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春河河水溶解态有机碳含量和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陶澍 梁涛 +1 位作者 徐尚平 狄雯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4-261,共8页
在测定了伊春河不同季节河水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和流量的基础上,探讨了DOC含量与流量的关系和时空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伊春河DOC输出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非冰封期伊春河DOC主要来自外源,其含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 在测定了伊春河不同季节河水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和流量的基础上,探讨了DOC含量与流量的关系和时空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伊春河DOC输出通量。研究结果表明,非冰封期伊春河DOC主要来自外源,其含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升高。DOC含量和变速均与流量密切相关,但较流量波动滞后约8h。据此建立的双曲线方程可用来估算DOC含量和输出通量。在伊春河封冻之后,外源被完全阻断,河水DOC含量仅受内源控制,因而与流量成反比。据计算,伊春河DOC年输出通量为7113t,相当于2.88gC/m2。其中90%以上集中在雨季的5个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碳 河流 输出通量 河水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经济区天降水与下渗水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元素输入输出通量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东盛 杨忠芳 +2 位作者 夏学齐 侯青叶 余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81,共8页
论文研究了成都经济区天降水和下渗水中元素含量、在农田耕层中的输入输出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雨水中含有大量SO4^2-、NO3^-等酸性物质,雨水中SO4^2->NO3^->Cl^-。雨水中Ca^2+和NH4^+含量最高,且NH4^+>Ca^2+>K... 论文研究了成都经济区天降水和下渗水中元素含量、在农田耕层中的输入输出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雨水中含有大量SO4^2-、NO3^-等酸性物质,雨水中SO4^2->NO3^->Cl^-。雨水中Ca^2+和NH4^+含量最高,且NH4^+>Ca^2+>K^+>Na^+〉Mg^2+雨水的pH与阴、阳离子摩尔浓度差值具有显著相关性。下渗水中以Ca抖为主要阳离子,且Ca^2+>Na^+>Mg^2+>K^+>NH4^+;HCO3^-为主要阴离子,且HCO3^->NO3^->SO4^2->Cl^->F^-,下渗水pH与阳、阴离子摩尔浓度差值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地区雨水中Pb>As>Cd>Se>Hg,下渗水中Pb>As>Se>Cd>Hg,因此,Cd、Pb、Se和Hg等元素累积在耕层中,而As则被下渗水携带迁移出耕层进入地下水。由降雨输入土壤中的Cd通量均大于下渗水输出Cd的通量,局部地区As下渗通量高于雨水输入通量的5.45~13.16倍。土壤中元素的下渗比与土壤质地、p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降水 下渗水 输入输出通量 成都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Cd地球化学省与主要水系的Cd输出通量 被引量:12
3
作者 成杭新 刘英汉 +4 位作者 聂海峰 孙泽昆 付启宏 赵娟 谢丽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3-211,共9页
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贯穿全流域的Cd地球化学异常,因此研究该异常的成因及查明长江主要支流Cd的输出通量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长江源区水系包括通天河干流及沱沱河、楚玛尔河、尕尔曲、布曲、... 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显示,长江流域存在贯穿全流域的Cd地球化学异常,因此研究该异常的成因及查明长江主要支流Cd的输出通量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长江源区水系包括通天河干流及沱沱河、楚玛尔河、尕尔曲、布曲、当曲、口前曲、聂恰曲支流。采用1样/km2的密度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对长江源区进行地球化学填图,在沱沱河—尕尔曲和扎曲—聂恰曲流域分别圈出规模巨大的Cd、Pb、As地球化学省,其他地区Cd、As、Pb均为正常的地球化学背景区。研究发现沱沱河—尕尔曲Cd、Pb、As地球化学省内岩石中Cd、Pb、As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和水系沉积物,表明岩石在风化形成土壤和水系沉积物过程中已向水体释放了大量的Cd、Pb、As。通天河干流原水中Cd、Pb、A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44、17.62、2.59μg/L,沱沱河原水中Cd、Pb、As的质量浓度为0.187、19.89、2.33μg/L,聂恰曲原水中Cd、Pb、As的质量浓度为0.144、6.37、2.33μg/L,较其他支流中的含量高近1个数量级,表明源区原水中Cd、Pb、As含量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年输出通量计算显示,由沱沱河输入到通天河中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0.155、16.47和1.93t/a,楚玛尔河输入到通天河中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0.015、0.77、0.35t/a,尕尔曲—布曲输入到通天河中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0.095、10.31、2.72t/a;由通天河输入到金沙江的Cd、Pb、As年通量分别为2.48、290.7、42.3t/a,表明长江源区Cd地球化学省是长江沿江Cd地球化学异常带形成的重要物质来源。对原水和清水(过0.45μm滤膜)中Cd、As、Pb分析显示,长江源区水体中Cd、Pb主要以悬浮物形式迁移,As则以可溶态形式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地球化学省 输出通量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垂向输出通量:^(234)Th/^(238)U不平衡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邱雨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6,共11页
