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1
作者 尹玉翠 尚怡 马坤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1期190-194,共5页
选取2012—2021年相关数据,通过测算城市经济关联度、有序度及协同度,分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子系统以及沈大“一圈一带”复合系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沈阳与其外围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强,大连则与其外围城市... 选取2012—2021年相关数据,通过测算城市经济关联度、有序度及协同度,分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子系统以及沈大“一圈一带”复合系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沈阳与其外围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强,大连则与其外围城市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子系统有序度均呈先降后升过程,有序性不断向好发展;沈大“一圈一带”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良好协同状态,但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需从加强核心城市辐射牵动、提升各子系统发展有序性、促进沈大“一圈一带”联动发展以及优化顶层设计等方面着手,改善辽宁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辽宁沿海经济带 区域经济协同 有序度 复合系统协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宝刚 邹珊珊 怀青 《河南科学》 2024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为探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沿海港口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以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港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序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港城协调发展水平与障碍因素.结... 为探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沿海港口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以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港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序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港城协调发展水平与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1年6个城市的港城协调度整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城市发展水平.基于各城市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与障碍因素,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城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 港口城市 耦合协调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城协调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作用研究
3
作者 周宝刚 岳琳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5期78-89,共12页
港城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定位港城关系协调发展,明确港城协调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对于促进港城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辽宁沿海... 港城协调发展是实现港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定位港城关系协调发展,明确港城协调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对于促进港城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六个港口与腹地城市互动协调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港口发展-城市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2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六个港口与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港城协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各港口城市的港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的港城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葫芦岛市相对较低;3)港城协调发展有利于腹地城市经济发展,其贡献作用与城市对港城协调发展重视程度、港口规模有一定关系。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坚持创新发展;2)发挥特色优势,提升港口能级;3)依托区位资源,提升城市的服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港城协调 城市经济 面板数据 影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探究——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
4
作者 曲家奇 索柏民 《辽宁经济》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特别是从人才梯队建设角度切入,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度探究,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生态环保四个方面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现阶段与未来辽宁沿海经济... 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特别是从人才梯队建设角度切入,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度探究,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生态环保四个方面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现阶段与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辽宁沿海经济带在技能人才的总量和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完善沿海经济带人才区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发展激励机制、人才选拔机制,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才梯队资源池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分析法的乡村旅游吸引力评价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为例
5
作者 于登玺 《辽宁经济》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旅游吸引力为研究引线,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乡村为研究对象,构建6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基于IPA绩效分析法,以重要性和满意度对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住宿卫生和住宿价格、能品尝到辽宁沿海独特餐饮、工作... 以旅游吸引力为研究引线,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乡村为研究对象,构建6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基于IPA绩效分析法,以重要性和满意度对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住宿卫生和住宿价格、能品尝到辽宁沿海独特餐饮、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水平、乡村自然风景观赏性、乡村特产品价格、乡村特产品品质是旅游者到乡村旅游所重视的指标,且满意程度较高;公厕数量和公厕卫生、辽宁沿海乡村特色滨海景观也是旅游者所重视的指标,但是旅游体验满意程度不高。交通便利和道路通畅、餐饮卫生和口味特色、辽宁滨海乡村宣传、旅游信息宣传推广四个方面虽然旅游者不重视,但是总体满意程度较高;对乡村人文景观特色情况、乡村文化内涵、特色节庆和民俗、辽宁沿海独特滨海娱乐、游乐项目丰富和参与性几个方面关注程度不高,实际体验也不满意。基于此,提出相应的乡村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为辽宁省及其他省市乡村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借鉴和经验参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依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吸引力 IPA分析法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佟连军 宋亚楠 +1 位作者 韩瑞玲 李名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率和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业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有大幅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大连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推动,对环境成本的依赖正在减小,丹东、营口和葫芦岛3市的工业增长需要牺牲更多的环境成本。重工业化、资本密集化和高新技术化不利于工业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所有制结构、生产规模、外商投资和环境管理力度等因素因其作用的两面性,对工业环境效率无有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环境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随机前沿分析(SFA) TOBIT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宇飞 盖美 耿雅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102,共7页
