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度低温对不全性兔脑缺血模型的保护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劲松 李耀华 林友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轻度低温对缺血性兔脑组织的影响,了解是否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及本实验采用的自行设计的急性不全性脑缺血模型的实用性。方法夹闭双颈总动脉结扎右椎动脉头高尾低直立位,制作脑缺血模型,松开双颈总动脉,体位平... 目的观察轻度低温对缺血性兔脑组织的影响,了解是否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及本实验采用的自行设计的急性不全性脑缺血模型的实用性。方法夹闭双颈总动脉结扎右椎动脉头高尾低直立位,制作脑缺血模型,松开双颈总动脉,体位平置形成缺血后再灌注,观察轻度低温在缺血发生前后脑电图、脑血流图、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测定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轻度低温治疗组兔脑电图的频率及波幅恢复率明显较对照组高。脑组织匀浆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轻度低温组高于正常体温组。脑血流图中反应脑干供血情况的枕-乳导联的频率波幅下降率明显低于反应前脑情况的额-乳导联(P<0.01)。结论轻度低温可减轻缺血及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害,促进脑电图的恢复,机理之一可能是阻止细胞内兴奋性氨基酸的过量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脑缺血 脑电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玉武 郭述苏 +2 位作者 刘思当 曹丙振 曹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本文观察了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Wistar大鼠在36.8℃下将四血管阻断10分钟,低温组33℃低温再灌流3小时,正常体温组保持在36.8℃,缺血后第2~6天观察动物行为,第7天处死大鼠进行脑组织病理分析。... 本文观察了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Wistar大鼠在36.8℃下将四血管阻断10分钟,低温组33℃低温再灌流3小时,正常体温组保持在36.8℃,缺血后第2~6天观察动物行为,第7天处死大鼠进行脑组织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正常体温组神经系统损害积分明显高于低温组,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减退;正常体温组海马CA1段神经细胞损害率(91.7%)明显高于低温组(38.9%)。提示轻度低温对短暂脑缺血后再灌流期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脑缺血 再灌注 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兔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友俊 李劲松 +1 位作者 李耀华 杨天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用新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了轻度低温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阻断兔脑血运及特定头位致脑急性不完全缺血后再灌注制成模型。观察了轻度低温(34~35℃)与各对照组在不同温度下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的变化。显示轻度低温治疗... 用新的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了轻度低温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阻断兔脑血运及特定头位致脑急性不完全缺血后再灌注制成模型。观察了轻度低温(34~35℃)与各对照组在不同温度下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的变化。显示轻度低温治疗的兔神经功能好、脑组织含水量低、抑制了Glu、Asp的过量释放,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动、病理及光镜均见组织和细胞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轻度低温 再灌注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组织病理学及轻度低温对其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雪平 冷珍璞 +2 位作者 劳萍 王凤焰 薛瑞贤 《中国急救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和组织病理的关系及轻度低温的影响。方法沙鼠30只分假手术组、缺血组及轻度低温组(颞肌温度 33℃,12h),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再灌注24、48 h检测脑... 目的观察脑缺血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和组织病理的关系及轻度低温的影响。方法沙鼠30只分假手术组、缺血组及轻度低温组(颞肌温度 33℃,12h),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再灌注24、48 h检测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原位杂交显示缺血组胶质细胞等呈现iNOS基因表达,海马区CA1神经细胞部分皱缩及缺失,轻度低温组与缺血组相比iNOS阳性细胞明显减小,灰阶值也有明显下降(P<0.01),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结论轻度低温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iNOS 基因表达及减轻海马区组织损害程度可能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一氧化氮合酶 轻度低温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林新 李新立 +2 位作者 张效东 吴秀芳 张晓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观察颅脑降温治疗仪头部轻度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肿周围水肿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5 8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用电子冰帽。观察血肿体积 ,血肿周围... 目的 观察颅脑降温治疗仪头部轻度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肿周围水肿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5 8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 ,治疗组加用电子冰帽。观察血肿体积 ,血肿周围水肿体积 ,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和脉动指数 (PI)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第 2 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 (13.4 3± 12 .6 )ml,(19.6 5± 11.73)ml,(P <0 .0 1)。治疗后第 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Vm分别为 (43.35± 6 .2 8)cm s,(41.87± 6 .17)cm s,(P <0 .0 5 ) ;治疗后第 2 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Vm分别为 (5 9.82± 8.92 )cm s ,(5 6 .78± 8.4 5 )cm s ,(P <0 .0 1)。治疗后第 2 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2 0 .6 4± 14 .31、2 4 .6 9± 13.2 3,(P <0 .0 1)。