对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某站位叶绿素 a、POC、初级生产力、234Th/238U不平衡进行的周日变化研究表明,POC含量介于14.4~34.6 mmol/m3之间,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所占份额分别为74%~92%和8%~26%.POC垂直分布呈现由表及底降低... 对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某站位叶绿素 a、POC、初级生产力、234Th/238U不平衡进行的周日变化研究表明,POC含量介于14.4~34.6 mmol/m3之间,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所占份额分别为74%~92%和8%~26%.POC垂直分布呈现由表及底降低的趋势,且白昼期间POC含量高于晚间,说明研究海域POC含量与生物过程具有密切联系.初级生产力水平在1d之中变化达5倍,垂直分布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与叶绿素a的变化相对应.短时间(2h)培养获得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明显高于长时间培养(24 h)的结果,证实部分新固定的碳被优先呼吸排出.结合234Th/238U不平衡法获得的颗粒态234Th输出通量及输出界面颗粒物中的POC/PTh比值,可计算出真光层 POC的垂向输出通量为16.0mmol/(m2·d),其中碎屑有机碳与活体有机碳贡献的数量分别为13.3和2.7mmol/(m2·d).POC输出通量与初级生产力的比值(ThE比值)平均为0.31,真光层POC停留时间平均为11d.上述结果与Aksnes和Wassmann[1]的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但与其他大多数模型的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234Th/^238U不平衡 POC输出通量 ThE比值 有机碳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硝酸盐氮输出通量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而力 王嗣淇 刘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2,共8页
采用土槽模型渗流试验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结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耕层土壤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50.23kg/(hm2.a)〕>沙荒... 采用土槽模型渗流试验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结构现场调查资料研究了西辽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耕层土壤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NO3--N淋溶输出通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50.23kg/(hm2.a)〕>沙荒地〔12.77kg/(hm2.a)〕>林地〔8.68 kg/(hm2.a)〕>草地〔4.17 kg/(hm2.a)〕,农田和沙荒地对NO3--N输出起源作用,林地和草地起汇作用;西辽河流域沙土区耕层土壤NO3--N输出总量为13.86×104 t/a,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NO3--N输出比例为农田(95.31%)>沙荒地(4.69%),农田是西辽河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结构;NO3--N输出量夏季(65%)>秋季(25%)>春季(8%)>冬季(2%),夏季是流域氮素营养管理的重点时段;NO3--N淋溶输出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土地利用结构 耕层土壤 硝酸盐氮 输出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洋普里兹湾基于^(234)Th/^(238)U不平衡法的POC输出通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建华 马豪 +4 位作者 陈立奇 项宝强 曾宪章 尹明端 曾文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6,共8页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4Th/^238U不平衡法 POC输出通量 普里兹湾 南大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基于^234Th-^238U不平衡的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明端 马豪 +2 位作者 何建华 曾宪章 曽文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9,共6页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方法研究南沙群岛海域春季真光层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4个站位水柱中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和238U的含量,讨论了各站位水柱中234Th/238U)A.R.的垂直分布。运用稳态箱式模型计算各站位不同水层中... 利用234Th-238U不平衡方法研究南沙群岛海域春季真光层颗粒动力学性质,测定了4个站位水柱中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和238U的含量,讨论了各站位水柱中234Th/238U)A.R.的垂直分布。运用稳态箱式模型计算各站位不同水层中溶解态234Th相对于清除至颗粒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和颗粒态234Th相对于迁出作用的平均停留时间。结合POC/234ThP比值,用两种方法估算出各站位的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分别为8.51—34.94和13.28—50.06mmol.(m2.d)-1。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说明234Th是表征POC循环的良好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234Th-^238 U不平衡 POC输出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生源要素的输出通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沈志良 古堂秀 谢肖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7-69,共3页
