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过渡金属团簇V-Co化学键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娴 顾勇冰 +3 位作者 谭凯 李春森 林梦海 张乾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3-767,共5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过渡金属原子二聚体V2 、Co2 ,双金属VCo及其二聚体 (VCo) 2 的各种组态及化学键 ,在HF Lanl2DZ水平进行了研究 ,并用MP2作了电子相关能校正 .计算结果表明 :V2 的五种可能电子组态中 ,3 Σg态最稳定 ,Co2 则是 ...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过渡金属原子二聚体V2 、Co2 ,双金属VCo及其二聚体 (VCo) 2 的各种组态及化学键 ,在HF Lanl2DZ水平进行了研究 ,并用MP2作了电子相关能校正 .计算结果表明 :V2 的五种可能电子组态中 ,3 Σg态最稳定 ,Co2 则是 5重态更稳定 .VCo金属对中 ,V与Co的前线轨道相似 ,均为sd3 杂化 ,可形成 1~ 7重态的电子组态 ,其中单态、七重态较稳定 .比较 (VCo) 2 二聚体的 12种异构体的几何构型与化学键 ,发现直线、折线型结构中有强弱交替的定域键 ,而菱形结构的 (VCo)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过渡金属团簇 V-Co化学键 量子化学计算 V-Co团 二聚体 定域键 几何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团簇Nbn、Con(n≤4)和NbxCoy(x+y≤8)的芳香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邱玮玮 林梦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3-1578,共6页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DFT)方法优化了过渡金属纯团簇Nbn,Con(n≤4)和二元铌钴团簇NbxCoy(x+y≤8)的结构,并计算了较稳定结构的NICS(核独立化学位移)值,分析这些过渡金属团簇的成键情况,讨论不同轨道对各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贡献,发现在过...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DFT)方法优化了过渡金属纯团簇Nbn,Con(n≤4)和二元铌钴团簇NbxCoy(x+y≤8)的结构,并计算了较稳定结构的NICS(核独立化学位移)值,分析这些过渡金属团簇的成键情况,讨论不同轨道对各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贡献,发现在过渡金属团簇中,除了具有s、p轨道贡献的σ、π芳香性外,很重要的地d轨道的参与而形成的#芳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芳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稳定的二元过渡金属团簇[PdAu_8(PR_3)_8]^(2+)(R=Me,OMe,H,F,Cl,CN)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仇毅翔 李佳 王曙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1-616,共6页
采用从头计算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过渡金属团簇[PdAu8(PR3)8]2+(R=Me,OMe,H,F,Cl,CN)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团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能进行了研究.MP2方法和SVWN局域泛函能够对团簇的结构准确的描述,而离域泛函BP86,PBE,BLYP... 采用从头计算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过渡金属团簇[PdAu8(PR3)8]2+(R=Me,OMe,H,F,Cl,CN)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团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能进行了研究.MP2方法和SVWN局域泛函能够对团簇的结构准确的描述,而离域泛函BP86,PBE,BLYP和杂化泛函B3LYP则过高地估计了团簇的几何结构参数.电子结构研明Pd,Au原子通过d电子的成键作用构成团簇内核[PdAu8]2+,[PdAu8]2+与PR3配体则通过'σ给予/π反馈'模式PR3配体与[PdAu8]2+的结合能够加强Pd-Au之间的成键作用,增大前线轨道能级间隙,从而提高团簇的稳定性.P体中R基团供、吸电能力的变化对[PdAu8(PR3)8]2+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对[PdAu8]2+-PR3结合能的影响较大.能量显示不同PR3与[PdAu8]2+之间具有相近的轨道作用能,与R基团供、吸电能力相关的非轨道作用能成为影响两者牢固程度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从头计算 密度泛函 电子结构 能量分析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团簇M_(20)和M_(20)(PMe_3)_4(M=Cu,Ag,Au)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4
作者 张漪芳 仇毅翔 +1 位作者 皮卫军 王曙光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3-228,共6页
采用从头计算MP2和DFT理论方法,对过渡金属团簇M20和M20(PMe3)4(M=Cu,Ag,Au)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团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能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体系具有较大的前线轨道能隙,与C60接近,显示出特别的稳定性.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的MP2... 采用从头计算MP2和DFT理论方法,对过渡金属团簇M20和M20(PMe3)4(M=Cu,Ag,Au)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团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能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体系具有较大的前线轨道能隙,与C60接近,显示出特别的稳定性.考虑电子相关效应的MP2方法能够对团簇的结构给予可靠的描述.离域泛函GGA对Cu和Ag团簇结构的描述较为可靠,而局域泛函SVWN则更适于对Au团簇的结构描述.PMe3在顶点配位比在面心配位更能稳定团簇.