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辞赋小道”:关于曹植的一个重大误读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朝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1-174,共4页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有“辞赋小道”的说法,后世人们一直据此认为曹植轻视辞赋。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曹植的说法要放到整篇文章的语境中来理解,它不过是曹植一时的谦虚之词,曹植在该文章中表达的不是对辞赋的轻视,而恰是重视,曹植...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有“辞赋小道”的说法,后世人们一直据此认为曹植轻视辞赋。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曹植的说法要放到整篇文章的语境中来理解,它不过是曹植一时的谦虚之词,曹植在该文章中表达的不是对辞赋的轻视,而恰是重视,曹植在文论上的观点与曹丕是一致的。澄清对曹植的这一误读,对重新认识曹植在文学发生转型的汉魏之际的特殊作用、纠正传统文学史对曹植认识当中的一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小道
曹植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迅“辞赋小道”解献疑
被引量:
2
2
作者
墨白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辞赋小道
曹植
鲁迅先生
曹操
写作时间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三国志》
曹丕
文学创作
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末士人群体分流与“三曹”建安诗坛领袖地位的确立——兼对曹植“辞赋小道”说这一学术公案的新思考
被引量:
1
3
作者
葛志伟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5年第1期95-108,共14页
"三曹"、"七子"向被视为建安诗歌的代表,其中又以前者为主导、后者为羽翼。此说可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曹操父子何以能从当时士人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建安诗坛的领导者。盖此问题似绝非仅从文学史本身就可找到确解...
"三曹"、"七子"向被视为建安诗歌的代表,其中又以前者为主导、后者为羽翼。此说可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曹操父子何以能从当时士人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建安诗坛的领导者。盖此问题似绝非仅从文学史本身就可找到确解,而是需要将其置于汉末士人群体分流的历史背景下,或能有更可信之解答。同时,曹植《与杨德祖书》曾有"辞赋小道"之说。此番言论与其当日的文学成就及文坛地位之间形成巨大反差,更是对建安时期"文学自觉说"的否定。这是文学史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于是学者各自为说,形成公案。然若将此公案置于汉末士人群体分流背景之下考察,或能辨明其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诗坛
士人群体
曹植
辞赋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经国大业”说与“辞赋小道”说的文学价值取向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少良
王凤翔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认为,曹丕的“经国大业”说和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均不代表他们本人实际的文学价值取向。曹丕的文学价值思想核心是“文章不朽”,这种观点并非以政治事功价值为贯穿;曹植的文学价值观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所谓“辞赋小道”说,...
本文认为,曹丕的“经国大业”说和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均不代表他们本人实际的文学价值取向。曹丕的文学价值思想核心是“文章不朽”,这种观点并非以政治事功价值为贯穿;曹植的文学价值观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所谓“辞赋小道”说,只不过是他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的愤激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曹丕
“经国大业”说
曹植
“
辞赋小道
”说
人生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置在人生坐标上的价值取向——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
被引量:
2
5
作者
墨白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5期29-35,共7页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比,意在表明其理想不在于辞赋,写辞赋只不过是他能力中的“小道”,他所追求的乃是从事大业,在政治事业上立功扬名.他的“辞赋小道”一说,道出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并非“违心之论”.曹植前后期文学价值观发生转变,是他特定身世命运变化的产物,仍取决于他的政治价值选择,并非基于文学的独立价值立论.综合他对不同艺术形式所作的评论,可以总结出他的总体文学观,是以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为其价值判断.曹植主张文学作品要客载社会政治内容,主张以文学去参与政治大业,这是一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曹植对文学地位的轻视,是相对于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而言,并不说明他否定文学本身的价值,仅说明他的选择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文学价值取向
人生坐标
文学价值观
辞赋小道
政治理想
文学观念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三国志
人生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植的赋美学观
6
作者
刘朝谦
刘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4-85,共12页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将审美之赋从价值论方面定性为小道,反对赋文的审美创作可以令赋家收获自己生命的不朽,他的赋观在这一点同曹丕的文章不朽论直接对立,对立的背后,隐约可见曹植同曹丕在政治上各自处境、位势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赋文创作是否具有审美救赎功能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赋美学观
赋言之艳
妙
辞赋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植文学批评三题——以“缘情”为中心
7
作者
赵忠富
《天中学刊》
2023年第2期74-82,共9页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上都取得了卓绝的成绩。曹植的诗赋取效风骚,情兼雅怨。基于其自身创作经验,以及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风貌,曹植尤其重视文学的情感因素。他所标举的“辞赋小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上都取得了卓绝的成绩。曹植的诗赋取效风骚,情兼雅怨。基于其自身创作经验,以及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风貌,曹植尤其重视文学的情感因素。他所标举的“辞赋小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儒家诗教对文学抒情的束缚;其“愤而成篇”的创作主张,接续并壮大了诗骚以来的抒情传统;他所提出的“大笑吐辞”,体现了建安时期文章娱情的新风尚,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缘情的内涵。曹植的文学批评既出之于他天才的识见,也是汉魏之际思想解放和文学自觉的产物。曹植对文学与情感问题的探讨,为陆机“诗缘情”的提出做了多方面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缘情说