长江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流,它源源不断地向东海输送大量物质,是舟山渔场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不仅对长江口海区以至整个东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太平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报道颗粒有机碳(POC)。
关键词 长江 输出通量
全文增补中
基于数字滤波和LOADEST模型的思茅河基流氮磷输出通量估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辉 马巍 +3 位作者 杨智 李必琼 杨斌 严长安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194,共9页
为定量解析云贵高原地区河流基流的氮磷输出通量过程,采用最小滑动法、Chapman-Maxwell滤波法、Boughton-Chapman滤波法及递归数字滤波法对澜沧江三级支流思茅河进行了基流分割,基于LOADEST模型模拟了思茅河总径流及基流氮磷输出通量过... 为定量解析云贵高原地区河流基流的氮磷输出通量过程,采用最小滑动法、Chapman-Maxwell滤波法、Boughton-Chapman滤波法及递归数字滤波法对澜沧江三级支流思茅河进行了基流分割,基于LOADEST模型模拟了思茅河总径流及基流氮磷输出通量过程,估算了基流的氮磷输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Boughton-Chapman滤波法对思茅河基流分割的适宜性较好,基流年均补给量约占思茅河总径流量的66%;基于LOADEST模型构建的思茅河总径流NH_(3)-N、TP输出通量模型方程判定系数R^(2)分别为81.89%和72.67%,拟合效果较好,二者年均输出通量分别为567.58 t和25.75 t;基流NH_(3)-N、TP年均输出通量分别为391.57 t和18.87 t,对思茅河总径流氮磷输出通量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69%和73%;在做好陆域氮磷削减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对基流氮磷污染的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输出通量 基流分割 LOADEST模型 数字滤波 思茅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山区河流桐梓河氮磷输出通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晓雯 安艳玲 +2 位作者 吕婕梅 于霞 李钒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42,48,共7页
为研究贵州高原山区河流氮磷输出特征,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对象,对其水质氮磷输出特征及流域内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氮磷的输出通量,并根据流域2000、201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非点源氮磷污染进... 为研究贵州高原山区河流氮磷输出特征,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对象,对其水质氮磷输出特征及流域内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氮磷的输出通量,并根据流域2000、201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量化。结果表明,桐梓河TN、TP的输出通量为253.78 g/s、6.43 g/s,对赤水河的氮磷水平影响较大;输出系数模型结果显示,15年间,流域的非点源污染TN输出负荷总量从2000年的5039.90 t/a、2010年的4729.20 t/a下降至2015年的4516.84 t/a,TP从2000年的161.13 t/a、2010年的153.29 t/a下降至2015年的146.16 t/a。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非点源污染TN、TP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其贡献率也逐年降低,但耕地对TN、TP贡献率依旧占主导地位。2010-2015年较2000-2010年,由土地类型转变所导致的TN、TP负荷变化量相对缓和,这15年间,桐梓河流域的耕地流转变化对非点源氮磷污染输出负荷总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河流 氮磷 输出通量 输出系数模型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乔治亚岛海域浮游植物季节性旺发特征与POC输出通量:基于BGC-Argo和卫星遥感观测
11
作者 赵跃然 范高晶 +3 位作者 吴嘉琪 孙维萍 潘建明 韩正兵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南乔治亚岛海域是南大洋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但由于缺乏连续的上层海洋观测资料,该海域生物泵效率的强弱仍未有定论。本研究利用2017年至2020年期间位于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所获... 南乔治亚岛海域是南大洋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但由于缺乏连续的上层海洋观测资料,该海域生物泵效率的强弱仍未有定论。本研究利用2017年至2020年期间位于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所获取的水文和生物化学参数,探讨了物理过程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并估算了该海域的南极夏季碳输出通量。结果显示:南乔治亚岛上游(南极半岛东北部)和下游(乔治亚海盆)海域Chl-a均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尤其是乔治亚海盆区浮游植物维持了4个月的旺发时间,表明该区域具有稳定持续的铁源供给;利用颗粒有机碳(POC)季节性输出量的时间变率,估算了上、下游的夏季POC输出通量分别为7.12±3.90 mmol·m^(-2)·d^(-1)和45.29±5.40 mmol·m^(-2)·d^(-1),推测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混合层加深后促进了有机碳的向下输出导致的。研究发现该区域维持着较高的生物泵效率,与此前的乔治亚海盆存在“高生产力低输出效率”的结论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航次断面调查的即时性无法反映整个季节性特征所造成的。BGC-Argo能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多参数观测数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其可以更准确地量化与评估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南乔治亚岛 BGC-Argo POC输出通量 C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黄海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基于234Th:238U不平衡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赵道辰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3年第4期159-164,共6页