研究发现PMe3比PH3能更准确地替代PPh3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从头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能量分析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纯簇和混合簇的密度泛函研究:Nb_4,Co_4和Nb_2Co_2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娴 林梦海 张乾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89-1694,共6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过渡金属双原子Nb2 ,Co2 和NbCo的电子态进行研究 ,得到三者的基态分别为3 ∑ -g ,5∑ + g 和3 Δ .并以此为基础 ,讨论四核簇Nb4,Co4和Nb2 Co2 的成键情况 ,发现稳定的单金属簇Nb4具有高对称性的密堆结构 ,稳定的Co4...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过渡金属双原子Nb2 ,Co2 和NbCo的电子态进行研究 ,得到三者的基态分别为3 ∑ -g ,5∑ + g 和3 Δ .并以此为基础 ,讨论四核簇Nb4,Co4和Nb2 Co2 的成键情况 ,发现稳定的单金属簇Nb4具有高对称性的密堆结构 ,稳定的Co4具有低对称性的变形封闭结构 ,两者都是典型的金属键 ;而Nb2 Co2 在封闭式结构中是一般的金属键 ,在线形结构中有强弱交替的定域键 ,Nb原子易相互靠近成键 ,Co原子趋于远离不成键 .三种团簇的多重度以Nb4<Nb2 Co2 <Co4顺序依次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混合 密度泛函 金属 定域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过渡金属钽和钇-碳链团簇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留柱 孟祥省 +2 位作者 刘在国 李爱国 孔祥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43-1646,共4页
Nd:YAG产生的二倍频532nm激光消融金属靶表面,同时含有3%乙炔的氦载气喷向旋转的金属靶,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形成中性的气相过度金属-碳链团簇分子。经过超声膨胀,由Skimmer形成准直的分子束,进入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电离区,被193nm的准分子... Nd:YAG产生的二倍频532nm激光消融金属靶表面,同时含有3%乙炔的氦载气喷向旋转的金属靶,通过等离子体反应形成中性的气相过度金属-碳链团簇分子。经过超声膨胀,由Skimmer形成准直的分子束,进入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电离区,被193nm的准分子激光电离。实验发现,钽奇数碳链的过渡金属钽团簇离子信号较小,而偶数碳链的团簇离子信号较大。钇碳链观察到了YCm+(m=1~4,6)、Y2Cn+(n=2,4,6)和YCnH2+(n=2~6)的离子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链-过渡金属团簇 差分进样 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的磁性检测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瑾 武海顺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7-75,共9页
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的磁性一直受到实验和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实验是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磁性检测的最可靠技术.本文介绍了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的实验装置、磁性检测原理及其磁性检测... 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的磁性一直受到实验和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实验是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磁性检测的最可靠技术.本文介绍了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的实验装置、磁性检测原理及其磁性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对一元过渡金属团簇和二元过渡金属合金团簇的磁性检测实验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的总结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合金 Stern-Gerlach磁偏转分子束 磁性检测 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混合簇Nb_2Rh_2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健 谭凯 +1 位作者 林梦海 张乾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957-1961,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过渡金属混合簇Nb_mRh_n(m,n≤2)的结构、稳定性规律及它们的成键情况.结果表明,Nb—Nb键较强,Rh—Rh键较弱,而Nb—Rh键的强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在Nb_2Rh_2直线和折线构型中,金属键有强弱交替的现象.Nb_2Rh_2...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过渡金属混合簇Nb_mRh_n(m,n≤2)的结构、稳定性规律及它们的成键情况.结果表明,Nb—Nb键较强,Rh—Rh键较弱,而Nb—Rh键的强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在Nb_2Rh_2直线和折线构型中,金属键有强弱交替的现象.Nb_2Rh_2的各种构型在自旋多重度较小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团簇 金属 密度泛函方法 过渡金属 混合 成键情况 稳定性 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铁团簇Fe_4和NO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文裕 苏亚欣 +1 位作者 周皞 戚越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0-766,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第一过渡系金属铁团簇Fe_4在基态和第一个激发态与NO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体系中十四重态以及十六重态反应势能面上的各驻点结构,并用频率分析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法对过...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第一过渡系金属铁团簇Fe_4在基态和第一个激发态与NO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体系中十四重态以及十六重态反应势能面上的各驻点结构,并用频率分析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反应过程的分析发现,反应在十四重态以及十六重态势能面上的反应机理是相似的.