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层层间界面载荷突变及能量释放特性研究
1
作者 沈新普 徐玉秀 邢怡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4-526,共3页
应用剪切梁理论,研究了在定常侧压力和周期性的反平面剪切载荷共同作用下,岩层层间界面载荷突变及能量释放特性由于宏观裂纹前方损伤过程区的存在,当卸载过程不能覆盖加载过程造成的损伤区时,会产生 “应力锁死”现象。而当后续再加载... 应用剪切梁理论,研究了在定常侧压力和周期性的反平面剪切载荷共同作用下,岩层层间界面载荷突变及能量释放特性由于宏观裂纹前方损伤过程区的存在,当卸载过程不能覆盖加载过程造成的损伤区时,会产生 “应力锁死”现象。而当后续再加载过程区的前锋与“应力锁死区”相接时,会产生载荷突变,从而导致冲击载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界面 裂纹 损伤 应力锁死 冲击载荷 剪切梁 反平面剪切载荷 侧压力 岩层 载荷突变 能量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ADRC的突变载荷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
2
作者 王维健 王健 +2 位作者 刘亚峰 梁晓锋 易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6-84,共9页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控制架构来提高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的抗干扰能力及跟踪精度。首先,采用积分视距制导法来为无人艇路径跟踪制导提供依据;其次,针对跟踪微分器固有的超调问题,基于一种改进的线性自抗扰...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控制架构来提高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的抗干扰能力及跟踪精度。首先,采用积分视距制导法来为无人艇路径跟踪制导提供依据;其次,针对跟踪微分器固有的超调问题,基于一种改进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了无人艇转首力矩控制器,以控制无人艇受到突变载荷时突变的航向角,从而提高路径跟踪精度;然后采用潜射导弹发射反力曲线模拟无人艇受到突变载荷情况,并且考虑无人艇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干扰作用力;最后,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试验,并与PID控制器进行了对比。在无人艇突变载荷工况下,该方法能够在满足系统的速度约束条件下对给定的直线路径进行快速响应并精确跟踪;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其收敛速度提高了约50%,其最大横向误差响应幅值减小了约53%,针对风、浪、流的联合干扰,本文设计的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显著优于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线性自抗扰路径跟踪控制器具有优良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踪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 突变载荷 跟踪微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推进系统突变载荷顺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典清 龚国芳 +1 位作者 施虎 王林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2-527,共6页
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质复杂多变、易出现大偏载及突变载荷的情况,提出了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性概念及其评价指标,并基于对推进系统的参数化分析建立了顺应性计算模型,以某国产3.2m盾构实验样机为例计算了推进系统顺应性.在Matlab/Simul... 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质复杂多变、易出现大偏载及突变载荷的情况,提出了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性概念及其评价指标,并基于对推进系统的参数化分析建立了顺应性计算模型,以某国产3.2m盾构实验样机为例计算了推进系统顺应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根据顺应性模型对调速溢流模式、减压大分区溢流模式、减压小分区溢流模式、减压主路溢流模式4种不同型式盾构推进系统进行了顺应性计算.为了验证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效果,以某地铁工程遇到的实际负载为标准对4种盾构推进系统进行了顺应性效果评价分析.顺应性计算结果和顺应效果评价均表明:在同一突变载荷下4种不同型式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性存在较大差别,顺应性与推进系统溢流元件、分区方式、工作参数、管道布置有关.推进液压系统顺应性可以作为衡量盾构承受外界突变载荷能力的指标,为新一代盾构推进系统研发设计提供了顺应性设计原则和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推进系统 突变载荷 顺应特性 顺应性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条件与突变载荷对径向滑动轴承瞬态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彭龙龙 汪久根 +1 位作者 洪玉芳 彭娟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6,共6页
研究在油水两相流体润滑条件下,径向滑动轴承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和液膜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条件对轴承稳态润滑性能的影响,以及突变载荷对轴承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达到稳态,... 研究在油水两相流体润滑条件下,径向滑动轴承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和液膜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条件对轴承稳态润滑性能的影响,以及突变载荷对轴承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达到稳态,液膜温度持续增加最终达到平衡,承载瓦块处液膜厚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非承载瓦块处间隙增大;不同初始载荷、温度、转速对轴承润滑性能都有显著影响;突变载荷会造成液膜压力的突变,同时对液膜温度、液膜厚度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轴承 热弹流润滑 瞬态特性 初始条件 突变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载荷下采煤机行走轮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鑫 于尚鑫 +1 位作者 李旭 马德建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3,共3页
