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和传统肌电图技术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莲 魏玲 +2 位作者 卢国良 宋卫东 张筱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比较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法和传统肌电图(EMG)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仪中的MUNE程序和定量运动单位电位分析(QMUP)程序检测53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趾短伸肌、鱼际肌或小鱼际肌。结果8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 目的比较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法和传统肌电图(EMG)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仪中的MUNE程序和定量运动单位电位分析(QMUP)程序检测53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趾短伸肌、鱼际肌或小鱼际肌。结果8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在针电极EMG检测中均为巨大电位,在MUNE检测中计数均显著减少。45例周围神经疾病患者,2例在EMG检查中无法确诊,但MUNE计数减少;2例在EMG检查中仅有自发电活动,而无肯定运动单位电位变化,MUNE计数也在正常范围内;其余41例EMG均明确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同时MUNE计数也减少。结论MUNE和传统EMG各有优缺点,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运动单位电位 神经肌肉疾病 肌电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运动单位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赖重媛 冯淑兴 +4 位作者 冯扬 梁银杏 古力切木·艾麦尔 陈静燕 廖松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于发病2~4周内行上下肢神经传导检测及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检测,同时采集单个运动单位电位(single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SMUAP)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瘫痪侧肢体MUNE较健侧显著下降(皮质-基底节组:95.85±26.82 vs.143.65±38.86,P<0.001;基底节组:126.71±44.13 vs.157.36±56.72,P=0.001)且SMUAP波幅及面积显著增加(P<0.05),皮质-基底节组瘫痪侧肢体MUNE较基底节组显著下降(95.85±26.82 vs.161.40±48.90,P=0.027),MUNE与NIHSS评分(r=-0.339,P=0.032)及m RS评分(r=-0.362,P=0.022)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β=-1.603,P=0.032,95%CI:-3.064^-0.142)与m RS评分(OR=2.885,P=0.025,95%CI:1.139~7.158)均可预测瘫痪侧MUNE下降。结论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可见运动单位丢失和残存的运动单位代偿,急性期NIHSS评分、m RS评分可预测瘫痪侧运动单位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梗死 运动单位计数 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的线性变化率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小璇 樊东升 +2 位作者 张俊 郑菊阳 张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揭示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MUNE)的线性变化率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129例,全部患者记录临床资料、用力肺活量(for... 目的:揭示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MUNE)的线性变化率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129例,全部患者记录临床资料、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电生理指标和神经功能等级评分(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面访或电话随访,直至终点事件(死亡或进行气管切开)。结果: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19±11.00)岁,中位生存时间为45.71个月(95的可信区间为35~51个月)。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方法,发现MUNE的线性变化率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MUNE的线性变化率为生存时间的重要预后因子(P<0.01)。用2.9/月作为分界点,诊断时MUNE线性变化率超过此值的生存时间较短,反之较长(P<0.05),其下降一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34.2。结论:基于MUNE的线性估测方法可以从疾病进展的某一点判断病情,从而将患者分层,有力地影响生存时间。MUNE的线性估测值是较年龄、起病部位、确诊时间更为重要的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存活率分析 运动单位估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国星 张军卫 +2 位作者 洪毅 Yun Guan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的正常值并探讨其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多点刺激技术对45例健康成人(20~59岁35例,≥60岁10例)和20例SCI患者(伤后1~6个月,亚急性期组10例;伤后1年以上,慢...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的正常值并探讨其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多点刺激技术对45例健康成人(20~59岁35例,≥60岁10例)和20例SCI患者(伤后1~6个月,亚急性期组10例;伤后1年以上,慢性期组10例)进行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测定,并随访观察SCI患者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45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为188±20个,不同年龄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亚急性期组初测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为40±33个,随访1个月时为71±37个,随访3个月时为116±41个,三次检查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CI慢性期组初测时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为173±29个,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时为177±34个,与初测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在SCI后不同时间发生不同变化,测量其数目变化可能有助于对S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测定 SCI 跨神经元变性 功能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肌对运动单位平均发放率的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香 杨基海 +2 位作者 娄智 梁政 钱晓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63-466,共4页