而且,该反应是一个三步反应,其中C1→TS1键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由于势能交叉点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这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Fe4团 NO 密度泛函 两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核钽铑二元混合簇合物的几何和电子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飞 谭凯 林梦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61-306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六核钽、铑八面体纯簇及其混合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钽铑混合簇稳定构型的对称性均较低,为C1或Cs点群,只有[Ta2Rh4Cl4H8(CN)6]4-团簇的稳定构型对称性较高,为C2h或C4v点群;混合簇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六核钽、铑八面体纯簇及其混合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钽铑混合簇稳定构型的对称性均较低,为C1或Cs点群,只有[Ta2Rh4Cl4H8(CN)6]4-团簇的稳定构型对称性较高,为C2h或C4v点群;混合簇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隙(ΔEH-L)均较小,介于0.52-1.00eV之间;混合簇的前线轨道主要由骨架金属原子的d电子贡献,随着Rh原子替代Ta原子个数的递增,Ta—Rh键对混合簇稳定构型所起作用逐渐增加,Ta—Ta键所起作用减小,而Rh—Rh键为非键或反键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团簇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配体对金团簇[Au@Au_8(PR_3)_8]^(3+)(R=Me,OMe,H,F,Cl,CN)稳定化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毅翔 王曙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49-2555,共7页
采用ab initio HF,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具有D2h和D4d构型的膦配体稳定的过渡金属团簇[Au@Au8(PR3)8]3+(R=Me,OMe,H,F,Cl,CN)进行了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团簇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计算表明,与D2h构型相比,D4d构型更稳定,两者能... 采用ab initio HF,MP2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具有D2h和D4d构型的膦配体稳定的过渡金属团簇[Au@Au8(PR3)8]3+(R=Me,OMe,H,F,Cl,CN)进行了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团簇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计算表明,与D2h构型相比,D4d构型更稳定,两者能量相差约5~10 kJ/mol.SVWN局域泛函能够对团簇的几何结构给予较准确的描述,MP2方法对团簇的结构参数有所低估,而离域和杂化泛函则过高地估计了团簇的结构参数.电子结构分析表明,中心Au原子与外围的Au原子之间通过d电子的成键作用构成团簇内核[Au@Au8]3+,[Au@Au8]3+与PR3配体则通过"σ给予/π反馈"模式成键.PR3配体与[Au@Au8]3+的结合能够加强内核-外围Au原子间的成键作用,缩小外围Au原子在成键上的差异,增大前线轨道能级间隙,从而提高团簇的稳定性.PR3配体中R基团供、吸电子能力的变化对[Au@Au8(PR3)8]3+结构影响较小,但对[Au@Au8]3+-PR3结合能影响较大.能量分析显示,不同PR3配体与[Au@Au8]3+之间具有相近的轨道作用能,与R基团供、吸电子能力相关的非轨道作用能成为影响两者连接牢固程度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从头算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能量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核壳结构I_(h)-M_(13)@I_(h)-C_(80)(Cr,Ni,Co)电荷转移和磁屏蔽的研究
12
作者 李怡鑫 彭淋 +3 位作者 邱红荣 王治红 朱云虎 薄茂林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4期56-58,共3页
磁屏蔽是借助高磁导率材料来减弱外部磁场对特定区域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屏蔽区域内的磁性。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核壳结构I_(h)-M_(13)@I_(h)-C_(80)(Cr,Ni,Co)的电磁性质,发现I_(h)-C_(80)壳层结构降低了磁性团簇I_(h)-Cr_(13)、I_(h)... 磁屏蔽是借助高磁导率材料来减弱外部磁场对特定区域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屏蔽区域内的磁性。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核壳结构I_(h)-M_(13)@I_(h)-C_(80)(Cr,Ni,Co)的电磁性质,发现I_(h)-C_(80)壳层结构降低了磁性团簇I_(h)-Cr_(13)、I_(h)-Ni_(13)和I_(h)-Co_(13)的磁矩。通过对所有电子能态的表征及轨道对自旋涨落的分析,确定这3种核壳结构的总磁矩分别为1.994μB/atom、-3.226μB/atom和9.002μB/atom,为壳层结构调控磁性团簇I_(h)-Cr_(13)、I_(h)-Ni_(13)和I_(h)-Co_(13)的电荷转移和磁屏蔽建立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团簇 核壳结构 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团簇Mn_5和Mn_6几何结构与磁性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家岁 王娴 +2 位作者 谭凯 林梦海 张乾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63-1067,共5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过渡金属Mn5,Mn6的各种可能构型,在PW91/ZoraTZ2P水平上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构型是自旋变化、磁性的敏感因素,Mn5最稳定构型为弱铁磁性的三角双锥体(磁矩为3,D3h).Mn6的最稳定构型为铁磁性的畸变八面体(磁矩为...