为研究采煤机行走机构的动态特性,提高行走机构的使用性能,研究了行走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LS-DYNA建立行走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比理想工况,分析了行走轮受突变载荷作用时单齿啮合状态下不同啮合阶段的... 为研究采煤机行走机构的动态特性,提高行走机构的使用性能,研究了行走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LS-DYNA建立行走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比理想工况,分析了行走轮受突变载荷作用时单齿啮合状态下不同啮合阶段的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行走轮单齿啮合周期内,稳定啮合阶段应力最小;对比理想工况,在突变载荷作用下行走轮各个啮合阶段的应力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机构 动力学分析 突变载荷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步电机控制的拖拉机传动系统突变载荷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宗召 刘孟楠 +2 位作者 闫祥海 徐立友 陶倩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突变载荷是拖拉机传动系统故障的主要诱因,为此提出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模糊PI控制与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拖拉机传动系统台架试验中突变载荷的模拟。引入Isight优化软件,以时间乘... 突变载荷是拖拉机传动系统故障的主要诱因,为此提出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模糊PI控制与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拖拉机传动系统台架试验中突变载荷的模拟。引入Isight优化软件,以时间乘以误差的绝对值积分(ITAE)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PSO算法对模糊PI控制器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进行了优化。最后,将优化后的模糊PI控制器导入到异步电机控制模型和拖拉机传动系统加载试验台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仿真对比分析表明,PSO算法-模糊PI控制与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比传统PI控制方法和模糊PI控制方法的突变载荷模拟的最大超调量分别降低了53.51%和42.67%、峰值时间分别减少了42.31%和3.23%以及调整时间分别减少了超过25.20%和16.89%。仿真与试验对比分析表明,仿真与试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系统能够平稳运行,因此利用PSO算法-模糊PI控制能够有效改善系统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载荷模拟 异步电机 矢量控制 模糊PI 粒子群优化算法 Isight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脉冲发电机突变负载的微型燃气轮机工作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家兴 翟世杰 赵晨旭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2年第1期203-206,共4页
为分析有动力涡轮的微型燃气轮机在带动脉冲发电机中的性能,建立带动力涡轮的微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因有动力涡轮的微型燃机是由动力涡轮驱动负载,其负载变化对燃机核心机影响不大,但为了使动力段转速恢复稳定而采用的改变供油量方法... 为分析有动力涡轮的微型燃气轮机在带动脉冲发电机中的性能,建立带动力涡轮的微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因有动力涡轮的微型燃机是由动力涡轮驱动负载,其负载变化对燃机核心机影响不大,但为了使动力段转速恢复稳定而采用的改变供油量方法会对核心机产生很大影响。基于所建立的微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该燃机设计点性能参数、高度特性、温度特性及供油量快速改变的瞬间燃机核心机工作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非设计点性能 数值仿真 载荷突变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力下煤样表面电位实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艳娜 王恩元 赵恩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09,共4页
建立了煤岩变形破裂过程表面电位测试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试样单轴压力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表面电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原煤、型煤和混凝土在受单轴压力变形破裂过程中都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表面电位在整个变形破裂过程中始终存在.从总... 建立了煤岩变形破裂过程表面电位测试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试样单轴压力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表面电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原煤、型煤和混凝土在受单轴压力变形破裂过程中都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表面电位在整个变形破裂过程中始终存在.从总体上看,表面电位和载荷的变化趋势一致;载荷突变时,表面电位信号也出现突变,表面电位的突变幅度和载荷的突变幅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位 变形破裂 载荷突变 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建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贾秋红 韩明 +1 位作者 邓斌 张财志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3,共6页
根据分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压的影响因素,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分形式求得氢气和氧气分压,并且结合热力学电动势及燃料电池的各种损耗,建立PEMFC的动态模型.合理设定相关参数,得到PEM-FC的稳态模型,其仿真程度与实验结果有较好... 根据分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压的影响因素,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分形式求得氢气和氧气分压,并且结合热力学电动势及燃料电池的各种损耗,建立PEMFC的动态模型.合理设定相关参数,得到PEM-FC的稳态模型,其仿真程度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表明该模型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利用建立的动态模型分析在载荷突变的情况下,输出电压和氢气分压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达到准确模拟实际燃料电池系统的工作性能,评价预测燃料电池的承载能力和指导燃料电池堆操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动态模型 氢气分压 载荷突变 动态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时间尺度下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季康 李华 +2 位作者 彭宇飞 李晓燕 张新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31-340,共10页