辞赋小道
愤而成篇
大笑吐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殊途同归:曹丕与曹植文学价值合流论
8
作者
谭本龙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3期74-78,共5页
曹丕与曹植,虽为兄弟,但在文学价值论方面,曹丕强调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植则强调“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显来世也”。表面上水火不容,其实实质皆重视文学的创作。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经国之大业
辞赋小道
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
被引量:
4
9
作者
徐正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28-30,共3页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徐正英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被视为这一“自觉”的最早标志。学术界称,该文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区分了文体,指出了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首言“文...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徐正英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被视为这一“自觉”的最早标志。学术界称,该文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区分了文体,指出了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首言“文以气为主”。(参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创作动机
曹丕
文人集团
曹植
探析
经国之大业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学批评
辞赋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变染乎世情——现代诸家散文阅读札记
10
作者
顾建平
《书摘》
2022年第4期68-72,共5页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洎今已过了一个世纪。新文化运动肇始于文学,文学的改良推进了社会的改良,如果说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从文学开始的,毫不为过。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的弟弟曹植却说:“...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洎今已过了一个世纪。新文化运动肇始于文学,文学的改良推进了社会的改良,如果说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从文学开始的,毫不为过。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的弟弟曹植却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变染乎世情
经国之大业
曹丕
辞赋小道
曹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揄扬
阅读札记
原文传递
题名
“辞赋小道”:关于曹植的一个重大误读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朝富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1-174,共4页
文摘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有“辞赋小道”的说法,后世人们一直据此认为曹植轻视辞赋。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曹植的说法要放到整篇文章的语境中来理解,它不过是曹植一时的谦虚之词,曹植在该文章中表达的不是对辞赋的轻视,而恰是重视,曹植在文论上的观点与曹丕是一致的。澄清对曹植的这一误读,对重新认识曹植在文学发生转型的汉魏之际的特殊作用、纠正传统文学史对曹植认识当中的一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辞赋小道
曹植
误读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辞赋小道”解献疑
被引量:
2
2
作者
墨白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辞赋小道
曹植
鲁迅先生
曹操
写作时间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三国志》
曹丕
文学创作
太子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末士人群体分流与“三曹”建安诗坛领袖地位的确立——兼对曹植“辞赋小道”说这一学术公案的新思考
被引量:
1
3
作者
葛志伟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5年第1期95-108,共14页
文摘
"三曹"、"七子"向被视为建安诗歌的代表,其中又以前者为主导、后者为羽翼。此说可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曹操父子何以能从当时士人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建安诗坛的领导者。盖此问题似绝非仅从文学史本身就可找到确解,而是需要将其置于汉末士人群体分流的历史背景下,或能有更可信之解答。同时,曹植《与杨德祖书》曾有"辞赋小道"之说。此番言论与其当日的文学成就及文坛地位之间形成巨大反差,更是对建安时期"文学自觉说"的否定。这是文学史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于是学者各自为说,形成公案。然若将此公案置于汉末士人群体分流背景之下考察,或能辨明其始末。
关键词
建安诗坛
士人群体
曹植
辞赋小道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经国大业”说与“辞赋小道”说的文学价值取向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少良
王凤翔
机构
黑龙江大学
晓庄学院
出处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文摘
本文认为,曹丕的“经国大业”说和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均不代表他们本人实际的文学价值取向。曹丕的文学价值思想核心是“文章不朽”,这种观点并非以政治事功价值为贯穿;曹植的文学价值观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所谓“辞赋小道”说,只不过是他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的愤激之言。
关键词
文学价值
曹丕
“经国大业”说
曹植
“
辞赋小道
”说
人生理想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置在人生坐标上的价值取向——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
被引量:
2
5
作者
墨白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5期29-35,共7页
文摘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比,意在表明其理想不在于辞赋,写辞赋只不过是他能力中的“小道”,他所追求的乃是从事大业,在政治事业上立功扬名.他的“辞赋小道”一说,道出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并非“违心之论”.曹植前后期文学价值观发生转变,是他特定身世命运变化的产物,仍取决于他的政治价值选择,并非基于文学的独立价值立论.综合他对不同艺术形式所作的评论,可以总结出他的总体文学观,是以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为其价值判断.曹植主张文学作品要客载社会政治内容,主张以文学去参与政治大业,这是一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曹植对文学地位的轻视,是相对于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而言,并不说明他否定文学本身的价值,仅说明他的选择而已.