结论 颅脑降温治疗仪使头部轻度低温能减轻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 ,有利于血肿区Vm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轻度低温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血液动力学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汉民 廖圣芳 余锦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0-861,86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及轻度低温治疗,对照组高热者使用降温毯降温、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及轻度低温治疗,对照组高热者使用降温毯降温、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第72小时颅内压比较,P<0.01;死亡率比较,P<0.05;两组间肺部感染率比较,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呼吸支持和轻度低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骨瓣减压 轻度低温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治疗5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超 杨清 +2 位作者 周明森 曾强军 周长泰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076-107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轻度低温治疗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4例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使用冰毯机降温至轻度低温(35~35.5℃)脑保护,加用冬眠I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但不使用呼吸机和肌松剂。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轻度低温治疗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4例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使用冰毯机降温至轻度低温(35~35.5℃)脑保护,加用冬眠I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但不使用呼吸机和肌松剂。结果:34例存活,20例死亡。存活患者中恢复良好22例,重残12例。结论:该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或条件相对不足的医疗单位,仍然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突损伤 轻度低温 脑保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素春 张倩 孙艳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6期351-353,共3页
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综述轻度低温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其通过对机体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因子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患者术... 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综述轻度低温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其通过对机体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因子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围手术期 影响 机体 自然杀伤细胞 患者 产生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及轻度低温救治原发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附18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汉民 廖圣芳 余锦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3期292-292,共1页
脑干出血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预后差、死亡率高。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对18例原发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及轻度低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8... 脑干出血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预后差、死亡率高。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对18例原发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及轻度低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8.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轻度低温 原发脑干出血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子冰帽使头部保持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林新 张效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 观察用颅脑降温治疗仪 (电子冰帽 )使头部保持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用电子冰帽 ,1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目的 观察用颅脑降温治疗仪 (电子冰帽 )使头部保持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用电子冰帽 ,1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评分为 2 1.83± 1.35 ,2 6 .12± 1.89(P <0 .0 5 )。结论 用电子冰帽使头部保持轻度低温可以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轻度低温 电子冰帽 H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轻度低温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超 赵亚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术中轻度低温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入选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取特定保温措施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常温组,各45例。... 目的:观察术中轻度低温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入选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根据术中是否采取特定保温措施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常温组,各45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记录两组术前、术中20、40、60、80 min各节点的体温;记录两组术后1、3、7 d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heart rate,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术前1 d,术后1、3、7 d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血清S-100β蛋白与血浆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术后3、7、10 d POCD的发生率。结果:(1)常温组术中20、40、60、80 min各节点的体温显著低于保温组。(2)常温组术后1、3 d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显著低于保温组(P<0.05)。(3)常温组术后1、3 d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保温组(P<0.05)。(4)常温组术后3 d POCD的发生率(20.00%)显著高于保温组(4.44%)(P<0.05)。结论:轻度低温显著减少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MMSE和MoCA评分;增加血清S-100β蛋白、血浆皮质醇浓度;增加术后3 d POC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轻度低温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仪立志 赖连枪 +5 位作者 尹夕龙 贾军 张浚 林源泉 钟天安 叶宇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4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轻度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术后使用医用降温毯控制至轻度低温(35℃~36℃)进行脑保护,应用冬眠Ⅰ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不使用呼吸机和肌... 目的探讨采用轻度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术后使用医用降温毯控制至轻度低温(35℃~36℃)进行脑保护,应用冬眠Ⅰ号等药物配合治疗,不使用呼吸机和肌松剂。结果治疗组23例存活,2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1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对照组21例存活,4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8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采用轻度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 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劲松 林友俊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95-97,共3页