“共驱动”现象是近年来提出的探索人体随意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控制机理的新概念。通过对肘关节恒力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肌两路针电极肌电图 (NEMG)信号的分解 ,估计运动单位 (MU )的平均发放率 (FR) ,研究单块肌肉和拮抗肌对运动单位平... “共驱动”现象是近年来提出的探索人体随意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控制机理的新概念。通过对肘关节恒力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肌两路针电极肌电图 (NEMG)信号的分解 ,估计运动单位 (MU )的平均发放率 (FR) ,研究单块肌肉和拮抗肌对运动单位平均发放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肘关节作屈曲和伸展时 ,主动肌和拮抗肌两者的运动单位平均发放率均随时间而下降且无相移地高度相关 ,从而从关节水平上论证了神经肌肉系统“共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肌 拮抗肌 运动单位平均发放率 针电极肌电图信号分解 共驱动 神经肌肉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广度熵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发放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政 杨基海 +3 位作者 瞿洋 陈香 谭春祥 冯焕清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检测肌电信号在低信噪比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发放。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非广度短时窗口熵 (TDE)的MUAP检测方法 ,分析了熵用于检测MUAP的理论依据 ,对MUAP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讨论。结果在信噪比分别为 4dB、2dB、0d... 目的检测肌电信号在低信噪比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发放。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非广度短时窗口熵 (TDE)的MUAP检测方法 ,分析了熵用于检测MUAP的理论依据 ,对MUAP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讨论。结果在信噪比分别为 4dB、2dB、0dB、- 2dB和 - 4dB的模拟肌电信号MUAP发放时刻的检测误差的均值都在 7.5ms以内。结论模拟肌电信号MUAP检测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用于MUAP发放检测的精度较高 ,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轻度收缩的真实表面肌电信号实验结果也论证了这种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广度熵 短时窗口熵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发放检测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MG信号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香 杨基海 +4 位作者 梁政 郑凡 钱晓进 冯焕清 叶石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提出了一种对于构成针电极肌电信号(NEMG)的不同形状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进行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变换(WT)的多尺度分析提取表征MUAP特性的时 频特征,再用无导师 有导师混合模式识别网络完成对输入样本的学习和分类.实验... 提出了一种对于构成针电极肌电信号(NEMG)的不同形状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进行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变换(WT)的多尺度分析提取表征MUAP特性的时 频特征,再用无导师 有导师混合模式识别网络完成对输入样本的学习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不同波形的MUAP具有较强大的分类能力,整个分类过程完全人工干预,且所需的时间不多,可以应用于临床实际,为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电极肌电信号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小波变换 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 学习矢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电位多项参数正常值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厚民 程源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肌电图正常运动单位电位(MUP)4项参数的特征、相互关系、正常值及其临床神经生理意义。方法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在轻度用力肌肉收缩下记录正常4条肌肉,胫骨前肌118例、股四头肌内侧头71例、手部第一骨间背侧肌63例、三角... 目的探讨定量肌电图正常运动单位电位(MUP)4项参数的特征、相互关系、正常值及其临床神经生理意义。方法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在轻度用力肌肉收缩下记录正常4条肌肉,胫骨前肌118例、股四头肌内侧头71例、手部第一骨间背侧肌63例、三角肌80例。测定MUP的4项参数:波幅、时限、面积、面积/波幅。结果在MUP所有参数中,胫骨前肌、第一骨间背侧肌、三角肌的面积与年龄相关性最强(F=24.591,19.788,16.839,P <0.01)。在互相独立的参数中,波幅与面积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635,0.780,0.663,P<0.01),除了第一骨间背侧肌外,这两种参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MUP的特征。面积为波幅依赖性参数。面积/波幅和波幅为互相独立的参数。面积/波幅与时限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489,0.372,0.781,0.476,P<0.01),但与波幅不具有相关性(P> 0.05)。波幅与时限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新参数面积和面积/波幅可能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有助于弥补传统肌电图的波幅和时限参数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电位 定量肌电图 面积 面积/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MG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数目估算法研究痉挛型脑瘫患儿神经元发放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博 杨基海 +3 位作者 陈香 吴德 钱玲玲 周逸峰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分级和康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发放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种量化指标。方法采用平滑非线性能量算子(smoothed nonlinear ... 目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分级和康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发放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种量化指标。