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指标、用水量指标、水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指标4个准则层综合分析20个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研究区内6个沿海城市2001—2010年1... 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指标、用水量指标、水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指标4个准则层综合分析20个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研究区内6个沿海城市2001—2010年10 a统计数据,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处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盘锦和锦州处于高风险,其他各市均处于中等偏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 可变模糊识别 GIS 风险评价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凯 李悦铮 江海旭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6期658-661,共4页
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5—2011年三者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GM(1,1)模型预测短期内研究区三者协调发展趋势。结果显示,7年内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 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5—2011年三者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GM(1,1)模型预测短期内研究区三者协调发展趋势。结果显示,7年内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但是大连市和锦州市耦合协调度却不断下降;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内,除锦州市和大连市外,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好转,逐渐摆脱不协调态势,向协调发展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环境 耦合协调度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关伟 蔚振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上,利用SSM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营口、丹东、锦州等城市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较强,其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较高,尤以大连、营口两市为突出,锦州、营口两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依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辽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三轴图”法 SSM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及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在浜 王利 +1 位作者 韩增林 李谭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城市、港口布局特点,在对经济带初步划分为7个物流集散区的前提下,采用2010年各县市统计年鉴数据,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数据,针对过境物流需求、工业物流需求、生活物流需求、农业物流需求等进行研究.分...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城市、港口布局特点,在对经济带初步划分为7个物流集散区的前提下,采用2010年各县市统计年鉴数据,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数据,针对过境物流需求、工业物流需求、生活物流需求、农业物流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物流市场需求现状,预测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对以港口为中心兼顾铁路、高速公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支撑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提出至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规划建设15个物流园区、41个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物流园区 大型专业物流中心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中毅 支大林 韩建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165,共6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研究缘起于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开发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五点一线"战略构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北振兴规划思想的超前体现,是东北振兴方略中一体化思维的具体反映,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笔者从沿... 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研究缘起于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开发战略构想,笔者认为,"五点一线"战略构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东北振兴规划思想的超前体现,是东北振兴方略中一体化思维的具体反映,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笔者从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角度对"五点一线"战略构想做了进一步延伸,通过强调"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等总体发展概念,将"五点一线"中本来具备的一体化发展思想加以较为深入的阐述。对策研究是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区域发展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相关工作部门反映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一体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成长中的经济与环境协调问题 被引量:13
12
作者 关伟 代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美国的大西洋沿岸经济带和太平洋沿岸经济带、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韩国的仁川沿海经济带、中国的长三角经济带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在世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美国的大西洋沿岸经济带和太平洋沿岸经济带、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韩国的仁川沿海经济带、中国的长三角经济带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在世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及其流派、代表人物、经典作品分析入手,讨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认为经济和环境是区域复杂巨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在论述辽宁沿海经济带承担着对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加速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双重使命的基础上,指出只讲协调不讲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将毫无意义,只讲发展不讲协调,则既有悖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初衷,也不利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可持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经济增长 资源与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外出就业、家庭经济结构与土地流转——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宁国强 兰庆高 +1 位作者 于丽红 姜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558,共4页
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采用辽宁沿海经济带20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流转土地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转出对土地转入的影响显著,且二者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农户外出就业中的是否外出就业、年打工时间、打工地点和家庭经... 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采用辽宁沿海经济带20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流转土地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转出对土地转入的影响显著,且二者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农户外出就业中的是否外出就业、年打工时间、打工地点和家庭经济结构中的家庭农业生产主营项目、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出分别在1%、10%、10%、10%、10%的统计水平上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对农户土地流入影响不显著,但家庭经济结构中的农业收入比重对其在1%统计水平上有显著影响;家庭承包农地数量、是否拥有农机对土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均显著,而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对土地转入影响显著。研究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就业 家庭经济结构 土地流转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脉冲响应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杜小飞 郭建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4个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口吞吐量、GDP、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4个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间存在长期稳定的... 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4个主要港口城市的港口吞吐量、GDP、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4个城市港口与城市发展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探讨了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要港口对城市发展的拉动效应分为3种类型:大连港属于工贸综合型港口,营口港属于工贸成长型港口,锦州港和丹东港属于波动型港口,进而分析了不同城市港口属于不同类型的原因。最后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城市 辽宁沿海经济带 脉冲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旅游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关伟 孟庆娜 +1 位作者 张梦飞 许淑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3期439-444,共6页
