的光动力疗法在克服肿瘤乏氧障碍的最新进展,包括增加肿瘤组织内部氧含量和通过耐受缺氧环境2种方式针对性开发新型光敏剂,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光动力治疗 肿瘤治疗 近红外二区 乏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温感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关登 崔祥水 吕佳涛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18-24,I0002,共8页
简单介绍了荧光温感材料和近红外二区荧光温感材料,详细综述了四种近红外二区荧光温感材料的研究现状,分别是稀土发光材料、量子点、单壁碳纳米管及有机小分子温感材料,并对比了这四种温感材料领域中不同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出的温感性能... 简单介绍了荧光温感材料和近红外二区荧光温感材料,详细综述了四种近红外二区荧光温感材料的研究现状,分别是稀土发光材料、量子点、单壁碳纳米管及有机小分子温感材料,并对比了这四种温感材料领域中不同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出的温感性能最优结果。其中以稀土发光材料以及量子点表现较为优异,在不同应用领域上这两种材料各有优势。分析了四类材料的温感性能提升策略,最后对未来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温感材料的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温感材料 稀土发光材料 量子点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盛家荣 张驰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具备光子散射低、信噪比高和深层组织穿透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迄今为止,NIR-Ⅱ荧光团的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苯并双噻二唑(BBTD)类、花菁类和硼二吡咯烷(BODIPY)类等。文... 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具备光子散射低、信噪比高和深层组织穿透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迄今为止,NIR-Ⅱ荧光团的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苯并双噻二唑(BBTD)类、花菁类和硼二吡咯烷(BODIPY)类等。文章总结了NIR-Ⅱ有机荧光团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NIR-Ⅱ有机荧光团的分子设计发展进行了展望:NIR-Ⅱ有机荧光染料极具生物荧光成像应用前景,可以通过修饰杂环、增强供体的电子密度、减弱受体的电子密度、构建J聚体和延伸共轭链等策略优化荧光染料的性能,从而实现更深的组织穿透性、更小的光子散射和可忽略的背景荧光,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可激活探针 比率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Pt‑Cu基纳米平台用于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子良 曲波涛 +2 位作者 杨晓荣 刘玲 张瑞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91-2001,共11页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透明质酸酶(HAase)作用下HA快速降解,释放Pt-Cu@PLL(+)颗粒,有利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基于Pt-Cu合金良好的近红外二区(NIR-Ⅱ)吸收性能,实现了NIR-Ⅱ光声成像引导的NIR-Ⅱ光热高效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光热治疗 光声成像 Pt-Cu合金 层层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殝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苏哲 秦文璟 +4 位作者 白磊 孙鹏飞 余昌敏 范曲立 李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36,共14页
荧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且可实现实时成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和成像领域,其中,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NIR-Ⅱ,1000~1700 nm)由于其发射波长较长,光散射和组织自发荧光干扰较少,在生物组织成像中具有更高的时空分... 荧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且可实现实时成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和成像领域,其中,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NIR-Ⅱ,1000~1700 nm)由于其发射波长较长,光散射和组织自发荧光干扰较少,在生物组织成像中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和更深的成像深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纳米材料 共轭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基温敏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与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尚钰 沈清明 +1 位作者 孙鹏飞 范曲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8,共9页
以有机小分子4,9-二(5-9H-芴-2-基-噻吩-2-基)-6',7-联苯[1,2,5]噻二唑并[3,4-g]喹喔啉(TQF)为前驱体,通过化学方法将其修饰为可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反应的小分子链转移剂TQF-苯基硫代链转移剂(CTA).以TQF-CTA为链转... 以有机小分子4,9-二(5-9H-芴-2-基-噻吩-2-基)-6',7-联苯[1,2,5]噻二唑并[3,4-g]喹喔啉(TQF)为前驱体,通过化学方法将其修饰为可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反应的小分子链转移剂TQF-苯基硫代链转移剂(CTA).以TQF-CTA为链转移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OEGMA)发生RAFT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小分子基共聚物[TQF-P(NIPAAm-co-OEGMA),TPNO].将其直接溶于水中可制备成温敏的球形纳米粒子TPNO NPs.研究结果表明,TPNO NPs在温度大于LCST(35℃)时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粒径变化和显著的荧光增强行为(2.2倍),并成功实现了对活体小鼠血管与肿瘤的明亮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FI).同时,TPNO NPs有着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PCE=29.8%),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了其对细胞具有较好的光热治疗(PTT)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温敏聚合物 纳米粒子 荧光成像 光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和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阙步军 彭士屹 +4 位作者 耿伟航 崔健 胡森虎 冯哲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98,共18页
近红外二区(900~1 880 nm,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大深度活体成像的一大研究热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对比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the First N... 近红外二区(900~1 880 nm,the Second Near-Infrared Region,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是当前大深度活体成像的一大研究热点,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对比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the First Near-Infrared Region,NIR-Ⅰ)的成像,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在活体层面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深的组织穿透。在NIR-Ⅱ宏观成像基础上,对组织微结构清晰成像的需求迫使成像试剂持续发展,成像系统不断精进。目前,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在脉管显微造影、肿瘤精确分析、炎症准确追踪等生物应用上都获得一系列突破,相关研究对象包含啮齿类动物(如小鼠,大鼠)及灵长类动物(如狨猴,猕猴)等。将来随着仪器商业化和国产化突破,成像试剂安全性逐步提高,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应用价值将不断攀升。本文从NIR-Ⅱ荧光成像的机制及优势展开讨论,综述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的系统特点和演进历史,以及其在不同生物模型上活体成像方面的最新探索和前景展望,以期推动NIR-Ⅱ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宽场显微成像 大深度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发光材料在近红外二区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松涛 王樱蕙 张洪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0-1478,共19页