方法采用平滑非线性能量算子(smoothed nonlinear energy operator,SNEO)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信号中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数目进行估计,获得MUAP的平均发放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IPI),并根据医生采用的分级结果和健康人MUAP平均发放时限的早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对14名不同运动障碍级别脑瘫患者的实验结果显示,其肌电信号MUAP的IPI与他们活动度的级别即运动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采用IPI参数能够反映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表面肌电信号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数目估计 平滑非线性能量算子 平均发放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肌肉运动单位电位时限与波幅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杨 陈朝晖 凌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肢体肌肉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与波幅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65名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的肱二头肌、拇短展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骨前肌共392块肌肉的运动单位电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时限与波幅间的关系。结果:运动单位电位... 目的:研究肢体肌肉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与波幅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65名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的肱二头肌、拇短展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骨前肌共392块肌肉的运动单位电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时限与波幅间的关系。结果:运动单位电位时限与波幅相关系数为0.54,时限-波幅曲线类似于横"S"型;约在9.6~11.5 ms时限范围内较为平缓,误差棒也较小;此范围外波幅误差棒明显增大;在9.6~11.5 ms时限范围内4个部位肌肉、性别和年龄间的波幅时限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44,P=0.21,P=0.22)。结论:波幅与时限间成明显相关性且可能和肌群、性别、年龄无关,是骨骼肌运动单位较稳定的电学特性。超出一定时限范围波幅的变异性明显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电位 波幅 时限 S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盲源分离技术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杨基海 陈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558-563,共6页
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技术和二阶非平稳源分离(SEONS)算法来研究肌肉轻度收缩情况下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检测问题,通过仿真实验来探讨两种算法对SEMG信号的分离性能,并将算法应用于肌肉轻度收缩时... 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技术和二阶非平稳源分离(SEONS)算法来研究肌肉轻度收缩情况下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检测问题,通过仿真实验来探讨两种算法对SEMG信号的分离性能,并将算法应用于肌肉轻度收缩时(10%MVC)的真实SEMG信号分解研究.仿真SEMG信号分解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对MUAP检测效果均较为满意,且随着噪声的增加有所变差,肌肉轻度收缩时(10%MVC)真实SEMG信号分解实验也论证了两种算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盲源分离(BSS)技术为研究隐含在肌电信号中的运动单位募集和发放等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较符合SEMG信号特性,因而可应用于SEMG信号分解及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检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盲源分离 独立分量分析 二阶非平稳源分离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分解肌电图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各参数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文琼 卢祖能 +1 位作者 曾庆杏 余绍祖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评价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肌电图仪,以常规同心圆针电极记录,对71例健康成人和43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肱二头肌或/和胫前肌进行自动分解肌电图(ADEMG)检测,... 目的:探讨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评价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肌电图仪,以常规同心圆针电极记录,对71例健康成人和43例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肱二头肌或/和胫前肌进行自动分解肌电图(ADEMG)检测,共收集MUAP8356个,测定MUAP的5个参数:波幅、时限、转折数、发放率、棘波间隔变异系数(CIV)。结果:15例肌源性疾病患者表现为每一记录部位的MUAP数目增加;肱二头肌MUAP的波幅、时限、转折数减低、发放率增加,CIV无改变;胫前肌MUAP的各参数无显著性改变。28例神经源性疾病患者表现为每一记录部位的MUAP数目减少;MUAP的波幅、转折数及CIV增加,时限及发放率无显著性增加。结论:ADEMG检测的MUAP各参数对于评价神经肌肉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运动单位 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数目测定在肌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莲 卢祖能 +1 位作者 王镇涛 曾庆杏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测定 肌肉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电位多参数分析在肌原性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丽 李支援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项参数对肌原性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肌原性病变患者 ,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 ,得到股四头肌MUP 2 30个 ,肱二头肌MUP 190个 ,胫骨前肌MUP172个 ,对MUP多项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进行... 