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区冲突与国际贸易:中印边界冲突对子爵号飞机交付的影响
1
作者 李继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几乎令中国引进子爵号飞机的计划流产。冲突发生后,印度政府实行民用航空管制,致使子爵号飞机的交付遇阻,并一度濒临失败的边缘。维克斯公司借助英国政府的力量,劝服印度政府最终同意飞机停靠印度机场,向中国交付...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几乎令中国引进子爵号飞机的计划流产。冲突发生后,印度政府实行民用航空管制,致使子爵号飞机的交付遇阻,并一度濒临失败的边缘。维克斯公司借助英国政府的力量,劝服印度政府最终同意飞机停靠印度机场,向中国交付六架子爵号飞机。冷战东西方贸易管制之下,中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不仅受限,而且还会受到周边形势的影响。这是冷战时期中西贸易关系的基本特征。在国际贸易关系当中,签订贸易协议和合同之时,应考虑并评估地区安全环境和风险系数,防范突发事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事发后政府可发挥积极作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爵号飞机 中印边界冲突 中英贸易 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7,120,共10页
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反应与它的南亚政策息息相关。从印巴分治直到中美和解前夕,美国的南亚政策始终有服务于全球冷战的两个目标:力促印巴和解以防止共产主义集团乘机介入;以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印度放弃中立政策并加入到西方... 美国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反应与它的南亚政策息息相关。从印巴分治直到中美和解前夕,美国的南亚政策始终有服务于全球冷战的两个目标:力促印巴和解以防止共产主义集团乘机介入;以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印度放弃中立政策并加入到西方集团。中印边界冲突在美国政府的南亚政策渐入困境时发生,给了美国决策者以莫大的期望,他们企图以其所谓的天赐良机达至以上主要针对中国的冷战目标。然而,中国正确政策及出神入化的实践大大强化了美国在南亚地区既有的结构性困境,使肯尼迪政府利用中印冲突的图谋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的南亚政策 尼赫鲁 肯尼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冲突视域中的农民内部征地冲突及其治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祝天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29,共8页
地权变革造成了农民内部各群体之间土地权益边界的模糊化,导致征地过程中农民各群体不仅围绕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冲突频发,而且围绕参与权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在规则多元和非正式治理盛行的乡村场域,农民内部的征地冲突既容易因是非不清而... 地权变革造成了农民内部各群体之间土地权益边界的模糊化,导致征地过程中农民各群体不仅围绕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冲突频发,而且围绕参与权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在规则多元和非正式治理盛行的乡村场域,农民内部的征地冲突既容易因是非不清而变成无法化解的死结,又容易因博弈的灰色化而陷入恶人得势的恶性循环,从而面临严重的治理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清晰界定农民内部各群体实体性和程序性土地权利,构建畅通便捷的冲突化解机制,是治理农民内部征地冲突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冲突 权益边界 农民内部冲突 灰色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界冲突”到“关系自觉”--论费孝通如何用“场”修正“差序格局”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旭友 芦信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态的理论工具,也是分析中国人"群己之别""圈层意识"的"私"道德的功能概念,更蕴含人际关系紧张、秩序隐患和边界冲突等负面影响。利用&...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概括中国传统社会亲属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态的理论工具,也是分析中国人"群己之别""圈层意识"的"私"道德的功能概念,更蕴含人际关系紧张、秩序隐患和边界冲突等负面影响。利用"场"的扩散、交叉和非边界、融合等特性来补充"差序格局",既是费孝通晚年对差序格局内在"推己及人"达成"和"的社会秩序的文化反思,也是对消除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隔阂,实现关系自觉的实践关怀。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差序"和"场"二重性,行动者"差序"和"边际"的双重人格,构成中国人际关系交往的实践逻辑,也是费孝通用"场"补充"差序格局"的理论启示。推动费孝通借助"场"来补充和修正"差序格局"的文化意义和研究范畴,仍需进一步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边界冲突 边际人格 关系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核战略与一九六九年中苏边界冲突 被引量:7
5
作者 詹欣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84,共9页
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伊始,虽说有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意愿,但其对华核战略与前任约翰逊并无本质区别,仍然在强调中国核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对华进行遏制。不过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特别是有关苏联打算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流言逐... 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伊始,虽说有改善与中国关系的意愿,但其对华核战略与前任约翰逊并无本质区别,仍然在强调中国核威胁的情况下继续对华进行遏制。不过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特别是有关苏联打算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流言逐渐增多,甚至在官方渠道苏联外交官员开始对美国进行试探,这时美国政府才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美苏中三角关系初露端倪。因此中苏边界冲突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个机遇,但是核因素却是加速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松政府 核战略 中苏边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对中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7-131,共5页
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初期,受外界因素影响,两国关系尽管逐步改善,但却一波三折,并不十分顺利。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印边界冲突前后中巴关系发展背后的种种因素,对中巴关系改善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中巴关系 美国的南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决策层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判断与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成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9-136,共8页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对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对华缓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近公布的解密档案和冷战史研究来看,边界冲突并不必然会导致美中接近;只是当苏联在边界冲突中的表现引起了尼克松政府对其战略意图怀疑时,美国政府才加...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对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对华缓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近公布的解密档案和冷战史研究来看,边界冲突并不必然会导致美中接近;只是当苏联在边界冲突中的表现引起了尼克松政府对其战略意图怀疑时,美国政府才加快了启动对华缓和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边界冲突 尼克松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情报局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评估与美国政府的应策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2,共8页