目前对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动态性能的研究多针对于运行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未涉及多时间尺度下电池的动态特性和相应多时间尺度模型的研究.为探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变化时系统内各因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输出性能的影响效力,利用质量... 目前对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动态性能的研究多针对于运行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未涉及多时间尺度下电池的动态特性和相应多时间尺度模型的研究.为探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变化时系统内各因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输出性能的影响效力,利用质量扩散方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得氧气和氢气有效分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电化学反应方程建立动态模型.通过设置载荷突变(大、中、小时间尺度动态时长分别为0.6 s,165 s,16 min)研究负载电流突变时电压立即突变的机理,从作用于动态性能时长的时间常数着手,控制变量分析双层电荷层效应的电容C、燃料氧化剂的延迟时间常数τe、热力学特性(温度T)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变量初值为C=4 F,τe=80 s,T=307.7 K),明确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作用强度,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仿真呈现研究结果并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负载突变时电压突变是由于开路电压和欧姆极化电阻的作用且欧姆电阻占主导(欧姆过电压变化值2 V,开路电压变化0.05 V),小时间尺度(ms)下C对动态性能起主导作用,中时间尺度(s)下τe对动态特性影响较大,大时间尺度(102—103 s)下T的作用较强,并据此推导出了电池的多时间尺度模型.本研究为后续电池能量管理、评价动态性能、精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多时间尺度分析 动态响应特性 载荷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水下垂直吊放系统动态响应(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克强 刘永林 +2 位作者 魏跃 张峰 蒋凯东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分析了与船舶相连的水下垂直吊放系统动态响应,对三维缆索分段动态响应方程采用了凝集参数法和平均切向量技术,在5 m有义波高和4 s超越周期下模拟了吊索的动态张力。结果对避免系统谐振,延长缆索寿命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路运输 缆索 突变载荷 缆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顺应特性的新型盾构推进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典清 龚国芳 +1 位作者 施虎 王林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87-1292,1298,共7页
针对盾构施工地质复杂、易出现突变载荷而造成掘进装备失效的问题,提出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性的概念并定义其评价指标.以调速阀模式为例建立盾构推进系统解析模型,计算顺应性评价指标,研究蓄能器、溢流元件、油液特性、长管道效应等对顺应... 针对盾构施工地质复杂、易出现突变载荷而造成掘进装备失效的问题,提出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性的概念并定义其评价指标.以调速阀模式为例建立盾构推进系统解析模型,计算顺应性评价指标,研究蓄能器、溢流元件、油液特性、长管道效应等对顺应特性的影响.采用MATLAB/GUI工具开发顺应性软件设计平台,以国内某地铁工程中遇到的工程载荷为条件设计基于顺应性的新型盾构推进系统,分析比较国外某典型盾构推进系统和新型盾构推进系统的顺应曲线.结果表明,新型盾构推进系统顺应性较现有盾构推进系统提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推进系统 突变载荷 顺应特性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垂直吊放缆索系统固有频率和母船临界运动幅值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克强 刘永林 蒋凯东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探索一种可描述缆索系统垂向吊放动力学行为的解析模型。给出它的自封闭方程、固有频率和简谐运动表达式,确定了母船和中际站之间的运动和张力传递函数,模拟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实验估计值。导出沿着缆索的张力表达式,可用来预测缆索松驰... 探索一种可描述缆索系统垂向吊放动力学行为的解析模型。给出它的自封闭方程、固有频率和简谐运动表达式,确定了母船和中际站之间的运动和张力传递函数,模拟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实验估计值。导出沿着缆索的张力表达式,可用来预测缆索松驰和突变载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控操作潜水器 突变载荷 缆索动力学 深海 垂直吊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斜齿轮的多目标综合微观修形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凡 凌羡彦 陈田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针对单一齿轮微观修形策略修形效果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综合微观修形方法,以期改善渐开线斜齿轮的啮合特性。基于建立的风电齿轮箱刚柔耦合模型对其中的高速级齿轮副进行啮合特性分析,并据此分析啮合错位对齿轮副啮合特性的... 针对单一齿轮微观修形策略修形效果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综合微观修形方法,以期改善渐开线斜齿轮的啮合特性。基于建立的风电齿轮箱刚柔耦合模型对其中的高速级齿轮副进行啮合特性分析,并据此分析啮合错位对齿轮副啮合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高速级齿轮副提出修形研究,以期改善齿面载荷分布、降低载荷突变和静态传递误差波动量。分析结果表明,齿向螺旋角修形和齿廓鼓形修形的综合微观修形效果较单一的齿向螺旋角修形效果好,实现了多目标修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综合修形 齿面载荷分布 载荷突变 静态传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水下装备吊放系统缆索动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永林 朱克强 冯光 《造船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介绍了海上作业的笼置ROV系统缆索的运动和张力测量。系统呈弱非线性,垂向的中继站运动比母船的运动大得多,系统作业并非远离其固有频率。此外,根据记录下来的几个突变载荷对导致缆索过早失效的机制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看法。这些数据支... 介绍了海上作业的笼置ROV系统缆索的运动和张力测量。系统呈弱非线性,垂向的中继站运动比母船的运动大得多,系统作业并非远离其固有频率。此外,根据记录下来的几个突变载荷对导致缆索过早失效的机制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看法。这些数据支持了中继站的主要运动发生在垂直方向上,且一维模型足以预报中继站运动的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控潜水器 缆索 突变载荷 缆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吊放缆索动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永林 朱克强 魏跃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2,共3页
