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代边塞诗人的汉代情结 被引量:9
1
作者 任文京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唐代边塞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汉代及汉代军事英雄,语言学意义上的解释不能说明其本质,这是唐代边塞诗人浓郁的汉代情结,是他们对泱泱大汉精神的深情呼唤。作为一种时代文化心理,它反映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厚重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 唐诗 边塞诗人 汉代情结 文化心理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边塞诗人的英雄意识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文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79,共6页
唐代边塞诗人的英雄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诗人往往以汉代英雄为追慕、言说的对象 ,其诗作且大都具有军旅色彩 ;许多诗人投笔从戎 ,其诗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 ;诗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边塞安危和国家命运 ... 唐代边塞诗人的英雄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诗人往往以汉代英雄为追慕、言说的对象 ,其诗作且大都具有军旅色彩 ;许多诗人投笔从戎 ,其诗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 ;诗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边塞安危和国家命运 ,关注士卒生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人 英雄意识 军旅色彩 忧患意识 社会责任感 人生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岑参送别诗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心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32-136,共5页
岑参边塞诗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他的送别诗却较少为大家所关注。其实岑参的送别诗不仅是诗人真性情的流露,也是他人性美的展现,是研究岑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岑参 送别诗 思想感情 艺术风格 边塞诗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4
作者 王启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S1期39-49,共11页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诗坛中,高适和岑参一向是以擅长边塞诗而著称的。虽然王昌龄、崔颢、王维、王之涣、李白等盛唐诗人也写过边塞诗,而且各有其特色,但在数量上和某些篇章的艺术成就上没有高、岑突出,所以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诗坛中,高适和岑参一向是以擅长边塞诗而著称的。虽然王昌龄、崔颢、王维、王之涣、李白等盛唐诗人也写过边塞诗,而且各有其特色,但在数量上和某些篇章的艺术成就上没有高、岑突出,所以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 边塞诗不始于盛唐,汉魏古诗中就有《战城南》、《陇西行》、《饮马长城窟行》、《雁门太守行》等乐府古题。六朝诗人象陆机、谢灵运、谢惠连、鲍照、沈约、庾信等,都有乐府旧题,写边地或征战生活之作。到盛唐时期边塞诗大量出现,这固然与整个唐诗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其社会政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盛唐边塞 边塞诗人 《燕歌行》 高岑 羌笛 嘉州 王之涣 安西 胸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维的金戈铁马审美模式研究——兼与盛唐边塞诗人比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42-49,共8页
王维是个横跨山水、边塞两大诗域的重镇人物.其山水诗向有“覆盖古今”(《西清诗话》)之盛誉,而其边塞诗便从未得到人们应有的珍视.其实,王维边塞诗的成就及其在盛唐边塞诗派里的特殊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王维今存边塞诗30余首,其数... 王维是个横跨山水、边塞两大诗域的重镇人物.其山水诗向有“覆盖古今”(《西清诗话》)之盛誉,而其边塞诗便从未得到人们应有的珍视.其实,王维边塞诗的成就及其在盛唐边塞诗派里的特殊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王维今存边塞诗30余首,其数量较之边塞诗巨星高适几不相上下,仅次于有边塞诗60余首的岑参,而远远超过了王翰、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诸边塞诗人,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地位 边塞诗人 战争 盛唐边塞 王维 唐人 重镇 历史条件 思想文化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参是“浪漫主义的边塞诗人”吗? 被引量:1
6
作者 苏者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5期64-69,共6页
【正】 解放以来,对于岑参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不多的论著中,多数同志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一观点自五十年代提出,经三十多年来的探讨,赞成这种观点的同志越来越多。目前,对岑参的评价似乎已形成一种倾向,一种定见,岑... 【正】 解放以来,对于岑参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不多的论著中,多数同志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一观点自五十年代提出,经三十多年来的探讨,赞成这种观点的同志越来越多。目前,对岑参的评价似乎已形成一种倾向,一种定见,岑参是浪漫主义边塞诗人。我认为这一看法大可值得商榷。