目的 :探讨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项参数对肌原性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肌原性病变患者 ,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 ,得到股四头肌MUP 2 30个 ,肱二头肌MUP 190个 ,胫骨前肌MUP172个 ,对MUP多项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0 0 0 0 1) ,经 5 %可信限和均数 - 2 0标准差界值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证明时限与面积 /波幅比较大小指数、宽度高度指数和面积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结论 :时限与面积 /波幅比对肌原性损害的诊断作用最敏感 ,大小指数、宽高度指数与面积的诊断作用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电位 多参数分析 肌原性损害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数目测定在神经源性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莲 卢祖能 +1 位作者 王镇涛 曾庆杏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单位数目测定(MUNE)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iking IV型肌电图仪中的“统计学方法”对85例健康人和56例神经源性病变患者的趾短伸肌和鱼际肌进行测定。记录和刺激电极均为表面电极。结果:对照组的结果显... 目的:探讨运动单位数目测定(MUNE)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iking IV型肌电图仪中的“统计学方法”对85例健康人和56例神经源性病变患者的趾短伸肌和鱼际肌进行测定。记录和刺激电极均为表面电极。结果:对照组的结果显示可重复性好,≤60岁时,运动单位(MU)数与年龄、性别和左右侧无关;>60岁时,MU数显著减少。56例患者均表现MU数减少,可重复性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的好转,功能性MU数增加。结论:MUNE是显示肌肉MU丧失的一种简单、非创伤性的快速方法,是检测神经源性疾病的理想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电位多参数分析在神经原性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支援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项参数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3例神经原性病变患者 ,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 ,得到股四头肌MUP2 19个 ,胫前肌MUP16 3个 ,拇短展肌MUP14 2个 ,对MUP多项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组... 目的 探讨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项参数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3例神经原性病变患者 ,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 ,得到股四头肌MUP2 19个 ,胫前肌MUP16 3个 ,拇短展肌MUP14 2个 ,对MUP多项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0 .0 0 0 1) ,经 95 %可信限和均数 +2 .0标准差界值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证明SI、面积、波幅和WHI较其它参数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结论 SI与面积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作用最敏感 ,WHI与波幅的诊断作用次之 ,面积 /波幅与时限的诊断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单位电位 神经原性损害 诊断价值 多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迪病患者自动递增刺激法运动单位估数的测定
17
作者 鲁明 樊东升 张朔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运动单位估数(MUN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用自动递增磁刺激法检测受试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较KD组和对...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D)患者运动单位估数(MUNE)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KD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别用自动递增磁刺激法检测受试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及正中神经、尺神经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较KD组和对照组大小鱼际肌MUNE的差异;比较KD组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与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的差异。同时,对KD患者病程与MUNE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数值降低(82.16±49.37比251.12±68.89,94.26±44.56比235.63±63.02,均P<0.01)。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分别为85.0%和80.0%,而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均为15.0%,KD患者大小鱼际肌MUNE异常率与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D患者MUNE数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MUNE作为一种无创的电生理学技术,可能对早期及精确地判断K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情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运动单位估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方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莲 刘永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326-2326,共1页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19
作者 徐江 尤春景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60-163,共4页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motorunitnumberestimate ,MUNE)是一种测定有功能的运动单位数目的神经电生理方法 ,可定量研究神经肌肉病变。本文介绍了几种最常用的MUNE技术并讨论了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应用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正常值的建立
20
作者 徐迎胜 郑菊阳 +3 位作者 张朔 张俊 康德瑄 樊东升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48-149,共2页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EMG)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值。方法:测定109例正常人腹直肌EMG的MUAP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结果:腹直肌EMG的MUAP参数分别为:波幅373.78±56.46μV,时限9.95±1.13 ms,多相波19.40%&#...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EMG)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值。方法:测定109例正常人腹直肌EMG的MUAP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结果:腹直肌EMG的MUAP参数分别为:波幅373.78±56.46μV,时限9.95±1.13 ms,多相波19.40%±1.52%。结论:腹直肌EMG各参数能可靠、稳定地测出,有助于脊髓胸段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肌电图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