A结构较大的垂直位移使中际站附近的缆索产生瞬间松弛,再次张紧的力导致了0.5 g垂直加速度的突变载荷。当系统向下运动时,张力和垂直加速度的大比率变化首先发生在中际站端,吊索张力波以其特有的速度(3870 m/s)迅速传播至水面。缆索两... A结构较大的垂直位移使中际站附近的缆索产生瞬间松弛,再次张紧的力导致了0.5 g垂直加速度的突变载荷。当系统向下运动时,张力和垂直加速度的大比率变化首先发生在中际站端,吊索张力波以其特有的速度(3870 m/s)迅速传播至水面。缆索两端都可清楚地察觉6次回波,且它们的模式在不同的突变载荷下非常可重复。由于缆索末端没有和质心浮心对准,所以中际站在突然收紧时,最大可有14°的纵倾,其结果是小的弯曲半径造成了缆索内的最大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控潜水器 HOV 缆索 突变载荷 缆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位斜齿轮静力学分析和修形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学志 陈蒙 +1 位作者 陈绍康 张笑天 《机械》 2019年第1期12-15,20,共5页
针对斜齿轮啮合更替过程受到载荷突变影响,引起齿面疲劳点蚀和冲击的问题,对斜齿轮静力学接触和修形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利用Pro/E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并基于重合度公式验证齿轮啮合的准确性,得到了斜齿轮啮合的变化规律;其次应用ANSYS... 针对斜齿轮啮合更替过程受到载荷突变影响,引起齿面疲劳点蚀和冲击的问题,对斜齿轮静力学接触和修形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利用Pro/E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并基于重合度公式验证齿轮啮合的准确性,得到了斜齿轮啮合的变化规律;其次应用ANSYS Workbench静力学分析模块建立了斜齿轮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斜齿轮啮入啮出时的应力分布图;最后采用圆弧修形的方法,得到了修形前后的应力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接触强度的条件下,较少的修形量可以达到修形的要求,可为斜齿轮瞬态动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突变 静力学 ANSYS WORKBENCH 应力 修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半直驱传动系统的性能实验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毕志军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第6期122-123,126,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采煤机在复杂工况下的适应能力,保证工作面生产效率,采用永磁半直驱电机替代三相异步电动机,将行星轮系去除并采用三级直齿轮系为核心的新型截割传动系统。分别对新型齿轮传动系统在负载突变工况进行模拟,对齿轮的振动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采煤机在复杂工况下的适应能力,保证工作面生产效率,采用永磁半直驱电机替代三相异步电动机,将行星轮系去除并采用三级直齿轮系为核心的新型截割传动系统。分别对新型齿轮传动系统在负载突变工况进行模拟,对齿轮的振动情况进行测试,对齿轮副的啮合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永磁半直驱传动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永磁半直驱电机 三级直齿轮系 振动测试 载荷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用安全阀控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振 周如林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4-56,共3页
根据液压支架用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和工况环境,对安全阀的控制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O形圈压缩率、弹簧刚度、弹簧座组件质量等因素对比,分析了其对安全阀的控制特性影响;综合分析了液压支架立柱系统在突变载荷状态下安全阀和立柱系统特性,... 根据液压支架用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和工况环境,对安全阀的控制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O形圈压缩率、弹簧刚度、弹簧座组件质量等因素对比,分析了其对安全阀的控制特性影响;综合分析了液压支架立柱系统在突变载荷状态下安全阀和立柱系统特性,提出了在安全阀设计过程中必须兼顾立柱容积和安全阀响应特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阀 液压支架 启闭特性 突变载荷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astrophe model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under impact load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宇军 李夕兵 +3 位作者 王卫华 张义平 马春德 闫长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buckling of static loading structures, a new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loading failure of a 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one dimension (1D) catastrop... According to the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buckling of static loading structures, a new catastrophe model for impact loading failure of a 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one dimension (1D) catastrophe model was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urcation collection where catastrophe may take place is not only decided by mechanical system itself but also relates to exterior load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under mono-static loading where the bifurcation collection is only determined by mechanic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exterior loading. In addition, the corresponding 1D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experiment is designed to verify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catastrophe model. The test is done with Instron 1342 electro-servo controlled testing system, in which medium strain rate is caused by monotony rising dynamic load. The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combining theoretical model with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urves of critical dynamic load vs static load are rather coincided, thus the new model is proved to be corr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loading rock system impact load INSTABILITY catastrophic model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