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光相比,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具有更低的散射和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肿瘤诊断、小分子体内检测、生物传感和免疫分析等领域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 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光相比,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具有更低的散射和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肿瘤诊断、小分子体内检测、生物传感和免疫分析等领域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的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材料中,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因具有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好、发射带窄、发光颜色和寿命可调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和设计合成为出发点,系统地综述了这类纳米材料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纳米材料 荧光探针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共聚焦显微技术的进展及应用(特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怡霏 何木斌 +3 位作者 吴天翔 周静 冯哲 钱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37,共18页
共聚焦显微镜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号背景比,能对生物样品进行三维层析成像,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红外二区(NIR-Ⅱ,900~1 880 nm)波段的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适中的吸收、较低的散射,以及非常弱的生物组织自发荧光,因... 共聚焦显微镜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号背景比,能对生物样品进行三维层析成像,在医学与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红外二区(NIR-Ⅱ,900~1 880 nm)波段的光在生物组织中具有适中的吸收、较低的散射,以及非常弱的生物组织自发荧光,因此,NIR-Ⅱ荧光活体成像具有大深度、高对比度等优势。点激发、点探测的NIR-Ⅱ共聚焦显微技术结合了上述二者的优势,在大深度生物成像中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信号背景比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综述将从NIRⅡ共聚焦显微技术的原理出发,阐述其发展进程、以及基于此项技术开展的生物医学成像应用,探讨NIR-Ⅱ共聚焦显微技术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镜 近红外二区 活体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离子敏化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血管成像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松涛 王樱蕙 张洪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5-693,共9页
近年来,相较于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光(700~1000 nm),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NIR-Ⅱ:1000~1700 nm)呈现更弱的吸收、散射以及更低的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高的空间... 近年来,相较于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光(700~1000 nm),生物组织对近红外二区光(NIR-Ⅱ:1000~1700 nm)呈现更弱的吸收、散射以及更低的自体荧光,因此,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更高的成像信噪比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在血管造影和淋巴管造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高温共沉淀和外延生长法成功地制备了NaGdF_(4)∶Yb(18%,摩尔分数),Ho(2%),Ce(30%)@NaGdF_(4),Nd(60%)@NaGdF_(4),Nd(10%)核-壳-壳纳米材料(U/DNPs)。在808 nm激发光的照射下,不仅具有1056和1332 nm的下转换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而且具有较高红绿荧光强度比(I_(647)/I_(540)=22.6)的上转换红光发射,使得该材料在光动力学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后通过利用配体交换策略,成功修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U/DNPs-PVP),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安全性。在小鼠活体内荧光成像中,U/DNPs-PVP呈现优异的血管造影效果,其空间分辨率可达336.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发光材料在脑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东芝 王樱蕙 张洪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1148,共18页
目前,荧光成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应用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其易受到光的穿透能力有限、组织自体荧光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NIR-Ⅰ)光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穿透深度、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和灵敏度... 目前,荧光成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应用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其易受到光的穿透能力有限、组织自体荧光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NIR-Ⅰ)光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穿透深度、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和灵敏度、更低的背景噪音和更高的信噪比,因此在脑血管成像和重大脑疾病的成像诊断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NIR-Ⅱ荧光探针及优化其光学性能的策略。同时,总结了这些探针在脑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 近红外二区 荧光探针 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沪桅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6-906,共11页
近红外荧光成像是外科手术中实现术中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近些年随着近红外二区(NIR-II,900~1700nm)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的日趋成熟,NIR-II荧光成像技术成为临床手术导航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基于NIRII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简要介绍了NIR... 近红外荧光成像是外科手术中实现术中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近些年随着近红外二区(NIR-II,900~1700nm)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的日趋成熟,NIR-II荧光成像技术成为临床手术导航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基于NIRII光学生物成像理论,简要介绍了NIR-II荧光探针及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就NIR-II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小动物手术与人体临床手术中的研究展开综述,讨论了该技术在未来临床手术中的发展潜力以及临床转化中需要面临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近红外二区 成像导航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在宫颈癌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古丽妮尕尔·阿里木 闫婷 +3 位作者 朱丽君 樊慧敏 努尔尼沙·阿力甫 张学良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但由于光在深层组织内传播时,受穿透深度和散射的影响,不利于实现深层组织高清成像。近红外...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但由于光在深层组织内传播时,受穿透深度和散射的影响,不利于实现深层组织高清成像。近红外二区(near-infrared-Ⅱ,NIR-Ⅱ;900~1700nm)成像技术与近红外一区(near-infrared-Ⅰ,NIR-Ⅰ;760~900 nm)成像技术相比,具备更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更低的自发荧光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是当前光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非常适合宫颈癌的高质量荧光成像。高质量的荧光成像需要借助良好的荧光探针来精确定位肿瘤组织及其边界并监测治疗过程。目前已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有机和无机材料的NIR-Ⅱ荧光探针。本文概述了几种典型的NIR-Ⅱ荧光探针及其辅助的NIR-Ⅱ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成像及治疗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技术 宫颈癌 荧光探针 成像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