自1959年西藏叛乱起,中印边界纠纷不断,最终于1962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美国政府相当重视中印两国的这场大规模边界冲突。对于这一紧急情况,美国政府立即利用中央情报局对当时中印边界形势的发展做出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 自1959年西藏叛乱起,中印边界纠纷不断,最终于1962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美国政府相当重视中印两国的这场大规模边界冲突。对于这一紧急情况,美国政府立即利用中央情报局对当时中印边界形势的发展做出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中印边界冲突紧急阶段的心理预期和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外交 美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与用地单位的矛盾冲突及其治理——基于边界冲突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祝天智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农民与用地单位之间矛盾冲突的发生频度、激烈程度和破坏烈度都不亚于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冲突。现行征地制度下双方的利益边界、权利边界和行动边界都模糊不清,这既是双方冲突的深层诱因,也是此类冲突极难治理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对征... 农民与用地单位之间矛盾冲突的发生频度、激烈程度和破坏烈度都不亚于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冲突。现行征地制度下双方的利益边界、权利边界和行动边界都模糊不清,这既是双方冲突的深层诱因,也是此类冲突极难治理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对征地制度的深度改革,赋予双方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构建双方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平等的直接交易机制,设定双方之间合理的利益边界、明晰的权利边界和清晰的行动边界,是预防和化解此类冲突的根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冲突 征地冲突 利益边界 权利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肯尼迪政府的南亚战略计划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肯尼迪政府立即给印度以政治军事上的紧急支持和援助。这是美国冷战思维下的本能反应。其后,随着冲突的很快平息,在较为长期的对印援助和南亚战略计划问题上,肯尼迪政府趋于冷静和理性,要求印巴首先解决克什...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肯尼迪政府立即给印度以政治军事上的紧急支持和援助。这是美国冷战思维下的本能反应。其后,随着冲突的很快平息,在较为长期的对印援助和南亚战略计划问题上,肯尼迪政府趋于冷静和理性,要求印巴首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在南亚建立针对中国的"联合防御体系"。由于美英之间的矛盾、美国分裂中苏的政策、巴中关系以及印巴关系的互动等因素的影响,肯尼迪政府的这一计划最终落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肯尼迪政府 南亚战略计划 印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美巴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县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了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1965年印巴战... 本文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前,随着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美巴的盟友关系出现了潜在的裂缝。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未同巴基斯坦磋商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美巴关系出现了危机。冲突停止后,美巴关系继续恶化,1965年印巴战争爆发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本文也认为美巴关系发生剧变有非常复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 巴基斯坦 美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62年苏中苏印关系比较研究——兼论中印边界冲突期间苏联政策取向及实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柳德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4-67,共4页
1949~1962年的苏中苏印关系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究其根本原因,随着中苏同盟在亚洲合作的失败,苏联势必寻求一个既能替代中国以确保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又可抵制中国的亚洲大国,印度无疑成为苏联的最佳选择,而中印边界冲突正... 1949~1962年的苏中苏印关系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究其根本原因,随着中苏同盟在亚洲合作的失败,苏联势必寻求一个既能替代中国以确保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又可抵制中国的亚洲大国,印度无疑成为苏联的最佳选择,而中印边界冲突正好为苏联亲印抑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苏联 中印边界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印边界冲突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2-25,共4页
中印边界冲突对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试图借此力促印巴和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中印边界冲突推动了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巴关系的迅速发展则使巴基斯坦的立场更加坚决;印度因此进一步靠拢苏联,获得苏联... 中印边界冲突对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试图借此力促印巴和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中印边界冲突推动了中国与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巴关系的迅速发展则使巴基斯坦的立场更加坚决;印度因此进一步靠拢苏联,获得苏联强有力支持的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更加强硬。印巴毫不妥协的态度使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什米尔问题 中印边界冲突 中印关系 中巴关系 1959--196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盟国家对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调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志平 赵振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7,共13页