关键词
曹植
文学价值取向
人生坐标
文学价值观
辞赋小道
政治理想
文学观念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三国志
人生价值观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植的赋美学观
6
作者
刘朝谦
刘可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赋美学通史”(项目编号:18XZW001)。
文摘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将审美之赋从价值论方面定性为小道,反对赋文的审美创作可以令赋家收获自己生命的不朽,他的赋观在这一点同曹丕的文章不朽论直接对立,对立的背后,隐约可见曹植同曹丕在政治上各自处境、位势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赋文创作是否具有审美救赎功能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关键词
曹植
赋美学观
赋言之艳
妙
辞赋小道
Keywords
Cao Zhi
Aesthetics in the Fu literature
the beauty of the words in the Fu
subtlety
a pathlet in the Fu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植文学批评三题——以“缘情”为中心
7
作者
赵忠富
机构
唐山学院文法学院
出处
《天中学刊》
2023年第2期74-8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H02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1YJC751038)。
文摘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上都取得了卓绝的成绩。曹植的诗赋取效风骚,情兼雅怨。基于其自身创作经验,以及建安文学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时代风貌,曹植尤其重视文学的情感因素。他所标举的“辞赋小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儒家诗教对文学抒情的束缚;其“愤而成篇”的创作主张,接续并壮大了诗骚以来的抒情传统;他所提出的“大笑吐辞”,体现了建安时期文章娱情的新风尚,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缘情的内涵。曹植的文学批评既出之于他天才的识见,也是汉魏之际思想解放和文学自觉的产物。曹植对文学与情感问题的探讨,为陆机“诗缘情”的提出做了多方面准备。
关键词
曹植
缘情说
辞赋小道
愤而成篇
大笑吐辞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殊途同归:曹丕与曹植文学价值合流论
8
作者
谭本龙
机构
毕节学院中文系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3期74-78,共5页
文摘
曹丕与曹植,虽为兄弟,但在文学价值论方面,曹丕强调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植则强调“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显来世也”。表面上水火不容,其实实质皆重视文学的创作。
关键词
曹丕
曹植
经国之大业
辞赋小道
治
Keywords
Cao Pi
Cao Zhi
Great Business of Administrating State
Unimportant Essay
Gover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
被引量:
4
9
作者
徐正英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28-30,共3页
文摘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徐正英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则被视为这一“自觉”的最早标志。学术界称,该文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区分了文体,指出了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首言“文以气为主”。(参见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
关键词
《典论·论文》
创作动机
曹丕
文人集团
曹植
探析
经国之大业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学批评
辞赋小道
分类号
K827.3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变染乎世情——现代诸家散文阅读札记
10
作者
顾建平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摘》
2022年第4期68-72,共5页
文摘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洎今已过了一个世纪。新文化运动肇始于文学,文学的改良推进了社会的改良,如果说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从文学开始的,毫不为过。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的弟弟曹植却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关键词
文变染乎世情
经国之大业
曹丕
辞赋小道
曹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揄扬
阅读札记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辞赋小道”:关于曹植的一个重大误读
张朝富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鲁迅“辞赋小道”解献疑
墨白
《江淮论坛》
CSSCI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末士人群体分流与“三曹”建安诗坛领袖地位的确立——兼对曹植“辞赋小道”说这一学术公案的新思考
葛志伟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析“经国大业”说与“辞赋小道”说的文学价值取向
王少良
王凤翔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建置在人生坐标上的价值取向——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
墨白
《北方论丛》
CSSCI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曹植的赋美学观
刘朝谦
刘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曹植文学批评三题——以“缘情”为中心
赵忠富
《天中学刊》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殊途同归:曹丕与曹植文学价值合流论
谭本龙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
徐正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文变染乎世情——现代诸家散文阅读札记
顾建平
《书摘》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