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过渡金属Mn5,Mn6的各种可能构型,在PW91/ZoraTZ2P水平上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构型是自旋变化、磁性的敏感因素,Mn5最稳定构型为弱铁磁性的三角双锥体(磁矩为3,D3h).Mn6的最稳定构型为铁磁性的畸变八面体(磁矩为16,C4v).各种异构体虽然多重度不同,但每个原子的自旋极化度均在3以上.构型稳定与否取决于原子间的交换耦合作用,而原子间的这种作用又与自旋极化度的方向、大小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混合团簇磁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轩 陆树伟 +1 位作者 曹彪炳 段海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13原子二十面体结构,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系统计算研究了Fe、Co及Ni单质及二元混合团簇的磁性.发现有限温度下团簇磁性随结构畸变的敏感性随Fe、Co、Ni顺序逐渐减弱,同时发现二十面体结构Fe_(13)及Co_(13)均具有不同磁矩的近简并低能态... 基于13原子二十面体结构,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系统计算研究了Fe、Co及Ni单质及二元混合团簇的磁性.发现有限温度下团簇磁性随结构畸变的敏感性随Fe、Co、Ni顺序逐渐减弱,同时发现二十面体结构Fe_(13)及Co_(13)均具有不同磁矩的近简并低能态.对FeNi及CoNi混合团簇、其磁矩随组分的变化不存在反常现象,但对于FeCo混合团簇、其磁矩随组分的演化行为存在个别反常现象.我们认为:这种反常现象能够对FeCo非晶合金中的实验观测结果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团簇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
15
作者 《稀土信息》 2020年第8期25-25,共1页
厦门大学在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模块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孔祥建、龙腊生教授课题组在高核稀土-过渡金属(3d-4f)团簇的模块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thetic Protocol for Assembling Giant He... 厦门大学在高核稀土-过渡金属团簇的模块组装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孔祥建、龙腊生教授课题组在高核稀土-过渡金属(3d-4f)团簇的模块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thetic Protocol for Assembling Giant Heterometallic Hydroxide Clusters from Building Blocks:Rational Design and Efficient Synthesis”为题发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Matter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化工学院 过渡金属团簇 过渡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Au2Gen-/0(n=1-8) Clusters: An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16
作者 Sheng-Jie Lu Hong-Guang Xu +1 位作者 Xi-Ling Xu Wei-Jun 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29-240,I0003,共13页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u-Ge mixed clusters can give insight into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s in gold-catalyzed Ge films and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germanium...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u-Ge mixed clusters can give insight into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s in gold-catalyzed Ge films and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germanium-bas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n this work, size-selected ani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Au2Gen^-/0 (n=1-8) clust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Au atoms in Au2Gen^-/0 (n=1-8) showed high coordination numbers and weak aurophilic interactions. The global minima of Au2Gen- anions and Au2Gen neutrals are in spin doublet and singlet states, respectively. Au2Gen- anions and Au2Gen neutrals showed similar structural features, except for Au2Ge4^-/0 and Au2Ge5^-/0. The C2v symmetric V-shaped structure is observed for Au2Ge1^-/0, while Au2Ge2^-/0 has a C2v symmetric dibridged structure. Au2Ge3^-/0 can be viewed as the two Au atoms attached to different Ge-Ge bonds of Ge3 triangle. Au2Ge4- has two Au atoms edge-capping Ge4 tetrahedron, while Au2Ge4 neutral adopts a C2v symmetric double Au atoms face-capping Ge4 rhombus. Au2Ge5-8^-/0 show triangular, tetragonal, and pentagonal prism-based geometries. Au2Ge6 adopts a C2v symmetric tetragonal prism structure and exhibits σ plus π double bonding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ransition metal Germanium cluster Structural evolution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