一九五七年沈玉成等同志在《论盛唐的边塞诗》里提出岑参等人“要求建功立业、美化边塞、向往边塞的诗,都是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①一九六二年陈贻焮同志在《谈岑参的边塞诗》中认为岑参的诗歌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②一九六四年游国恩等同志在《中国文学史》中又提出:“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③一九七八年黄天同志在《边塞诗人岑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特色 封常清 岑参 边塞诗人 浪漫主义精神 西征 中国文学史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大夫 浪漫主义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之异同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金萍 《青海教育》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之时,经济高度发达,稳定的时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富庶的国家。因屯边卫国之需,战事频繁,久居尊位的太宗倚恃国力强大,力倡文人建边功,并给立有边功之将官以升迁之嘉奖,当时...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之时,经济高度发达,稳定的时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最富庶的国家。因屯边卫国之需,战事频繁,久居尊位的太宗倚恃国力强大,力倡文人建边功,并给立有边功之将官以升迁之嘉奖,当时不取科举之士,唯赴边立功才可报国和取仕。如此一来,投笔从戎或秉笔入幕便成为趋势,一时尚武之气风行。诗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人 异同 岑参 高适 盛唐 封建社会 军事实力 投笔从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盛唐边塞诗人”的异议
8
作者 缪志明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2期42-42,共1页
一本影响颇大的《中国文学史》,在"盛唐边塞诗人"一章中,曾分别列举了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多人;还有的文章,将常建和崔国辅划入.判定边塞诗人,不能只看其是否写边塞诗,似还应依据:第一... 一本影响颇大的《中国文学史》,在"盛唐边塞诗人"一章中,曾分别列举了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多人;还有的文章,将常建和崔国辅划入.判定边塞诗人,不能只看其是否写边塞诗,似还应依据:第一,所作边塞诗要有较多数量;第二,所作边塞诗应能代表其主要创作成就.倘使这两条标准尚可成立的话,那么,除高适、岑参、王昌龄而外,前述其余诸人便很难承边塞诗人之名了.因为这些人所作的边塞诗都很少:李颀五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边塞 边塞诗派 边塞诗人 中国文学史 王昌龄 王之涣 高适 岑参 创作成就 常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吴兆骞》简介
9
作者 海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7-67,共1页
对于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的研究,虽从二十年代开始便有人涉足,但专著却还罕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边塞诗人吴兆骞》堪称拓荒之作。作者李兴盛在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的鼓励指点下,留意于吴兆骞的资料已有多年。近年来又为撰... 对于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的研究,虽从二十年代开始便有人涉足,但专著却还罕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边塞诗人吴兆骞》堪称拓荒之作。作者李兴盛在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的鼓励指点下,留意于吴兆骞的资料已有多年。近年来又为撰写这本传记体的专著多处征觅,从各地图书馆的正史、杂史、方志、笔记、文集中查阅到大量史料,并实地考察了诗人的故乡吴江县和流放地宁古塔。特别是解开诗人身世之谜的《吴氏族谱》的被获、稿本《秋茄余韵》的发现、部分佚诗的辑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兆骞 吴氏族谱 谢国桢 史学家 史料 边塞诗人 正史 文集 图书馆 二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盛唐边塞诗人仕进思想的矛盾性
10
作者 任志宏 《巢湖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4-70,共7页
初盛唐时风尚武,边塞诗中多有所谓“重武轻儒”之句,源于对历史传统的不自觉承袭、对个人怀才不遇经历的自嘲和愤懑。这种文化惯性和瞬时情绪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说明初盛唐边塞诗人具有鲜明的“重武轻儒”思想。实际上,初盛唐边塞诗人... 初盛唐时风尚武,边塞诗中多有所谓“重武轻儒”之句,源于对历史传统的不自觉承袭、对个人怀才不遇经历的自嘲和愤懑。这种文化惯性和瞬时情绪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说明初盛唐边塞诗人具有鲜明的“重武轻儒”思想。实际上,初盛唐边塞诗人虽尚武,但也有着积极的读书仕进思想,主要体现在:认同文人身份,赞美、同情读书人,有积极的从文做官经历和文治思想,仕进建功是初盛唐边塞诗人心中的执念。这种仕进思想的复杂性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人 尚武 文化惯性 仕进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著名边塞诗人李益
11
作者 封立 《甘肃教育》 2013年第9期96-96,共1页
唐代是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诗坛文风鼎盛,名家林立,名篇迭出,仅《全唐诗》所收的诗人就有2200余家,诗作达48900余首。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出生于甘肃武威的李益以其苍凉悲怆的边塞诗,独具一格,享誉诗坛... 唐代是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诗坛文风鼎盛,名家林立,名篇迭出,仅《全唐诗》所收的诗人就有2200余家,诗作达48900余首。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出生于甘肃武威的李益以其苍凉悲怆的边塞诗,独具一格,享誉诗坛,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人 李益 中唐 唐代诗人 《全唐诗》 大历十才子 艺术发展 中国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岑参的巴蜀情怀
12
作者 李贵平 孔祥辉 《晚霞》 2017年第11期8-12,共5页