借助DEA-Malquist方法,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2011—2015年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2015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总体旅游效率进行空间分异分析并提出区域旅游效率优化目标。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旅... 借助DEA-Malquist方法,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2011—2015年旅游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2015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总体旅游效率进行空间分异分析并提出区域旅游效率优化目标。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旅游综合效率达到相对有效的城市较少,研究区资源配置和利用有较大提升空间;城市旅游效率受技术进步指数影响较大,而规模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主要的限制因素;(2)2015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效率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偏低的分布特征,且空间差异明显;规模效率是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旅游综合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3)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旅游投入普遍存在要素冗余现象,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环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方式提升区域和城市旅游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效率 DEA模型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竞合条件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辉 苑莹 +1 位作者 武雅娇 王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519,共5页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和"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的国内背景下,辽宁沿海经济带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和丹东六市的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城市之间在资源、区位交通和政策上有明显的整合优势。虽然六个...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和"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的国内背景下,辽宁沿海经济带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和丹东六市的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城市之间在资源、区位交通和政策上有明显的整合优势。虽然六个城市在沿海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上有诸多的共性,但每个城市依然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应该突出优势、扬长避短、杜绝旅游产品的重复性开发。同时,沿海经济带应采取海陆互动的旅游创新发展思路,将滨海和陆域旅游扩展到海洋和海岛旅游,不仅是地域的扩展,同时旅游的内容、旅游产品和形式等均相应倍增,为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旅游竞合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帅邦 赵丽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50,共6页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无机氮浓度、石油类浓度、磷酸盐浓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海洋环境指标,采用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通过拟合方程建立最优模型,综合... 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曲线)为理论基础,选取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无机氮浓度、石油类浓度、磷酸盐浓度、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海洋环境指标,采用人均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通过拟合方程建立最优模型,综合分析经济指标与海洋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辽宁沿海经济带综合EKC曲线处于"冲突"阶段,大连和锦州综合EKC曲线呈正"U"型,而盘锦、丹东、营口和葫芦岛呈倒"U"型。通过产业结构变化模型、变异系数及其单尾概率的方法,对综合EKC曲线特征的成因进行剖析。除盘锦外,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他各子区以工业发展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物过度排放,造成海洋环境恶化。将辽宁沿海经济与海洋环境的空间轨迹进行对比分析,除葫芦岛、盘锦外,其他各子区海洋环境未得到良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海洋环境 EKC曲线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岸线利用适宜性评价——以大连庄河沿海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春花 曲玮 +1 位作者 石水莲 姜欢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第5期20-23,31,共5页
通过对庄河沿海12个乡镇岸线利用情况的走访调查,搜集工业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居民出行、服务便利情况和生态环境治理情况等多方面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3个维度建立岸线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对庄河沿海12个乡镇岸线利用情况的走访调查,搜集工业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居民出行、服务便利情况和生态环境治理情况等多方面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3个维度建立岸线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庄河沿海岸线进行适宜性评价,将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适宜性分为一般适宜、较适宜、适宜3类;在"三生"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庄河沿海岸线利用的生产适宜区、生活适宜区、生态适宜区,为大连庄河沿海岸线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为辽宁乃至全国沿海岸线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岸线利用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效率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宝刚 胡泠 李昕 《水道港口》 2016年第6期667-672,共6页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和盘锦港的有关数据,分别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来测度6个港口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和盘锦港的有关数据,分别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来测度6个港口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并对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辽宁沿海六港口在2013年大多达到DEA有效,2009~2012年大多为非DEA有效。将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分为3个梯队及总体分别进行效率比较,得出非有效性形成原因及改进方向。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总结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存在现状的主要原因与相应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港口效率 效率评价 发展策略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沿海经济带土地利用多规冲突测度及其融合方法研究——以大连庄河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春花 李铁钢 +2 位作者 李雪铭 武传表 姜欢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智慧化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对同一区域土地安排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为此,...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智慧化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对同一区域土地安排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为此,文章研究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多规冲突测度的技术方法,探讨了"1+X"的多规融合路径,并以大连庄河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全国沿海地区实现土地资源区域统筹协调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冲突测度 多规融合方法 土地利用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