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于发病2~4周内行上下肢神经传导检测及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检测,同时采集单个运动单位电位(single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SMUAP)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瘫痪侧肢体MUNE较健侧显著下降(皮质-基底节组:95.85±26.82 vs.143.65±38.86,P<0.001;基底节组:126.71±44.13 vs.157.36±56.72,P=0.001)且SMUAP波幅及面积显著增加(P<0.05),皮质-基底节组瘫痪侧肢体MUNE较基底节组显著下降(95.85±26.82 vs.161.40±48.90,P=0.027),MUNE与NIHSS评分(r=-0.339,P=0.032)及m RS评分(r=-0.362,P=0.022)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β=-1.603,P=0.032,95%CI:-3.064^-0.142)与m RS评分(OR=2.885,P=0.025,95%CI:1.139~7.158)均可预测瘫痪侧MUNE下降。结论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可见运动单位丢失和残存的运动单位代偿,急性期NIHSS评分、m RS评分可预测瘫痪侧运动单位的丢失。展开更多
目的:揭示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MUNE)的线性变化率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129例,全部患者记录临床资料、用力肺活量(for...目的:揭示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MUNE)的线性变化率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129例,全部患者记录临床资料、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电生理指标和神经功能等级评分(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面访或电话随访,直至终点事件(死亡或进行气管切开)。结果: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19±11.00)岁,中位生存时间为45.71个月(95的可信区间为35~51个月)。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方法,发现MUNE的线性变化率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MUNE的线性变化率为生存时间的重要预后因子(P<0.01)。用2.9/月作为分界点,诊断时MUNE线性变化率超过此值的生存时间较短,反之较长(P<0.05),其下降一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34.2。结论:基于MUNE的线性估测方法可以从疾病进展的某一点判断病情,从而将患者分层,有力地影响生存时间。MUNE的线性估测值是较年龄、起病部位、确诊时间更为重要的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分级和康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发放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种量化指标。方法采用平滑非线性能量算子(smoothed nonlinear ...目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分级和康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发放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种量化指标。方法采用平滑非线性能量算子(smoothed nonlinear energy operator,SNEO)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信号中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数目进行估计,获得MUAP的平均发放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IPI),并根据医生采用的分级结果和健康人MUAP平均发放时限的早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对14名不同运动障碍级别脑瘫患者的实验结果显示,其肌电信号MUAP的IPI与他们活动度的级别即运动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采用IPI参数能够反映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0例单侧新发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为皮质-基底节组(26例)与基底节组(14例),并纳入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48 h内行NIHSS评分、m 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于发病2~4周内行上下肢神经传导检测及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ion,MUNE)检测,同时采集单个运动单位电位(single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SMUAP)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瘫痪侧肢体MUNE较健侧显著下降(皮质-基底节组:95.85±26.82 vs.143.65±38.86,P<0.001;基底节组:126.71±44.13 vs.157.36±56.72,P=0.001)且SMUAP波幅及面积显著增加(P<0.05),皮质-基底节组瘫痪侧肢体MUNE较基底节组显著下降(95.85±26.82 vs.161.40±48.90,P=0.027),MUNE与NIHSS评分(r=-0.339,P=0.032)及m RS评分(r=-0.362,P=0.022)呈显著负相关,入院时NIHSS评分(β=-1.603,P=0.032,95%CI:-3.064^-0.142)与m RS评分(OR=2.885,P=0.025,95%CI:1.139~7.158)均可预测瘫痪侧MUNE下降。结论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瘫痪肢体可见运动单位丢失和残存的运动单位代偿,急性期NIHSS评分、m RS评分可预测瘫痪侧运动单位的丢失。
文摘目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分级和康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发放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评估提供一种量化指标。方法采用平滑非线性能量算子(smoothed nonlinear energy operator,SNEO)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信号中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数目进行估计,获得MUAP的平均发放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IPI),并根据医生采用的分级结果和健康人MUAP平均发放时限的早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对14名不同运动障碍级别脑瘫患者的实验结果显示,其肌电信号MUAP的IPI与他们活动度的级别即运动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且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采用IPI参数能够反映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