通过轻度低温(34℃)对家兔脑组织中MDA、SOD含量及脑血流量的影响,研究轻度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Ⅰ组轻度低温组,Ⅱ组正常体温组。完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 通过轻度低温(34℃)对家兔脑组织中MDA、SOD含量及脑血流量的影响,研究轻度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Ⅰ组轻度低温组,Ⅱ组正常体温组。完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椎动脉、不全阻断左侧椎动脉,制成不全性前脑缺血模型,开放双侧颈总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即为再灌注模型。测定局部脑血流量,处死动物后测定脑组织水、MDA、SOD含量。结果:轻度低温组再灌注后皮质血流量未出现再灌早期高灌注及后期低灌注的紊乱状态。SOD含量高于正常体温组(P<0.01),水、MDA则较低(P<0.01)。结论:轻度低温可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程度,阻止再灌注后血流量紊乱的状态,起到阻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再灌注 自由基 脑缺血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血中脑细胞胞浆酶的影响
14
作者 张洪 童萼塘 +1 位作者 梅元武 孙圣刚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2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轻度低温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胞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冬眠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救治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党帅 郑彦宇 高丽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肺水肿 神经源性 轻度低温 冬眠 呼气末正压通气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燕 贾建平 韩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与轻度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给予r—tPA0.7~0.8mg/kg静滴,60min滴完;低温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降温毯。结果...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与轻度低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给予r—tPA0.7~0.8mg/kg静滴,60min滴完;低温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降温毯。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低温组溶栓治疗7d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低温组治疗后7d血浆磷脂酶A2(Lp—PLA2)活性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与轻度低温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使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血管再通和得到有效的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轻度低温 血栓溶解疗选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时血中胞浆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洪童 萼塘 +2 位作者 梅元武 孙圣刚 许国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研究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时血清胞浆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的含量。结果 常温... 目的 研究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时血清胞浆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的含量。结果 常温(36~37℃)脑缺血20 m in,血中CK、CK-BB和LDH 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5 或P<0.01);脑缺血60 m in 和120 m in,血中CK、CK-BB、LDH和AS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1)。低温组(31~32℃)大鼠脑缺血时血中CK、CK-BB、LDH 和AST 的含量明显低于常温组(P< 0.01)。结论 低温具有抑制脑缺血时血中胞浆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脑缺血 胞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的延迟运用对不全性前脑缺血兔模型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劲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1期26-27,30,共3页
本文报道了脑缺血发生1小时后轻度低温(34~35℃)治疗免前脑不全性缺血的疗效。结果发现轻度低温在缺血发生1小时后仍能显著改善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少海马区细胞变性坏死的数量,说明轻度低温延迟1小时运用仍有治疗作用,为... 本文报道了脑缺血发生1小时后轻度低温(34~35℃)治疗免前脑不全性缺血的疗效。结果发现轻度低温在缺血发生1小时后仍能显著改善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少海马区细胞变性坏死的数量,说明轻度低温延迟1小时运用仍有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脑缺血病人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轻度低温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生存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静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轻度低温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 生存率 血清细胞因子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低温对大鼠失血休克模型复苏后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饶芝国 薛晓艳 +1 位作者 郑魏 王旭东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8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测轻度低温对大鼠失血休克模型再灌注复苏后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失血休克模型18只,分为空白组、常温组、低温组。于复苏前、复苏后1小时、复苏后2小时时间点检测相应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细胞比容、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目的探测轻度低温对大鼠失血休克模型再灌注复苏后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失血休克模型18只,分为空白组、常温组、低温组。于复苏前、复苏后1小时、复苏后2小时时间点检测相应大鼠动脉血氧分压、血细胞比容、乳酸、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空白组大鼠全部存活,常温组大鼠于48小时后死亡1只,低温组大鼠未见死亡,低温组大鼠血氧分压和常温组差异无显著性,血细胞比容较常温组增高,血乳酸、TNF-α、IL-6较常温组相比,于复苏后1小时及2小时均降低。结论轻度低温治疗能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复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低温 大鼠失血性休克 复苏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