为了研究黄海生物泵过程,2009 年夏季利用234Th 示踪法对黄海进行了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研究。以小体积海水 MnO2共沉淀-β 计数法测定海水中总态及颗粒态234Th 的活度,在上层水柱中颗粒态及总态234Th活度显著低于母体238U 的活度。基... 为了研究黄海生物泵过程,2009 年夏季利用234Th 示踪法对黄海进行了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的研究。以小体积海水 MnO2共沉淀-β 计数法测定海水中总态及颗粒态234Th 的活度,在上层水柱中颗粒态及总态234Th活度显著低于母体238U 的活度。基于上层水体中234Th:238U 的不平衡并结合一维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估算出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 POC 通量。夏季黄海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变化范围为 12.7 &#177;1.7~92.0 &#177;21.0 mmol C m?2&#183;d?1,平均值为 45.3 &#177;41.5 mmol C m?2&#183;d?1 (n = 3, &#177;1SD)。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厘清黄海在全球碳循环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 234Th 真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的通量模型灵敏度分析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新艳 杨丽标 晏维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研究河流向河口及沿海海域输送的物质通量是一项国际性前沿课题.基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定量分析,应用G lobal NEW S模型模拟1970-2003年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D IP)的通量,对其不同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千年生态系... 研究河流向河口及沿海海域输送的物质通量是一项国际性前沿课题.基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定量分析,应用G lobal NEW S模型模拟1970-2003年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D IP)的通量,对其不同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情景,对2050年长江输出D IP的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70-2003年,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达到了14.05kg/km2,比1970年(2.45kg/km2)增加了近5倍.模拟值与对应年份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模拟误差为12.29%.1993年之前,长江输出D IP的主要来源是污水,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1993年以后,以来自非点源的磷输入为主,其中以磷肥施用的贡献率最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增加到了50.30%;畜禽粪便磷的贡献率变化平稳,大约在22.87%.污水来源的磷的贡献率自1993年之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到2003年减少为24.81%.情景预测表明,2050年无论何种情景下,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都将超过2000年的2倍多,但是不同情景下D IP输出通量增加的幅度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控制非点源的磷输入仍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无机磷 输出通量 模型 长江 人类活动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基于^(234)Th-^(238)U不平衡的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及其时间演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平河 黄奕普 +2 位作者 陈敏 刘广山 邱雨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62-766,共5页
测定了南沙海域一时间系列站 t1, t2时刻(相距 12.3 d)水柱各相态234Th比活度及相关的水化学要素.结果发现真光层中溶解态234Th比活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颗粒态234Th比活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总234... 测定了南沙海域一时间系列站 t1, t2时刻(相距 12.3 d)水柱各相态234Th比活度及相关的水化学要素.结果发现真光层中溶解态234Th比活度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颗粒态234Th比活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总234Th比活度则几乎保持恒定,表明234Th在溶解相与颗粒相两相间的快速转换.水柱总234Th的垂直分布呈现“双亏损层”的分布模式.运用稳态不可逆清除模型估算出两个时间点上真光层的颗粒态有机碳(POC)输出通量,分别为46.5和13.1mmolC/m2·d.对POC输出通量的估算产生显著影响的不是234Th清除模型而是真光层底部 POC/234Thp值的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234Th-^238U不平衡 POC输出通量 时间演化 海洋水化学 颗粒态有机碳
原文传递
历史遗留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研究
15
作者 赵归梅 吴秋梅 +4 位作者 胡文友 黄标 祖艳群 李元 湛方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2-1502,共11页