不结盟运动始终坚持和平共处原则,积极参与解决国际与区域重大问题。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不结盟国家积极调解。此次调解大体经历了从个别不结盟国家的调解到不结盟国家集体调解的过程。在个别调解中,不结盟国家纷纷表达调解意愿,... 不结盟运动始终坚持和平共处原则,积极参与解决国际与区域重大问题。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不结盟国家积极调解。此次调解大体经历了从个别不结盟国家的调解到不结盟国家集体调解的过程。在个别调解中,不结盟国家纷纷表达调解意愿,提出调解意见,但结果均不尽人意;在集体调解中,不结盟国家召开科伦坡会议,制定调解方案,并派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作为特使前往中印两国进行斡旋。由于中印双方围绕《科伦坡建议》的分歧较大,特别是印度试图以《科伦坡建议》为借口拒绝谈判,使不结盟国家的调解过程充满了曲折,其结果不及预期,未达到促成中印直接谈判的目标。不结盟国家对中印边界冲突的调解,既彰显了不结盟运动追求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与原则,也凸显出早期不结盟运动机制化建设的紧迫性,同时折射出中印双方与不结盟运动关系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盟国家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 科伦坡不结盟国家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美阿拉斯加边界冲突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克燕 张一民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年第9期29-32,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崛起和不断扩张,加拿大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大西洋两岸强权政治的争斗中,并常成为这种争斗的牺牲品,这在加美阿拉斯加边界的划分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但同时,加拿大的民族性也逐渐增强,开始在美英之间谋求独立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崛起和不断扩张,加拿大不可避免地被拉入大西洋两岸强权政治的争斗中,并常成为这种争斗的牺牲品,这在加美阿拉斯加边界的划分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但同时,加拿大的民族性也逐渐增强,开始在美英之间谋求独立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斯加 边界冲突 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冲突”: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
16
作者 罗筠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3-175,共3页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在中国部分县域地区频繁爆发,凸显县政治理危机。本文提出"边界"的分析框架,认为在利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将农村群体性事件放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县域社会边界秩序...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在中国部分县域地区频繁爆发,凸显县政治理危机。本文提出"边界"的分析框架,认为在利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将农村群体性事件放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考察,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县域社会边界秩序混乱诱发的严重的对立冲突,是地方社会发展非常态的表现。因此,有必要从县域的特质入手,从制度的层面构建合理的边界秩序,实现县域政治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冲突 农村群体性事件 县域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的分析
17
作者 梁忠翠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40,共5页
印度人挑起的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对中印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印方战败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其战略方向,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也将自己的政治生涯乃至生命带进了深渊。细究起来,这一切均与尼赫鲁高傲自负的个性有很大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 印度人挑起的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对中印两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印方战败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其战略方向,印度领导人尼赫鲁也将自己的政治生涯乃至生命带进了深渊。细究起来,这一切均与尼赫鲁高傲自负的个性有很大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尼赫鲁对印度真实实力和地位的认知欠妥,战略定力不足,全球视野狭隘;尼赫鲁对于中国的认知傲慢,对中国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思想认识不深入;所谓民主制下的印度政坛威权领导致使其内部管理系统混乱。反思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对于维护区域战略秩序具有一定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赫鲁性格 边界冲突 中印关系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政策调整实施效果分析
18
作者 管银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7-94,共8页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印度不仅没有放弃其固守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而与美国建立长期的安全关系,反而向苏联靠拢,"以印制华"战略不攻自破。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巴基斯坦向其冷战对手中国靠拢,标志着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南亚安全政策 不结盟政策 印巴和谈 “以印制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边界冲突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政策失败原因探究
19
作者 管银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76-483,共8页
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国改"重巴轻印"为"近印远巴"政策,试图改变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同时力促印巴和解,希望在南亚构筑美印巴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并防止苏联南下。但由于印巴民族、宗教信仰矛盾根深蒂固、... 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后,美国改"重巴轻印"为"近印远巴"政策,试图改变印度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同时力促印巴和解,希望在南亚构筑美印巴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并防止苏联南下。但由于印巴民族、宗教信仰矛盾根深蒂固、美国南亚安全政策自身矛盾以及英、苏等国的利益因素制约,而以完全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美国南亚安全政策 印巴矛盾 克什米尔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与中美关系的缓和
20
作者 彭沛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1969年中苏边界的冲突使两国濒临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客观上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带来了契机。伴随着对中苏边界冲突认识的不断深入,美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并逐步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苏联的重兵压境和中苏边界冲突的升级也改变了... 1969年中苏边界的冲突使两国濒临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客观上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带来了契机。伴随着对中苏边界冲突认识的不断深入,美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并逐步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苏联的重兵压境和中苏边界冲突的升级也改变了中国对安全形势的判断,认为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比美国要大。中国决策层经过长期的观察、慎重的思考研究后,最终决定调整对美战略。中美关系缓和的条件基本具备,两国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冲突 中苏关系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