古往今来,各方文人墨客流连于成都,纵情山水,写下锦绣华章。这些诗人中,有一位是岑参,他最终孤独地客死于成都。一般人印象中,岑参主要活动于“平沙茫茫黄如天”的大西北,他怎么会徜徉于“锦城丝管日纷纷”的成都,并将生命的句... 古往今来,各方文人墨客流连于成都,纵情山水,写下锦绣华章。这些诗人中,有一位是岑参,他最终孤独地客死于成都。一般人印象中,岑参主要活动于“平沙茫茫黄如天”的大西北,他怎么会徜徉于“锦城丝管日纷纷”的成都,并将生命的句号划落在这片异乡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人 岑参 情怀 巴蜀 成都 大西北 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王昌龄
13
作者 方华文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期42-43,共2页
王昌龄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还去过碎叶(今吉尔吉斯一带)。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友,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 王昌龄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还去过碎叶(今吉尔吉斯一带)。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友,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如《出塞》《从军行》等,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边塞诗人 生活经历 《从军行》 东南地区 吉尔吉斯 诗歌创作 七言绝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
14
《今日山西》 2001年第S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王之涣 边塞诗人 盛唐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诗人岑参
15
作者 张懿 《初中生辅导》 2008年第33期14-17,共4页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最为繁荣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强盛造就了诗歌艺术的繁荣.……
关键词 边塞诗人 盛唐时代
原文传递
边塞诗人岑参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天 《学术研究》 1978年第2期64-70,共7页
边塞诗人岑参,在唐代诗坛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人帮”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大搞“古为帮用”,岑参也被归入“法家诗人”的行列。说岑参是“法家诗人”,没有任何佐证,不值一驳。本文只打算从正面论述岑参的创作,恢复他本来面目。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人 积极浪漫主义 创作 边疆 现实生活 古典文学研究 西北地区 英雄主义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盛唐诗人的边塞情怀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栋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9-21,共3页
边塞诗发源于先秦早期的先民歌谣,是"描写与表现边关边地生活的人物情思、景物、事件和行为等的诗歌"。在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后,边塞诗终于在唐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初唐后期创作主体由君王高官向中下层知识分子的转变,... 边塞诗发源于先秦早期的先民歌谣,是"描写与表现边关边地生活的人物情思、景物、事件和行为等的诗歌"。在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后,边塞诗终于在唐代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初唐后期创作主体由君王高官向中下层知识分子的转变,则为盛唐边塞诗提供了巨大突破力量的源泉。一大批以高适、岑参等为首的边塞诗人们虽然出生寒微,但他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在诗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边塞情怀。并且这种边塞情怀在作者心中逐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使得边塞诗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艺术高度,谱写了大唐王朝江山塞漠的盛世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边塞 边塞诗人 边塞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盛唐诗人到盛唐“边塞”诗人——从历代选诗的角度看岑参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晓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3-78,共6页
岑参的诗歌在他生前就广泛流传,唐以后历代重要唐诗选本大多选录了他的诗作,只是选录的眼光有差别,也就是说对岑诗的关注的方面不同。本文以时代发展为序,依次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历代的"读者"由关注岑诗到关注他的"边塞... 岑参的诗歌在他生前就广泛流传,唐以后历代重要唐诗选本大多选录了他的诗作,只是选录的眼光有差别,也就是说对岑诗的关注的方面不同。本文以时代发展为序,依次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历代的"读者"由关注岑诗到关注他的"边塞"诗,再到更多的关注他"边塞"诗的代表作,从而梳理出读者对岑参这个诗人身份定位的发展演变的脉络和线索:即由一位盛唐诗人到一位盛唐"边塞"诗人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诗 选诗 边塞诗人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参在唐“非边塞”诗人析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红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7期178-181,共4页
通过考察唐代和唐以来与岑参及其诗相关的文献资料,论证岑参在唐"非边塞"诗人,而是在唐以后随着时代的推进,读者及研究者对岑诗认识的深化,才最终确立了岑参在中国文学史上"边塞"诗人的地位。
关键词 岑参 岑诗“非边塞诗人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晓红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2-66,共5页
在历代文学名家的诗文和诗话中,对岑参及其诗作的评论很多,通过考察这些诗文和诗话,试图揭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确立的过程。
关键词 岑诗 边塞”诗 边塞诗人 地位 确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