为探究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特征,本试验以长江下游某典型遗留硫铁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Pb、Cu、Zn、Cr)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设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及构建含量预测模型... 为探究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特征,本试验以长江下游某典型遗留硫铁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Pb、Cu、Zn、Cr)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设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及构建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硫铁矿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是Cd、Cu、Zn,分别有5.88%、33.99%和13.07%的土壤样品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水稻籽粒中Cd和Cr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限量值的点位比例分别为36.00%和13.33%;土壤Cd、Cu、Zn的空间分布呈现上游矿坑周边及下游水库入口处含量高的趋势,且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Pb和Cr的空间分布与之不同,其中Cr与其他元素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Cd、Cu、Pb、Zn、Cr的年输入通量分别为15.62、86.63、292.92、325.89、90.30 g·hm^(-2)·a^(-1),年输出通量分别为2.85、0.32、37.20、196.15、5.94 g·hm^(-2)·a^(-1),土壤重金属呈现不断累积的特征;预测Cd和Cu在未来20 a间含量会明显增加,Pb、Zn、Cr反之。综上,加强上游矿区的水源治理,提倡下游农田科学灌溉,减少灌溉水中Cd等重金属输入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区 重金属 空间分布 输入-输出通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rix beam LED智能光通量输出系统研究
16
作者 罗家朗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第12期72-73,共2页
分析一种前沿的Matrix beam发光二极管(LED)智能光通量输出系统,侧重于对现阶段汽车车灯的Matrix beam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可自由设置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参数,因此达到差异化光通量输出的目的,进而匹配于发光二极管车灯造型及配光的要求。
关键词 MATRIX BEAM LED 智能光通量输出系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线光源输出光通量的柱带法
17
作者 孙建民 《灯与照明》 1993年第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线光源 输出通量 柱带法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土壤中As通量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泽峰 陈媛媛 +2 位作者 崔邢涛 栾文楼 李随民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对河北平原农田区的As元素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为输入途径和农作物籽实为输出途径,并进行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河北平原,大气干湿沉降为土壤中As主要输入方式,... 对河北平原农田区的As元素在土壤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为输入途径和农作物籽实为输出途径,并进行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河北平原,大气干湿沉降为土壤中As主要输入方式,灌溉水和化肥输入通量较低,三者对土壤As贡献率分别为53.1%、28.9%和18.1%;而农作物输出通量非常少。全省土壤As年净增量分布主要由大气干湿沉降分布控制。以耕作土层为研究介质,经估算,与土壤As含量现状相比,As年净增量比例很小,因此判断在短期内,外源输入对土壤As分布现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输入输出通量 河北平原
原文传递
新型激光玻璃饱和通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启华 景峰 +6 位作者 张小民 刘华 张建波 李冬梅 王一菲 陈波 陈远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F11期149-152,共4页
以 Frantz-Nodvik公式为基础 ,用平均通量法 ,通过测量以一种新型激光玻璃为增益介质的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及其输入、输出通量 ,得出了该激光玻璃在短脉冲下的饱和通量值。同时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 ,得出了输出通量与饱和通量的经验关... 以 Frantz-Nodvik公式为基础 ,用平均通量法 ,通过测量以一种新型激光玻璃为增益介质的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及其输入、输出通量 ,得出了该激光玻璃在短脉冲下的饱和通量值。同时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 ,得出了输出通量与饱和通量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玻璃 饱和通量 实验研究 Frantz-Nodvik公式 输出通量 放大器 激光器
全文增补中
色温和光通量独立可调的白光LED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斌 刘廷章 +3 位作者 栾新源 张修红 金碧瑶 熊峰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第6期20-22,共3页
介绍了一种色温和输出光通量独立可调的白光LED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色温的连续可调,同时还具有输出光通量独立调节的优点。在介绍了混光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包含了色温和输出光通量独立可调的实现方法以及白光LED测试的数据。
关键词 色温 输出通量 独立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